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
創造新平台其實沒那麼難.
.
不需要矽谷或是什麼龐大的資源和資金,別忘了,臉書一開始也不過是哈佛的把妹網站,而且還是抄襲別人的.
.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討論區,早期的台灣論壇、yahoo奇摩家族,更早以前的社群,還有pchome貼圖討論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
他們背後都有資訊公司或是入口網站做支撐,而他們沒落也都有各自的原因,無論是被取代或是受眾人口流失,但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的理由,那時候還沒有臉書,而且消失前還有一定的使用人口,例如台灣論壇就曾經有網友發起搶救活動,但被經營的公司否決,這些網站即使沒落,仍然屬於一個層次而已,如果經營者認真投入,了解市場並且重新競爭,隨時都有重新點燃烽火的可能,大部分消失的原因是,他們覺得繼續投入成本不符合效益,當討論區開始廣告蔓延、機器人援交廣告大舉入侵,當他們管理人口開始缺乏,或者不想再繼續投入,無論是自然使用者先前產生的各種社會爭議、以及引起的司法案件,這都是開放一個平台讓使用者參與會產生的必然結果,當他們懶於管理,覺得弊大於利,對自己公司沒有利潤,所以「乾脆關了比較快」.
.
換言之,他們缺少了擁有一個龐大的社群網路主事者,應該有的「決心」和「使命感」,甚至察覺「使用者情緒」以及「未來發展願景」的藍圖,簡而言之,他們看不到後面的東西,以至於像祖克伯一樣,擁有一個龐大社群網絡是能怎樣呼風喚雨,日進斗金的視野,他們著眼的是,現在賺不到錢,而且會為我帶來麻煩.
.
自由時報早期也有一個類似讀者園地的東西,後來也是因為這種心態,當收益還沒到時,各種偏激的人在上頭爭執感覺很麻煩,後來也收了,不然,那也是擁有一個新聞時事討論區發酵的潛力.
.
產出一個論壇並不難,其實你只要拿Discuz!的程式架構,套用下去,也可以搞個現成的論壇,其實古早以前很多討論區都是用Discuz!的套裝軟件去改的,這個模組就是你所看到eyny討論區的樣子,臉書以前曾經有多點開花的論壇戰國時期,光之動漫、藍天動漫、Uwants、百合會討論區,都是類似的架構.
.
為什麼說搞一個社群討論區並不難呢?因為之前神父就搞過兩個,一個是掛在某新聞台下,另一個是某人力銀行,請軟體公司重新寫一個新的,提出符合自己的需求,價碼大概100萬,難的地方就在於,怎麼吸引使用者駐留,吸引人氣,進而產生影響力,更重要的,取得使用者的「信任」.
.
你說現在的臉書使用者信任祖克伯嗎?當然不是,不過一開始的臉書獲取使用者信任,的確突破了那個門檻,當初的臉書跟現在的臉書很不一樣,他們很認真的面對自己的使用者,並根據他們的需求提出修正,反映讀者的意見,但現在不同了,說是取得信任,其實只要一開始能騙到就好了,當使用者投資太多的記憶、情感、習慣、人際網絡,我會說,這些都是使用者本身的資產,跟臉書無關,當臉書確定已經攫取到這些「資產」,並經過關鍵期,那麼他就不用顧忌使用者會脫離,甚至也可以不用管使用者的感受了,還能藉由剝削他們獲利,這就像,你已經存了一百萬到一間銀行,如果那間銀行倒閉或者你想拒絕使用那個銀行,改用別的,一百萬就直接損失了,那一百萬還提領不出來,銀行家根本就不用管你怎麼想,還能偷你的錢去做其他的事,這是一個綁架的情境,如果你下定決心,銀行還是會有所損失,但是情境已經變成,要怎麼宰你這隻肥羊又不要宰的過度用力,讓你跑掉,或讓一群人跑掉,這樣子拉鋸的掙扎關係.
.
而他們過往的態度是,想辦法留住你,或讓你贏得更大的面子,讓彼此能共存共榮,以使用者為第一考量,盡可能以不干涉你利益的前提下為自己迎取收益,變成了,以外來出資者的利益為優先,怎麼割你多少肉,流多少血,圖利他們為自己換來收入,這是兩個不同的情境,簡單來說,你從蚜蟲變成了要被切片的植物.
.
所以早期的臉書問題,是過於自由產生的問題,比如廣告詐騙太多,還有能用經營可愛貓貓的名目,騙了一大堆粉絲後,瞬間改名成商業平台,因為粉絲騙得夠多,掉了一堆粉仍然掉不完,早期的問題多是在處理這些使用者糾紛,現在,則是侵犯自由的問題,為了滿足某個「特定客戶」,開始化身成奴隸主,把自己的主人當成奴隸那樣獻祭.
.
所以,「不爽不要用」、「臉書又沒收你錢,你還嫌」、「一邊用臉書還一邊批評」,這樣子你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憑什麼過中國節的強暴邏輯,完全是一種錯誤,甚至是把臉書公司當成是私人企業,而你們只是被提供服務者,所以「廠商為所欲為,使用者只能忍受」,並將之視為一種在商言商的商業邏輯,這樣的祖克伯陷阱,更是大錯特錯,基本上,只要有搞過論壇的都明白,自然使用者才是實際的貢獻者,無論是他們的言論,他們帶來的新聞效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記憶,他們的生活點滴,他們吸引來的人,都是「他們的」,想想,一個臉書上面只有一個祖克伯,他每天報導自己如何在網路上罵罵前女友,然後偷竊其他女生的照片放上網品頭論足一番,幫她們打分數,這能吸引多少人?基本上,大概只能吸引到一些仇女廚而已.
.
這些使用者,才是論壇的本身,甚至是論壇的靈魂,少了這些人,臉書根本什麼也不是,所以你是一個經營者,或曾經管理過討論區,你必然知道的鐵則是,「你必須為自己的使用者負責」.
.
前面提到的許多興盛的台灣社群,就是因為「懶於負責」,所以才導致論壇消失,在道德上,他們還算是比較好了,乾脆關掉,誰也不欠誰,在臉書上,祖克伯幹的事是「責任移轉」,不是我要對你負責,而是你要對我的營收負責,繳不出保護費你就消失吧,不欠你一個,我的肥羊很多,就算你繳了保護費,給我錢,還是沒用,因為你給的不夠多,我的大金主,才是我真正要負責的對象.
.
因此,若我們要下一個真正的「商業邏輯」,真正的道理是,如果你遲早都會實行言論審查,並且圖利獨裁者,販售使用者的自由,那你一開始就要說清楚,在使用者的契約講明,「嘿,你他媽用我的臉書以後就要接受習近平的審查」,然後讓使用者勾選「同意」,所謂「不爽不要用」才能建立,這就像,你奪走了別人的東西,還要更多,然後你應該要負起責任的事情變成你們這些人得有滿足我的義務,這是典型的渣男思想,是說,祖克伯本來就是個渣男無誤.
.
對於英語的語境使用者,祖克伯還不敢這麼囂張,我不認為他會對於外國的facebook使用者,進行同等的言論審查,例如4xx之類的數字,這若套用在英語使用者一定會引起暴動,可能有些人只是提到自己的生日就被禁止發言,這般荒謬的事,只在中文使用者身上,或是針對台灣使用者,你能想像拍攝了四百二十六公里的路標就被臉書警告嗎?我相信國外也有這樣的路標,而臉書顯然對台灣具有針對性,一出現關鍵字馬上被警告,無論你該文有無產生影響力,甚至只有自己看到的狀況也會被限制,這已經超出了一般社群處理問題言論的界線,只是純粹的在找碴,刺激使用者的情緒,甚至可以說是在挑釁.臉書基本上已經隔開了兩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這也是當他審查西方的川普和武漢肺炎的時候,東方世界反而有些被遺漏掉,甚至可以明顯看出是被牽連的,而西方世界對於東方世界中共式的言論審查,似乎一無所知.
.
回到台灣的社群平台問題,其實台灣現存早有不少社群討論區,例如ptt,低能卡,mobile01,eyny,巴哈,比較冷門小眾的如糟糕島,也繼續存在,事實上,經營一個討論區並不難,你只要有10個常駐上線的使用者,這個論壇基本上就算「活著」而且繼續「生長」,以台派使用者為例,有一個外獨會討論區(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http://www.1949er.org/chat/index.php
算是一個神奇的例子,他的存在搞不好比ptt還古老,使用的還是pchome時期的留言板形式,堪稱是奇蹟了,至今還有許多美國、瑞典的會友在上面活動,他是一個討論政治的板,沒有其他東西,這在討論區歷史中,必須靠色情、盜版品、學生、男女交友等吸引人的基本配備中,特立獨行的玩意兒,他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時,還發揮了一些影響力,當所有社群一片舔柯的時候,這裡卻是一面倒的挺姚,並上了新聞.
.
