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孕期痔瘡
來函照登
============================
蘇醫師好,目前懷孕接近七個月發現痔瘡,沒出血,沒有碰到就不疼痛,想聽聽蘇醫師聊聊關於懷孕後期痔瘡的問題...
============================
警告⚠️
今天文長
不喜勿入
好
有求必應
你想要聽我聊痔瘡我就給你痔瘡
沒問題👌
但是
我沒有這麼膚淺
痔瘡不是婦產科醫師的專長
我最討厭人家不懂裝懂所以我對我自己的要求也是一樣
交給專業的來吧
說過了我喜歡打群架不喜歡自己一個人蒙著頭惡搞
關於所有懷孕期間的疑難雜症我們不可能一個人樣樣精通
所以
我把專家都找來了
乳房問題是這樣皮膚問題是這樣妊娠糖尿病問題是這樣
當然
痔瘡問題也是這樣
所以
這次蘇總雞再次call out出我們的痔瘡專家
痔瘡小公主鍾雲霓醫師
痔瘡手術女醫師-鍾雲霓
再來跟大家聊聊孕期的痔瘡問題
有空可以常去我們鍾醫師的粉絲專頁逛逛
你會發現
其實
她是個被醫師生涯耽誤的文藝女青年呢😌
好的
廢話不多說
有痔瘡困擾的同學們請這裡去👇👇👇
============================
臨床統計,大約70%的懷孕媽媽,從懷孕中期肚子變大、骨盆血流快速增加後,就開始有痔瘡困擾。症狀從肛門口癢、痛、腫脹異物感,到排便後出血都有,依嚴重度不同,且隨著產程進展越來越鬧、越心煩。
為什麼孕期會鬧痔瘡?主要原因是:
• 懷孕時,子宮膨大、腹壓增加,造成直腸肛門壓力上升,將肛管內的軟組織擠出肛門,形成痔瘡脫垂,或使本來存在的痔瘡向外脫出。
• 孕期骨盆腔血流增加,肛門處血流量也倍增,使得痔瘡組織內的血管更腫、更屈張。
• 懷孕期間,黃體激素(progesterone)升高,將腸壁肌肉放鬆、減低腸蠕動;加上子宮向後壓迫直腸,帶來孕期便秘問題,一便祕,痔瘡狀況自然加劇。
• 人體為準備生產,骨盆腔肌肉整體將變得鬆弛,好減低胎兒娩出時的阻力,但也同時使痔瘡組織跟著鬆弛脫出。
• 生產時的推擠。但事實上,無論剖腹產或自然產,大家前十個月肛門承受的壓力都是一樣的,所以怎麼生,痔瘡要擠出來的,還是會出來。
而懷孕時,媽咪痔瘡洶湧充血時,最怕碰到的是又急又痛的急性血栓痔瘡情況,如果碰到血栓也別慌張,通常會有幾種劇本發展:
1. 血管內的血栓在2-4週內漸漸自行溶解、被血流沖散,疼痛也可能逐漸改善。這是最幸運的狀態。
2. 血栓飽滿至痔瘡表面,排便時皮薄餡多的血栓痔被糞便磨破、排出血塊血水,自動放血。
3. 深層血栓受組織包覆,形成纖維化的小團塊塞住血管,雖然不會痛,但也很難消散,這樣的慢性血栓,以後再發作的機率最高。
如果想預防,或真的被孕期痔瘡纏上了怎麼辦?
• 診間由醫師釋放血栓
一般,我們並不會衝著在媽咪懷孕中手術處理痔瘡問題。但如果讓我們在門診遇到血栓,我們會觀察,在血栓浮出痔瘡表面時,以針頭將痔瘡表面挑開,讓血栓快速釋放出來,疼痛症狀也能瞬間得到緩解。所以不是完全沒對策任痔瘡打罵啦!別怕。
• 避免便秘
避免解便時在馬桶上出力排便的動作,出力時間最佳是7-10分鐘內;但排便順利、腸道通暢的秘訣在於飲食和作息,作息規律多運動、少量多餐,多攝取水份和高纖維質食物。
必要時,可以補充益生菌,或纖維補充品,或請醫師開立安全軟便劑或輕瀉劑Senokot(SennosideA+B)幫助排便。
• 避免長時間久坐或久站
養成規律散步、快走的習慣,並練習凱格爾收縮運動;規律運動可幫助循環,而凱格爾運動可以收縮會陰部和肛門處的肌肉、增進血液循環,避免痔瘡內的血管屈張惡化。
• 保持肛門周邊清潔
排便後用免治馬桶或蓮蓬頭、小水柱溫水沖洗肛門,並用毛巾或衛生紙輕輕壓乾;在沒辦法使用溫水沖洗的時候,可以使用濕紙巾擦拭肛門部。盡量不要用乾衛生紙反覆擦拭突出的痔瘡組織,過於擦拭的動作會加劇痔瘡出血、潰瘍。
• 嚴重腫脹、灼熱、疼痛時
即便是孕期,也有可以緩解疼痛不適的口服止痛消腫藥。另外,使用含抗發炎成分或血管收縮成分的痔瘡藥膏,配合局部冷敷,可減緩痔瘡發作時的不適;也可在醫師的指示下使用塞劑,將藥用成分送至肛門內,幫助消腫。
平時也可以在衛生棉或護墊上倒上煮開放涼的開水、放進冷凍庫結冰;在久坐時取出、墊在痔瘡患處,緩解脹、痛、熱的症狀。
• 每天溫水坐浴可緩解痔瘡疼痛
以臉盆裝比體溫稍高的溫水,每天坐浴一至兩次,每次15-20分鐘,可增進肛門部的血液循環、軟化痔瘡內血栓,使疼痛減緩。
如果蹲坐下來的姿勢對懷孕中的妳太過勉強,每天排便前後,或早晚各一次,使用蓮蓬頭小水柱的溫水沖洗肛門部3-5分鐘,可以達到一樣的效果。
• 除了以上建議外
請勿任意嘗試民間偏方;真的疼痛難忍時,請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雖然懷孕期間不宜接受麻醉或手術,還是有許多藥物可以幫助症狀緩解、又不影響母體和胎兒健康;有時甚至是一個在門診挑除血栓的小動作,都能幫助妳好好地撐到生產完後。
話說,若按耐痔瘡撐到產後,在坐月子期間,是可以考慮接受手術的好時機!
我們一般建議產後處理痔瘡的時間,最快是自然產後3-5、剖腹產後14天。
但臨床上,若媽咪真的痔瘡疼痛難耐,自然產隔天就能接受痔瘡手術,效果極佳,且一勞永逸。
我們常笑說,痔瘡就像是年輕不懂事時交的壞男友,不欺負妳的時候就和平共處,忍無可忍時,我們就來幫妳和平分手XD
媽咪們,加油!
============================
關於痔瘡👇👇👇
有關痔瘡
https://drsu.blog/2018/07/27/super180727/
再來聊聊痔瘡吧
https://drsu.blog/2019/03/28/super190328/#more-2767
關於勇氣
https://drsu.blog/2020/01/07/super200107-02/#more-4095
好的
各位新同學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192828068971573/?extid=0&d=n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關於基因醫學部落格在這裡👇👇👇
https://sofivagenomicsblog.wordpress.co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何謂 #脂肪肝? 脂肪肝,顧名思義就是指肝細胞內累積過多的脂肪,導致肝功能受損。 臺灣有高達三分之一人口有脂肪肝(根據臺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調查),是臺灣人最普遍的肝病,比例高達43%,其中男性上班族更高達49%。 一般人常誤以為只有#喝酒的人 或者#肥胖 的人,才會有脂肪肝。事實上肥胖是最常...
善纖達冷凍怎麼辦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哺乳常見問題一次搞懂
說起餵奶和擠奶,幾乎每個媽咪都有一部血淚史。有人乳頭被寶寶吸到破皮,每次餵奶都痛得哇哇叫;有人則把乳腺炎誤認成感冒,結果惡化成膿瘍。面對產後哺乳這個大挑戰,本文整理出36個常見問題,請專家對症下藥,讓妳一次搞懂有關哺乳的大小事。
餵奶篇
Q1乳汁何時開始分泌?
A:許多人都以為乳房在胎盤娩出後才會開始分泌乳汁,但其實乳房在懷孕16~22週以後就開始製造奶水,懷孕後期即開始分泌乳汁。母乳可以分成初乳、過渡乳和成熟乳3個階段;初乳類似黏黏稠稠的蛋清,量少質精,好消化也好吸收,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A(IgA),被視為寶寶「第1劑預防針」。因為有輕瀉作用,能促進寶寶排出胎便,因此也可以預防黃疸。過渡乳大約在產後7~14天左右產出,此時奶水量增加,顏色轉為淡黃。成熟乳則是灰白色。由於每個人開始哺乳的時間不盡相同,母乳變化並沒有一個固定時間,一般都是看顏色區分不同階段的乳汁。
Q2乳房大小會影響泌乳量?
A:不會。乳汁是腦下垂體產生泌乳素由乳腺製造出來,乳汁的多寡與乳腺發育以及哺乳次數有關,和乳房大小沒有關係;乳腺發育不良、哺乳次數過少都會讓乳汁不足。先天乳汁不足通常是乳腺管發育不良,極少數人會因為這樣而影響泌乳量。
Q3乳頭過大、凹陷會影響吸吮?
