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3
凌晨時分不應該是寧靜的時刻嗎?
怎麼奇怪昨晚都十點多了窗外還越來越吵,
都是車輛行進和開關車門的聲音,
泰泰撥開窗簾往樓下看,
咱們巷子裡突然來了好幾輛車子啊!
想想八成又是好客的巷底鄰居邀朋友來作客了吧!
時間越來越晚,
感覺外面的吵雜聲卻沒有平息的跡象,
又過了一段時間,
原本已經睡著的小姐姐哭著跑來,
說著外面聊天嘻笑的聲音大聲到吵醒她,
又哭著說她睡不著不想回房,
在媽媽我說保證會處理之下,
她才躺好讓我幫她蓋上被子啊!
眼見外面男男女女的喧嘩聲此起彼落,
看看時間也已經超過凌晨一點,
泰泰想了想,
還是自己走一趟吧!
於是帶著手機走出門外,
就看到外面停了滿滿的車,
數一數至少也有六七台,
可見鄰居來的朋友數量不少啊!
因為鄰居為了要方便朋友進出,
所以大門是敞開的,
泰泰也就直接走進去了,
一進去看到大約有快十個人坐成一桌,
他們看到泰泰時都傻眼了啊!
泰泰說到現在都已經凌晨一點了,
請他們降低音量,
還說到自家孩子被他們吵到睡不著都哭了,
鄰居主人錯愕之餘趕緊道歉,
可是他的朋友們除了表情呆滯定格以外,
並無其他反應!
泰泰回家後感覺到他們是有降低音量,
就想說應該OK了啦!
可是過了約莫十分鐘,
窗外反而變得更吵,
再往下探頭一看,
猜想也許是因為鄰居有些朋友要回家了,
以及有些朋友是剛來的,
所以所有車輛都在前後移動調整停車位子,
然後他們還在巷子間來回奔跑嘻笑玩鬧,
伴隨著一台台開關車門的聲響,
其實比之前更吵啊!
泰泰觀察小孩們都已熟睡,
此時外面還放起電音舞曲,
那重低音聲還算在我能忍受的範圍,
我反正就開著助眠APP默默睡著嚕!
隔天也就是今天早上,
我將昨晚去找鄰居時所錄的影片傳給比較有來往的鄰居看,
沒多久他們紛紛打電話來,
原來是因為這影片被傳到社區的Line群組裡,
引起了社區裡其他住戶們的關心,
現在正被廣泛討論此事啊!
泰泰說著沒關係,
自己反正不在社區群組裡,
和巷底鄰居也不認識,
只要對方不來找孩子們的麻煩就行!
隔壁鄰居請其他鄰居傳話,
說他們昨晚也被吵到睡不著,
本來就有意要去反映,
只是被泰泰搶先一步行動了,
還說如果下次再有類似的事情,
可以找他一起去,
我想他是擔心泰泰自己行動會有危險吧!
也有鄰居建議泰泰以後直接撥打191,
就會有人來處理啦!
並說道在泰國其實晚上十點後也是禁止喧譁,
可以去申訴反映的!
更有鄰居說他其實一直都很擔心,
因為之前巷底鄰居的朋友們喝醉開車要離開時,
還差點擦撞到她的車,
所以她還特地問泰泰昨晚有看到紅色車輛進出嗎?
當泰泰說有時,
她還笑說就是這台車的駕駛技術特別差啊!
巷底鄰居的隔壁戶也和泰泰說,
她因為長久和對方交惡,
所以也是一直忍著,
因為她根本不想和對方說話,
還加碼說雖然泰泰有去反映了,
但是巷底鄰居最後和朋友們狂歡到凌晨五點啊!
泰泰凌晨想著,
現在不是讓人緊張的防疫期嗎?
雖然泰國政府現在規定聚會超過50人以上才要報備,
鄰居這肯定沒超過50人,
但是很明顯他們聚會時沒人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更沒戴口罩啊!
而且重點是屢屢數次在凌晨時分喧嘩吵鬧已經吵到大家了,
上次是讓哥姊登門去抱怨,
想說讓他們看到孩子來反映,
進而會感到害羞、丟臉,
只不過那好像沒能維持太久,
這次希望能藉由咱們社區群組的公眾力,
讓巷底鄰居調整她喜歡在夜半廣邀好友們來飲酒作樂的習慣啊!
至於影片呢?