總而言之,創造新平台絕對不是難事,要不要去做而已,當爆料公社都有一個完全抄襲臉書的社群網站,而且ui還設計的挺不錯的,每篇文章還有幾百個讚,像是一個個人社群綜合討論區的集合體,那沒道理其他人不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上面我感覺不到「人味」,也就是自然使用者的氣息,過去神父參與經營的討論區,改幾個讚,一個人留幾百個留言也不是難事,所以,困難的點,並不在於創建,而是在於「駐留」,以及「一個適合的地方」.
.
舉例來說,在臉書上的台派使用者群集,絕對是一個具有豐富性、生命力甚至多樣性的群體,有人負責提供國際觀點,有人擅長思辨,有人喜好貼些搞笑的東西,遇到特定事件,馬上有插畫家奉上圖,各種迷因,多才多藝,一樣不缺,可以這麼說,那就是一群肥美有旺盛水草的阿瓦隆(Avalon),麻煩的是,當我們這群人腳下的土地開始鬆動,我們找不到一個「適合之處」可以移入.
.
舉例來說,我們很難想像這群人移入到低能卡,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低能卡是以大學生居多,以男女交友世俗瑣事為考量,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文化,就像ptt初時的樣貌,並不是說上面都沒有台派,不過臉書的台派移入,到某一個子討論區,我不認為這是合適的,甚至能發揮台派的風采,影響力,都是個問號,可能格格不入居多.
.
所以,「適配度」顯然就是個問題,又比如說,台派使用者轉入到ptt去,這適合嗎?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普遍對這裡反感,ptt比較像是一個已經崩壞的地方,那裏的使用者基本上綠共、塔綠班地說個不停,如果用一個征服者的姿態或者委曲求全,我想,對於兩者的使用者來說,恐怕是不願意的.
.
比如有人說,神父,你怎麼不回ptt發文,這個嘛,也不是不行,事實上我早就在那邊發過了,不過我已經跟那邊的使用者沒什麼交集了,發了,也不會令人感覺到當初的「神父」就在那裏,基本上,神父已經成功地轉移到臉書了,並且和原地的柯糞與母豬教徒結下不可解的仇怨,基本上,不是他們滾就是我亡,雖然他們在自己的地方吶喊神父過氣許多年,但在臉書的神父聲勢卻越來越旺,神父也樂得在臉書上打爆柯糞,完全不想回去糞坑.
.
Ptt是一個鳩佔鵲巢的例子,換言之,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後,那裏發生了大量的社群替代,大量的使用者出走,過去三位一體的黃金年代,已不復見,各個網路名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政治文,而且是最偏差的那種,反台獨,反民進黨,反覺青,兩岸一家親的存在.
.
可以這麼說,他們墮落至此,也有某種正當性,那就是有一部分原始使用者是自願的,自願的變成那樣,從一個太陽花的支持者變成柯糞,藍綠一樣爛,至於其下混入的五毛,柯文哲攜入的網軍,這都還在其次,有一群使用者的確陷入在一種被害者情節,阿北都是被誤會的,就好像我被誤會了一樣,他們不願承認自己的選擇錯誤,即使認知到柯文哲是一坨屎,自己仇綠仇到腦殘而且親共,因為「都是你們逼我的」,過去人們芥蒂的親中、五毛、賤畜等等,現在他們可以毫不見怪,自然而然地接受,並以為是合理的,因為,只要能反民進黨就好.
.
他們陷入到一種防衛機制當中,並且自居主流,比起認清自身錯誤這點,那些提醒他們是錯誤的人,比什麼都來的可恨,即使認知到自己被詐騙了以後,比起騙自己的人,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被騙的人更令人憎惡,因為他們認為,是這些人使自己陷於錯誤,而不是自己有啥不對的地方,「我沒有錯」.
.
當陷入這種極度自私的情結,基本上是無解的,只能等待他們厭倦了會發現自身的利益開始被侵害為止,而這群在ptt的人正在式微中,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現象集中在八卦版,出了八卦版以後,他們基本上是被排擠的,而政黑板目前也有人在試圖守住防線,我們所說的墮落的ptt,基本上,集中在八卦版上,在其他版,這些自然柯糞基本上也會裝無知,若無其事的和其他人一起討論,他們也會害怕被貼上柯糞的標籤.
.
這種社群替代現象,也和ptt本身衰弱有關係,ptt本身有依靠一大票自然使用者發起的管理群,當這個學術網站人逐漸凋零,各個班級看板開始廢棄,這些管理人群也開始缺乏,並且缺乏內控和防弊,原本權力較大的管理者又過於僵化與怕事,導致錯過了可以糾正這個社群替代的時機.
.
這些改變看板生態的柯糞版主,其實跟當初母豬教徒入侵女版,當上版主,說要改變女版一樣,誠如韓國瑜所說「選舉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當這些操著不正常心態,也不是出自於維護該看板的利益,又無法證實背景和投票者是否灌票嫌疑的人,當上版主,並且一個版接著一個板擔任,還能去檢舉其他正常使用者,例如boyo,他們相比其他正常使用者,有較強的動機還有較多的時間,甚至還能當成一種工作,很快的,正常的人們就會逐漸脫離,甚至不想回去,即使,構築這ptt討論區的信度者,真正有貢獻的人,並不是他們,而是歷代使用者累積的記憶和智慧結晶,但他們就像後來居上的寄生蟲,當他們說話比誰都大聲,散播的情緒比誰都還要負面,甚至,自我中心到比誰都還要執著,那麼,他們就會是贏家,也是最後的輸家.
.
可以這麼說,當母豬教興起了這一種污染其他看板的模式,最後,母豬教仍然被柯糞這個新興群體所取代,母豬教徒基本也算是ptt使用者,柯糞就不太是了,他們當中有大宗應該是從line群組或者藉由柯網軍轉介而來的新使用者或者俗稱的買帳號,配合少數不肯認錯的自然柯糞汲取正當性,最後成為難以割除的ptt公害.
.
不知道母豬教主是否健在呢?事實上,柯糞一詞也是他發明的,這有點像塔利班被伊斯蘭國取代的情景,母豬教主曾經也力戰柯糞過,這也不得不佩服他了,基本上,母豬教徒攻佔看板,只是因為好玩(他們聲稱),柯糞攻佔八卦版,到萬華版散布罷免林昶左,這就很明顯具有政治動機了,而背後,可能來自特定政治人物的指令,而且有組織和系統,甚至還有文宣,聲明他們控制這個看板符合民主.
.
回到正題,我們都知道是杜奕瑾創造了ptt,那麼,杜奕瑾可不可以創造另一個ptt?
.
我想,很難.
.
正是因為討論區或社群,有其不可替代性,各有其獨特的個性和文化,這一點,不只是社群,也反映在社群人口,因此從一個地方移入到另一個地方,必然會產生「容器」問題,他可能不至於衝突,但會影響使用者意願,理論上,bbs當初也不只ptt一個討論區而已,有中山美麗之島,不良牛等等,只要找個學網下的bbs,台派人口大規模移入就行,但是,關鍵在於「習慣」,習慣使用臉書的介面是否能習慣bbs的介面呢?無論如何,必然對台派群集產生某種消耗和折損,而這些論壇之所以壯大而具有現在的規模,也都是白手起家的類型,例如巴哈姆特原本也是bbs,浮上瀏覽器介面成為一個討論區,當初,甚至兩方還試圖同步,不過漸漸地,巴哈姆特取代了巴哈姆特bbs,而成為現在的巴哈姆特,新陳代謝一番,也要花費數十年.
.
當初經營創造兩個討論區,神父也認識到了某些現實,討論區是成功做出來了沒錯,而且介面也很好,但關鍵仍在於如何吸引人駐留,神父的初衷也很簡單,那時,我還是個ptt名人,就是建立一個台灣本土的討論區,以防ptt沒落,或者被臉書綁架,神父進的第二間公司,他們有一個資訊部門做支撐,而且準備投入大量行銷費用,該資訊部門負責人甚至有打倒臉書這樣的理想,他也的確設計了一個如同linkin那樣的東西,做出個人社群融合討論區這樣龐大架構的形式,當神父被叫去說服高層,甚至臉不紅氣不喘地說,「因為玩社群的都是像我這樣的魯蛇,都沒在工作的,所以,當我們有了社群討論區以後,也會連帶著用公司的網站來找工作,創造雙贏的局面.」
.
不過,關鍵在於,我的能力並不足,我害怕擔負風險,對於資訊,神父只懂一些皮毛,而最大的危機感來自於,我無法掌握討論區的自主性,誠如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企業想要搞社群,也是為了營利,無論是像祖克伯那樣掌握個資販售,或是藉由完全不會用臉書的客戶,服務他們,控制他國輿論來謀取自身公司的利益,其實我想這個不證自明,臉書上大多宣稱台灣商品販售,很多都是中國假網站投放的詐騙廣告,臉書上管制的仇恨言論,多是配合中共需要,小粉紅們定義的「辱華」,其他政治傾向,如統派仇恨言論,中國網軍的血洗台灣,他們基本上不管,這是明顯的雙重標準-我審查你腳下的灰塵有幾毫米,無視背後臭氣熏天的垃圾堆積,然後說,我這是在維護人們的健康.
.