A:乳頭過大或凹陷都可能讓寶寶含乳產生困難。若自覺有乳頭過大或凹陷的問題,可做霍夫曼運動矯正,用食指上下左右輕壓兩側乳暈邊緣使乳頭凸出、延展乳頭內層組織。或使用乳頭成形罩逐步牽引塑形。媽咪從懷孕4~7個月起就可以開始穿戴乳頭成形罩,先一天戴半小時,再視情況逐漸增加穿戴時間。若分娩後才開始矯正乳頭,可以在哺餵前30分鐘~1小時穿戴乳頭成形罩,或使用乳房牽引器延長乳頭。
Q4哺乳前要準備什麼?
A:從「硬體」來看,哺乳媽咪的基本配備是哺乳胸罩。此時應選擇無鋼圈的款式,尺寸較懷孕前大1~2個罩杯。哺乳初期需要溢乳墊,哺乳衣、哺乳枕、哺乳背巾等;哺乳枕可以用枕頭或抱枕替代,哺乳背巾則視個人需求,可買可不買。從「軟體」來看,足夠的母乳知識是信心的基石,媽咪應該提前做好哺乳的心理準備,從孕期開始參加媽媽教室、閱讀相關書籍或加入母乳團體。由於新生兒一天餵奶次數高達8~12次以上,為免坐月子期間被訪客頻頻打斷哺乳,媽咪最好事先與親友協商探訪時間,才不會造成困擾。
Q5哺乳前要清潔乳頭嗎?
A:乳暈上的蒙哥馬利腺體會分泌抑菌油脂,此油脂能夠保護乳頭並維持乳頭潔淨,所以不用特別清潔乳頭。乳頭清潔過度不但容易乾燥,還可能變得乾乾澀澀,在哺乳時破皮受傷。比起清潔乳頭,哺乳前應該要做的事是洗手。
Q6正確哺乳姿勢及步驟?
A:哺乳姿勢一般可以分成將寶寶環抱在胸前的「搖籃式」、讓寶寶側臥面對自己的「側躺式」、讓寶寶趴在身上的「半躺式」(生物性哺育法)、將寶寶夾在腋下的「橄欖球式」等4種姿勢。媽咪在固定哺乳姿勢後,即可用手扶著乳頭輕點寶寶的嘴唇刺激尋乳反射,當寶寶將嘴巴張開,把乳頭對準寶寶上唇(寶寶含的位置通常比較下面)塞進寶寶嘴巴,此時可以輕推寶寶的背部使寶寶靠近自己,幫助寶寶順利含乳。等確認寶寶的下巴緊貼乳房即可開始餵奶。寶寶一開始喝奶速度會比較快,這是因為前奶水分含量高。當寶寶喝到脂肪含量高的後奶,速度就會慢下來。若寶寶快要睡著,在不影響寶寶口型的前提下可以輕輕按壓乳房促進乳汁流出。等寶寶喝得差不多(約15~20分鐘左右),換另一邊乳房再繼續餵,記得雙邊乳房要交替哺餵才能讓乳腺管保持暢通。
無論用何種姿勢哺乳,哺乳時都該善用哺乳枕或枕頭、抱枕支撐身體,身體愈放鬆,奶水愈容易出來。哺乳過程中若要讓寶寶靠近自己,注意不要用手壓迫寶寶的頭。此時可以輕聲和寶寶講話;如果寶寶表現出快睡著的樣子,不妨輕輕按摩寶寶的腿或小手,也可以換邊餵奶。
Q7如何檢查寶寶是否正確含乳、吸乳?
A:正確含乳姿勢是「不對稱含乳」,寶寶的下巴緊貼媽媽乳房,但鼻子沒有碰觸乳房,下唇外翻(與上唇相較覆蓋乳暈範圍較多)並出現雙下巴。開始吸乳後,起初是淺快的刺激,乳汁泌出後吸吮節奏會快速切換成「吸、放、停」並不斷循環,此時寶寶會做出吞嚥奶水的動作並發出吞嚥聲音。媽咪哺乳時可以觀察寶寶的表現。如果寶寶只含住乳頭淺淺吸吮,沒有做出「暫停」和「吞」的動作,甚至會啃咬乳頭,表示含乳姿勢錯誤。此外,媽咪也可以觀察自己的乳頭、乳房狀態,寶寶含得太淺,乳頭通常會出現明顯凹痕或線型壓痕;含乳姿勢錯誤也會讓乳房痠痛的情形持續惡化(乳房雖然可能會在哺乳初期疼痛,但不會愈來愈嚴重)。
Q8寶寶為什麼吸不到奶?
A:寶寶無法吸入奶水有兩種原因,一是媽咪沒有刺激噴乳反射(引奶陣),一是寶寶含的位置不對。噴乳反射可以促使催產素擠壓乳腺管讓奶水流動幫助乳汁分泌。寶寶在沒有噴乳反射的狀態下喝奶較難把乳汁吸出。而寶寶要順利吸奶,必須吸吮並用舌頭加壓粗大乳管。粗大乳管大概距離乳頭及乳暈交接處2~3公分,寶寶若只有淺淺含住乳頭,能夠移出的奶水自然十分微量。要讓寶寶順利吸奶,就要幫助寶寶深入含到粗大乳管的位置。
Q9用手擠奶好還是用吸乳器擠奶好?
A:由於吸乳器的作用是在母嬰分離時代替寶寶做「刺激吸吮」的動作,讓乳汁順利移出,避免滯留在乳腺中。若親餵母乳且親自帶寶寶,不大需要用吸乳器。除非本身是上班族,需要將寶寶托育、採取全瓶餵或寶寶是早產兒,因為會產生哺乳空窗期,持續用手擠奶比較辛苦,此時就可以用吸乳器協助擠出乳汁。就便利性的角度,用手擠奶方便得多。尤其是外出旅行或長途搭車、搭機,只要準備幾個母乳保鮮袋,再找一個安全隱蔽的地方把手洗乾淨就可以開始擠乳。無論如何,用手擠奶都是基本功,產後就應該學習用手擠奶,才能讓乳腺保持暢通。
Q10奶擠不出來怎麼辦?
A:擠奶時首先要確定乳腺管通暢,否則再怎麼擠,乳汁都很難出來。不少人擠奶時發覺乳房後方有硬塊就用力把硬塊推開,以為這樣可以順利讓乳汁泌出。但前方乳腺管如果堵塞,乳汁一樣出不來。擠乳時應該先從乳房前端乳腺管分布較密集的乳暈處開始擠,用指腹在定點按壓再擠,節奏是「壓、放」、「壓、放」,注意不要用手指前後推動,以免擠乳不成,反倒讓乳房瘀青疼痛。漲奶時最好洗溫水澡,不要用蓮蓬頭過度刺激乳房,以免讓血管膨脹,乳汁更難泌出。
刺激噴乳反射試試這3招
螺旋按摩:從乳房上方胸壁開始,雙手指腹呈螺旋狀往下按摩乳房,一個點按摩數秒再移到下一個點。
垂直撫觸:雙手指腹從乳房上方胸壁垂直往下輕撫至乳頭,力道類似輕輕搔癢。
前傾搖晃:身體微微前傾,讓乳房往下垂,雙手放在乳房下方輕輕晃動乳房。
Q11乳汁裡有血可以給寶寶喝嗎?
A:可以,但帶血的乳汁不能長期保存,必須在24小時內喝完,否則會變質。為什麼會出現「草莓奶」呢?乳汁帶血的原因多半是太用力擠壓乳房導致表皮或乳腺管旁的微血管破裂。有些人用吸乳器習慣一次把壓力開到最大,或連續用1、2個小時,乳房被持續強力擠壓,自然會受傷。用吸乳器時應該先把壓力調到最小,再慢慢調整到適當壓力,通常低壓就可以引發噴乳反射,不需要開太大。由於「草莓奶」無法看到出血點,如果連續兩週斷斷續續出現血奶,表示乳房可能有其他問題,最好趕快到乳房外科就診。
Q12母乳最長可以保存多久?
A:母乳因為含有抗體,與配方奶相比較不容易變質。其保存原則有一個很好記的口訣,就是「3、3、3」;在室溫下放3小時,冰箱冷藏室放3天,獨立冷凍庫放3個月。也就是說,如果是以冷凍形式儲存,母乳最多可以放3個月。雖然母乳冷凍後若干養分和抑菌成分會被破壞,但仍具有相當豐富的營養價值。與配方奶相較,冷凍母乳仍然是較優質的選擇。
Q13母乳可以餵到幾歲?
A: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HealthOrganization,簡稱WHO)建議,純母乳哺餵6個月後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後,還是可以持續餵母乳到2歲或2歲以上。但記得,母乳只能滿足6個月以下寶寶的營養,6個月以上的寶寶應該開始攝取富含鐵質的副食品,1歲以後就必須將蛋、肉、澱粉、蔬果等
食物當作主食。雖然1歲後每500ml母乳仍然能夠提供寶寶身體1/3的熱量,但只靠母乳補充營養絕對不夠,等寶寶開始發展咀嚼能力就要加進副食品,讓寶寶獲得完整的營養。
飲食篇
Q14哺乳期該如何攝取營養?
