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好幾個新的特色公園囉~放假趕快衝一波吧~*
我娘家就在北市的榮星公園附近,
很幸運的在那就有一個美麗的特色公園,
讓我小孩每個禮拜回娘家,都想到榮星公園玩耍,
我小孩都說整修過後的公園實在太好玩了,
比起以前都一樣的罐頭遊具好玩太多,
這樣的好政策爸媽們都很支持,
也希望未來有更多有特色的孩子們的遊樂設施^_^
#公園不再大眾臉
#但總覺得大孩子的設施相對少了很多
#玩耍對孩子來說是最快樂的學習
【#公園不再大眾臉 的意義】
故事要從2017/3/18臺北市青年事務委員會(青委會)主辦的一場美學論壇說起,那天我們受邀在艋舺龍山文創分享父母對台北遊戲場的期待與需求,來聆聽的朋友不多,其中一位是北市文化局長,原本我們以為他只是來開場致詞,沒想到他聽完整場,而且還做了筆記,當時坐在一旁的小編斜眼偷看了一眼,筆記上密密麻麻的。
三個月後我們就在媒體上看到了「公園不再大眾臉」計劃。「台北設計之都」選定大同區的建成、景化、朝陽和樹德公園,以及中山區的中安、永盛公園,總共1大5小6座公園,推動藝術設計導入鄰里公園。其實當時我們有一點意外,這不是選一個大型公園作「示範點」,而是一口氣挑了六個小公園,並且是最難搞的老社區鄰里公園。不是作可以互動的「遊戲地景」而已,而是紮紮實實要創造符合兒童遊戲場安全規範的遊具。我們是半信半疑加捏一把冷汗,這些簡直是集各項大魔王要件於一身了。
2018年我們收到第一個禮物,就是該計劃中樹德、朝陽、景化、中安四個公園兒童遊戲場落成了。這是許多台灣本土設計團隊合作的成果,使用材料也都是MIT(Made In Taiwan),每個設計團隊都在各式各樣遊戲器具中融入許多小巧思、甚至是在地元素。希望大家有機會帶孩子去走走玩玩,還是那句老話,#喜歡的話記得打一九九九告訴市府 ,給執行團隊一個鼓勵!
就我們觀察,「公園不再大眾臉」計劃對台灣遊戲場有幾項實驗性的意義:
一、以藝術設計導入鄰里公園遊戲場
過去,「創意、美感」一直是遊戲場設計中最不受重視的項目,過去台灣遊戲場也少有景觀設計師參與。這次由8組台灣在地年輕設計團隊操刀,大部份人過去從未接觸過遊戲場的案子,個個帶著理念進來,將美學實用在我們的生活裏,對培養孩子未來審美眼光也有正向幫助。要有設計者這角色,我們才可能有百花齊放的遊戲場出現。
二、不再是溜滑梯組件,對兒童遊戲有更多想像
這次最珍貴的莫過於發展「原創遊具」。目前台灣遊戲場90%以上,都是中國進口的「塑膠罐頭」溜滑梯、搖搖馬,剩下的是歐美進口的組合遊具,早年客製化的磨石子滑梯、攀爬架拆一個少一座,泥作師傅、鍛造師傅、木作師傅已經遠離我們的遊戲場。而這一次,我們重新看到不同型態、材質、玩法的遊具出現,有可以攀爬的木架、爬行的繩網、發出聲音的沙鈴......我們對孩子遊戲的想像又升了一級。
三、符合遊戲場安全規範
期間,我們最擔心的是各種「創意遊具」到底能不能符合安全規範。因為過去因設計時間短預算又少,廠商多半不願意深入研究遊戲場安全規範,而多以符合規範的成品遊具代替。不願意用套裝遊具但想做互動設計的,則以各種「地景遊戲、街道傢俱」取代,像是各種碗公型溜滑梯即是。安全款和設計款只能二選一嗎?「公園不再大眾臉」打破了這個界限,遊戲場是可以很漂亮、很有創意,又符合安全標準的。
四、區城整體規劃,強調在地特色
這也是台北第一次以「區塊」來進行「面」的規劃,而不是每個「點」各自為政。每個公園有主題,樹德專攻攀爬,中安強調聲音、無礙,朝陽公園的鈕扣讓孩子挑戰平衡,景化則以飛碟作想像空間。更讓我們感動的,設計者在開始設計前,即詳查當地背景資料,訪問當地耆老,朝陽公園的「鈕扣」設定,就因為其位於朝陽服飾材料商圈旁(又名鈕扣街)旁,鄰近臺北大稻埕百年茶行,古早的民俗文化氣息極為濃郁,設計團隊以在地文化為基礎,結合服飾材料與茶葉這些元素,塑造出了逗趣的「鈕扣獅」。這樣會「說故事」的遊戲場,正是我們台灣過去所最缺乏的。
五、聆聽使用者需求
每一個公園除了田野調查之外,邀請當地孩童一起參與改造工作坊,另還有跨領域專家與公民團體的諮詢會議,也有社區的居民說明會,深入聆聽在地居民的需求。當然,在這麼短時間內要求一群熱血年輕人了解兒童的遊戲行為,是比較高標準,但我們期待設計力量在一次一次練習中醞釀增長,日後能有更多又美又用心又好玩的設計。
這樣「前衛」的遊戲場成品,後續還有很多可觀察的指標,包括遊具的維護、可玩性、大眾的接受度.......,我們期待大家都去玩看看,觀察一下自己的孩子在這些公園與在一般的公園的遊戲行為是否不同,進而思考更多我們該創造怎樣的遊戲空間給下一代。
關於更完整的設計理念與公園地圖可參考:
(有未公開的彩蛋哦)
https://goo.gl/81Vds2
#四個公園建議一天去兩個就好
#玩完記得來分享一下
#有孩子要求要搬到大同區去
「喜歡的話記得打一九九九告訴市府」的推薦目錄:
喜歡的話記得打一九九九告訴市府 在 頭城二三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頭城相關 #遊樂區 #兒童 #公園 #他山之石
周末下午趁天氣好去頭城運動公園走走,發現有超~~~~級多的小朋友在那裏享受冬天難得的太陽。
有沒有機會讓我們未來主人翁的遊樂園也可以這麼特別而不是大眾臉呢......