記得某齣日劇有這樣的劇情,經營一個討論區的成功人士,他像朋友炫耀他怎麼營利的,他掏出手機,用管理者的名義刪除了一則貼文,因為那貼文的內容是在罵某某企業虐待勞工,接著,他的手機噹的一響,收到了一筆天價的入帳,來自於那個企業.
.
試想,如果劇中一個企業是如此,何況是有獨裁者用一個國家的資源挹注呢?
.
對於過去經營討論區的神父來說,不可能將一群支持台獨的人,移轉到兩岸交流的網站,同樣的,我也不可能因為企業的需要,而欺騙自己的粉絲,對於神父來說,我那幾萬的粉絲的優先順序,永遠比我被派發的工作還來的重要,所以神父儘管經營過兩個討論區,不過始終沒有將自己的身家性命賭下去,把我神父的臉書,用來為這個企業委託的討論區服務,賭上自己的信用,而我的能力不足,權力微小,兩方都是我自己創造的東西,但我拋棄了其中一個,成為失敗的員工.
.
因此,假使台派想建立自己的新平台,這完全是可行的,事實上,被臉書荼毒的,不只是台派群集而已,甚至連韓粉或是泛藍群集,也是高喊「民進黨控制臉書」的對象,但他們十分愚蠢,問題不再於民進黨,而是在於臉書,facebook,他們對於中文語境的使用者,基本上,採取的是放任給一群謎樣的獨裁者集團服務的商業模式,所以,他們並不是為了台灣島上任何一種思維服務,也不在乎台灣島上的每個人立場,他們在乎的模型,目前是繞著中國本位,在進行旋轉,因此,砍一個韓粉的臉書,就會刺激他們進攻民進黨,也符合他們圖利特定對象的目的,如果他們的客戶的用意,是在使台灣社會對立/分裂/混亂的話,與之目標相反的群集,也是他們利用的對象,他們也會毫不在乎的出賣韓粉或者深藍族群的利益,我們可以這麼說,不合理的言論審查,用仇恨歧視作為藉口,本身就是歧視的來源,因為他只針對你,也是製造仇恨的原因,兩方都是他試圖激化的對象.
.
所以,只有台派需要一個新平台嗎?我想,泛藍族群也挺需要的.
.
現在解決臉書箝制言論自由的問題,大概有兩條,第一條,請立委諸公或政府,效法澳洲或加拿大,對臉書的行為提出掣肘,這就是一個談判的過程,除了請他們停止言論審查以外,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例如,申訴的機制,懲罰的機制,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論壇經營者,你受理檢舉的人應該要和受理申訴的人一樣多,簡單來說,你有本事關多少人,就要能放多少人,如果你不能受理申訴,那就停止檢舉,只有單方面的檢舉,整體來看,就是對所有使用者進行整體言論自由的縮限,很容易淪為報復式的檢舉,這只是在出賣整體使用者的權益.
.
再來,臉書判定違規次數,基本上是不能消除的,是永久刑罰,一般討論區的處理方式,應該是限制發言天數後即可釋放,臉書則有永久案底,今天一次不合理的罪名成功掛在你身上,他就會逐步的累積,直到你的帳號消失為止,當你被檢舉辱華兩次後,第三次可能因為一點錯誤,而被整體砍除帳號,「因為你過往的罪,所以很合理」.
.
第二條,就是創建新平台的道路,這絕對是可行的,就算短時間內不可能,需要長時間慢慢培養的社群,也好過「什麼都沒有」,當然,我們現在鼓吹關閉臉書,轉移到某某社群,這絕對對台派是一個巨大傷害,因為你明年就是選戰了,現在才想放棄唯一能抵抗親中勢力的武器,說要造一個新的,根本是緩不濟急,而且可以說是自殺行為,應避免簡單思維,要就全要,不要就全不要,要移轉到新的平台,就得徹底不使用臉書,或者,只能繼續被祖到任人魚肉,連一點新平台的發想都不被允許,這些,都是因噎廢食,正確的作法是,一面保留現有的工具,一面試著養自己的,把他養大,這就是戰備物資的概念,你要打國外疫苗,也要培養國產疫苗.
.
新的社群平台,是否只能寄望私人企業?民間組織?未必,低能卡當然是個例子,不過他明顯無法容納大量的使用者,以及符合主流使用者的習慣,ptt是另一個例子,講白了,他原本是台灣學術網路的資源,以學術性質為原始目的,是吃公家飯的,不過被一群柯糞惡搞成反政府兩岸一家親的極端討論環境,這根本不正常,如果民間有免於言論審查恐懼的需求,政府在公家單位上提供一個平台,也是可以的,是說,農委會都能為了農民,架設代購平台;唐鳳也能為兩千三百萬人,設計出疫苗登記網站,為了國民的需求,為了免於恐懼的自由,政府提供一個言論自由的平台,又有什麼困難?
.
今天是為了避免被境外勢力搞言論審查,社群媒體公司搞言論壟斷,這樣成立的理由,已經具有十足的正當性.
.
至於,「社群移轉」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舉個例子,比如徐閉被臉書封鎖,和被瘋狂檢舉後,她移轉到推特,而且短時間就得到龐大的受眾,比她原本的臉書還多,這是一個成功例子,和她的個人特質有關,她的粉絲願意跟隨她到另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像神父切斷臉書去推特大概會吃土,因為推特限制了字數.
.
也不用過度擔憂,人們只能習慣於臉書的介面和使用方式,所以永遠都要被臉書所支配,人們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新容器,比如神父過去也是ptt重度使用者,也曾一度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戒掉ptt,不過,這其實不難,神父以前根本沒在用臉書,只用ptt,轉移的過程,中間一段時間的確不適應,不過後來很快就習慣了,現在根本沒上ptt,還怕帳號被砍了,所以偶爾會登入然後下線.
.
這始終是風險考量的問題,如果能有一個新的、合用的平台出現,那短時間內,大家說好,並且同時進入,重新創造並且迅速壯大一個新的社群,並非不可能,在對的時機,找到對的對象,遇到對的事件,大家一起往對的方向行走,就能造起一個諾亞方舟,當初川粉的靈的轉移就是一個例子.
.
不過,以現在的時間來說,冒然轉移或廢棄舊有社群,對台派來說,風險實在太大了,必然流失大量同伴,或者,找不到彼此,失去現有的影響力.
.
新的平台的要件,必然是穩定的,至少要保證存在4、5年以上,坊間過去也有想取代line或者臉書的社交軟體,但他們大概開幾個月,不會經營,就直接關閉了,這是短視近利的行銷邏輯,一開始注定失敗.與其說是社群需要龐大資源才能產生,不如說是策略問題.這就像打線上遊戲,如果我玩一個不到一年就倒的伺服器,我怎麼會捨得讓自己上去練功打怪賺錢呢?搞不好練到了一個高等帳號,馬上系統就倒了,我損失慘重,這樣的遊戲,不會有人想玩的.
.
最後的最後,神父還是要說一件事.
.
你創造的東西,來自於你自己,你吸引人的,是你的記憶,你的觀點,你的魅力,你的畫工,你說故事的能力,你的智慧,你和你的夥伴共享的,是專屬於你們的小秘密,而人與人之間所連結起來的,叫做革命情感.
.
讓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臉書.
.
我們離不開的,其實是彼此,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Weitung_Chen #使徒行者 #Jean 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尋找諾亞方舟】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70的網紅蕭美琴立委辦公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口頭質詢─ ▶通傳會正在進行匯流五法新法的立法大工程,這是一次結構性的改變,但整個工程是舊政府期間才定案的。各位通傳會委員被提名人對於新版本的內容是否完全贊同?有需經過重新修正或提案的流程?涉及整個產業環境包括媒體、通訊重大改變時應審慎。因為立法的過程中,有許多業者自認沒有充分參與和了解程序,例如,...
商業糾紛定義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下午,為了進一步釐清檸檬車法案的議題,我邀集馬自達SOS自救會、Volvo PS車輛安全關懷促進會、Toyota Rav4自救會、輔仁大學劉清耿老師、台灣科技大學林瑞珠老師、台北教育大學郭麗珍老師、台北市汽車代理商業同業公會、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台北市美國商會、歐洲在臺商務協會、中華民國汽車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與交通部路政司、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及經濟部商業司,一同召開檸檬車法案公聽會,進行相關意見的交流。
以下,針對今天公聽會中與會人員的寶貴意見,和大家報告。
一、「標的物經中央公路主管機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責令召回改正者」中,主管機關責令召回之內涵為何,是否有明確化之必要性?
輔仁大學劉清耿老師表示,現行對於召回、重大危害行車安全之虞的描述性定義,並無太大的問題。但是,之所以美國有這樣的基礎,可以採取描述性定義,是因為他們有一群技術專家,專責判定是否有安全性危害。
然而,#台灣目前欠缺這樣的量能和基礎。
交通部路政司趙晉緯科長說明,通案上,不管是品質還是安全,#要有一定的數量,就可能落入通案處理。路政司依程序會蒐集通報的個案,經過程序去彙整,如果認為有通案問題,將依據監督管理辦法,要求車廠召回改正,對通案問題進行處理。如果業者不處理,就會依法要求車廠有改正作為。
二、12,000公里及180日之保障條件及期限,是否能有效保障消費者?延長對於業者營運成本之影響?