A:在哺乳期,一天須增加500大卡的熱量,以一般成年女性來說,每天平均要攝取2,000大卡。此時要保持均衡飲食,多補充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蔬果,也可以適量攝取核桃和亞麻仁籽;核桃和亞麻仁籽富含n-3脂肪酸,有助合成DHA,幫助寶寶腦部發育。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營養師莫雅淳表示,許多人都有「哺乳期吃得愈多愈好,寶寶獲得的營養愈豐富」的觀念,但現代人多半沒有營養不良的問題,額外補充豬心、豬腰等高熱量、高膽固醇的食物反而會造成身體負擔,也不利產後體重控制。哺乳期飲食建議還是以簡單均衡為主。
至於素食媽咪,要看是蛋奶素或全素。蛋奶素因為可以從雞蛋和牛奶中獲取足夠的蛋白質和鈣質,不需要特別補充其他食物。全素則必須從豆製品中補充多元蛋白質;建議媽咪除了豆漿、豆腐、豆干、腐皮等黃豆製品,也可以吃紅豆、皇帝豆、雪蓮豆等全穀根莖的豆類,儘量讓食物多元化。鈣質部分可以從傳統板豆腐、深綠色蔬菜中獲得。此外,由於維生素B12僅存在於動物性食物,素食媽咪應額外補充維生素B12的營養品,以免營養素不足。
Q15此時需要額外補充鈣片、鐵劑嗎?
A:根據國民健康管理署發布的「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哺乳期一天的鈣質補充上限為2,500mg;鐵質補充上限則是40mg。媽咪若患有乳糖不耐症或不愛喝牛奶,須額外補充鈣片,貧血的人也要適量補充鐵劑。若要額外補充其它維生素,建議吃綜合維他命,以免單一種類的維生素攝取過量。莫雅淳提醒,由於每個人體質不同,補充任何營養品前都應該詢問醫師或營養師,以免造成反效果。
Q16水喝愈多,乳汁愈充足?
A:前面說過泌乳量和哺乳次數有關,乳房受到的刺激愈頻繁,泌出的乳汁愈多。喝水可以讓身體有足夠的水分製造乳汁、幫助乳汁分泌,但不會讓乳汁變「多」。若要讓乳汁順利泌出,可以在哺乳前喝200~300cc的水,平常不定時補充水分,以此確保身體獲得充分滋潤。
Q17塞奶時如何平衡奶量?
A:調整泌乳量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控制餵奶次數,奶量過多減少哺餵,奶量過少增加哺餵。塞奶的人也可以嘗試吃韭菜、人參、大麥芽、蘆筍、梨子等常見的退奶食物抑制乳汁分泌,但成效要看個人體質,不一定有效。
Q18此時可以吃含酒補品嗎?
A:可以。但因為寶寶喝進含有酒精的母乳會降低睡眠品質並讓動作發展遲緩,所以一定要確保酒精完全代謝再開始哺乳。由於酒精濃度會在進入人體後半小時~1小時內達到高峰,吃完麻油雞、薑母鴨最好間隔2小時以上再哺乳。當然若要徹底杜絕酒精帶來的風險,最保險的方式就是不吃任何含酒食物。
Q19哺乳期的NG食物?
A:咖啡、茶、可樂和能量飲料、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或飲品不僅會影響鈣質吸收,也會對寶寶腸胃造成刺激,並讓寶寶夜不成眠、不斷哭鬧。哺乳期應遠離相關的咖啡因食物。至於帶殼海鮮、花生等過敏食物,因為美國兒科醫學會已在2008年公布哺乳期不用特別避開這些過敏食物,除非媽咪吃了某種食物讓寶寶開始出現過敏症狀,否則不需要特別忌口。
Q20吃了發奶食物,為什麼乳汁還是沒增加?
A:很多人吃了發奶食物、喝了發奶茶,奶水仍然稀稀落落。這有幾個原因,首先是餵/擠奶次數不夠。一般來說,哺乳初期一天至少要餵/擠8次奶,一天餵/擠奶次數一旦低於6次,奶水量就會慢慢減退。高宜伶強調,產後即便乳汁再少也要維持擠奶頻率;寶寶出生2、3個月後,泌乳量的多寡和餵/擠奶頻率息息相關,乳汁移出的量不足,奶量就會減少甚至退掉。其次,如果寶寶吸奶方式錯誤,乳腺管沒有受到充分刺激,即便持續親餵,奶量也很難增加。最後,壓力大、睡眠不安穩都會影響泌乳量。許多人因為周遭親友過度關心,加上嘗試各種發奶方式都不如預期,因而產生挫敗感。這種無形的心理壓力也會影響乳汁的產出。
發奶怎麼吃?
花生黑豆燉豬蹄
豬蹄200g、花生80g、黑豆30g、生薑3~4片、紅棗6枚、枸杞2錢、黨參3錢、醬油一大匙、米酒一大匙、糖2茶匙
花生及黑豆洗淨泡水半小時再汆燙;與洗淨汆燙的豬蹄和洗淨的紅棗、枸杞、黨參一併置於一旁備用,再瀝乾花生、黑豆,與紅棗、枸杞、黨參、豬蹄、薑片一起放入電鍋,加水淹過藥材及食材再放入醬油、米酒、糖一同燉煮,開關跳起即可揭鍋。
健脾補腎、促進乳汁分泌
容易口乾可以將黑豆量減少;容易腹脹可以將枸杞量減少。
麻油牡蠣
牡蠣500g、生薑5~6片、當歸3錢、黃耆3錢、麻油一大匙、米酒一大匙
用少許鹽洗淨牡蠣並瀝乾,再將當歸、黃耆洗淨放在一旁備用,熱鍋後倒入麻油以小火與薑片爆香,再放入牡蠣以大火快炒,最後放入當歸、黃耆,加入米酒及適量的水煮滾後即可起鍋。
補氣養血、增加乳汁
麻油屬性溫熱,若容易口乾、便秘或睡眠品質不佳,可以苦茶油取代麻油。
杜仲黑豆水
杜仲3錢、黑豆40g
杜仲及黑豆洗淨放入鍋中,倒入1,000ml清水以大火煮滾即可飲用。
益腎增乳
容易口乾的人建議稀釋後再飲用或減少飲用量。
玫瑰花茶
玫瑰花2錢、紅糖適量
玫瑰花洗淨放入鍋中,倒入500ml清水以大火煮滾,放入紅糖調味即可飲用。
疏肝理氣、通乳
玫瑰花茶適合乳房腫脹明顯且乳汁排出不暢的媽咪。服用後若乳汁順利排出即可停止飲用。
Q21媽咪吃的食物會影響寶寶味覺嗎?
A:會。媽咪吃的食物會反映在乳汁中,因此寶寶會透過乳汁間接嘗試不同食物的味道。若媽咪吃的食物千變萬化,寶寶提早培養多元味覺,長大就不容易挑食、偏食。美國莫乃爾化學感官中心2001年發表的研究發現,若在哺乳期喝胡蘿蔔汁,寶寶未來會較容易接受胡蘿蔔的味道,吃的量也會比較多。
Q22如何知道寶寶是否吃飽?
A:不少人會以「哭鬧」判斷寶寶是否飢餓。但因為寶寶想睡覺、尿尿便便、不舒服也會用哭鬧表達,用這種方式判斷寶寶是否吃飽並不準確。建議媽咪以
排泄次數為準;出生一週以上的嬰兒一天應該換5片沉甸甸的尿布,尿液顏色以澄清或淡黃色為主,出生3週內一天會排便2~5次,胎便顏色一開始像柏油,之後會從墨綠、淡綠到黃色。
Q23初乳後的乳汁是否較不營養?
A:初乳和成熟乳皆含有豐富的脂肪、蛋白質和乳糖,只是佔比不同。初乳脂肪含量為45.8%、蛋白質含量15.6%、乳糖含量是38.6%,成熟乳脂肪含量為55.3%、蛋白質含量6%、乳糖含量則是38.7%。兩者相比除了蛋白質含量落差較大,脂肪和乳糖佔比其實差距不大,所以不用擔心成熟乳的營養成分下降。
護理篇
Q24哺乳期如何清潔、保養乳房?
A:首先說清潔。哺乳期清潔乳房只要用中性香皂或沐浴乳在洗澡時將乳頭、乳暈處的皺摺洗乾淨即可,不需要另外清潔,也不需要特別清潔乳頭。因為乳暈下方蒙哥馬利腺體會分泌抑菌油脂,抑菌油脂除了有滋潤乳房的作用,還具備自癒功能,同時也會散發特殊氣味幫助寶寶辨識媽咪,頻繁清潔乳頭會把油脂洗掉。保養的部分,由於皮膚的完整性會影響哺乳意願,建議一天做兩次乳房保養。基於寶寶會吸吮乳頭,保養乳房最好使用可食性的植物性油脂。
Q25如何預防漏奶?
A:漏奶是一種神經反射,通常是脹奶時沒有及時將乳汁排出才會滲出。吃大量發奶食物、聽到嬰兒啼哭或想起寶寶都會造成漏奶。建議媽咪外出時在胸罩裡墊溢乳墊(一旦變濕須立即更換,以免產生濕疹),出現噴乳反射立刻哺乳或擠乳。
Q26哺乳胸罩的挑選技巧?
A:哺乳胸罩以棉質、易於清洗為主,孕期就可以開始穿,購買時向店家索取排扣即可持續穿到產後。乳房較大的人可以買Y字形運動內衣,不要買軟鋼圈內衣,以免部分乳房跑到鋼圈外造成乳汁回流不佳、乳腺堵塞。
Q27乳房腫脹怎麼辦?
