【N世代學苑】北部共學班🔎 #品牌建構力 #課程大補帖
說到品牌行銷,就一定只能是「4P」理論嗎?👀
上週三(9/1)共學班的精彩課程,邀請到了麥當勞總公司前廣告行銷部經理-蔡建郎 #阿郎老師,帶來哈佛商學院最受歡迎的「SAVE」,用嶄新思維揭開跨境品牌策略的新頁🤩!
#從老4PVS新SAVE的概念轉變
❶ Product產品V.S Solution解決方案
👉 服務不只是根據你的產品特色,而是來自顧客需求!
❷ Place管道V.S Access通路便利
👉 採購過程比採購地點更重要!
❸ Price價格V.S Value價值
👉 價格是固定的,但價值可以成長!
❹ Promotion促銷V.S Education教育
👉 促銷是終結消費,持續提供資訊才會建立顧客關係!
課程中阿郎老師也分享學習品牌策略時,#向你的競爭對手學習 其實也很有用!
觀察同業的關鍵字,找到目標群眾在搜索時會使用的同義詞👏,也透過Google關鍵字找到更多行銷邏輯,打開觸碰更多客戶的機會🔥,
當你不再侷限已知需求,數位工具可以幫你找到更多出路!💎💎💎
【精彩預告】
下一堂課程將介紹「黃金聖杯」獲客成長術🏆,
並解析Youtube、FB、IG三大社群網站影音特色實務案例分析,
小編也將為大家記錄精彩課程內容,敬請持續鎖定✨✨
#麥當勞假想敵不是肯德基是711
#競爭對手不一定是同業
#改變視野讓格局能耐一起提升
--------
關於N世代學苑👉https://bit.ly/3meTo2J
#中小企業接班傳承數位成長計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CMma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到IG追蹤 : 政大財管系學姊(study_sing015) 節目段落大綱: 1:19 為什麼選擇這個科系 2:38 會計可以先準備什麼 5:19 立志走商學院,有什麼推薦書籍及建議(上大學前可以讀什麼書) 6:51 備審放了哪些資料 7:26 財管在學什麼 8:33 英文要很強嗎...
「商學院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商學院出路 在 創意創新行銷中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商學院出路 在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商學院出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商學院出路 在 CMmath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商學院出路 在 [請益] 管理學院出路- 看板graduat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商學院出路 在 管院(商學院)出路最慘的科系 - 考試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商學院出路 在 商學院出路PTT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商學院出路 在 商學院出路PTT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評價
- 關於商學院出路 在 商學院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商學院出路 在 商學院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商學院出路 在 透視MBA 選校策略與出路(適合申請商學院者)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商學院出路 在 2021國貿系出路好嗎?PTT - iBank 產學合作及貿易人才庫 的評價
- 關於商學院出路 在 珠海學院商學院為你提供升學出路-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商學院出路 在 珠海學院商學院為你提供升學出路 - Chu Hai College 的評價
- 關於商學院出路 在 會計系出路ptt 的評價
- 關於商學院出路 在 查詢產品: 財管系出路dcard - 居家網紅推薦指南 的評價
- 關於商學院出路 在 Re: [討論] 商學院畢業的出路- 看板CareerPlan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商學院出路 在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2 0 2 1 政大科管智財所招生說明會開跑囉🔥🔥🔥 】
傳說中以‘’跨領域人才‘’為特色的政大科管智財所,其組成秘辛將再一次公開於眾💥
👩🏻🎓:「這個所是什麼❓」
👨🏻🎓:「我能學到什麼呢❓」
👩🏻🎓:「未來出路有哪些❓」
👨🏻🎓:「推甄或考試怎麼準備呢❓」
💁🏻♀️:如果你/妳也正疑惑,那就千萬不要錯過接下來一系列的活動❗️
不想漏掉更多資訊嗎?請持續關注粉專與網站,讓我們一一回答大家❗️
🌟 網站連結:https://nccutiipm.wordpress.com
🌟 ig粉專連結:https://www.instagram.com/tiipm_nccu/