輔仁大學劉清耿老師表示,年平均行駛公里的標準,美國運輸部監理單位有完整統計資料,是21,600公里,如果按照除以二的邏輯,美國的標準應該要更嚴苛,其標準卻普遍是24個月和38,400公里。
對比台灣和美國,美國年平均行駛里程少於台灣,但保障條件比台灣寬鬆。
以氣候條件和台灣相近的佛羅里達為例,檸檬車條件是2年內三次維修,或故障15天無法修復的。再以德州為例,德州對於瑕疵有四次修復的機會,但有潛在安全風險的只有二次:從購買日起兩年或24000英里,或是交付後有30日是故障的。如果滿足條件,就可以主張車子是檸檬車。
在德州,消費者在相關程序中必須完整蒐證,同時給車商足夠合理的修復機會,如果程序完備而車子沒有辦法被維修,德州監理部門會指派技術專家,調解消費者和車廠的爭議。如果爭議無法調解,就會進入仲裁的程序,由監理單位召開類似於聽證會的場合,讓消費者說明如何給車廠合理地維修並舉證,接著就是等仲裁員針對問題做最後裁決。
在美國負責裁決的部門,有些州是監理部門,有的在消費者保護機構。在這個全球車的時代,為什麼一樣日本TOYOTA的車,在美國有這樣的條件,營運上可以接受,在台灣卻不行?從這個角度來看,標準是可以調整的。
交通部路政司趙晉緯科長表示,目前定型化契約,對重大瑕疵的效果,有12000公里和180天的標準,是綜整了消費者和車廠的意見,並經過行政院通過,#標準不是交通部訂的。
這個答案,當然無法令人滿意。
三、如雙方未能同意選定鑑定之機構,應如何處理?得否由主管機關指定或其他方式決定?如鑑定後一方或雙方不接受鑑定結果,有無其他機制協助處理爭議?
中華民國汽車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劉錦村理事長表示,原廠給各國經銷商理賠的條件不一,導致台灣消費者受到很大的損失。不是台灣的總代理故意不理賠,而是原廠不給這樣的權利,因此,台灣的總代理應該向原廠爭取和世界各國一樣的保固條件,
至於如何舉證個案的瑕疵?如果是通案的瑕疵,原廠會召回。個案的瑕疵,基本上難以舉證。但是在美國,相關條文為了適用個案,不會制定細節,由一個公正的技術部門來做仲裁,原廠也很配合。所以,在外國檸檬車要得到理賠,並不會太困難。
台北教育大學郭麗珍老師進一步說明,即使已經到了訴訟階段上法院,很多問題還是很難解決,因為涉及科技專業。消保法的規定是符合當時科技水準可合理期待的安全性。什麼是通案什麼是個案的問題?通案是設計上有瑕疵,所以一整批都有問題;個案是製造上的問題,但是實務上很難區分。
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謝家慧調查官則分享相關經驗,事故發生時,運安會會邀請相關單位,如車廠如果涉及事故,就會邀請參與調查,因為對車輛最熟悉的是車廠,運安會很難對車輛結構有透徹的了解。
因此,在邀請車廠調查的過程中,會邀請第三方學者專家參與調查,也避免車廠對涉及自己利益的部分隱藏,若有第三方的鑑定單位來協助民眾,會有很大的幫助。
交通部路政司趙晉緯科長表示,召回和瑕疵的部分,到底是安全問題還是品質問題,涉及專業,汽車原廠最需要了解。
關於 #公正的瑕疵鑑定機構,交通部已協助經濟部,彙整可提供鑑定機構的名單;去年路政司也透過車安中心蒐集國外的做法,研議如何配合定型化契約的施行,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後續在行政院的會議,將報告如何優化相關機制,並邀請自救會等參與討論。
四、「經四次以上維修仍無法回復正常機能」部分,於第三次維修後,短期間內再發生相同瑕疵,而已逾180日之期間,消費者是否得請求更換新車或解除契約?定型化契約宜否調整?
台灣科技大學林瑞珠老師說明,在契約內分二種類型得以換車或解約,一是重大瑕疵,像自救會提出的暴衝;第二是屢修不復。在整個規範設計內,這兩種情形下可以要求更換新車或解約,就是在民法契約內做相應的補充規定,定型化契約可以滾動檢討修正不足之處。
行政院消費者保護處陳星宏簡任秘書表示,在部會的會議中,消保處一直在思考是不是要在國內建立基於雙方衡平地位的鑑定中心。其實國內消費爭議不只汽車,例如旅遊就有一個協會的機制。所有定型化契約有滾動式檢討的存在,當然里程數或日數要隨時檢討調整,最後要有一個機制存在。
五、「已提供消費者代步車或補貼相當代步費用之合理期間」,是否宜一律不予累計期間?
馬自達自救會林松郁先生說明,自救會的車主有豐富的修車經驗。至今已經換了500多台車。除了保養維修,相信車廠還有很多服務在進行。代步期間只是讓修車現場有喘息空間,但是消費者還是要用車,在這些期間給代步車補償,對消費者而言本來就是應該的,因為車子有問題要排除,所以消費者忍受,重新叫料的維修時間也不該轉嫁在消費者身上。
經濟部商業司李怡靜科長表示,當初有業者提出缺料待料狀況,必須等待船期,因此允許消費者可以使用或接受代步車,在合理期間內不計入維修期間。合理期間每輛車有各自的狀況,可能難以在契約內具體規定,建議回到個案判斷。
總結來說,今天公聽會的兩個重點,一是建立公正的官方鑑定機構的可行性,交通部路政司已在研議;二是檸檬車保障範圍太小,也就是180日及12,000公里的限制,可以適用的案例可能有限,然而相關單位未有明確回應。
#瑕疵鑑定 牽涉到事實認定上的問題,而非法律上的爭議。國內各項的消費糾紛之所以有各式爭議,是因為法官也沒有醫學或工程的相關知識,因此,建立一個公正有效的鑑定機構勢在必行。作為主管機關的交通部,應該積極研議。
#保障範圍 180日和12,000公里的限制,考慮到車安中心鑑定作業的時間遠超過檸檬車條款的180日,可見這樣的設計並非「合理期間」。同時,和台灣有相似氣候條件的佛羅里達州,保障和相關制度遠比台灣健全。因此,經濟部應該進行滾動性的檢討,以利解決糾紛,維護道路安全。
為了廣大汽車消費者的權益,我們會持續緊盯檸檬車法案的修正,讓台灣的汽車消費者,不再飽受檸檬車維修召回求助無門、來回奔波的困境!
商業糾紛定義 在 吳沛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5/13起沛憶辦公室 防疫相關案件處理
(持續更新)
需要協助,請來電沛憶團隊服務專線 ☎️ (02)23026328
或填寫線上服務表單 👉️ forms.gle/KhDHBE56gBE3dTe49 ,我們會盡力協助!