A:乳房充盈或腫脹在產後是很普遍的現象。當寶寶喝奶的量愈來愈多,乳房不斷受到刺激就會開始充盈或腫脹;喝太多水(一天攝取3,500㏄以上)或流質補品也會讓乳房腫脹。緩解乳房腫脹大概有下面幾種方法:
1.餵奶、擠奶
頻繁餵奶或擠奶有助奶水適時移出,解決乳汁停滯乳房的問題。當奶水不再堆積在乳房,腫脹情況自然可以獲得緩解。
2.冷敷
由於乳房腫脹會讓乳房溫度上升,建議媽咪可以在餵奶後冷敷乳房降溫。冷敷乳房可以用一般涼水毛巾、藥局賣的冷敷墊或冷敷膜(不含藥劑成分),或是具有舒緩乳房腫脹酵素的高麗菜葉。冷敷時間控制在10~15分鐘左右,最多30分鐘就要拿下。
3.減少發奶食物
如果乳房已經從普通的腫脹進階成水腫,在乳腺通暢的前提下,最好將發奶食物減半或先暫停服用發奶食物。
4.物理治療
從水腫惡化成「石頭奶」的人,可以做物理治療用體外震波儀將較黏稠的乳汁「震」下來後再移出。
高麗菜葉冷敷法
step1.高麗菜剖成兩半。
step2.將菜葉剝成片狀,保持形狀完整。
step3.將菜葉放在水龍頭下清洗。
step4.瀝乾菜葉水分後將菜葉貼合在乳房上。
*坐著敷須將菜葉放入內衣中固定,躺著敷則可以直接將菜葉蓋在乳房上,不用穿內衣。
*冷敷時間應控制在10~15分鐘左右,最多敷30分鐘,葉子變軟即可換新。
*若嫌菜葉不夠涼,可將洗淨剝片的菜葉放入保鮮袋或保鮮盒再放到冰箱冷藏,但不要冷凍,以免溫度差距過大造成不適用。
Q28如何疏通乳腺、預防乳腺堵塞?
A:疏通乳腺除了善用疏乳棒,刺激「噴乳反射」引發催產素也是一個重點。刺激噴乳反射的方法大致可以分成「螺旋按摩」、「垂直撫觸」和「前傾搖晃」。螺旋按摩是從乳房上方胸壁開始以螺旋向下的方式按摩乳房,垂直撫觸是從乳房上方胸壁往下輕撫至乳頭,前傾搖晃則是將身體微微前傾,雙手擺在乳房下方輕輕晃動乳房。當催產素被引發,奶水就可以順利經由乳腺管被移出。
乳腺堵塞大多是該餵奶的時候沒有餵,或奶水突然增加卻沒有被適當移出。張桂玲分析,許多人餵完奶都用「排空式」擠法想把奶水擠乾淨,但這反而會讓泌乳量增加,過多奶水滯留乳房就會造成乳腺堵塞。哺乳完擠奶只要確認乳房沒有硬結、硬塊就可以停止,不需要用排空式擠法。另外,催乳時應該把握供需平衡原則,以寶寶的食量為主,不要讓奶水一下衝得太多、太快,以免無法移出而導致乳腺堵塞。
Q29乳頭腫脹怎麼辦?
A:乳頭腫脹大多是寶寶含乳姿勢不正確或吸乳器操作不當造成。有人產後沒幾天就因為乳房腫脹開始使用吸乳器,但此時奶水較黏稠,若使用時間過長、頻率密集、強度過高或吸乳器尺寸不合,乳房處於高壓狀態,奶水無法移出,就會造成乳頭或乳暈皮下含水。張桂玲表示,當乳頭乳暈水腫,可以嘗試將皮下水腫往外引流;將兩手大拇指放在乳頭乳暈交接處,輕輕向下往乳暈方向推(手法類似剝橘子)、將皮下水腫推開,上下左右各做5~10次,直到看見乳頭乳暈出現皺摺為止。
Q30聽說發奶要溫敷,脹奶要冷敷?
A:這裡有兩個關鍵字要釐清,首先「溫敷」不等於「熱敷」。許多人都把熱敷乳房掛在嘴邊,但熱敷不僅有燙傷乳房的危險,也不利於減輕乳房腫脹。乳腺炎時熱敷乳房反而會讓細菌更活躍,使發炎情況惡化。所謂的熱敷實際上應該是「溫敷」。溫敷水溫應控制在42℃以下,確定乳房沒有發炎才可以溫敷。其次,「冷敷」不等於「冰敷」。許多人以為毛巾愈冰愈可以緩和腫脹感,但冰敷有可能讓皮下組織因為凍傷而壞死,過度刺激乳房也會導致不適。所謂的冰敷實際上應該是「冷敷」,只要用常溫涼水就可以達到舒緩效果。張桂玲表示,一般來說,餵奶、擠奶前可以溫敷,餵奶、擠奶後則可以冷敷,掌握「前溫後冷」的原則,並根據舒適度和身體耐受性隨時調整溫度,才是正確的護理之道。
疾病篇
Q31感冒、牙痛、便秘可以吃藥嗎?
A:藥物經由腸胃消化、吸收到分泌乳汁,殘留的成分極其微量,加上就診時只要告知醫師有哺乳需求,醫師就會給予適當等級的藥物,因此無論是感冒、牙痛或便秘都可以吃藥。張桂玲強調,感冒時的乳汁含有抗體,可以強化寶寶的抵抗力,所以感冒時更要規律餵奶。牙科用藥相對單純;軟便劑、潤滑劑等便祕用藥也大多不會影響哺乳,所以吃藥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不過若是服用精神科用藥,因為少數精神科用藥成分較複雜,可能需要暫停哺乳。
Q32乳頭長水泡該如何處理?
A:這種乳頭水泡有可能在寶寶吸吮時「消風」,也可能變得更明顯。無論如何,它們大多會在1、2天內被身體自行吸收,所以不用特別處理。除非水泡明顯脹大,因為破裂後真皮可能無法歸位,必須就醫抽出水泡裡的組織液。
Q33乳頭感染念珠菌需要停止哺乳嗎?
A:不用。乳頭發紅並掉落白色屑狀物是感染念珠菌的徵兆。念珠菌通常是母嬰交叉傳染,有一定比例是寶寶罹患鵝口瘡再藉由哺乳傳染給媽咪,媽咪感染念珠菌後又傳染給寶寶,就這樣反覆交叉感染。有鑑於此,醫師一般都會同時看診(媽咪和寶寶),一併開藥,只不過寶寶是口服,媽咪是外用。媽咪在用藥期間仍可以正常哺乳。
Q34乳腺炎的徵兆?如何治療?
A:乳頭破皮疼痛、乳房腫脹堵塞都有可能造成乳腺炎。乳腺炎既然有個「炎」字,基本症狀就是炎症的紅、腫、熱、痛。「紅」是乳頭、乳暈和乳房底部發紅;「腫」是乳房出現硬塊;「熱」是發燒;「痛」則是乳頭、乳房基底疼痛。患者通常會出現全身無力的類感冒症狀(發燒+虛弱),體溫超過38度半,持續超過一天以上。但因為乳腺炎的發燒常有熱源代償作用,有些人不會感覺自己發燒,反而會感到冷或畏寒;這些人往往體溫正常,只有乳房發燒,乳房溫度和體溫大概會差1、2度。所以如果用手碰觸乳房覺得手很冰,八九不離十是乳房發燒了。另外,因為乳汁無菌,乳腺炎剛開始不會有明顯痛感,要等到進入有菌感染(約8~9成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痛感才會逐漸增強,所以不能仰賴疼痛與否判斷是否感染乳腺炎,而是觀察皮膚是否有發紅跡象。換言之,只要紅、腫,加上乳房局部發燒,就可能是乳腺炎的徵兆。
乳腺炎用藥要看嚴重度。如果紅腫熱痛不明顯、體溫不高,醫師通常會給予口服抗生素和解熱鎮痛的藥物。若確定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則會給予第一線治療藥物。假使細菌有抗藥性再進一步做組織培養辨別菌種,視情況用不同抗生素治療。乳腺炎用藥一般是10~14天,只要按規定用藥,症狀很快可以獲得控制,但若中途停止服藥,復發機率很高,甚至會演變成抗藥菌株感染的乳腺炎或更嚴重的膿瘍。她強調,抗生素有一定的療程,必須遵守醫囑按時服藥直到藥物吃完為止,不能因為燒退、不再疼痛就停止用藥,這只會讓乳腺炎無法徹底根治,陷入永無止盡的復發循環中。
乳腺炎一旦惡化成膿瘍,必須用乳汁或膿液培養有效的抗生素治療;症狀較嚴重須反覆吸出膿瘍,但多數不用開刀清創,所以不會有乳房變形的問題。張桂玲提醒,乳腺炎的發生通常有相關徵兆,建議媽咪每天固定觀察乳房狀態,以免錯過治療良機。
Q35乳頭疼痛、破皮怎麼辦?
A:以往婆婆媽媽看到乳頭破皮多半會叫媽咪在傷口上塗乳汁。不過近年發現乳汁既沒有保濕、抗發炎的能力,滋潤效果有限,也較難幫助傷口癒合。此時可使用含有玻尿酸的乳頭修護霜加速傷口癒合,並視情況用羊脂膏隔離保護傷口(羊脂膏有類似OK繃的效果),避免反覆磨擦,就能有效降低疼痛感。由於乳房的舒適度會影響是否繼續哺乳的意願,建議媽咪養成保養乳房的習慣,使用含有植物性油脂的乳房專用滋養油或乳液呵護皮膚,並確保寶寶喝奶時有張大嘴巴、吸乳器與乳房尺寸相符,以防乳頭、乳房受傷。
Q36擠奶太用力恐表皮壞死?