泰泰中午再放上來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品味壹番 A Matter of Tast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蘇格蘭直擊02〉傳承維京精神 高原騎士直搗靈魂【林一峰Whisky School威士忌第80課】 每個威士忌迷心底,恐怕都至少有一個非常想要親自去拜訪的酒廠。對我來說,我最想去的蘇格蘭酒廠,就是在幾年前因為某些原因而與它失之交臂、位於歐克尼群島上的高原騎士(Highland Park)。 我一直...
喧嘩還是喧譁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世道人生:山行小記(李怡)
好久沒有去走山頂的環迴步行徑了。多年前,常同妻子在周日上山,從夏力道接盧吉道(或反向)步行一圈,約一小時。偶爾會遇見朋友。那時也常帶外地來的朋友去,但大都只走到可以全方位看整個維多利亞海港及兩岸景色的彎角,朋友譁然觀賞後就往回走。
九七前兩年,世界各地遊客蜂擁來港,為殖民地的消逝作懷念之旅。九七後是大量大陸旅客湧到。對我們這些老香港來說,那時去山頂就忽然變成是陷入混亂嘈雜的災難了。纜車站終點的觀景台,也從「老襯亭」變為「爐峰塔」又變成「凌霄閣」,後又建一山頂廣場,一個清幽安寧的休憩點變成購物飲食商場。包括我在內,一些對步行山頂情有獨鍾之輩,也就興致索然也。
直到最近再去,可能是經歷這兩年反送中和疫情之故,山頂的喧嘩災難不復見,走向環迴步徑,有許多說着本地話或外語的人群,和他們帶着的狗狗。斯文,說話聲量不大。邊走邊見到些過去沒有注意的事物,比如沿途的精緻欄杆,石造的長椅,雕着特色圖案的燈柱,還不時見到凸出的觀景區。這些東西不是見過多次嗎?怎麼那時視而不見,如今忽覺新鮮呢?還有山邊小小的讓行人避車的落腳處,顯得開闢步行徑者的細密心思。
過去記憶最深的是那顆根鬚如珠簾下垂的超大印度橡樹。但這次注意到更多樹身和根部極古怪的大樹,見到岩石縫中迸出來的紫色葉子,和樹上少有的小鈴鐺花。
走累了,來到一個觀景口,那裏有一張石椅,有兩家人剛剛坐下,我走到觀景欄杆遠望,這時剛坐下的一位男士起身招呼我去坐。我不認為他認得我,讓座純因見我年老。我推讓一下,但還是坐下了。
精緻欄杆、石椅、雕花燈柱,和舒服閒適的步行徑,怕難再有了。香港融入大灣區後,大量的人口交流互換,那時候,很可能會有一個人橫躺在石椅上也不給老者讓座。
誅心論者或會說,設計這樣好的步行徑,怕是因為那時的山頂區大都是洋人居住吧。不錯,但那也反映了西方人對生活品質的要求。這種生活品質要求的背後,代表一種文化,一種文明,甚而是自由、法治的價值觀。
大約十年前我去青島,適逢大雨成災之後。當地導遊說,大雨讓青島大部份市區街道都被水淹了,唯獨舊區,也就是德國殖民地時代的街道房屋,沒有水淹,因為下水道做得好,好到一百年前的工程,仍有零件存放在牆壁上,以便後世維修。
青島、天津、上海,凡是曾經有過租界的地方,都有結實、古雅、可觀的老房子留下。連中共要人,都選在這些老房子居住或開會。新建的高樓大廈,或虛有其表,或根本反映了暴發戶奢靡的醜態。
劉曉波說,中國要實現西方那樣的文明,需要「當300年的殖民地」。這句話被愛國人士指斥為「賣國言論」。但如果從中國各城市的租界留痕,和香港經歷150多年殖民地之後卻使昔日文明迅速淪落來看,也許真如唐代房玄齡所言:「戎狄志態,不與華同」了。300年殖民地在回歸後也會翻轉呢。
我見過老襯亭,也見過爐峰塔,比較現在的凌霄閣,我寧取前兩者。也喜歡老襯亭這名字。據聞這名字源於當年有句話說:「太平山頂望落去老襯數唔晒」。老襯亭名稱勝在夠坦白,不須假惺惺講甚麼精英、人才。證諸1980年代中英談判以來,香港人在政治上,的而且確是「老襯數唔晒」。
喧嘩還是喧譁 在 Psycho.doc 精神科觀察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_#威廉談關係
_獨處是真正的休息,唯有心靜,精神才有辦法鬆弛
.
想戒掉工作狂的壞毛病,卻還是放不開手機。該是不被打擾的休假日,捨不得跟原來的世界失去聯繫。社群軟體就像潘朵拉的盒子,一打開就會跳出無數的干擾。
.