▸ 7/26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4案
▸ 7/26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2案
▸ 7/26 市政陳情 2 案
▸ 7/26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 1 案
▸ 7/26 協助安排法律諮詢 1案
▸ 7/25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1案
▸ 7/23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1案
▸ 7/23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2 案
▸ 7/23 勞資糾紛 ➜ 轉勞動局調解
▸ 7/23民眾反應颱風來襲國軍廢棄房舍屋頂鐵皮恐釀災 ➜ 國軍房舍,轉由林昶佐委員辦公室協助處理
▸ 7/22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 3 案
▸ 7/22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1 案
▸ 7/22 民眾反應人群群聚及未戴口罩 ➜ 轉由警察局處理
▸ 7/22 協助安排法律諮詢 1案
▸ 7/21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 1 案
▸ 7/21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2 案
▸ 7/21 實驗教育學生反應尚未收到結業證明 ➜ 與教育局了解,確定發放期程
▸ 7/21 民眾詢問京站確診情況 ➜ 與衛生局了解後回覆
▸ 7/21 民眾反應聯合醫院話務中心忙線 ➜ 由衛生局了解並協助
▸ 7/20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 2 案
▸ 7/20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2 案
▸ 7/19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1 案
▸ 7/19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2 案
▸ 7/19 協助確診者媒合中醫師義診團隊
▸ 7/19 民眾詢問北市公墓登記事宜 ➜ 轉由殯葬處協助
▸ 7/19 民眾反應北市資源回收政策不清 ➜ 轉由環保局回覆
▸ 7/19 民眾詢問北市長期心理諮商資源 ➜ 整理相關資訊後回覆
▸ 7/19 民眾提供youbike2.0設點建議 ➜ 轉由交通局評估
▸ 7/19 民眾反應人群群聚及未戴口罩 ➜ 轉由警察局處理
▸ 7/17 民眾陳情有關youbike2.0設點建議 ➜ 轉由交通局評估
▸ 7/16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 1 案
▸ 7/16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1 案
▸ 7/16 市政陳情 4 案
▸ 7/15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 3 案
▸ 7/15 協助民眾疫苗預約接種/意願登記 1 案
▸ 7/15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2 案
▸ 7/15市政陳情 2 案
▸ 7/14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3 案
▸ 7/14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1 案
▸ 7/14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3 案
▸ 7/14 協助安法律資訊 2 案
▸ 7/13 協助民眾疫苗預約接種/意願登記 2 案
▸ 7/13 疫苗接種相關釋疑 2 案
▸ 7/13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 3 案
▸ 7/13 檢疫/隔離/確診相關諮詢或協助 2 案
▸ 7/13 協助媒合就服站工作 1 案
▸ 7/12 協助民眾疫苗預約接種/意願登記 4 案
▸ 7/12 疫苗接種相關作業釋疑 3 案
▸ 7/12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 1 案
▸ 7/12 民眾陳情希望申請低收入戶 ➜ 轉由社會局協助辦理
▸ 7/12 民眾陳情北市安心即時上工計畫問題 ➜ 與相關局處了解中
▸ 7/12 民眾反應因疫情生活遇困境 ➜ 轉由社會局關懷協助
▸ 7/12 民眾陳情住家門口遭惡意違停 ➜ 由派出所了解並加強巡視
▸ 7/11 民眾陳情飲料內有不明物體 ➜ 由衛生局前往稽查相關品項、釐清責任
▸ 7/10 疫苗接種相關作業釋疑 1 案
▸ 7/10 微解封相關措施釋疑 1 案
▸ 7/9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4 案
▸ 7/9 疫苗接種相關作業釋疑 2 案
▸ 7/9 微解封相關措施釋疑 3 案
▸ 7/9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 3 案
▸ 7/9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1 案
▸ 7/9 民眾反應聯醫疫苗接種站現場管理問題 ➜ 已轉由衛生局督促改善
▸ 7/9 民眾反應住家附近工程噪音 ➜ 協助詢問相關局處工程進度、要求降低施工音量
▸ 7/9 詢問遺產相關法律問題 ➜ 轉由專業律師提供法律諮詢
▸ 7/8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2案
▸ 7/8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3案
▸ 7/8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2案
▸ 7/8 協助民眾處理失竊案
▸ 7/8 協助民眾報案line群假消息
▸ 7/8 協助民眾反應騷擾事件
▸ 7/7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2 案
▸ 7/7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4 案
▸ 7/7 防疫相關規定釋疑 2 案
▸ 7/7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3案
▸ 7/7 協助安排法律諮詢 1 案
▸ 7/6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3 案
▸ 7/6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5 案
▸ 7/6 防疫相關規定釋疑 5 案
▸ 7/6 協助安排法律諮詢 1 案
▸ 7/5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2案
▸ 7/5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1 案
▸ 7/5 民眾詢問中正區國宅普篩事宜 ➜ 詳細說明回覆
▸ 7/5 被匡列民眾詢問原因 ➜ 轉由衛生局了解
▸ 7/5 民眾詢問所謂中正區熱區篩檢細節 ➜ 與衛生局了解後回覆
▸ 7/5 民眾詢問所謂中正區熱區範圍 ➜ 與衛生局了解後回覆
▸ 7/5 警消醫護加油棧資格疑問 ➜ 與相關局處了解中
▸ 7/5 協助身障民眾申請身障生活補助
▸ 7/5 協助安排糖廍里里內消毒工作
▸ 7/4 被匡列民眾詢問原因 ➜ 與衛生局了解後回覆
▸ 7/4 民眾詢問市長宣布中正區普篩細節與疑慮 ➜ 向市府了解並說明回覆
▸ 7/3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 2 案
▸ 7/3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2 案
▸ 7/2 北市防疫工作相關陳情 5 案
▸ 7/2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1 案
▸ 7/2 身障朋友陳情搭公車不友善 ➜ 由公運處了解中
▸ 7/2 公有土地使用爭議 ➜ 轉由相關局處了解
▸ 7/2 協助低收入戶家庭物資媒合
▸ 7/2 忠德里里長反應西園路二段人行道脫落 ➜ 已改善完畢
▸ 7/2 民眾反應地政雲無法登入 ➜ 由地政局協助處理
▸ 7/2 協助低收入戶家庭媒合口罩需求
▸ 7/1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10案