A:誠如前面所說,人工擠奶有一定的手法,媽咪應該配合乳腺流動方向在定點「壓、放」、「壓、放」,而不是頻繁用力地用「磨擦」的方式擠奶,這不僅無法讓奶水流出,還會讓皮膚開始破皮、粗糙,進而演變成色素沉澱。一旦形成乳房燒焦樣表皮壞死,皮膚表面浮現黑色素,乳房觸感就會變得像蛇皮甚至砂紙,十分可怕。擠奶時應謹記正確手法,在正確位置進行,不要躁進,才不會讓乳房皮膚色素沉著,變得「黑嘛嘛」。
提早做功課不怕哺乳「卡卡」
哺乳看似簡單實則複雜。許多人在產前不做功課,以為只要餵奶寶寶就會吸,實際進行才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媽咪在孕期就應該開始學習哺乳相關知識,透過國健署提供的網路資源、媽媽教室或母乳諮詢門診建立完整的哺乳概念和心理準備,才不會在遇到問題時措手不及。提前做好準備,就不怕哺乳「卡卡」囉!
善纖達冷凍怎麼辦 在 絲人空間(李絲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Cooking Studio】2017.09.02《新發現!天然蔬果泥幻彩手工甜點》
誠品生活新板店 直播文字記錄
本場活動摘要:
1. 所有的東西在烘焙之前,要做什麼動作。
2. 揉麵糰的手勢,怎麼做較不容易受傷。
3. 綠茶粉跟抹茶粉一樣嗎?讓爐卡斯老師告訴你。
《 新發現!天然蔬果泥幻彩手工甜點》
🍮 新書料理分享會 9/2(六)3:00PM-4:30PM
🎏 誠品生活新板店3F #CookingStuido
想知道如何讓食物變得 🌈繽紛有趣又 💕美味?
這本書將打破市面上傳統漂亮糕點只能欣賞的迷思 🤔
#Lucas 老師教大家製作天然蔬果泥與色彩染料
有點酷酷又帥氣的 Lucas 老師 😳
相較於瀟灑的外表
內心對食物卻是有著常人無法追尋的毅力 🏋
擅長以天然食材入色 🍰善用許多有機與在地食材
用簡單的方式將傳統注入新意 💡
做出讓人驚艷又有成就感的點心與料理
主講│ Lucas Chen ( 爐卡斯/爐菓‧食創空間 Lucas&food for thought‧主人、本書作者)
示範料理│彩色馬德蕾、雙色芋圓
第一次參加誠品新板店的朋友蠻多的,需要說明一下,怎麼樣可以來參加料理活動:全臺灣有46家誠品,其中3家有書店廚房,分別是台北信義旗鑑店、板橋新板店、台中大遠百店。
流理台是真的,一應俱全,我們會在信義店每週五下午固定舉辦活動;週六,是新板店和台中分別有料理活動。台中大遠百店是服務中南區的讀者,新板店是服務新北市的讀者。
我是誠品書店的企劃,也是料理教室的負責人,策劃與主持,我的名字是李絲絲。今天其實有雙主持,2個人都姓李,先介紹同事-李妮蔚,今天是第一次主持,希望大家多多給她熱情、支持的掌聲,歡迎安妮,李妮蔚。
安妮:
哈囉~各位新板店的讀者大家好,我是北台區的企劃安妮。剛剛絲絲把我的名字介紹的很清楚,也為了怕名字不好念,可以叫我安妮就好XD記得以前同學可能發音不標準,常常在喊我名字時都說,欸妮。希望從今天開始大家可以溫柔的呼喚我的名字,安妮,如果喊欸妮 怕會很多人回頭看是在叫誰XD
今天很高興可以來到新板店,和絲絲一起來主持這個料理分享會。也非常期待今天的料理活動,因為示範的甜點實在太厲害了!一個是法式的瑪德蕾、一個是傳統的芋圓。今天料理活動的老師兼具帥氣、美麗、毅力,待會介紹老師出場時,請給老師熱情的呼喊。
絲絲:
這是我主持上千場活動以來,超正的作者!(俏皮的老師在後方指著自己XD)待會兒請老師介紹自己的名字「為什麼是瓦斯爐的爐呢?」(台語發音,說的好好)有什麼用意呢?
今天算是與老師的第3次見面,我眼中的Lucas,年輕、有毅力然後很可愛,但是兼具專業與非常非常多在料理上面的創意,你以為《新發現!天然蔬果泥幻彩手工甜點》這本書是在做西式甜點?不是,它其實涵蓋了西式的烘焙,中式的點心以及飲品等。他所擅長的是,總結一句話:『我不知道他不會做什麼!』
Lucas常常跑有機農夫市集,看很多的臺灣小農、農作物,因為當一位廚師一定要親自造訪農地、認識農夫,然後在最前端的食材才能去分辨、處理。
Lucas除了是爐卡斯/爐菓‧食創空間 Lucas&food for thought創辦人,在很多料理教室擔任講師,目前也在實踐大學推廣部擔任親子兒童烘焙料理課程專任講師。當然,擁有很多專業證照是一位廚師必備的條件,讓我們掌聲歡迎爐卡斯老師。
Q:為什麼名字是Lucas?中文翻譯是爐卡斯?
A:因為以前沒出過國,用不到英文名字,通常只有暱稱跟小
名,然後在10年前接觸甜點料理,那時也沒有任何社群帳號,朋友們想要分享,要我想一個代號,因為他們要炫耀。那時候,在世界展望會認養小孩的名字叫做Lucas,只是靈機一動,後來就沿用到現在了。
粉絲頁的名字在設計之初,看到Lucas跟瓦斯爐很像,就弄成一個MARK這樣。所以跟別人在介紹時用瓦斯爐的爐,而且我們在做吃的,要有火才會旺。
簽名為什麼不是寫爐卡斯?是因為跟小農們在交流的時候都叫攤位名稱,久而久之變成了小名,簽名的時候就寫爐菓。
安妮:
其實我準備很多問題,因為時間有限,大略幾個問題請教老師。
Q:請問寫這本書的契機是什麼?因為看到書裡的序介紹,因為
不是本科系(從工科跳到烘焙這一區域)
A:國中的時候,媽媽較晚下班,擔心我沒東西吃。因為看媽媽進
廚房也很多年,乾脆自告奮勇說我來煮。媽媽當然很懷疑,覺
得我行嗎?
我心裡在想,就煮東西也沒什麼好驚訝的。開始把每天預計的晚餐備料,打開冰箱心裡就開始想怎麼組合,當然調味一開始不會完美,爸爸就會指導這應該是什麼味道這樣。
因為我爸是傳統客家人,比較不吃西式的東西,可是帥氣的弟弟們喜歡西式料理,所以在煮的時候,得符合2邊的胃口,所以在每天的動腦當中,放假的日子就在市場與廚房裡,同學就覺得我怪怪的,在專科三年級沒有同學要約我出去玩XD一直到出社會都依然喜歡烘焙與料理。
可是沒有想到,當時間空下來,去翻人生中第一本烘焙書,還是二手書,記得大約100頁,50塊一本,內容是很基本款的點心那種。翻開來,看不懂寫的材料、工具,那年姐姐尾牙抽中一台烤箱,心想就用它吧!在前面幾年沒有買電動攪拌器,半年一年之後,二頭肌壯了很多XD
剛開始做大多會失敗,可是媽媽都會鼓勵你,覺得你很棒,於是再接再厲開始認真的去做每一個烘焙。玩了幾年,做得還不錯,分享給朋友,有了爐卡斯的名字後,自已覺得應該要知道跟別人差別在那裡,後來發現原來有專科畢業可以直接考乙級執照,就不知死活的跑去考乙級,還不知道考試內容,先到書店買書甚至去下載題庫,以前念書也沒這麼認真過XD
記得考術科的時候,評審老師看你是生面孔,會問你是學校還是飯店來考試,我說是個人。評審老師覺得怎麼可能,但後來就通過考試了。
Q:因為老師小時候開始做料理、餐點給家人吃,在成長過程中有沒有一道料理最讓你印象深刻的?
A:第一個災難的海綿蛋糕呀XD連香草也沒加呢(二手一攤)
Q:因為出版社編輯比較細心,但老師曾自曝自己的性格是不受控制的,其實我們用流行語來說是一種FREESTYLE,在烘焙的過程中,讀者若是一直去記步驟也會覺得煩,少了某個步驟乾脆就不做了的感覺。請問老師,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怎麼去調整這個FREESTYLE?
A:因為我不是科班出身,沒有正統的限制你要按部就班,但是因為烘焙跟料理差別在於烘焙有某部分的科學原理在,像現場有一些我的學生,我在教他們做派皮的時候,一定沒有遇過老師說,愈隨便捏愈好吃。
我覺得應該是說,因為沒有被受限的關係,有時候你明知這樣方法不對,但我們了解食材基本的科學原理之後,也許有第二個方法可以簡化這個過程,結果是一樣的。從那時就養成習慣,東西很喜歡愈簡單完成,看起來愈複雜完成愈好。
想起當時在寫這本書時,關在房間寫超久,每次3個步驟寫完,看一看覺得,好像只有我看得懂,中間又追加2個步驟,過一天又覺得似乎有個細節萬一大家忘了這個點怎麼辦,又再加進去,那時候就愈寫愈多,扣掉刪減後,居然有7萬多個字,朋友笑說你在寫言情小說XD當然後來定稿還是有刪減掉一部分。(這輩子還真沒寫過這麼多字,以前專題報告也是把前置作業完成,讓同學來打字的。)大概就是很怕,大家買了這本書,又照做不出來的話,我面子往那擺XD
安妮:
我在家其實都是當媽媽小幫手居多,沒有料理的經驗,完全新手。因為烘焙大多是糖幾克、鹽幾克那種精準的要求,這本書就是針對我這種讀者,我看完之後覺得好簡單喔,就想買回家做做看。
Lucas老師:
新書寄到家時,弟弟剛好在,就翻來看看,一邊翻、一邊喔、喔、喔,我就說你在喔什麼啦?弟弟說:每一頁對我來說都很新奇呀,姐姐寫的好仔細喔,像我是不會煮的人,看你這樣寫一寫,好像我也可以做得出來。當下我才理解出版社的用意是這樣,出書不是要給我自己看,是要給像弟弟或是安妮這樣的讀者看。
絲絲:
大家有沒有覺得很有趣,我們從簡單的訪談可以馬上了解爐卡斯老師他的想法、出書的初衷還有可愛的個性。剛剛安妮有提到出這本書的契機,如果沒有日日幸福,就沒有機會把爐卡斯老師的想法付諸實現,然後有一位推手(Lucas:帶種的推手)
簡單介紹他,有地中海料理界男神的稱號,第一本書《地中海料理教室》除了暢銷外還是長銷的書,還有第二本書教你怎麼吃、怎麼瘦,他的名字是謝長勝,大家都叫他馬可老師,歡迎特別來賓馬可老師。
馬可老師:
因為我們曾在同一家廚藝教室工作過,我的課都接在Lucas老師後面,總僅只於在停車場揮揮手打招呼那種。
為什麼會推坑出書呢?
