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所有朋友2020新年快樂!想好新的一年要做什麼了嗎?
📑我特別準備這篇名言佳句集,希望助你在2020年一開始,就能擁有清晰的方向和紮實的心態,準備好迎接充滿挑戰和未知的新的一年!
🔗圖文好讀:https://readingoutpost.com/10-quote-for-2020/
【迎接新的一年,你準備好了嗎?】
2019年在工作之餘的時間,我養成了廣泛閱讀和寫作筆記的習慣,把自己讀過的好書,無論是句子或段落都記錄下來。然後,再回顧自身經驗與實踐,反覆爬梳、整理,寫成一篇篇的閱讀筆記。除此之外,我也很喜歡把書中的名言佳句,摘錄出來做成單框圖文在Instagram專頁和Facebook粉專上面分享。
我認為,讀完一本書之後,如果只能帶走一句話,並且應用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可謂物超所值了。更難得的是,如果把這句話烙印在腦中,對自己帶來深刻的且長遠的改變,那無形的價值更是難以估量。
從去年7月開始,我每週分享4則讓我印象深刻的名言佳句,至今分享已近百則。這篇文章,會從我2019年讀過的59本書中,淬鍊100則分享過的名言佳句,其中反應熱烈且我認為最值得帶走的10則,也附上推薦延伸閱讀的相關書籍。
-
1. 想獲得真正自由就必須高度自律。
-
這句話是我讀《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從作者身上學到的關於生活的態度。首先,這本書談的是如何閱讀,若套用到維持規律的閱讀習慣,就有更大的可能讓你持續「接受新知」與「增進理解」,達到心靈跟思考上的自由。
其次,拓展到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同樣適用。如果你不保持規律的運動,你很有可能失去健康的自由。如果你不規範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你很有可能失去主導時間運用的自由。新的一年若沒辦法堅持自律的生活,自由反而會離你越來越遠。
最後,還能將這個概念延伸到團隊的帶領。經典領導管理書籍《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同樣強調這句話,一個懂得自律的團隊,不會忽略程序或者便宜行事,平常看似墨守成規的自律態度,反而能避免日後災難性的悲劇,給予團隊領導人和成員,無論是身體與心靈上更多的自由。
-
2. 如果你不把自己推出舒適圈,你永遠都不會進步。
-
《刻意練習》的作者安德斯‧艾瑞克森被譽為「研究世界專家的世界專家」,根據他30年的研究發現,所有領域的「天才」發跡和成長過程,全都可以歸納成「刻意練習」的產物。他說:「我從未見過有人不經長期密集練習就發展出超凡能力。」
這些所謂擁有天賦的佼佼者們,只是比其他人更善於改善大腦和身體的適應力,採用正確的方式學習跟訓練而已。「把自己推出舒適圈」這句看似老生常談的話,背後其實是告訴我們,一個人能進步的幅度,絕大部分取決於投入的程度和方法。
進行刻意練習的目標,並不是幫助你發掘潛能,而是透過自己的努力打造潛能,「讓以前不可能的事情變得可能」。而這需要改變現況,也就是脫離舒適圈,並強迫自己的大腦和身體去適應新的行為和技能。
-
3. 學習不是挖掘某人潛力的方式,而是開發這種潛力的方式。
-
這句話是《刻意練習》中,作者對於天賦與潛力迷思的翻案。我很認同書中傳達的精神:「一旦假設某件事情是天生的,等於告訴自己對此束手無策。」如果我們承認天賦的重要性,就等於把一個「無形枷鎖」加諸身上,認為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企及天賦的高度。
然而這本書用多年來的研究證據,打破傳統觀念對於天才的迷思,例如音樂神童莫札特、高爾夫球傳奇老虎伍茲、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等等。這些研究的結論是:「只要培養得當,任何孩子都可能成為天才。」
因此在新的一年,無論是對自己或者子女的期許,都應該抱著以「學習」的角度和心態出發,嘗試碰觸舒適圈以外的事情,藉由學習新技能去拓展能力的邊界。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所有亮眼表現的背後,必定是刻苦耐勞與刻意練習所致。