🌟 報名表單(成功報名者,可參與招說會當天抽獎活動🤩):https://reurl.cc/9rkd6O
#政大 #政大科管智財所 #招生開跑
商學院出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MealKit版矽谷群瞎傳
(這篇文章是昨天發表的〈 #獨立餐廳做MealKit有優勢嗎?〉 的補充,對於美國meal kit業者的發展過程有更詳細的介紹,歡迎大家一起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4437269572/posts/343162000508373/?d=n
#BlueApron的暴起狂飆
曾經,meal kit是矽谷創投最看好的項目,皇冠上的那顆寶石。它被期待能改變消費習慣,撼動飲食產業,進軍全世界,the next big thing。這一切,卻在Blue Apron災難性的IPO後,大夢初醒。
Blue Apron是美國meal kit產業的先行者,2012年誕生,雖然同期有HelloFresh(總部在德國)、Plated二家競業,但Blue Apron獲得的媒體聲量與創投資金始終走在前面。如果新創事業能像明星一夕爆紅,其成名時刻,就是有人拿大量的錢砸你。Blue Apron成立不到二年,就獲得三輪募資,估值5億美元。
活生生的《矽谷群瞎傳》劇情是這樣:Matt Salzberg從事投資業,畢業於哈佛商學院,曾任職於知名投資機構Blackstone與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Ilia Papas是一位軟體工程師,有十年的軟體工作經驗。二人想創業,原本的構想是給科學家使用的群眾募資平台,卻因為Papas某天花了大量時間買菜備料只為做一頓經典的牛排晚餐,而靈機一動:做飯這件事,一定有更好的方法。他們想到了meal kit,參考的對象是瑞典業者「Linas Matkasse」,但二人都不會做菜,於是找來Salzberg的家族友人、專業廚師Matt Wadiak一起合夥。
Blue Apron的第一份餐點在2012年8月送出。當時,三人在租來的商業廚房裡,親自烹煮、包裝餐點,如果臨時欠缺食材,其中一人還得跑去超市買。募資計畫也快速展開,2013年2月,Blue Apron從Bessemer、First Round等創投機構與其他投資人募得3百萬美元,公司估值9百萬美元;六個月後,他們又募得5百萬美元,公司估值3千萬美元;2014年4月,他們進一步募得5千萬美元,公司估值飆漲到5億美元,是一年二個月前的17倍。可以看出Matt Salzberg的學經歷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銀彈多到滿出來,Blue Apron進入一段瘋狂成長期。2014年,其營收是7千8百萬美元,至2016年,營收已衝破7.95億美元,員工人數擴增到5千人。然而,公司始終不賺錢,虧損隨同營收逐年擴大,2014年的營運成本與費用共1.08億美元,其中有 1千4百萬美元花在行銷上;至2016年,營運成本與費用已來到8.5億美元,行銷費用更飆漲到1.44億美元。
#MealKit賺錢嗎?
Blue Apron飆速成長的同時,美國meal kit產業也蓬勃發展。除了HelloFresh、Plated,其他競爭者如Sun Basket、Home Chef也積極搶市,Marley Spoon更找來美國生活產業教母Martha Stewart聯名,另也開始出現專攻某類飲食的meal kit公司,例如植物性飲食的Purple Carrot。2016年,美國已有超過150間meal kit業者。
Meal kit也成為創投鍾愛的項目。2011年,全世界只有一間得到創投支持的meal kit公司(應是德國的HelloFresh);2015年,創投業者投了25個meal kit業者,總金額3.08億美元。
然而,也就在這段時間,眾人發現meal kit的商業模式很難賺錢。從Blue Apron連級跳的行銷費用就可得知,開發新客非常花錢,而一旦客人上門,留住他們也很困難。2017年,Emory University的行銷學助理教授Daniel McCarthy就曾估算,Blue Apron有72%的用戶在頭六個月內取消訂閱。
Meal kit的供應鏈也暗藏許多風險。料理懶人包的設計天生複雜,一道菜的零組件很多,主食材、配料、醬汁都要分開包裝,有生鮮有調理,每樣零件要放進正確的地方,而消費者只要拿到一次裝箱有缺陷的meal kit,可能就沒有下次了;包裝也要小心,必須在低溫環境下,盒子要經過冷藏;從農場運食材到包裝中心,再從包裝中心運meal kit到消費者家,稍有不慎,也都有食安風險。
加總各項環節,你會得出這項結論:meal kit是一種資本密集的行業。高營運成本、低顧客忠誠度,導致業者必須燒錢才開得下去。
#零售巨擘加入戰局
2015年6月,Blue Apron取得最後一輪創投募資,挹注資金高達1.35億美元,使公司估值來到20億美元,晉升獨角獸俱樂部。
然而,2016年、2017年,正是整個行業競爭加劇、創投開始收手的時期,幾間較大規模的meal kit業者都在尋求出場機會。Blue Apron並不求售,他們選擇的路是公開上市,向大眾募集資金。2017年6月1日,Blue Apron向紐約證交所提交上市申請,計畫以每股15美元至17美元的價格銷售3千萬股。
好巧不巧,就在Blue Apron申請上市二週後,Amazon宣布併購美國有機超市Whole Foods。震撼彈炸開來,Amazon積極擴展生鮮雜貨事業,新創業者還要玩嗎?