因為我到了教室,小幫手在桌上留一二個蛋糕,放在那邊捨不得吃,因為蛋糕長的很夢幻很漂亮,時間一久,開始好奇,心想做蛋糕的老師是美麗、漂亮的公主,小幫手說就是剛剛在停車場遇到打招呼的Lucas老師做的呀。完全聯想不到的人與甜點,吃過甜點後,覺得這樣的人不出書實在太可惜!
尤其我也跟Lucas老師一樣不是本科系出身的,在他身上看到很多特質,又因為是使用天然食材當染料來製作甜點,在這個健康意識抬頭下,怎麼能不認識Lucas老師和他的甜點呢。連我問他是不是想出書,也是在停車場問的XD
只要你有心做料理,無關本科不本科,不是這麼重要,只要有熱情,就能把料理做好。
馬可老師帶來食在乎的贊助品:來自澳洲的粉紅湖海藻鹽。這個湖在原住民保護區裡,要弄到有鹽巴,表示礦物質很豐富,納結晶要很多才能開採,要經過政府同意才能去採,因為太珍貴了。一年只能採2個星期,只讓澳洲原住民去開採,也是保障原住民的一種方式。
------------------------------------------------------------------
來介紹這本書,用天然的食材去做的烘焙。大家有聽過紅色1號、黃色2號等的嗎?(Lucas老師:那是大樂透號碼,中了就去醫院XD也沒這麼嚴重啦,開玩笑)人工添加物,你知道人工添加物不好,怎麼不想要用天然的食材呢。
想問老師,書上為什麼用天然食材當染料為主題呢?
因為朋友有小孩同時也在教親子料理,他在臉書分享時,寫的一句話超強大:「這是一個對色素的全新概念,天然色素吃愈多,營養愈豐富,而不是傳統的人工添加物,對身體不好。」
有些人覺得前置作業很麻煩,我先說明一點:臺灣農業與萃取技術都很厲害的關係,單粉類的東西很容易買得到因為是天然的,包含紫薯粉、南瓜粉等,為什麼買新鮮的蔬果還要買這些粉類,因為有的不是當季;那為什麼有些不用粉類,要用當季新鮮的食材,因為會有氧化、退色的關係;有些在書上特別強調的原因是,在烘烤跟蒸,2種不同加熱的過程中,出來的成色是不一樣的。
這些天然染料可以保存3個月以上,因為把水份濃縮了,由於長輩常在使用的防腐劑是糖或鹽,我們加了些糖在裡面,之後要做料理時就可以不用再加。
現在有天然染汁:、甜菜根(紅色)、蝶豆花(藍色加了檸檬會變成什麼顏色?淡紫色)、梔子花果實。
這本書的重點就是天然的色彩、天然的食材。紅色染料有甜菜根、枸杞(原來是橘黃橘紅色,但它萃取出來的汁液很好用的原因是因為,書中有碗粿的顏色,到加在麵包一點點柔柔亮亮的淺黃色,它是一個範圍很廣的黃,可以接近紅跟橘紅。
一般人看到綠色會想到菠菜,可是有二極化,因為有個菜味。跑農夫市集時,有用到小松菜來試綠色,沒想到小松菜的顏色更亮,也彌補了菠菜的菜味。
這邊要強調的是:假如用小松菜做烘焙產品的話,一般為了保鮮綠色,會以很快速的川燙打成泥狀,避免氧化退色。但是,小松菜一定要先燙過一分鐘的時間,因為它是一個對身體很好,鹼性含量很高的蔬菜,像梅精一樣。
酵母是什麼性?弱酸性。不管是乾燥酵母、自養酵母、濕酵母,都是酸性的。如果沒有花時間把鹼性燙熟的話,所有發麵類的東西都會被酸鹼中和,永遠發不起來。
如果你需要漂亮的小松菜顏色,像饅頭、吐司發的漂亮的話,記得小松菜一定要燙超過一分鐘。這是實驗出來的結果!
紫薯泥為什麼不用芋頭呢?因為芋頭是灰色。用紫薯泥的原因是,一方面保色效果好,不容易退色,不論用在那一種上成色都很好;二方面營養價值高(花青素),其實不一定要花大錢吃藍莓,雖然這是澱粉但是是好的澱粉沒關係。
(好想吃喔,怎麼辦? 老爐說:買書回家試做唄)
不是霜淇淋的杯子蛋糕。這麼多的顏色採用那些天然蔬果?天然汁液雖然沒有像水彩這麼明顯,但它是可以調色的。
除了甜點,也可以做成麵食類。像胡蘿蔔麵、菠菜麵、南瓜麵等。若要用抹茶粉是不建議的,艾草粉跟麵食類比較搭。
飲品的部分,因為有冰的,有什麼蔬果是不適合的?
我其實還蠻常提到的是火龍果,它只適合用在冰品,不用長時間加熱的關係,因為火龍果是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含鐵量比你認知的葡萄還高。
也可以應用在中式點心,像紅龜粿(用的是紅麴粉)、粉粿等。
---------------------------------------------------------
瑪德蓮的由來其一。
1755 年洛林公爵 Stanislas Leszczynski 的宴會上,甜點師傅和廚師吵架憤而離席,把做好的所有甜點都帶走,當時一個名叫 Madeleine 的女侍者,臨危受命得做出一道甜點,她就做了這道她祖母常常做的簡單甜點,大受很愛甜點的洛林公爵喜歡,Madeleine 的名字就這樣來的。
洛林公爵的女兒後來成為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皇后,她把這道甜點食譜帶進凡爾賽宮,瑪德蓮因此變得大受歡迎。
示範料理:「彩色馬德蕾」 (安妮在旁解說)
這是一個很好入手的蛋糕,最重要的是不用打發蛋,沒有電動攪拌機也不會練出二頭肌。也不建議去買久久用一次的工具,像現在中秋節快到了,會做月餅,需個模具,在廚藝教室的話跟我登記,可以借你。
第一步驟:把糖、蛋拌勻就可以;第二步驟:「蛋糕類都用低筋麵粉,記得西式點心都要過篩。有麩質體質的人,在麵粉的選擇上可以使用臺灣在地生產研磨的純米粉,去買純的米研磨的粉的話,「基本上只要是低筋麵粉做出來的點心,全部都可以用純的米去代替。」
準備全蛋、糖拌勻,加入過篩的低筋麵粉再攪拌,接著下牛奶、乾酵母繼續攪拌。這是需要鬆弛一下的甜點,因為烘烤的時間很短,12分鐘,若你有訪客要下午茶,可以在前一天先把麵糊調好,又因為我們使用乾酵母,可以保存在冰箱的時候更久,我們可以遊刃有餘的做好,反正麵糰也需要半小時的時間休息,客人來的時候,再從冰箱拿出來,不用退溫不用回溫,烤箱夠熱比較重要。烤箱溫度到了,上模就可以進烤箱,12分鐘即可完成,優雅的享用下午茶。
上模之前再來做調色的動作。然後顏色沒有固定配什麼色,只要不要同色系,跳色比較好看。我是沒有少女心的人,聽到別人尖叫,自己心裡面在暗爽。YES!達陣XDD
瑪德蕾奶油含量高的關係,加蝶豆花的汁液,經過化學變化,會是Tiffany的藍,藍色加下去一直攪拌,有點偏灰色,像花青素氧化的顏色,放入拋棄式擠花袋中。接著做另一個顏色的部分,紅麴粉的紅是有點深層的紅,和甜菜根的偏紫紅不一樣。看大家喜好,一點一點的加進去攪拌。
記得喔:所有的東西在烘焙之前,一定要把烤箱做預熱的動作,如果做好了送進烤箱發現沒有預熱,那就是一切悲劇的來源。
在上模具,做雙色擠花的時候,一次一次分開來擠沒關係,你擠完第一個顏色,再把第二次顏色從旁邊擠進去,它會自然的形成推疊的效果。
如果我要分開疊色的時候,第一個會先找有斜坡的地方,讓它在同一個角落就不會攤平在底部。然後開始一個顏色一個顏色去加,模具注入九分滿,因為在烘焙的時候瑪德蕾會再長大。
而且這是常溫蛋糕很耐放,一般常溫蛋糕人家會告訴你放一個星期以上,那是在國外;在臺灣的溫度氣候下,3-4天就要吃掉它。而且東西好吃的話,為什麼要放到3-4天XD
烤箱要先預熱180度,烤12-15分鐘,因為每個烤箱的個性不同XD別人在烤的時候溫度會用190度以上,因為高溫,擠壓動作的關係,會烤出Q肚臍。但為了要保留它的顏色,溫度高的情況下,一樣的時間,漂亮的彩色會消失。就看你當下想要漂亮顏色還是Q肚臍了。
**對了!大家在製作的過程中不用硬要做出有紋路,沒有也很好吃。像馬卡龍一樣在一次偶然的失敗中的獨特的美感,就莫名其妙變成標準。沒有出現這種,不要覺得挫折,一樣可以吃的。
Q:如果馬德蕾不想用貝殼,用例如小叮噹的模具可以嗎?