-
4. 如果你不先站出來定義自己,很快地別人會用很不精確的定義為你代勞。
-
這是美國前總統夫人蜜雪兒·歐巴馬在《成為這樣的我》自傳中,說她時常在學校演講時送給學生的話。因為她的出身背景與膚色,總是承受令人難耐的眼光,她從高中以優異成績畢業時,在大學志願的討論中,升學輔導員用調侃的語氣對她說:「我想,妳不是塊普林斯頓的料。」
然而,她不屈就於這種刻板印象,反而拿出渾身解數,爭取到推薦信,以及交出一篇優秀的短論文,終於擠身名校如願以償。「她,定義了自己的優秀和韌性。」在後續的職涯、白宮生活、投身公益等行動當中,她一次又一次地交出亮眼的表現,定義了自己的人生。
別人說你效率低?說你見識淺薄?說你僅止於此?不要用別人描述自己的話語,侷限了自己的可能性。從現在起掌握自己人生的話語權,如果要長成一顆枝茂葉盛的大樹,最好從現在就開始施予養分,「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第二好的時間是現在。」
-
5. 為了獲得對方的信任,談判者必須是個主動的傾聽者。
-
我從《FBI談判協商術》學到最重要的談判協商觀念就是,人類都是希望被接受與被瞭解的,只有感到「安全」與「一切在掌控中」的時候,情緒才能放鬆自在。只有當你能夠幫對方建立這種感受,營造出彼此「信任」的氛圍,真正有意思的談判才正式開始。
因此,你必須成為一個主動的傾聽者,展現充分的「同理心」,表達渴望「瞭解對方」的態度,透過傾聽去理解對方的需求。「談判不是一場戰爭,而是一個探索的過程。目標是盡可能發掘更多的訊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善於傾聽的人往往才是真正控制局面的人。
同樣的心法也可以用於團隊領導。例如,許多的管理課程都不斷強調「傾聽」的重要性,聽出下屬真正的擔憂,聽出缺乏動機的原因,肯定並感同身受對方的感覺。藉由傾聽讓對方打開心防,將各種條件跟問題攤開來說,不同排列組合的解決方案就會自然浮現。
-
6. 當你開始踏上路途,路就會自己展現。
-
在《一人公司》這本書裡有個觀念,可以給正在尋尋覓覓自己熱情的人參考:「你不必浪費時間去找出你對什麼事充滿熱情,也不必期望哪一天突然找到內心的勇氣,只管全心投入你想做、正在做的事情。」只要求專注投入是因為:「熱情與勇氣幾乎無法控制,它們也可能很容易讓你覺得自己很糟。」
尤其是新的一年,熱血的目標總是來來去去,想想自己曾經定過多少個失敗下場的目標?只有當你專心在「解決問題」或者「做出改變」時,熱情才可能會隨之而來。尤其是確實「投入」在你正在做的事情當中,而不是「想像」著你可能對某件事充滿熱情。
要朝向目標穩定前進,最好的方式莫過於,專注於你能為世界提供什麼,而不是世界能給你什麼,熱情與勇氣通常是行動之後的產物。只要你自己清楚能貢獻的能力是什麼,接下來就像這句波斯詩人魯米所說的名言一樣,開始「做就對了」。
-
7. 閱讀激發思考,寫作捕捉思路。
-
這句話是讀完《自由書寫術》並且實踐書中方法後,我得到最大的收穫。以往我認為人的思緒是抽象的,難以捉摸而且難以言喻。直到逐漸掌握寫作的技法後,才開始改觀。唯有當我把自己所想的事情,一字一句寫出來後,才明白自己對某些事物的無知和淺薄,也知道自己應該在那些事上著墨更多。
我很喜歡一位知名設計家說過的話:「整理資料會帶來精闢見解。」我想附和的是,整理自己的思緒,也可能帶來精闢見解。正是因為自己透過寫作,體現了三個具體的好處。第一,釐清以往似懂非懂的概念。第二,強化以前就懂的見解。第三,改變自己過去錯誤的觀念。
三者相比起來,我認為最後一個最重要、也最難尋。《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作者查理·蒙格曾說過,我每一年都期待學到一些新的東西,改變我過去錯誤的觀念,只要一年能改變至少一個,就非常足矣。因此,透過寫作捕捉思路,釐清思緒後催生行動,透過行動造成真正的改變,迎來自我的成長與突破。
-
8. 改變是緩慢且困難的。但隨著時間和努力,幾乎任何習慣都可以被重塑。
-
習慣這檔事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大部分人都會遇到「虎頭蛇尾」的挫折感,剛開始熱切地改變習慣,但過了一兩週就打回原形。然後我們再來怪罪自己缺乏恆心和意志力,沒能好好地維持。到底為什麼改變習慣這麼難?
