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在重要的人離開後,才學會堅強😌】
真的是從小看他們吵到大(笑
每次遇到危險、被胖虎欺負被小夫瞧不起的時候,總是衝回家裡二樓大喊:「哆啦A夢~」
一直到熟悉的藍色背影離開,
哭哭啼啼的求救,變成桌前的喃喃激勵。
你離開之後,我學會堅強了。
被欺負也會反擊,所以,你可以放心離開,不要擔心我了。
(但是大雄,果然還是很讓人擔心🥺)
#stand_by_me2也很感人溫馨
▍哆啦A夢 Stand by Me
>> https://bit.ly/3rk6qeU
▍哆啦A夢影視全集
>> https://bit.ly/3c9DRuq
▍哆啦A夢50週年豪華紀念版!
附時光包袱巾、玩偶公仔、哆啦A夢字典、必收第0卷、複刻畫冊
>> https://bit.ly/3bDa8Le
-
【誠品32生日慶】#誠品線上獨享
📣 3.12-3.14 圖書 79 折起 / 非書 85 折起
📣 3.15-3.21 全站滿 $1000 現折 $100
📣 全期間享最高 10% 回饋
線上獨家優惠 >> https://bit.ly/3dYXHLl
3.12 ─ 3.21 報名加入活動即享
誠品門市/誠品線上 累計滿額回饋 10% 購物金。
生日 #購物金 大放送 >> https://bit.ly/3dr6NA9
看生日慶 #活動詳情 >> https://bit.ly/3bXOaRY
#誠品線上 獨家商品 >> https://bit.ly/3dYXHLl
#影音
喃字字典 在 阮饅頭 Mantounguy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想要跟大家分享-【越南去漢字】
那天我們去了河內國子監(越南文廟)發現後發現很多匾額或是碑上有很多漢字,很多越南人一直在問jason碑上或是匾額上這些漢字所代表的意思,這也影發我們對於想要了解一下越南去漢字的過程與為什麼要去除漢字。
這邊簡單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公元前111年漢軍南下,並建立七個郡,其官員在交趾與九真這兩個郡開始辦學,其漢字也開始逐漸向南發展,其中漢字在此時又稱為「儒字」,因為是此時的漢字是作為傳播儒家思想的一個媒介,在公元1076年,李朝時期在河內創立子監,用漢字辦學,其漢字的發展已逐漸完整。
第二個階段在1615年期西班牙與葡萄牙的傳教士開始陸續來到越南傳教,這些傳教士針對一些底層較不識字的人民進行輔導,並用自創的一些拉丁文字發展越南語,最後法國傳教士亞歷山德羅在1651年「越葡拉詞典」,這個詞典算是越南語的集大成,越南語言其中包含義大利、葡萄牙與希臘文的聲調,其中也被後續的越南牧師作為肯定,但是起初這些文字僅用於一些宗教場合,編寫一些傳教資料所用。
第三個階段是發生在1858-1862年的交趾支那遠征,在戰爭結束後越南成為法國的殖民地,其法國開始廢除漢字,因此其漢字與喃字也被迫離開了越南。法國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從越南字開始學習,後來慢慢轉學法文,但是最後沒有成功。
第四個階段是胡志明先生時期,第一個原因記載是說明他在中國時期顛沛流離,後來討厭蔣介石政府而間接討厭漢字,第二個是當時越南國內情勢不穩,人民較為貧困,學習漢字所需使用的資源較大,而仿間將這些越南文字代替國字,也得到當時很多百姓的認可,因此越南語就發展成越南最主要的文字了。
以上就是我們在網路上慢慢找到的一些去漢字的資料,如果有錯也可以糾正我們,更細節的地方我們就沒有講到,也歡迎大家來補充哦!!