A: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如果有人做出來,我想看到露肚臍的小叮噹,請拍照給我看謝謝XD
Q:請問蛋有限制那一種嗎?
A:只要不是臭酸都可以拿來用,從冰箱拿出來就用。
Q:看到書上泡打粉的食譜,跟乾酵母在口感上有什麼差異或是在使用上為什麼老師選擇乾酵母?
A:乾酵母可以放得比較久,你不用馬上做。但是泡打粉做好了要直接用。我喜歡乾酵母的原因是可能發酵時間比較長,比較保濕,細緻一點點。
Q:請問乾酵母要事先處理過嗎?
A:我通常會跟不冰的牛奶,讓酵母融化在裡面,以免沒有融化在麵糊會比較麻煩。
Q:做烘焙產品,最重要的第一步驟是什麼?
A:預熱烤箱。
Q:請問老師,沒有瑪德蕾的模具可以用杯子蛋糕的來替代嗎?
A:可以。可是因為瑪德蕾是淺模,杯子蛋糕模具的時間需要較久的時間烘烤,大概要25分鐘。
示範料理「雙色芋圓」(絲絲在旁解說)
等待麵糰的空檔先來做雙色芋圓。
預先蒸好的地瓜,趁熱(如果很燙手可使用工具協助)的時候把粉加下去,有小部分的熱糊化作用,讓它才會更Q,也比較均勻。假設是冷的,一方面不好拌,會發現口感的溫度有差很多。
而且比例很好記,100%、10%、10%、10%。其中10%10%10%是指今天用的「台農57號黃肉」,全家烤地瓜那種品種。如果懶的蒸地瓜可以直接買來用,我講真的XD而且會有煙燻風味。
蒸好的地瓜泥,下地瓜粉、少少量砂糖(因為還有加其他粉類)、太白粉,揉到看不到粉就可以了。
接下來,可以擺在一個大碗去揉或是乾淨的桌面去揉它。請注意手勢,不是亂捏一通。其實揉麵糰,不管是包子饅頭或是這一類的食品,我都跟大家講,不要用手腕的力量,不要蠻力不然隔天就會手酸,再也不想做第2次。
其實是槓桿原理。
用肩膀的力量,輕輕的往前推,就是用你身體順順的往前推、壓,也才不會受傷。揉得差不多是微微的黃色,接著要準備染色的動作。今天要使用天然的抹茶粉(日本靜岡有機抹茶粉),它的味道比較深沉、溫潤的綠色,聞起來是舒服的。加的量的比例就看自己的財力啦(因為價格比較高一點)
揉的過程中,茶的香味會隨著麵糰的溫度散發出來,很香(站在旁邊的絲絲說:好香呀)茶是一個很簡易的東西,跟地瓜很配,很多點心會這樣搭。
今天的重點是,不是一顆的地瓜圓跟一顆抹茶圓,是一顆圓當中有2種元素,有地瓜跟抹茶。(Lucas老師:分開吃就無聊了)待會兒煮過之後顏色會再加深一點點。
把這2種麵糰(地瓜、抹茶)揉的差不多大,現在要把2種麵糰混合在一起。有點螺旋狀的交疊、捏合,一開始可能會有點裂掉沒有關係,邊旋轉邊捏合,等到它大略接合之後,再慢慢揉成長條狀,不要麵糰完全冷掉再做這件事情,一邊滾一滾、一邊搓一搓,像法式長棍一樣的質感,用刮板先分一半。
用虎口的手勢左右手反方向去轉,不要壓,往前推再繼續搓長,會發現螺旋狀愈來愈密集,密集到什麼程度,就看當天心情XD
水滾下去一浮起來大概30秒就可以撈起來,然後可以過一下冷開水會更緊實、更Q彈一點,一般來說我們會搭配黑糖水,今天贊助商有蜂蜜皇后,不如就開來加。
現場一位讀者是經常參加信義店活動的潘小姐,上台跟老師一起搓圓仔,輕輕的滾動,其實不用像外面一樣每一段很固定的大小,你想怎麼切就怎麼切沒人管你的。全部差不多滾好了再一起下鍋煮,這樣熟成時間才會一樣。
請記得比你想要吃的大小再細一點,不然待會兒澎脹起來會很大。大家可以看一下切面,為什麼不太整齊?地瓜泥含量高,有纖維,切面當然不會整齊。切的差不多大小即可下鍋。
現場製作的雙色芋圓要完全浮在沸騰的水面上才能撈起。剛煮好看起來很大顆,撈起後建議過冷水或冰水,把表面黏黏的澱粉稍微洗掉。現場準備「蜂蜜皇后提供的烏桕花蜜」淋在剛剛的雙色芋圓,來做試吃。
烏桕花蜜,它是一種樹木的花蜜,它的好處是你用在點心裡面,味道清爽、顏色淡雅很溫潤,不會搶原來的味道,是一種很舒服的餘韻,不像龍眼花蜜、茘枝花蜜那麼重。
**可是如果要保存的話,就得灑一點點的粉(太白粉、玉米粉),簡單的做防沾動作,不然會黏在一起,這時可以收到盒子裡,記得上面鋪一層保鮮膜,不然會乾乾的,再放冷凍就可以保存的很久。
**像你去不管幾分的地方賣的芋圓,會發現下很多的粉是因為粉愈多愈不容易斷,像有彈性的麵糰。因為我們下的比例比較少,在揉成一長條狀發現很容易斷,沒關係,再捏合就好,這樣才吃得到地瓜的味道。
如果你希望保留咬到一點肉的感覺,其實不用捏的那麼碎沒關係。待會兒做好冷凍保存之後,要煮時,不用退冰,用中火煮就可以。
若是現場製作好要煮,需要用大火下鍋快煮。
**為什麼不能用冷的地瓜肉或芋頭肉來揉粉?
像在揉湯圓或任何糯米類的皮是不是都會拿一點點丟到熱水,所謂的「粿碎」(台語發音),會讓你東西更Q。其實有點一樣的原理。
**如果用紅肉,別的品種含水量太高,必須需加倍地瓜粉、太白粉。
**大家在市面上看到的綠茶粉、抹茶粉,是不一樣的。
*****綠茶的葉子有葉脈,連葉脈都拿掉去研磨的叫「抹茶粉」;整片葉子去磨的叫「綠茶粉」。他們的細緻程度不一樣。
**要記得:蒸熟的澱粉愈熱,麵糰在揉的過程愈沒有裂痕。
如果要了解什麼是真蜂蜜、什麼是假蜂蜜,最重要的是向生產者索取檢驗證明,蜂蜜沒有在比賽得獎的,只有每一期生產的蜂蜜要送驗而已。每一瓶蜂蜜的含水量不太一樣,由於臺灣氣候的潮濕,沒有生蜜,而且會把收集起來的蜜會統一均質化,大約低溫40度以內,長達好幾天把水分散發到一定的程度後,再裝罐。但是沒有經過殺菌的生蜜,對人體比較好。
如果想要買到生蜜只能找到個體戶的蜂農,而且生蜜的保存期限很短。
Q:蜂蜜的結晶是為什麼?
A:葡萄糖到達一定的數以上都會結晶,不能用結晶與否來判斷蜂蜜。
楊小姐抽中了電動攪拌機,特別想跟老師說:
我有很多甜點書,但是這本是我找很久,夢寐以求、夢幻的甜點書。尤其是書中強調的食材讓我覺得突破一般坊間的書的內容,很感動!又得到老師的智慧。
(絲絲補充:楊小姐是每個星期五風雨無阻,都會在信義店的Cooking Studio參加料理活動的忠實讀者。認識楊小姐一段時間,知道她的廚藝精湛,料理、烘焙,沒有什麼是不會做的,是非常厲害的讀者。每每看到po到臉書上的成品,深深覺得天啊,這等級都能出書了,絲絲都可以拍胸脯保證。她很好學,每一次都買很多很多的書來學習,這是我最欽佩雅晴的地方。
今天,9/2首場發表會在板橋新板店,把不輕易施展出來的「瑪德蕾」示範給大家。
剛剛在活動中有見到一位爐卡斯老師的偶像,只要一張紙,沒有摺不出來的東西,歡迎徐老師與特別的驚喜禮物-仿真爐卡斯小公仔與出版品的縮小版書籍還有黃色簽名。
請爐卡斯老師發表首場發表會的心情感想:
當初看到小公仔的時候,是在市集認識一位做手工布包包類型的女生,身上的廚師服也是請她幫我設計的,然後我有一個陪我30年的老娃娃,有一天我拿著娃娃去找他,問說能不能幫我把老娃娃修好?
一個月後,看到娃娃,因為覺得娃娃跟我的五官很像,還幫娃娃染髮,做了一套跟我一模一樣的衣服,然後在市集的大家都覺得非常驚艷!徐大哥看到拍了下來,一星期後做了一樣的紙模型到店裡給我,我完全沒料到會是一個完整的台架、小公仔、書、簽名。
我常常講:「一路以來,我做吃的這件事情,絕對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大家誇我很厲害,但是那是因為很多人幫忙跟珍惜我喜歡食物這件事情。你才有辦法把你喜歡食物這件事情,在這邊跟其他人做分享,讓他們感覺到你心裡面的想法。」
經常跟秀珊姐(行銷主任)、馬可老師說,我覺得當廚師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因為人每天都要吃東西,你可以跟生產者做土地的連結,讓每個人吃進去時都能感受到美好,我覺得很幸福!
