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不停|市政不停 ➸ 縫合都市紋理 新舊社區共榮發展
#綠廊道左營計畫完工 讓高雄市成為水與綠之宜居城市
▗ ▘左營計畫全長2.5公里,總面積30.8萬平方公尺▗ ▘
左營車站地下化
新增 內惟車站 往南銜接至美術館站及環狀輕軌
引入 自行車道路網 ,打造優質人本空間
設置多處節點廣場 結合 大眾運輸及停車場所
慢活遊憩 配合自然地形變化設計 社區型遊戲場
#市政不停歇疫期向前行
#市政團隊始終堅守崗位
#建設一往直前
#許高雄一個美麗未來
陳其邁 Chen Chi-Mai
林欽榮Charles Lin
雄工夫-高雄市政府工務局
新聞稿
【高雄防疫市政不停歇 綠廊道左營計畫完工 為新舊社區繁榮發展添新頁】
https://bit.ly/3meMXg1
-
回顧防疫期間 市政持續向前
【#旗津海岸線保護工程 】 鞏固海岸線安全
https://bit.ly/2TEBHxo
【#前鎮漁港下水道系統整建統包工程 】 開工大吉
https://bit.ly/3rDTbqp
【#輕軌二階工程大順二路老舊排水箱涵改建工程 (大昌消防分隊-建興路) 】啟動
https://bit.ly/376z6iV
【輕軌工程大順二路(大昌消防隊至建興路) D工區圍籬架】提前完工
https://bit.ly/3x5APj6
【#龍德新路拓寬工程】7月初提前全面完工通車
https://bit.ly/3ggu1tk
#高市府廣告
啟 德 車站廣場二期 完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年4月11日清晨,開車行經百年古蹟總統府,等紅燈時見此美景,遂拍照記錄之。(張哲生 攝)
1895年,在甲午戰爭中戰敗的大清帝國將台灣與澎湖割讓給日本,當時日本把臨時的台灣總督府設在清代的福建台灣承宣布政使司衙門及欽差行台內,一直到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就任之後,才有興建永久性廳舍的計劃。經過審慎規劃後,台灣總督府於1907年懸賞5萬元日幣公開徵圖,並限定日本本土的建築家才有資格參與競圖。
徵圖初選階段,主辦單位從多位參加競圖的日本建築師當中選出一至七名,分別為:鈴木吉兵衛、長野宇平治、片岡安、森山松之助、松井清足、櫻井小太郎及福井房一,每位均獲得獎金1,000日圓。
當時的評審團包含辰野金吾、中村達太郎、塚本靖、伊東忠太、妻木賴黃等知名建築技師,原本屬意採用初選首獎得主鈴木吉兵衛的作品,不過後來評審團發現首獎作品中的尖塔、陡屋頂,與具兩層老虎窗的紅磚建築樣式,有抄襲海牙國際法庭之嫌,因此於1909年公布的中選名單則變成了獲得第二名的長野宇平治作品,而其樣式與當年正在建造中的東京車站相當接近。
不過,在最後定稿階段,將長野宇平治的設計圖修改成如今總統府模樣的真正設計者,其實是在初選獲得第四名的森山松之助,他將設計圖做了局部修改之後,興建工程才正式動工。
台灣總督府建築於1912年6月1日開工,1915年6月時,建築主體大致完成並舉行上棟典禮,最後在1919年(大正8年)3月竣工,總工程費達281萬日圓。此後,這座在完工時為全台灣最高的建築物,從啟用至今一直是象徵統治台灣者權力中心的地標。
二戰期間,這棟建築物成為美軍轟炸台灣的主要目標物之一,雖然日本軍方將總督府百般偽裝及防範,最後還是在1945年戰爭末期(1945年5月31日)的台北大空襲,遭到美軍轟炸命中,並導致南側半邊嚴重毀損。
二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1946年時為慶祝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的60大壽,便將此建築更名為介壽館,而館前的道路則命名為介壽路(今凱達格蘭大道),並開始著手整修,直至1948年底才恢復舊貌。
台灣省政府於1947年成立後,此建築在台北市的都市計畫圖被標示為「省府大廈」,但省政府的實際辦公廳舍為日治時期的台北市役所(即今行政院大廈)。
隨著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遷往台北市,當年12月9日行政院會議決議:總統府及行政院設址於介壽館辦公。
1950年,介壽館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府。
1996年3月21日,陳水扁擔任市長的台北市政府將總統府前的介壽路更名為凱達格蘭大道,路旁的廣場則同時更名為凱達格蘭廣場,以示對台灣原住民歷史及文化的尊重。
2006年3月25日,總統府大門上的「介壽館」門額被更換為「總統府」。
這座建築物雖然曾經過整修,但其外觀仍維持著後文藝復興式的莊嚴和簡潔。建物最高處有五層樓,主體平面呈現臥「日」字型,正面寬約140公尺,側面寬約85公尺,中央塔高60公尺,總佔地為2100坪;建物的中央塔、角塔、衛塔等大片立面的1:2:3:2:1之節奏和粗面砌築基座與柱式主出入口,混合成震撼的視覺效果。整棟建築佈滿了廊柱、山牆、拱廊及圓拱窗,堪稱日治時期台灣的代表性建築。
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陸金雄建築師對這座建築物的設計風格,下了極為清楚的註腳:「從歷史背景及建築物的立面進行分析,可以辨別出當初設計者匯集了眾多建築元素;矯飾主義的誇張、巴洛克的動感、欺眼畫的手法、哥德復興的垂直崇高精神、古典主義的和諧,但設計者仍以統一的元素──無法歸類於古典柱式的雙柱並列形態──統合整體立面的構成,也可以看出設計者意圖以不同的語彙,表達個人的詮釋──以有限形體的構成,嘗試超越形體的束縛,傳達垂直崇高精神的無限,是典型的折衷主義(Eclecticism)樣式。」
啟 德 車站廣場二期 完工 在 林智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安東彌勒山母殿」升樑典禮 懷抱感恩迎接新的一年】
感謝天恩師德,參加安東彌勒山母殿工程升樑典禮。彌勒山宗教園區是高斌凱老前人及道親們打造的樂土,母殿工程由知名的甘銘源建築師設計,將周遭融入環境,體現人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相信明年完工之後,不只成為南香山的地標,更是安定社會,教化人心的基地。
抱著感謝的心情來到現場。首先向長期支持公益的道親們致意,感謝大家支持市政工作,不論是淨灘、推廣低碳蔬食,或是協辦藝文活動,並在動物園重新開園,台灣設計展,與明年台灣燈會期間,踴躍擔任志工,服務廣大市民。
第二個感謝是對百忙之中前來的 賴清德 副總統。我常說,賴清德副總統是最挺新竹的,行政院長任內,賴副總統大力支持新竹市各項建設及經費,像中油廢庫、竹科X基地、兒童探索館、新竹公園、香山國民運動中心、火車站前廣場啟用等,頼副總統都幫了大忙。
想起年初時候,為了防疫工作的部署,我拜訪新竹市多位宗教領袖,其中也包括安東彌勒山謝德祥前人及謝德勝董事長,感謝當時宗教領袖們的成全與配合,讓我們團結一心、守住防線。期待和宗教界各位先進繼續攜手,一齊努力打造最幸福的家園。
2020年即將結束,讓我們懷抱感謝的心,為台灣祈福,迎接新的一年。
追蹤IG▶️ https://reurl.cc/VXEqQ6
訂閱Youtube▶️ https://reurl.cc/GV5Lo3
加入市府的line▶️ https://goo.gl/vntw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