【#公園不再大眾臉 的意義】
故事要從2017/3/18臺北市青年事務委員會(青委會)主辦的一場美學論壇說起,那天我們受邀在艋舺龍山文創分享父母對台北遊戲場的期待與需求,來聆聽的朋友不多,其中一位是北市文化局長,原本我們以為他只是來開場致詞,沒想到他聽完整場,而且還做了筆記,當時坐在一旁的小編斜眼偷看了一眼,筆記上密密麻麻的。
三個月後我們就在媒體上看到了「公園不再大眾臉」計劃。「台北設計之都」選定大同區的建成、景化、朝陽和樹德公園,以及中山區的中安、永盛公園,總共1大5小6座公園,推動藝術設計導入鄰里公園。其實當時我們有一點意外,這不是選一個大型公園作「示範點」,而是一口氣挑了六個小公園,並且是最難搞的老社區鄰里公園。不是作可以互動的「遊戲地景」而已,而是紮紮實實要創造符合兒童遊戲場安全規範的遊具。我們是半信半疑加捏一把冷汗,這些簡直是集各項大魔王要件於一身了。
2018年我們收到第一個禮物,就是該計劃中樹德、朝陽、景化、中安四個公園兒童遊戲場落成了。這是許多台灣本土設計團隊合作的成果,使用材料也都是MIT(Made In Taiwan),每個設計團隊都在各式各樣遊戲器具中融入許多小巧思、甚至是在地元素。希望大家有機會帶孩子去走走玩玩,還是那句老話,#喜歡的話記得打一九九九告訴市府 ,給執行團隊一個鼓勵!
就我們觀察,「公園不再大眾臉」計劃對台灣遊戲場有幾項實驗性的意義:
一、以藝術設計導入鄰里公園遊戲場
過去,「創意、美感」一直是遊戲場設計中最不受重視的項目,過去台灣遊戲場也少有景觀設計師參與。這次由8組台灣在地年輕設計團隊操刀,大部份人過去從未接觸過遊戲場的案子,個個帶著理念進來,將美學實用在我們的生活裏,對培養孩子未來審美眼光也有正向幫助。要有設計者這角色,我們才可能有百花齊放的遊戲場出現。
二、不再是溜滑梯組件,對兒童遊戲有更多想像
這次最珍貴的莫過於發展「原創遊具」。目前台灣遊戲場90%以上,都是中國進口的「塑膠罐頭」溜滑梯、搖搖馬,剩下的是歐美進口的組合遊具,早年客製化的磨石子滑梯、攀爬架拆一個少一座,泥作師傅、鍛造師傅、木作師傅已經遠離我們的遊戲場。而這一次,我們重新看到不同型態、材質、玩法的遊具出現,有可以攀爬的木架、爬行的繩網、發出聲音的沙鈴......我們對孩子遊戲的想像又升了一級。
三、符合遊戲場安全規範
期間,我們最擔心的是各種「創意遊具」到底能不能符合安全規範。因為過去因設計時間短預算又少,廠商多半不願意深入研究遊戲場安全規範,而多以符合規範的成品遊具代替。不願意用套裝遊具但想做互動設計的,則以各種「地景遊戲、街道傢俱」取代,像是各種碗公型溜滑梯即是。安全款和設計款只能二選一嗎?「公園不再大眾臉」打破了這個界限,遊戲場是可以很漂亮、很有創意,又符合安全標準的。
四、區城整體規劃,強調在地特色
這也是台北第一次以「區塊」來進行「面」的規劃,而不是每個「點」各自為政。每個公園有主題,樹德專攻攀爬,中安強調聲音、無礙,朝陽公園的鈕扣讓孩子挑戰平衡,景化則以飛碟作想像空間。更讓我們感動的,設計者在開始設計前,即詳查當地背景資料,訪問當地耆老,朝陽公園的「鈕扣」設定,就因為其位於朝陽服飾材料商圈旁(又名鈕扣街)旁,鄰近臺北大稻埕百年茶行,古早的民俗文化氣息極為濃郁,設計團隊以在地文化為基礎,結合服飾材料與茶葉這些元素,塑造出了逗趣的「鈕扣獅」。這樣會「說故事」的遊戲場,正是我們台灣過去所最缺乏的。
五、聆聽使用者需求
每一個公園除了田野調查之外,邀請當地孩童一起參與改造工作坊,另還有跨領域專家與公民團體的諮詢會議,也有社區的居民說明會,深入聆聽在地居民的需求。當然,在這麼短時間內要求一群熱血年輕人了解兒童的遊戲行為,是比較高標準,但我們期待設計力量在一次一次練習中醞釀增長,日後能有更多又美又用心又好玩的設計。
這樣「前衛」的遊戲場成品,後續還有很多可觀察的指標,包括遊具的維護、可玩性、大眾的接受度.......,我們期待大家都去玩看看,觀察一下自己的孩子在這些公園與在一般的公園的遊戲行為是否不同,進而思考更多我們該創造怎樣的遊戲空間給下一代。
關於更完整的設計理念與公園地圖可參考:
(有未公開的彩蛋哦)
https://goo.gl/81Vds2
#四個公園建議一天去兩個就好
#玩完記得來分享一下
#有孩子要求要搬到大同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