可以有這個機會站在這邊跟大家聊對於吃的熱愛,我真的覺得我很走運,因為好多人用他們的能力來幫忙我,我只要離開廚房,什麼都不會XD有人幫忙做衣服、有人幫忙做模型、有人幫忙管理粉絲頁等等,我只要專心做吃的就好。我只會做吃的這一件事,卻得到很多不同領域的人的幫助,真的很好運。謝謝你們,給我很多愛。
絲絲:
為什麼很多人愛爐卡斯呢?因為爐卡斯愛分享、真性情,又正、又帥、又酷、又專業!就像剛剛雅晴說的,看過這麼多本的甜點書,沒有這麼不藏私然後這麼有創意,而且這本書重點是:「希望大家不要再吃過多的色素了」!
請大家用最天然的好食材,自己來變幻出天然的色彩,入到你的料理當中。這才是最大最大的重點。
也請第一次主持的李妮蔚小姐發表感言:
很開心!雖然比自己預想的挑戰高了一點,我覺得爐卡斯老師很認真,在每個要注意的細節都會呈現在讀者眼前,在旁邊看都覺得太帥氣了!這本書講解的很簡單,很夢幻、很健康,我從來沒有想過,像天然蔬果泥可以表現的很collorful。大家一定要買書回家做做看。
絲絲:
因為誠品都用菜香跟書香來做結合,辦活動,我們為什麼要這樣來賣書呢?讓它靜靜躺在書架上不就好了嗎?但我們沒有這麼做,過去10年來,我們的努力,開辦誠品書店的Cooking Studio,希望大家多多跟我們面對面,每個星期一起來跟我們做料理,這是我們賣書最好的互動方式,如果大家支持的話,我們會努力不斷的做下去,我們會培育很多很多的新血,就像安妮一樣,謝謝大家!
-----------------------------------【食譜】----------------------------------
【彩色貝殼瑪德蓮蛋糕】
難易度:★★ 份量:12個
最佳賞味期:常溫密封7天
綠色染料 原色 紅色染料
材料:
A:
低筋麵粉120g、細砂糖60g、全蛋2個、乾酵母3g、牛奶25g
無鹽奶油60g、紅色染料2g(P.44)、藍色染料2g(P.49)
B:無鹽奶油(融化)少許
做法:
【基本準備】
1烤箱請先預熱至180℃;低筋麵粉過篩;無鹽奶油放室溫軟化,備用。
2先在瑪德蓮模具內側,抹上薄薄一層材料B無鹽奶油防沾。
【玩出顏色】
3細砂糖、全蛋放入調理盆,一起用打蛋器攪打均勻(不需要打發),拌入乾酵母、篩過的低筋麵粉,混合拌勻,倒入牛奶及無鹽奶油,攪拌均勻即為原色麵糊。
4將原色麵糊分成3份(每份約120g),分別加入紅色染料、藍色染料,混合拌勻,然後裝進中號拋棄式擠花袋中,在尖端剪出約0.5公分的開口,將三袋裝進一個大的拋棄式擠花袋中,剪出約1公分的開口。
5將完成的麵糊填入模具至九分滿,放入烤箱,靠近上層的位置,烘烤10~12分鐘,中心呈現凸出稍微裂開即可出爐。
小叮嚀Point
*瑪德蓮烘烤上色外,一定要烤到中間有凸出裂開才行。
*瑪德蕾的麵糊可以在前一天先製作好冷藏,隔天再烘烤,所以非常適合預先做起來,客人來臨前再放入烤箱烘烤,然後享受剛出爐的瑪德蓮。
【雙色抹茶地瓜圓】
難易度:★★ 份量:6~8人份
最佳賞味期:現做現吃/冷藏4天/冷凍21天
原色 抹茶粉
材料:
A:地瓜(蒸熟)300g、細砂糖 30g、地瓜粉30g、太白粉30g
B:抹茶粉3g、黑糖醬汁適量
做法:
【製作粉糰】
1地瓜趁蒸熱時加入細砂糖、地瓜粉與太白粉,揉成不黏手的生粉糰,再分成2份(每份約195g)。
2取1份生粉糰,加入抹茶粉,揉勻成為綠色生粉糰,就有兩個顏色的粉糰。
3將兩個粉糰分別搓成圓柱狀,再疊放一起,並以扭轉的方式重新結合成一條,繼續以邊旋轉邊搓長的方式搓成約大拇指粗的長條狀(切面直徑約1.5~2公分)。
4用刀子將搓好的雙色粉糰切成長度約2公分的小粉糰,撒上少許份量外的太白粉防沾黏,雙色地瓜圓就完成了。
【煮熟】
5將雙色地瓜圓輕輕放進沸水中,以大火煮到浮起且稍微膨脹的狀態,隨即撈起,立刻放入冰水中冷卻,瀝乾,即可搭配黑糖醬汁一起食用。
小叮嚀Point
*抹茶粉也可以換成同份量的其他顏色粉,例如:紅麴粉、薑黃粉、紫薯粉等。
*還沒煮的雙色地瓜圓,可以放入冰箱冷凍,並用密封蓋或保鮮膜覆蓋,以防表面乾裂。
爐卡斯/爐菓‧食創空間 Lucas&food for thought
日日幸福
誠品北臺灣
絲人空間(李絲絲)
相簿縮網址https://goo.gl/qub6UL
#新發現天然蔬果泥幻彩手工甜點
#Lucas爐卡斯
#日日幸福
#絲人空間
#COOKINGSTUDIO
#誠品生活新板店
葉菁燕
邱秀珊
Mavis Cheng
資訊提供:李絲絲
攝影紀錄:閃亮亮
文字記錄:蔡依珊
★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善纖達冷凍怎麼辦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何謂 #脂肪肝?
脂肪肝,顧名思義就是指肝細胞內累積過多的脂肪,導致肝功能受損。
臺灣有高達三分之一人口有脂肪肝(根據臺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調查),是臺灣人最普遍的肝病,比例高達43%,其中男性上班族更高達49%。
一般人常誤以為只有#喝酒的人 或者#肥胖 的人,才會有脂肪肝。事實上肥胖是最常見的原因。另外,高血脂、喝酒和#糖尿病 控制不良 都會造成脂肪肝,也因為它不會造成不舒服難以察覺,容易讓人忽視它可能帶來的各種威脅,例如#高血脂、#動脈硬化、#心肌梗塞 及#腦中風;脂肪氧化、脂肪性肝炎、纖維化、肝硬化 最後導致肝癌 。
脂肪肝該怎麼辦?
脂肪肝是有可逆性的,想改善可以先來試試第一個「 不勉強瘦身法 」(韓國健康書籍作家金尚勲)。
首先,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晚餐的飯、烏龍麵、義大利麵),蛋白質是製造肌肉的基礎,為提高基礎代謝,透過蛋白質(紅肉、魚、黃豆)、維生素(蔬菜)、發酵食品(味噌、納豆)來攝取營養。
第二,健走。正田純一教授提倡每天進行30分鐘以上的健走,在其研究報告指出,持續運動不僅會大量產生可防止動脈硬化、提高胰島素作用的「脂聯素」,還能加強預防糖尿病、老人痴呆症。
第三,喝黑咖啡,研究發現一天喝2.5杯以上咖啡的人,罹患脂肪肝的比例較低。因為咖啡中含有大量綠原酸,不止護肝還能減少體脂肪。 (日本肝臟病學會專門醫船津和夫醫師)
最有效的方式是:瘦身。根據臨床實證,只要能減少8%的體重,就能讓肝臟回到健康狀態。輕鬆、有效又有型喔!
【相關影音】
多酚多2倍! 養肝防癌冷凍香蕉
https://youtu.be/_NGyNRWT0ms
植物界的紅寶石,洛神花清血管更健腦
https://youtu.be/dQb2L0Zx_eU
護心養肝薑黃牛奶, 2016轟動全球!
https://youtu.be/m_LDOYBXPyY
【相關文章】
他每天做這件事,4個月瘦逾10公斤、脂肪肝消失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9210
咖啡新喝法!加這3種食材,改善肝臟功能更燃脂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8708
女中醫:這樣敲膽經才真能排毒瘦身、治坐骨神經痛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900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BnmzmAoqZ8/hqdefault.jpg)
善纖達冷凍怎麼辦 在 善纖達Saxenda減重筆介紹~懶人減重!!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冷凍 退冰後的減重筆也不應使用。 2 ... 糖尿病友 怎辦 ?糖尿病新藥真能抑制食慾,降血糖又顧心腎?瘦瘦筆人人都適用 ... ... <看更多>
善纖達冷凍怎麼辦 在 善纖達沒冰 :: 醫院醫院幫幫忙 的推薦與評價
使用之前,請將Saxenda善纖達(瘦瘦筆)置於冰箱冷藏(2°C~8°C)保存,請勿冷凍。初次使用之後,請注意將注射筆蓋套回,存放於室溫30°C以下或冰箱冷藏(2°C~8 ...,善纖 ... ... <看更多>
善纖達冷凍怎麼辦 在 Saxenda善纖達健康計畫|粹究美學診所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本衛教影片僅供使用者觀看】 減重不易,維持更難 既然踏出了#Saxenda # 善纖達 的第一步 那就和我們一起堅持下去 利用#Saxenda 善纖達 健康計畫啟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