2017年6月29日,Blue Apron正式在紐約公開上市,開盤價是每股10美元,比原先希望的15至17美元低上許多,公司估值也低於2015年最後一輪募資時的20億美元。市場信心明顯不足,除了質疑Blue Apron本身的獲利能力,Amazon併購Whole Foods也有影響。
2017年11月,HelloFresh在德國上市了,也發生公司估值低於最後一輪創投募資的情形。Plated則採取另一條出場路徑:被美國超市Albertsons收購,價格據傳為2億美元(有趣的是,Plated的二位創辦人其實是Matt Salzberg在哈佛商學院的同學!);2018年6月,則換Home Chef被另一美國超市Kroger收購。
你應該看出來了,meal kit新創業者的一條出路是傳統雜貨零售商。超市有完整的基礎建設,成熟的供應鏈,可以解決meal kit一部分營運成本的問題,若在實體門店販售,也沒有線上綁定訂閱的沈重感。對於超市而言,它們獲得一種新產品,也打進一種新業態。
2018年3月,Walmart推出自己的meal kit,起初在美國250間門市上架,後推行到2000間門市。也曾與另一meal kit業者Gobble合作,在Walmart線上商店販售Gobble的產品。
Amazon則在2017年7月推出meal kit服務,原限定於芝加哥地區,2019年擴展至某些Whole Foods門市與Amazon Go無人超市,2020年才真正將線上訂購擴展至全美國。線上訂購,用戶必須是有訂閱Amazon Fresh(月費14.99美元)的Amazon Prime會員(年費99美元),訂閱的費用算在這裡,即便Amazon的meal kit定價比較便宜,加上這些訂閱費用,就沒有省到;原即Amazon Fresh的會員就有利了,等於新增一種產品可以買,繼續享受當日到貨的便利性。
#疫情推了一把
Blue Apron上市後,命運多舛。股價起不來,裁員頻頻,IPO 後不到四個月就裁了6%的員工(約300名),2018年11月又裁了4%的員工(約100名),同年12月,股價探到1美元以下。2019年5月,紐約證交所通知Blue Apron可能下市的危機,Blue Apron只好進行反向股票分割,減少股數、提高股價。
侵襲全球的COVID-19,卻像一場及時雨,灌溉了Blue Apron的業績。
2020年第二季,Blue Apron 新增2萬名客戶,IPO後首度轉虧為盈,獲利110萬美元,前一年同期可是虧損770萬美元。不過,2020年Blue Apron全年營收為4.6億美元,和2019年相比,僅有微幅增長。
疫情下,在十四個國家營運的德商HelloFresh則表現傑出許多。HelloFresh視美國為主要市場,從2018年起就超越Blue Apron,現為美國市占最高的meal kit業者,其2020年第四季營收為7億美元,與前一年同期相比成長了99.3%,全年營收逼近25億美元,年成長率102.3%,送餐數也倍增,來到278萬份,更有260萬名活躍客戶。相較之下,同為2020年第四季數據,Blue Apron的活躍客戶只有35.3萬名。
不過,市場分析預期,美國疫苗施打普及、全面解封後,疫情推升的meal kit銷售熱潮,將會逐漸回穩。
#TheNextBigThing?
繼meal kit之後,下一個熱門的食物外送網路新創是什麼呢?我看到科技商業策略作者 Manny Li 分享 #生鮮雜貨10分鐘外送 的新創募資浪潮。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1174418342970627&set=a.214707742275030
他提到歐洲多家生鮮雜貨外送新創的募資成績,包括英國的Dija,主打10至20分鐘內到貨,2020年12月完成2000萬美元種子輪募資;英國的Weezy,同樣訴求,今年完成2000萬英鎊的A輪募資;德國的Gorillas,成立不到一年,今年3月完成2.9億美元B輪募資;德國的Flink,同樣成立不到一年,今年6月完成2.4億美元的A輪募資。
以後,當我們準備晚餐臨時欠一把蔥時,是否能按按手機就在10分鐘後開門取貨呢?
商業世界裡,永遠不缺改變世界的野心家。
商學院出路 在 CMmath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歡迎到IG追蹤 : 政大財管系學姊(study_sing015)
節目段落大綱:
1:19 為什麼選擇這個科系
2:38 會計可以先準備什麼
5:19 立志走商學院,有什麼推薦書籍及建議(上大學前可以讀什麼書)
6:51 備審放了哪些資料
7:26 財管在學什麼
8:33 英文要很強嗎?
**廣告時間**
9:53 上課報告會很多嗎
11:02 頭痛的科目
13:04 與財金的差別
13:53 財管的感情都很好嗎
15:21 政大環境優缺點?資源都給商學院?