▸ 7/1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3 案
▸ 7/1 協助民眾申請確診慰問金1案
▸ 7/1 民眾檢舉群聚未戴口罩 2案 ➜ 聯繫相關局處(警察局、停管處)了解處理
▸ 7/1 北農篩檢釋疑
▸ 6/30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2案
▸ 6/30 協助民眾申請確診慰問金1案
▸ 6/30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5 案
▸ 6/30 民眾檢舉群聚未戴口罩 1案 ➜ 聯繫警察局前往了解開罰
▸ 6/29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急難救助 申請釋疑及協助6案
▸ 6/29 民眾質疑北市匡列工作2案 ➜ 呼籲北市府公開疫調,說明確診後續匡列情形及足跡調查
▸ 6/29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2 案
▸ 6/29 協助民眾申請勞動調解
▸ 6/28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 申請釋疑及協助4案
▸ 6/28 協助確診者與照顧者了解解除隔離作業
▸ 6/28 民眾陳情家中周遭噪音及垃圾包隨棄問題 ➜ 轉由衛生局協助
▸ 6/28 民眾詢問南機場夜市開放時間 ➜ 和市場處了解後回覆
▸ 6/28 民眾質疑北市匡列工作 ➜ 呼籲北市府公開疫調,說明確診後續匡列情形及足跡調查
▸ 6/28 民眾反應艋舺公園群聚未戴口罩現象 ➜ 通報派出所加強巡查
▸ 6/28 民眾陳情因疫情失業,生活遭遇困境 ➜ 轉由勞動局協助工作媒合
▸ 6/28 詢問北農造冊疫苗施打事宜 ➜ 和市場處了解後回覆
▸ 6/28 民眾陳情法律諮詢需求 ➜ 安排律師提供諮詢協助
▸ 6/27 民眾陳情有應停業場所疑似恢復營業 ➜ 通報派出所前往查訪
▸ 6/26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 申請釋疑及協助1案
▸ 6/26 協助民眾安排快篩 1案
▸ 6/26 民眾反應市場、北車周遭有群聚未戴口罩狀況 ➜ 通報派出所加強巡查
▸ 6/25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 申請釋疑及協助4案
▸ 6/25 協助民眾安排快篩 1案
▸ 6/25 民眾反應北市孕婦施打疫苗醫院未收到市府通知 ➜ 通報衛生局
▸ 6/25 協助民眾解決噪音問題
▸ 6/24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 申請釋疑及協助 5案
▸ 6/24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4 案
▸ 6/24 協助熱心商家媒合愛心便當
▸ 6/24 經銷商員工檢舉民眾靠快篩陰性截圖闖關第一果菜市場➜ 通報市場處,已改善
▸ 6/24 媒合店家加入萬華餐廳外送名單
▸ 6/23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 申請釋疑及協助 3案
▸ 6/23 民眾反應北農篩檢政策問題 3案
▸ 6/23 協助民眾瞭解防疫隔離政策
▸ 6/23 民眾反應北市未確實匡列、疫調、篩檢、隔離 ➜ 通報衛生局
▸ 6/22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 申請釋疑及協助 3案
▸ 6/22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1案
▸ 6/22 民眾反應北農快篩站設置位置、人力、流程、不當使用插管箱作為採檢箱等 4案 ➜ 反應衛生局,其中不當使用插管箱當天已改善
▸ 6/22 協助果菜市場攤販、承銷商了解北農篩檢政策
▸ 6/21 紓困補助/防疫補償 申請釋疑及協助 8 案
▸ 6/21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2 案
▸ 6/21 北農群聚案,民眾詢問承銷人處理 ➜ 於議會質詢,北市府宣布疫苗接種計畫及快篩站進駐
▸ 6/21 民眾陳情家旁工程半夜持續施工噪音 ➜ 由新工處要求廠商勿於半夜施工
▸ 6/21 民眾反應疫苗預約系統出現過去日期 ➜ 轉由衛生局調整改善系統
▸ 6/21 民眾詢問北市圖是否會於月底開放 ➜ 三級警戒確定延長至7/12,暫不開放
▸ 6/21 民眾詢問第一果菜市場卸貨區人流管制方式 ➜ 與市場處了解後回覆說明
▸ 6/21 申請低收法律問題釋疑
▸ 6/21 協助申請失業補助 ➜ 由勞動局協助了解
▸ 6/21 熱心店家表示有提供外送服務 ➜ 詢問相關資訊並紀錄
▸ 6/20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及協助 1 案
▸ 6/20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1 案
▸ 6/20 民眾反應住家附近水溝泥土淤積 ➜ 相關局處已前往清淤完畢
▸ 6/20 協助民眾釐清疫苗接種順序細節
▸ 6/19 民眾陳情萬華某處有多人不戴口罩群聚 ➜ 轉由派出所前往巡查勸導
▸ 6/19 民眾反應身體不適 ➜ 由消防局協助個案送醫
▸ 6/18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及協助 1 案
▸ 6/18 協助民眾預約疫苗接種 1 案
▸ 6/18 協助長輩解決有關疫苗施打類別疑問
▸ 6/18 第一果菜市場攤商詢問市場防疫措施細節 ➜ 由市場處了解後協助
▸ 6/18 民眾詢問弱勢家庭關懷補助加發事宜 ➜ 說明本次發放原則及方式
▸ 6/18 民眾表示家中長輩慢性病門診皆被取消 ➜ 由衛生局協助轉由視訊門診
▸ 6/18 申請低收入戶條件釋疑 ➜ 轉由社會局了解協助
▸ 6/18 帳戶遭盜用無法領取孩童家庭防疫補貼➜ 轉由教育局協助後續補助領取
▸ 6/18 民眾反應家中變故、經濟困難 ➜ 由社會局協助急難救助金申請
▸ 6/18 北農群聚案,民眾擔心出現破口 ➜ 質詢柯文哲市長,要求北市府應公布完整疫調結果及北農快篩計畫
▸ 6/18 民眾詢問北市因確診死亡家屬精神賠償事宜 ➜ 完整說明中央與北市當前政策
▸ 6/18 接獲里長反應東園街周遭有電纜線掉落 ➜ 要求新工處立即前往改善,已完成
▸ 6/18 有家人確診,民眾詢問後續處置 ➜ 由衛生局協助,進行自主健康管理並安排快篩
▸ 6/18 民眾表示家中有四個孩子,其中一個沒領到孩童家庭防疫補貼 ➜ 由教育局協助了解
▸ 6/17 協助民眾了解疫苗施打場地設置
▸ 6/17 民眾反應西門紅樓一帶有未配戴口罩抽煙喝酒群聚 ➜ 聯繫西門定派出所前往了解
▸ 6/17 陳情民眾有法律方面問題 ➜ 安排線上法律諮詢
▸ 6/17 協助民眾了解各類疫苗施打時程
▸ 6/17 民眾陳情捷運工程半夜施工 ➜ 聯繫捷運工程局,工程局與監造公務所及施作廠商共同檢討施工流程
▸ 6/17 2位民眾反應線上預約系統不能取消預約 ➜ 反應給衛生局
▸ 6/17 民眾陳情有法律問題 ➜ 安排線上法律諮詢
▸ 6/17 協助民眾申請急難紓困金 2 案
▸ 6/17 民眾反應馬場町廣場有聚賭行為 ➜ 請警察局前往了解
▸ 6/16 協助民眾瞭解自費篩檢事宜
▸ 6/16協助民眾取得衛生局居家隔離書
▸ 6/16 協助民眾瞭解施打疫苗時程
▸ 6/16 協助民眾瞭解及申請防疫補償金 2 案
▸ 6/16 協助民眾辦理食品業者登錄
▸ 6/16 協助民眾釐清防疫隔離、解隔離相關規定 2 案
▸ 6/16 協助民眾瞭解忠孝橋下滑板公園進度
▸ 6/16 協助民眾瞭解幼兒園報名時程
▸ 6/16 協助民眾申請急難紓困 1 案
▸ 6/16 協助民眾線上預約施打疫苗 3 案
▸ 6/15 民眾陳情表示因疫情導致生活困頓 ➜ 聯繫社會局請社工協助
▸ 6/15 協助民眾瞭解市府場地降租政策
▸ 6/15 協助行動不便民眾安排施打疫苗 1 案
▸ 6/15 協助民眾線上預約施打疫苗 1 案
▸ 6/14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及協助 1 案
▸ 6/14 反應萬華長照機構尚未施打疫苗 ➜ 衛生局回覆施打時間已納入安排
▸ 6/14 獨老社工反應疫苗施打時間仍未確認 ➜ 協助與診所聯繫確認時間
▸ 6/14 詢問持有永久居留證的外籍人士未來是否納入疫苗施打規劃 ➜ 詢問衛生局,確認有納入規劃
▸ 6/14 民眾反應疫苗預約後仍要到現場排隊的問題 ➜ 要求衛生局於現場搭遮陽棚架,並做預約系統檢討
▸ 6/14 反應家中長者臥病在床,不便外出打疫苗 ➜ 由衛生局協助到宅施打疫苗
▸ 6/13 詢問不在籍長者是否能夠施打疫苗 ➜ 台北市宣布開放不在籍長者施打疫苗
▸ 6/13 疫苗施打順序釋疑 ➜ 與衛生局了解後回覆
▸ 6/12 反應某營業場所有民眾群聚、不戴口罩 ➜ 要求派出所至該處巡查
▸ 6/12 民眾陳情對於破口說不滿 ➜ 已函文要求衛福部澄清道歉
▸ 6/12 反應台北車站北一門有許多街友位戴口罩 ➜ 社會局已要求該處保全定期巡查、社工加強勸導
▸ 6/12 反應萬華為疫情熱區,應優先施打疫苗 ➜ 已去函市長室,本市疫情熱區及長者應優先施打疫苗
▸ 6/11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及協助 3 案