這句話是《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書中,作者引用許多文獻和案例,來佐證他對於「習慣迴路」和「改變習慣」的觀點。要改變一個人的習慣的確不容易,但是透過書中的步驟,幾乎人人都能改變,關鍵就是掌握這個習慣迴路:「提示、慣性行為、獎酬」。
如果你想許下新年新希望,特別是改造自己的某項習慣,我推薦同時讀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和《原子習慣》兩本書,擬定步驟然後實際去練習。2019年我最大的收穫是成功戒掉社群網站成癮以及養成規律的晨間習慣,這兩本書是最大的功臣。
-
9. 改變一切的不是重大行動,而是你每天生活中做的、最微小的事情。
-
這句話我最早是在《原子習慣》讀到,後來在《五秒法則》與《恆毅力》書中也重複出現。我們常常認為設定遠大的目標、做出偉大的行動才能有所改變。但事實上,魔鬼藏在細節裡,真正能改變自己人生的,到頭來是每天積沙成塔的「習慣」。
一般而言,找一個「運動」的目標來實現,最容易切身體驗這句話的涵義。舉長跑為例,不會因為你定下「2小時內跑完21公里」的重大目標,你就真的能完成它。真正讓你離這個目標更近的,是你日復一日的鍛鍊習慣,確實強化體能和心態的程度。目標會騙人,習慣則不會。
就像《原子習慣》另一句我很喜歡的話:「你不會成為你設定的目標,而是回歸到你遵循的系統。」所謂的系統,指的就是一個人每天遵循的習慣。尤其,在步調和節奏越來愈快的世界,目標何其多樣,願意堅持習慣下苦功的卻越來越少。
-
10. 別跟別人訴說你的夢想是什麼,做給他們看。
-
讀完《五秒法則》之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作者不斷強調實踐、執行精神的重要。「別跟別人訴說你的夢想是什麼,做給他們看」,我們要避免「光說不練」的許願態度,認知到唯有透過務實的行動,才能達成自己設定的理想目標。
回想當初,在網路上讀到某一句話的時候,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我們太害怕去承諾、不曾花時間去定義自己真正想要的。我們拖延了自己的夢想。」阻礙我們與夢想之間的最大障礙,往往就是自己的猶豫不決和缺乏勇氣。
每年1月的定番「新年新希望」已經到來,與其不切實際的做白日夢,倒不如採取行動去執行和實踐。面對夢想的挑戰固然有失敗的風險,但至少從「失敗的嘈雜」中學到了寶貴經驗。躊躇不前固然很安穩寧靜,但你聽到了嗎?對,什麼聲音也沒有,這就是「安於現況」的聲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110的網紅ILL MO OFFICI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春艷、老莫、凱琳、Matt Hsu:台灣嘻哈的icon們與 多才多藝的台裔澳洲作曲家讚頌“新冠時代”的台灣奇蹟 「就當家裡」 一股強強聯手,橫跨太平洋兩大洲的全新勢力即將登場,此陣容包括了:台灣嘻哈界大家耳熟能詳的老莫與春艷、屢獲殊榮的台裔澳籍音樂人Matt Hsu’s Obscure Orches...
喻超凡 過譽 在 孫大千Sun, Ta-Chi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管中閔是一位立場偏綠的學者,高志明還會寫信勸退嗎?
台灣現今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凡事只有顏色,從來不論是非,吝於稱讚對手,勇於落井下石。我們可以用高志明的這封公開信,來做為參考教材,看出下列幾點有趣的跡象:
第一,身為過去阿扁的好朋友,高志明有沒有對阿扁現今的囂張行徑,或是扁系人馬陳師孟的狂妄態度有所建言?沒有。既沒有公開信,連講句公道話都沒有。
第二,高志明顯然認為管中閔的出線,是因為「支持好友的謀略運用超凡成功」。字裡行間充滿明褒暗貶,不以為然的心態不言可喻。
第三,信中表示,管中閔若繼續堅持遴選結果,會傷害到「台灣大哥大」,甚至影響到「富邦集團」的聲譽。這句話如果用白話文説明,不就是拿「台灣大哥大」和「富邦集團」做人質,軟硬兼施,來逼迫管中閔讓步嗎?