18:24 未來出路與人生規劃
19:55 政大資科學長補充宿舍相關資訊
iOS收聽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16731937
Spotify收聽 https://open.spotify.com/show/42WNQUT6XwsDdxbbiMOieK
Firstory網頁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azhnmdce3fy0873okseh2uc
商學院出路 在 管院(商學院)出路最慘的科系 - 考試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管理學院的科系一般包含工商管理學系、會計、財金、國企、資管等,有些學校還有統計、國貿、風保、行銷等等科系,在這些管院的科系之中,畢業後出路最 ... ... <看更多>
商學院出路 在 商學院出路PTT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商學院出路PTT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企管系出路PTT、商學院出路PTT、財金碩士工作PTT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 ... ... <看更多>
商學院出路 在 [請益] 管理學院出路- 看板graduat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一個重考生
現在正在當替代役重考
曾經覺得自己很有想法 知道自己要往公司理財的路走
於是把志願鎖定在財金所 畢竟財金的主軸就是公司理財+財務工程+(保險)
最近跟很多的人聊過 包括去年的戰友 考上台大財金剛好同梯睡隔壁的
似乎進去以後不是想像中的樣子
讓我不禁懷疑 我真正了解在幹嘛嗎
回過頭來看自己的夢想藍圖:
1.想要幫助公司營運、讓公司扶搖直上
(大概是看到老爸生意失敗導致我從小就很想走這條路來雪恥吧)
要到這個段數至少要能左右公司決策的地步
朝這個大方向走 可以
CFO:財金
CMO:商研、國企
COO、CEO:大概什麼都要專精吧XD,從上述兩個爬上來的應該是兩種都要強
2.投資銀行、自營商、公司的投資部門
大概是賭性堅強XD 把$$變成$$$$ 感覺就是很考驗自己的能力與視野、前瞻性
這就很明顯要走財金路了 不過投資是個人興趣 動機沒1那麼強烈
朋友有大概談過 其實商研、國企、財金 都是給你視野+觀念
我當初以為這三個其實大方向都學得差不多 只是專精的地方不同
(財金注重金融面、商研偏重內部管理、國企看重策略)
但國外MBA跟MFA好像有著根本上的不同(一個重策略、營運/國外財務反而偏財工那塊)
而台灣的財金/金融系似乎比較偏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的路
所以如果要走輔佐公司的路似乎商研是比較好的
但想走公司理財、跟財務管理有關的還是以財金系最優
想到這裡就亂了 不知道自己要走哪邊...
其實我有想過等考上在想這個問題 上研所的過程去追尋答案
不過面試時教授問你你答不出來 好像會讓他覺得你不知道幹嘛來讀本系齁
還是跟他說我想在讀研所時去了解自己 這樣感覺一副會被刷掉阿XD
好啦 廢話那麼多 還是老話一句
國企、企管、財金到底差在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0.176.29.136
身為考生 當然是考上再說
可是我在讀書的過程 領悟到 一頭熱栽進去考試究竟是對是錯?
我覺得還是回歸到原點思考一下為何而考比較重要
台灣很弔詭 升學主義下 要進入好的公司 需要一個好的學歷當門檻
然而學校教的東西 據身邊在頂尖學校的人說 全都是教理論的東西
理論跟實務分開 我們變成為了文憑去考試 紙只剩敲門磚的功用 進公司再重學
所以想聽有經驗的人現身說法
求得溫飽很重要 但我可不想23歲就求安穩
※ 編輯: RonYen 來自: 180.176.29.136 (11/22 23:10)
再弱 也弄個MA或考7職等吧 學了一輩子商管 然後去考公職
我寧願去考官股銀行= =....
總之就是進去其中一個 然後去培養第二領域的專長吧(不考慮難度的話)
話說面試時該怎麼做...
嘴砲自己有學術熱誠 還是誠實說自己是就業導向?
之前聊過其實教授都是想收會走研究路線的人
可是我考研所的動機是想把理論與實務結合
(很可能碩一去銀行/公司實習 然後拿來跟學校教的東西相互印證)
畢竟我覺得"商"這種東西最重要的還是實務經驗 理論只是把經驗給歸納出來而已
我也不諱言的說 讀研所想我真的想學的 不是那些推導
我可能論文研究是什麼合理股價或是併購綜效
但絕對對推導什麼BS模型沒興趣= =''(我可以把它當工具 但不想以它為主軸)
就像腦袋是一個包包 你碩班教的觀念跟case
是我以後實務的時候可以從包包打開來用的東西
當然以後上班也會學到 但是我覺得學校教的才是比較有系統地整理
(就好像細節是出社會在學 可是一開始腦中的大綱圖是學校給的)
以上是我的想法 只是教授不知道會不會買單
怕教授覺得考研所就是想走學術路線 所以我沒有極大的興趣的話動機不夠強烈
(我只是想注重在實務與理論的結合面阿Q_Q)
※ 編輯: RonYen 來自: 180.176.29.136 (11/24 13:4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