▸ 6/11 防疫補償金申請釋疑 3 案
▸ 6/11 民眾詢問市場身分證分流細節 ➜ 與市場處了解後回覆
▸ 6/11 民眾詢問北市 75 歲以上長者疫苗施打規劃 ➜ 說明北市第一批長者施打範圍與方式,並持續追蹤
▸ 6/11 家中有 84 歲長者,未設籍台北能否打疫苗 ➜ 台北市宣布開放不在籍長者施打疫苗
▸ 6/11 詢問擴大個人紓困申請進度 ➜ 確認並回覆衛福部匯票寄發進度
▸ 6/11 反應住家旁市府工程施工時工人未配戴口罩 ➜ 由相關局處加強督導
▸ 6/11 民眾反應疫苗施打亂象 ➜ 將民眾意見整理提供相關局處
▸ 6/11 詢問家扶人員何時可以施打疫苗 ➜ 持續與衛生局了解追蹤中
▸ 6/11 詢問家中長者如何預約疫苗施打 ➜ 說明北市疫苗施打預約方式
▸ 6/10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及協助 2 案
▸ 6/10 民眾檢舉某業者有群聚風險 ➜ 通知商業處,目前該活動已停辦
▸ 6/10 協助民眾媒合就業
▸ 6/10 民眾檢舉廣州街附近有未戴口罩群聚狀況 ➜ 請萬華分局加強巡邏
▸ 6/9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及協助 9 案
▸ 6/9 協助民眾瞭解北市不在籍施打政策
▸ 6/9 協助熱心民眾捐贈物資
▸ 6/8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及協助 9 案
▸ 6/8 協助熱心團體捐贈物資
▸ 6/8 協助民眾確認確診親屬目前就醫狀況
▸ 6/8 協助民眾了解弱勢關懷補助
▸ 6/8 民眾檢舉公司違反勞基法 ➜ 轉由勞動局協助
▸ 6/8 協助民眾了解疫苗施打時程
▸ 6/8 協助民眾申請銀行貸款
▸ 6/8 民眾檢舉某業者有群聚風險 ➜ 通報警察局、商業處,目前該業者已停業
▸ 6/8 協助民眾了解疫苗施打時程
▸ 6/8 協助民眾釐清中低收資格條件釋疑
▸ 6/7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及協助 7 案
▸ 6/7 防疫補償金申請釋疑 2 案
▸ 6/7 反應某營業場所有群聚狀況 ➜ 通報派出所前往處理
▸ 6/7 民眾反應大型疫苗接種站應設置萬華 ➜ 已去函市長室要求設置萬華社區疫苗接種站
▸ 6/7 勞資糾紛陳情 ➜ 與勞動局了解當中
▸ 6/7 詢問和平醫院是否仍開放一般門診預約 ➜ 目前尚未開放,提供陳情人建議醫療院所
▸ 6/7 民眾詢問如何自費篩檢 ➜ 根據民眾需求協助完成篩檢預約
▸ 6/7 詢問確診者解除隔離程序 ➜ 與衛生局了解後回覆說明
▸ 6/6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 1 案
▸ 6/6 防疫補償金申請釋疑 1 案
▸ 6/6 協助釐清疫苗施打地點安排 ➜ 與衛生局了解中
▸ 6/6 家人確診,詢問後續處理 ➜ 由衛生局開立隔離通知書
▸ 6/6 詢問住家附近是否有舊衣回收箱 ➜ 確認最近點位並回覆
▸ 6/6 反應某商店內有群聚現象 ➜ 市長已於 6/6 宣佈市場進行人流管制
▸ 6/5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 5 案
▸ 6/5 防疫補償金申請釋疑 2 案
▸ 6/5 建議居服員列入疫苗優先施打名單 ➜ 北市社會局已將居服員列入疫苗優先施打
▸ 6/5 同住家人確診住院,無法取得聯繫 ➜ 已由院方協助聯繫上
▸ 6/5 反應傳統市場仍有群聚現象 ➜ 市長已於 6/6 宣佈市場進行人流管制
▸ 6/4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 6 案
▸ 6/4 協助民眾確認低收入戶加發生活補助細節
▸ 6/4 協助中低收民眾確認紓困補助進度
▸ 6/4 居家托育員因疫情遭解約 ➜ 與社會局了解中
▸ 6/3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 2 案
▸ 6/3 協助 1 位確診民眾入院治療
▸ 6/3 民眾反應有無家者未戴口罩且群聚 ➜ 請警察局要求派出所加強該位點巡邏
▸ 6/3 急難救助金申請協助
▸ 6/2 民眾反應民和街電線掉落 ➜ 轉由新工處協助,已拉平電線
▸ 6/2 民眾反應幼兒園未依規定退費 ➜ 轉由戴瑋姍議員辦公室了解,幼兒園將依規定退費,並加強教職員工訓練
▸ 6/2 協助熱心民眾處理善款
▸ 6/1 紓困補助申請釋疑 2 案
▸ 6/1 確診民眾反應缺乏防疫物資 ➜ 協助媒介社會局資源,物資已送達
▸ 6/1 協助安排密切接觸者篩檢 ➜ 轉由衛生局協助,均已完成篩檢
▸ 6/1 確診民眾反應在家隔離無法確實做到一人一室 ➜ 轉由衛生局協助,已安排至防疫旅館
▸ 6/1 確診民眾反應身體不適 ➜ 轉由衛生局協助送醫
▸ 6/1 反應因疫情週六日停車是否能不收費 ➜ 再次向停管處轉達建議
▸ 5/31 協助民眾了解防疫補償金領取流程
▸ 5/31 詢問第一果菜市場工作人員疫苗施打順位 ➜ 與衛生局了解中
▸ 5/31 協助華昌國宅弱勢家庭物資媒合
▸ 5/31 協助民眾釐清紓困方案「自營業者」定義
▸ 5/31 長照機構詢問評鑑是否延期 ➜ 與社會局了解,中央確定統一延期
▸ 5/30 協助 2 位確診者就醫治療
▸ 5/30 協助 2 位密切接觸者進行篩檢
▸ 5/30 協助 1 位疑似症狀者就醫快篩診斷
▸ 5/30 民眾反應解除隔離後公司要求需 PCR 證明方能上班 ➜ 由林昶佐委員辦公室協助反應勞動部
▸ 5/29 協助 1 位確診重症長者醫療後送及送餐
▸ 5/29 單親媽媽因疫情生活困難 ➜ 轉由社會局聯繫協助
▸ 5/29 自由工作者因疫情生活困難 ➜ 本辦初步了解狀況中
▸ 5/28 詢問北市停車相關問題 ➜ 已和停管處了解後答覆
▸ 5/28 詢問繳稅期限是否因應疫情延後 ➜ 目前延至 6/30
▸ 5/28 交通違規申訴 ➜ 協助備妥所需文件
▸ 5/28 商業契約法律事宜 ➜ 安排線上法律諮詢
▸ 5/28 萬華民眾詢問該里是否有做消毒工作 ➜ 確認曾進行兩次大消毒
▸ 5/28 反應公園群聚現象 ➜ 請警方加強巡查
▸ 5/27 協助 1 位確診者就醫診療
▸ 5/27 確診民眾因血氧過低需自防疫旅館轉出 ➜ 由衛生局協助後送
▸ 5/27 民眾反應家中周遭茶室有確診案例 ➜ 與里長確認,該址周遭已徹底消毒
▸ 5/27 民眾反應有廢棄機車隨意停放狀況 ➜ 轉由警察局裁處
▸ 5/27 民眾反應路邊停車繳款單有誤 ➜ 由停管處協助釐清
▸ 5/27 民眾反應社區疑有確診者 ➜ 由衛生局協助了解
▸ 5/27 萬華區公所多人快篩陽性 ➜ 呼籲民政局對外說明
▸ 5/27 快篩陽性後續處置 ➜ 說明 PCR 檢驗程序並請衛生局追蹤
▸ 5/27 北捷員工因被匡列需請假,但沒收到居家隔離單 ➜ 已請北捷公司確認後給予防疫假
▸ 5/27 民眾反應健保卡註記一事爭議 ➜ 說明原委並釐清誤解
▸ 5/27 原訂早上手術因疫情延誤 ➜ 由衛生局回覆說明
▸ 5/27 協助民眾政府紓困方案釋疑
▸ 5/27 工地工人反應不能脫口罩吃飯 ➜ 指揮中心說明於戶外保持安全距離可脫口罩用餐
▸ 5/26 民眾反應因私托退費標準問題 ➜ 轉由社會局協調
▸ 5/26 萬華業者來訊有提供外送 ➜ 將彙整外送資料後對外公佈
▸ 5/26 民眾反應遭雇主不當放無薪假 ➜ 由勞動局調查中
▸ 5/26 詢問果菜市場防疫措施 ➜ 和市場處了解後回覆說明
▸ 5/26 確診民眾入住防疫旅館後不適 ➜ 致電陳情人了解身體狀況並由衛生局追蹤
▸ 5/26 疑似症狀民眾反應身體不適 ➜ 持續追蹤,目前就醫診療中
▸ 5/25 綠色和平電台訪問談論萬華防疫現況
▸ 5/25 協助民眾釐清學籍排序事宜
▸ 5/25 反應萬華民眾遭污名化 ➜ 公開呼籲抵制假消息
▸ 5/25 詢問土地糾紛問題 ➜ 安排線上律師諮詢
▸ 5/25 詢問是否有紓困貸款 ➜ 持續追蹤本次紓困方案
▸ 5/25 反應傳統市場口罩全程配戴未落實 ➜ 請警察局加強巡邏取締
▸ 5/25 反應路邊民眾未配戴口罩 ➜ 請警察局加強巡邏
▸ 5/25 詢問外籍看護是否能因應疫情延期 ➜ 勞動部研議中,由林昶佐委員辦公室協助了解
▸ 5/24 協助 1 位確診者就醫診療
▸ 5/24 協助 1 位確診者入住檢疫所
▸ 5/24 有確診者之密切接觸者出現呼吸道急性症狀 ➜ 由衛生局協助緊急送醫
▸ 5/24 台北流行廣播電台POP大國民電訪萬華污名化問題
▸ 5/24 端傳媒訪問萬華社區自助防疫
▸ 5/24 民眾反映流鶯與麻將館可能成為疫情破口 ➜ 流鶯部分已請警方加強取締,麻將館目前皆暫停營業
▸ 5/24 協助居家隔離腎友安排防疫計程車,並媒合洗腎中心
▸ 5/24 民眾詢問警方通知篩檢後續 ➜ 協助了解並說明相關流程
▸ 5/24 民眾反應手術後因疫情提早出院但傷口惡化 ➜ 協助安排至醫療院所處理
▸ 5/24 單親媽媽因受傷無法工作,生活陷入困難 ➜ 轉由社會局協助
▸ 5/24 民眾反應社區疑有確診者 ➜ 轉由衛生局了解細節
▸ 5/24 民眾反應兵役體檢複查遭取消 ➜ 轉由兵役局協助
▸ 5/24 民眾擔心自己曾與某確診者接觸 ➜ 經衛生局了解,該員並無確診
▸ 5/24 火災受災戶賠償事宜 ➜ 等待消防局調查報告
▸ 5/24 協助熱心民眾媒合提供防疫物資
▸ 5/24 萬華民眾希望能獲得專案紓困 ➜ 以去函市長室爭取萬華紓困專案
▸ 5/23 協助 1 位確診者後送檢疫所作業