第四,身為一位食品業者及成功商人,期待高志明先生,亦能夠對「青年低薪」、「勞工過勞」和「工廠汚染」等,與自身利益相關的問題,提供振聾發聵的真知灼見。
基於學術自主,校園自治,台灣大學自然有其內部機制決定管中閔是否適任,真的不勞一群政客及打手,指三道四,越俎代庖。
喻超凡 過譽 在 ILL MO OFFICIA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春艷、老莫、凱琳、Matt Hsu:台灣嘻哈的icon們與
多才多藝的台裔澳洲作曲家讚頌“新冠時代”的台灣奇蹟
「就當家裡」
一股強強聯手,橫跨太平洋兩大洲的全新勢力即將登場,此陣容包括了:台灣嘻哈界大家耳熟能詳的老莫與春艷、屢獲殊榮的台裔澳籍音樂人Matt Hsu’s Obscure Orchestra以及爵士/R&B新星歌手兼ICRT DJ凱琳Cait Lin。
在這個海外台灣人回家極其不容易的時候,Matt特別想要創作一首描繪“台灣精神”的歌,於是“就當家裡”應運而生。這首歌的主題小從發掘生活周遭的小確幸開始;大至感受臺灣整體的生活型態。在“就當家裡”中,你平常聽過的所有樂器Matt幾乎都用上了!他總計運用了15種管絃樂器打造這首受七零年代西洋靈魂樂啟發的全新創作單曲。
在台灣深耕奉獻於中文饒舌創作以及嘻哈知識教育推廣超過十年的OG級先鋒、資深團體參劈TriPoets的成員老莫已經是在嘻哈圈內人人respect的大前輩。在“就當家裡”中,老莫帶來富有台灣街頭原味的歌詞,引領聽眾穿越島嶼,深入感受其對台灣人生活中不同面向的愛與認同。
台灣嘻哈新浪潮最耀眼的明星之一-春艷自2013年在「Diss RBL」與饒舌巨擘熊仔的一場“切磋”成名之後,致力發行各類領域的創作,如今的他,已是享譽樂壇的新生代表演藝術家。他以帶有些許飄渺與抽象的歌詞、強烈個人風格以及前衛的藝術性演繹來探索台灣人與土地的情感連結。
凱琳 Cait Lin 是近年來在台灣名聲鵲起的新人歌手之一。與Matt一樣出生於澳大利亞的她是名台澳混血兒。凱琳在台灣有著多重身份,首先,她個人是名精通爵士與R&B曲風演唱的歌手;第二,她是爵士樂團"Zy the way中庸"的看板人物;第三,她是春艷Cook The Vibe顏社煮場秀影片中的合音老師;第四,她身兼ICRT的DJ。有賴於擔任首席製作人的凱琳牽線,在“就當家裡”中,我們有幸能看到Matt、老莫、春艷三位才華洋溢藝術家的首次合作。除此之外,她也為此曲找來了能分別代表台灣多元族群的音樂家與聲音。
昆士蘭音樂獎世界音樂類得獎者Matt Hsu aka "Matt Hsu's Obscure Orchestra"是位實驗音樂作曲家。他能演奏多達二十種以上的樂器,此外他也擅長將各類民俗樂器、管絃樂器、以及生活中唾手可得物,以及生活中唾手可得物品發出的聲響編織在一起,譜寫出豐富多彩而匠心獨運的音樂。身為一名"ABT"(Australian-born Taiwanese),Matt從小受澳洲當地獨立音樂、龐克樂與實驗音樂的薰陶,長大後,他成為了全澳洲音樂界最受推崇的實驗音樂作曲家兼社會運動參與者。在跨文化背景成長下的他時常藉由譜寫出在聽覺上超凡脫俗的音樂稱頌多元性與包容性。此外,Matt還擔任自己的17人編制管絃樂團指揮,而被澳洲樂壇比喻為澳洲的Shugo Tokumaru。
這首單曲之中的琵琶solo是由在國內音樂界備受肯定的音樂人陳妍心 Sylvie Chen 擔綱演奏,而在結尾出現的族語和台語則是出自馬卡道族靈魂歌手Vita張芮菲和九歲的盧唯誠小朋友。這次單曲發行的視覺呈現來自一堆年輕又很有想法的臺灣夫妻:林嘎嘎與陳幸運所創立的獨立時尚設計品牌Loopy鹿皮。鹿皮的設計範圍涵蓋了繪製圖像、衣著與各式物件,至於鹿皮創作的風格可謂天馬行空,正如她們所說:創作風格有些很鮮豔,有些很簡單。最後,Matt還執導這支單曲的MV,畫面的組成包含了與春艷、老莫、凱琳和妍心的視訊互動以及在疫情爆發以前,Matt在台灣遊玩時拍攝同性婚姻合法化遊行的影像紀錄。
Release date: 2021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