#阮饅頭 #越南 #越南趣事 #每週介紹 #越南去漢字 #河內文廟 #越葡拉字典 #胡志明先生 #亞歷山德羅
喃字字典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習字:以水的質地(詩集《時序在遠方》之序詩) ◎林餘佐
字彙內核是搖晃的液體
習字有如赤足涉入陌生的水域:
我吐出潮濕的音節
想要喚醒沉睡在溪谷的石子
你回應:曖昧、迂迴如狡猾的暗流。
意象在我們腳邊流轉,泡過水的偏旁顯得清澈
我們開始懂得意象的原始意義
彷彿先民收割的第一批果實
──飽滿、香甜的滋味尚未命名
只能在口中添上一橫,權宜稱之:甘。
潮汐與時序一同推移,沙灘上盡是老死的詞彙
某天有人拾起,聽:那古老的音節
細瑣如水母──靜靜漂浮在海面。
於是,有些聲響被寫下
曲折幽微的發音如招魂時的呢喃。
大雨將至,地上遍植鬼魂
它們以水的型態說:世上萬物字形、字音的由來。
字義的演變太過繁複,它們保持沉默。
土壤濕潤,雨似白馬之蹄來回踱步
踢亂了掩埋已久的屍首與部首。
每一次閃電都是詞彙的誕生
古老的字義與死者都在此輪迴
(造字如招魂:召喚已逝與未知。)
大雨過後,象徵之林茂密
新生的詞彙閃著水滴靜靜結在枝枒上
等待某人摘取、食用。
習字像進食,偏食的人會變得口拙。
味蕾是字典可供記錄、查閱
昔日國語練習簿上的造樣造句
教導我們以生硬的句式煮難吃的料理
未經馴服的舌頭翻轉了幾圈,偷偷地將水釀成酒
與戀人共飲──唇齒甘甜,微醺的肢體食髓知味。
習字如在意識裡煮水
陌生的筆順是流動的隱喻
沸騰著龐大的海洋、遙遠的樹林
然而,逝者如斯,肉身是破盆:
攝水量不足的我們,終生牙牙學語。
--
◎ 作者簡介
林餘佐,嘉義人。現為東海大學助理教授。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等獎項。出版詩集《時序在遠方》(二魚出版)、《棄之核》(九歌出版)。另有合著有評論《指認與召喚:詩人的另一個抽屜》。
--
◎ 小編 Y 賞析
在本週主題中,我們談「自然的靈性與啟發」,而這其實是一個現代詩中非常容易被調度的元素。萬物的靈,字詞的靈,兩者之間彷彿隱約地有某種神秘而幽微的勾連,透過啟發與互動的過程,景與人得以相互映照。這首〈習字:以水的質地〉,便是以水為載體,去串連起詩人在不同生命歷程中的習字情景。與此同時也是一首結構非常完整,且意象經營十分洗鍊的詩作。除了收錄為詩人第一本詩集《時序在遠方》的序詩,也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某種意義上或許也能說:這些以抒情筆法所流瀉的自然、酒水、神性、時間意象,不僅是林餘佐新詩中極重要的寫作圖像,也是詩人自省一種。
在習字與寫字初期,寫詩者大概都會對林餘佐首段的句子多少感到心有戚戚焉:「我吐出潮濕的音節/想要喚醒沉睡在溪谷的石子/你回應:曖昧、迂迴如狡猾的暗流。/意象在我們腳邊流轉,泡過水的偏旁顯得清澈」,以及詩人如何詮釋詩之於暗流的神祕性:「曖昧、迂迴如狡猾的暗流」,與種種不確定(與可能性)的暗示:「大雨將至,地上遍植鬼魂/它們以水的型態說:世上萬物字形、字音的由來。」(造字如招魂:召喚已逝與未知。)
對詩稍有留心的讀者,大概也會知道「水」是一個極常見的意象,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似乎已然氾濫成災。但如果將這個框架處理得漂亮,便能演繹出更多新奇而有趣的火花。早在〈習字:以水的質地〉這首詩的命名裡,詩名其實就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亮點,也隱隱揭曉了詩人對自身作品更深一層的野心與思索:「質地」。我們能感知到寫作者帶著有意識地警覺砌字,在明瞭「沙灘上盡是老死的詞彙」的同時,詩人仍然在動用時序之推演,煮水煮字的輪迴,去拾起那些仍待反覆追索的閃現與意念:「新生的詞彙閃著水滴靜靜結在枝枒上/等待某人摘取、食用。」除了刻寫詩性(個人)與水性(萬物)的精巧對照,詩人也在結構與意象的推疊上展現嫻熟的一面。像自身的演進史,也近乎像是某種宣示。
但肉身始終保有一份原始且清明的謙卑。在萬物降生面前,每一個字,都以不卑不亢的姿態活著。
-------------------------------------------------
美編:花椰菜菜子
https://www.instagram.com/brocccoliiiii/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_18.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自然詩 #林餘佐 #自然的靈性 #時序在遠方 #棄之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