▸ 5/23 協助 2 位有疑似症狀者聯繫衛生單位
▸ 5/23 民眾反應雙和市場周遭有無配戴口罩群聚 ➜ 請警方加強巡查並落實取締
▸ 5/23 清潔隊員篩檢陰性上班問題
▸ 5/23 協助台北確診送南投檢疫所民眾後送問題
▸ 5/22 協助 2 位確診者後送檢疫所作業
▸ 5/22 協助 1 位有疑似症狀者追蹤檢驗報告
▸ 5/22 民眾反應萬華遭污名化 ➜ 公開呼籲各界抵制假消息
▸ 5/22 媒體訪問呼籲拒絕污名化萬華
▸ 5/21 低收入戶申請諮詢 ➜ 由社會局協助辦理
▸ 5/21 反應環南市場防疫工作問題 ➜ 由市場處協助改善
▸ 5/21 協助民眾釐清防疫旅館費用負擔
▸ 5/21 民眾反應希望疫情期間希望垃圾桶減量 ➜ 和環保局了解中
▸ 5/21 協助民眾了解北市每日消毒作業
▸ 5/21 共融遊戲場圖審會議,希望改為線上辦理 ➜ 教育局改為線上、實體會議並行
▸ 5/21 民眾反應艋舺公園硬體設計問題 ➜ 說明目前艋舺公園環境改善爭取進度
▸ 5/21 協助民眾了解目前北市疫調作業進行方式
▸ 5/20 反應西昌街周遭仍有性工作者活動 ➜ 轉知警察局前往盤查
▸ 5/20 協助釐清針對家庭聚會人數限制規定
▸ 5/20 協助釐清萬華活動史相關問題
▸ 5/20 協助處理北市停課後網卡租用作業 ➜ 教育局公布經濟弱勢家庭及一般生申請方案
▸ 5/20 民眾反應媒體過度描述萬華疫情狀況 ➜ 公開呼籲各界抵制假消息
▸ 5/20 民眾詢問疫苗施打排程進度 ➜ 由衛生局協助了解中
▸ 5/20 協助青平台辦公室捐贈防疫物資予立心基金會居家服務員
▸ 5/19 媒合惜食廚房每日捐贈便當予和平醫院
▸ 5/19 媒合高雄口罩國家隊工廠捐贈口罩1萬片予人生百味、萬華社福中心
▸ 5/19 協助 1 位確診者由衛生局送至檢疫所
▸ 5/19 發函市長室要求公布確診案例應標準一致,不要標籤化萬華區
▸ 5/19 協助遺產分配法律問題諮詢
▸ 5/19 中低收入戶反應工作需求 ➜ 轉由社會局協助
▸ 5/19 萬華民眾反應感覺被標籤化 ➜ 公開呼籲各界抵制假消息
▸ 5/19 新聞表示茶室移工有部分尚未被追蹤 ➜ 萬華分局已表示 27 名失聯茶室小姐皆已聯繫
▸ 5/19 反應某確診個案可能接觸史 ➜ 已交由衛生局了解
▸ 5/19 協助隔離中洗腎患者通報轉院處理
▸ 5/19 媒合PChome捐贈防疫物資予萬華社福組織
▸ 5/18 協助 1 位確診者由衛生局送至檢疫所
▸ 5/18 協助釐清所謂異地辦公方式與用意
▸ 5/18 反應停課後許多家庭硬體問題待解決 ➜ 教育局宣佈提供平板與網路卡
▸ 5/18 民眾反應自己確診個案密切接觸者,卻沒被匡列 ➜ 和衛生局了解,已協助採檢
▸ 5/18 詢問市場攤販紓困方案 ➜ 持續和市場處追蹤
▸ 5/18 地方店家詢問紓困方案 ➜ 持續追蹤台北市相關紓困方案
▸ 5/18 協助洗腎中心快篩陽性通報及轉院洗腎
▸ 5/18 反應傳統市場實聯制方式洩露個資 ➜ 要求市場處協助建立簡訊實聯制
▸ 5/18 因網咖停業失去工作 ➜ 轉由勞動局協助
▸ 5/18 反應廣州街周遭有未戴口罩群聚現象 ➜ 通報警察局至現場了解
▸ 5/18 家中有人確診,接觸者應該怎麼辦 ➜ 參考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示與陳情人說明
▸ 5/18 協助了解傳統市場與大賣場消毒頻率
▸ 5/18 協助安排萬華里內消毒
▸ 5/18 轉介2名民眾檢疫所內症狀反應請駐點醫師協助
▸ 5/17 協助 1 位確診者由衛生局送至檢疫所
▸ 5/17 有替代役宿舍難保持社交距離,能否返家住宿 ➜ 兵役局宣布替代役下勤後即返家備勤
▸ 5/17 詢問市場攤販紓困方案 ➜ 持續和市場處追蹤
▸ 5/17 反應路邊機車停車收費不應擴大 ➜ 停管處因應疫情暫緩擴大路邊機車停車收費
▸ 5/17 表示自己被通知確診而且發燒不適 ➜ 由衛生局協助就醫,並向同住者說明應注意事項
▸ 5/17 詢問快篩站清單 ➜ 整理後回覆陳情人
▸ 5/17 因應市府異地辦公政策,詢問路邊收費停車格是否能暫時取消收費 ➜ 週日全天不收費
▸ 5/17 幼兒園傳出老師確診,家長希望停課 ➜ 市府已宣布統一停課
▸ 5/17 反應台北市應該統一停課 ➜ 市府已宣布統一停課
▸ 5/17 反應媒體報導萬華 30~40% 確診有誤導之嫌 ➜ 已向 NCC 檢舉
▸ 5/17 詢問萬華大清消是否包含華江整宅周遭 ➜ 和環保局了解清消範圍,確定有含括在內
▸ 5/16 協助 12 位確診者由衛生局送至檢疫所
▸ 5/16 萬華區僅四小學停課,恐成防疫破口 ➜ 市府已宣布北市高中以下學校停課
▸ 5/16 學校若停課,安親班是否也要一併停課以免群聚 ➜ 市府已宣布安親班停課
▸ 5/16 詢問公司要求萬華人出示快篩證明,是否合法 ➜ 和勞動局了解,無所謂快篩證明,雇主若要萬華人遠端工作,也應支付全薪
▸ 5/16 協助媒合熱心民眾提供口罩
▸ 5/15 圖書館人員進出頻繁,是否應該暫停開放 ➜ 市府已宣布暫停開放
▸ 5/14 發函市長室提出萬華防疫建議:
1. 請呼籲非萬華區民眾勿湧入萬華採檢站
2.注意艋舺公園及龍山寺捷運站地下街群聚問題
3.剝皮寮採檢站鄰近老松國小、三水市場應加強防疫措施
4.麻將館、棋盤社應比照八大行業暫停營業
5.北中南萬華商業活動重創 市府應專案紓困
▸ 5/14 陳情傳統市場未落實實名制 ➜ 轉知市場處協助輔導
▸ 5/14 陳情麻將館、棋盤社應比照八大行業停止營業 ➜ 致函市長室,已列入停止營業項目
▸ 5/13 市場攤販沒戴口罩 ➜ 轉知市場處勸導
▸ 5/13 協助釐清疫情通報程序
▸ 5/13 協助釐清台北市校園取消對外開放規範
商業糾紛定義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口頭質詢─
▶通傳會正在進行匯流五法新法的立法大工程,這是一次結構性的改變,但整個工程是舊政府期間才定案的。各位通傳會委員被提名人對於新版本的內容是否完全贊同?有需經過重新修正或提案的流程?涉及整個產業環境包括媒體、通訊重大改變時應審慎。因為立法的過程中,有許多業者自認沒有充分參與和了解程序,例如,匯流五法提出人人皆可架設網路的概念,其中的自由化與解除管制固然有其價值,尤其對於創新與新產業的整合與擴大化有益,然而現行電信法規範中的通信技術人員卻會受到影響,尤其是長期以來雖有證照檢驗、鑑定該專業體系培訓過程,在新法中卻沒有看到這類專業證照制度的存在,也沒有加以承認,更沒有提到它所扮演的角色,對於這些從業人員,我們就完全沒有考慮到,所以,本席希望未來在重新檢視的過程中,不只是參與的業者,各界學者、專家,以及可能受到影響的相關利害團體,也都能充分參與整個重新檢視與修正的過程。再者,要如何透過新型態的媒體,適度呈現社會上的多元文化以及弱勢文化,同時又能因應社會需要,讓這些不會被認為過度主流或商業化的資訊更為普及,也是我們在整個修法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價值。
詹婷怡女士:匯流五法的立意是為了因應環境的挑戰與機會,問題出在立法技術上。現在的立法方式是以電子傳輸的基本架構,也就是納入網際網路的概念,其他部分就現行電信法與廣電三法加以拆解,這樣的拆解就會產生很多問題,加上廣電三法日前甫修正通過,匯流五法能否對應到未來融合數位匯流的環境待查,同時,5部法之間的關聯性與融合度確實還有一些可以加強的部分。而且,是不是一定要用5部法來處理,以及電信和有線電視的處理,包括未來有線電視和電信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在歐盟或其他國家,是以「通訊傳播」的概念來看這件事,我認為通傳會可以再做充分討論,另外,對於業界在程序上有沒有充分的時間可以回應也可以再加以探討。
▶為了避免過度自由化及鬆綁,導致資訊安全的問題,因此如何確保排不該進入整個資訊系統的不正當要素,不論是政府、敵對勢力,甚至是國內基於商業利益而進行的各種對資訊安全,尤其是隱私保障的介入等等,檢視新法的過程中也要重視。
詹婷怡女士:其實internet governance在國際上是包括網路政策白皮書cyberspace的概念,是從整個政府架構延伸到資訊治理跟資安,其實是相連的。資通安全中心廢止,現在希望提高它的層級去做更好的架構安排,通傳會也有應該扮演的角色。
▶過去4G的推動過程中各界有所批評,擔心資源過度投入4G的基礎設施,致使延誤或影響國家整體對5G的基礎建設的發展,其他國家在這些領域裡面,雖然目前沒有統一相關的國際標準,但各國已經投入相當得多。如果現行的4G政策可能會成為未來5G發展的障礙或降低的誘因,我認為這是要去正視的問題,有沒有任何調整的空間,或者我們可以提出其它誘因。IoT被列為5大產業之一,我們要以最高的priority來看待。
▶最後,現在4G業者都推動吃到飽方案,也都設有期限,國人平均每月4G用量大概是10GB左右,將來吃到飽方案到期之後,以現在業者的平均費率來精算,大概是2千到3千元的帳單,這個費用對年輕人負擔大,尤其是已經簽訂相關合約的年輕用戶,他們對數位資訊的使用量反而是更大的,未來恐怕會形成消費者跟使用權益保障的糾紛。雖然大多數4G業者從開辦到現在,多數人還沒有進入以量計價的方式,但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現行的這個政策確實會衍生後續相關的問題。
詹婷怡女士:無線通訊相關的政策要更明確。通傳會內部已經在研議IoT,看要如何support物聯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