該是享受的時候忙著記錄生活,動態分享從沒停過,很怕別人猜不到自己此刻的心情。好不容易擺脫公事糾纏有機會休假,手機卻變成最緊密的伴,有限時間裡放不掉社群平台,像在演一個出門玩得很開心的人。
.
休完長假充不到電,像經歷了另一種形式的消耗,加深不想工作的厭世感。 過多訊息造成心理負擔,資訊焦慮是現代人的精神瘟疫,關掉提醒,讓求知主導權回到自己手裡。
.
初訪越南胡志明市,朋友再三告誡別在大街上用手機,當地搶案層出不窮。我不信邪,想說謹慎一點總會沒事,直到前方的西方女子,被一台呼嘯而過的機車劫走包包,她嚇傻我也嚇傻。
.
趕緊把手機塞進牛仔褲口袋,想去哪就問路人,沒到安全的地方絕不拿出來。也因此那段旅程,我多出很多時間可以感受周圍,不需要對誰交代行蹤,走過的每一步都特別深刻,原來沒被打擾的寧靜狀態,才是我想要的放鬆。
.
身體疲累,就要休息,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生理反應。但休息時間做很多讓心更累的事,精神沒辦法放鬆,心理持續折磨生理是現代人的矛盾。因為害怕孤獨,緊緊拉住的人際聯繫成為束縛,沒辦法獨處就得不到真正的休息,唯有心裡安靜了,才稱得上鬆弛。
.
人生是場旅行,時間就這麼多,坐在一列急馳的列車,只顧著跟旁人交流就沒辦法好好欣賞窗外的風景。在眾聲喧譁的世界裡,孤獨是給心靈的假期,專注當下,反而獲得更多。
.
本文節自「在眾聲喧嘩的世界裡,獨處是給心靈的假期」,收錄在威廉2020年最新作品,人際關係解答之書《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
.
🔥《#絕交不可惜把良善留給對的人》
誠 品:https://bit.ly/3l5LMeP
博客來:https://bit.ly/3dxY9Ne
金石堂:https://bit.ly/2W51Un6
MOMO:https://bit.ly/2YzL6X2
.
_《談離職創傷:你的工作不是你》
威廉在 #tedtalk:https://bit.ly/2zXCLCS
.
_《PSYCHO doc. #精神科觀察日記》
IG:https://goo.gl/UtrmBS
WB:http://williamtseng.com/
.
#絕交不可惜 #人際關係 #威廉談關係 #psychodoc #精神科觀察日記 #威廉語錄 #威廉金句 #人生語錄 #自我成長 #資訊焦慮 #社群成癮
喧嘩還是喧譁 在 品味壹番 A Matter of Tast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蘇格蘭直擊02〉傳承維京精神 高原騎士直搗靈魂【林一峰Whisky School威士忌第80課】
每個威士忌迷心底,恐怕都至少有一個非常想要親自去拜訪的酒廠。對我來說,我最想去的蘇格蘭酒廠,就是在幾年前因為某些原因而與它失之交臂、位於歐克尼群島上的高原騎士(Highland Park)。
我一直喜歡高原騎士傳承自維京人的勇敢堅毅、冒險犯難精神,以及它堅持傳統、不盲目追求潮流,也不走譁眾取寵路線的品牌價值;即便在這個喧嘩的時代,安靜在某種程度上就等同消失,但這全蘇格蘭緯度最高的威士忌蒸餾廠,還是堅持著自1798年創立以來的古老傳統,默默地以精湛的技藝,在極北之地釀造出最美麗的威士忌。
威士忌達人學院首席顧問林一峰,更將「高原騎士25年」視為他生命中的十二使徒之一:「高原騎士不像麥卡倫(Macallan)是一部招搖而過的勞斯萊斯,但全世界各地卻總有一些默默著喜歡著它的老饕。」
從蘇格蘭的亞柏丁機場出發,製作團隊搭上了龍貓公車般的小型飛機,一路向東北方飛去;在幾乎就快要碰觸到北極圈之前,我們的飛機在柯克沃爾(Kirkwall)機場落地。在那兒等著我們的,是高原騎士資深品牌大使Martin Markvardsen。
現在就跟著Martin和林一峰的腳步,一訪這至今仍保有大量維京歷史與古老立石的酒鄉。或許看完影片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你所喝到的每一口高原騎士,都那麼能夠直接穿透你的靈魂深處。
(製作/撰文:高婉珮,攝影:吳致碩)
【警語:禁止酒駕。飲酒過量,有礙健康。未滿十八歲請勿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