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冬療法」有效降低海洛因成癮
海洛因碰不得,一碰就難以脫身,許多吸毒者在毒海中沈浮無法自拔,起初是在朋友聳恿及好奇心趨使下使用,日久悔不當初,A先生就是一個實例。
A先生原本家中經濟寬裕,家庭幸福美滿。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因一時好奇而嘗試使用海洛因。他心想只用一次應該不至於成癮,但之後卻發現會無法控制地一再想用而且用量越來越高才能達到原本的快感,能夠持續的效果也越來越短。
幾個小時藥效過了就開始全身不舒服,整個人坐立不安、冒汗、全身痠痛、甚至痛苦到在地上打滾。此外,因為毒品花費量越來越高,A先生變賣了家中資產,甚至到處借錢。他因此丟了工作,太太也憤而離家。A先生心情鬱悶至極、後悔萬分,多次想自行戒除卻戒不掉。(資料來源:【註1】)
■海洛因是什麼?染上海洛因的人生會有多糟?
純海洛因是乳白色的晶體,一般會以乳白色粉末的樣子呈現,受潮後會夾雜一點淡黃色,或同時有黑色的黴菌斑點出現。
一百多年前海洛因問世,是藥效很強的止痛劑、止咳藥,所以取名 Heroin( 德文「英雄」之意 ),一度號稱是驅散「靈魂痛苦」的靈藥。
但海洛因的成癮性高,一旦濫用成癮,很難戒除。海洛因的藥效很短,作用期間會使人出現瞳孔收縮、視力減退、便秘、呼吸抑制、嘔吐、言語障礙、注意力分散、情緒不穩、精神弛怠,甚至幻覺等症狀,而且同樣的用量在使用 2、3 次之後,效果就會變弱。
一旦減少或停止用量,身體會很不舒服,醫療上稱為「戒斷症狀」,會出現身體虛弱、劇烈嘔吐、發冷及血壓升高等,讓使用者不得不繼續使用它來舒緩不適。
海洛因成癮者每天可能會需要使用海洛因 2 到 4 次以上,花費約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甚至愈來愈多、有增無減,最終到無法負擔其他生活花費,而嚴重影響工作、人際以及家庭。大部分的成癮者到最後失業,經濟上僅能依靠家人長期援助,甚至為了要購買毒品而冒險犯罪,去搶劫、偷竊,可以說,一旦染上毒癮,人生就會變得很糟糕。(資料來源:【註2】)
■何謂「美沙冬替代療法」?
美沙冬主要緣起於二次世界大戰當時主要為了幫受傷的士兵止痛所施打的嗎啡止痛劑,但後來發現攜帶不容易且容易打破,因此就發明可口服方式的美沙冬藥品取代了打針方式。美沙冬主要成分為合成的鴉片類藥物,可取代海洛因,目前屬於二級管制藥品。
替代療法主要是目的以低毒性藥物來取代高毒性毒品;以長效藥物代替短效毒品;用低成癮性的藥物代替高成癮性的毒品,美沙冬另一方面也替代了容易成為靜脈注射的海洛因等成癮性藥物,以降低經由注射造成血液傳染散佈途徑。在消除戒斷症狀後,定期給戒毒者美沙冬服用,以使毒癮者能夠恢復正常生活。初期在接受美沙冬治療者會發現會有噁心、噁吐、便秘等現象,經一段時間治療後就會有所改善。
■接受美沙冬治療有哪些優點與療效呢?
A.減輕戒斷,改善患者的生活功能。
B.以口服藥物來替代打針,減少共用針具行為,減低疾病傳播。
C.減少使用違法鴉片,降低違法用藥而引發的疾病及死亡。
D.可以減少犯罪率。
E.接受治療的時間越長成功率越大。
F.就業率增加、加強社會生產力。
(資料來源:【註3】)
■「美沙冬替代療法」--助毒癮者一臂之力
美沙冬是一種類似海洛因的物質,但成癮性較低且效果維持較長,一天口服一次,即可有效阻斷因使用海洛因產生的欣快感,減少渴癮行為。成癮者因而較能穩定地專注於工作,同時減少為了海洛因籌錢而造成的犯罪等社會問題,因此能慢慢脫離毒品犯罪的圈子,達到個人及家庭生活的穩定也改善社會治安。
物質成癮的原因除了個人心理及社會環境因素之外,和腦部功能失調有關。海洛因會造成腦部功能的變化,即使在停止使用海洛因之後,腦部的改變仍會維持數年之久,因此容易復發慢性化。
此外,戒癮者的差異很大,有部分成癮者能自行戒除不再使用,但有許多人多次嘗試戒除仍一再復發。針對多次復發慢性成癮者美沙冬替代療法為有助益的治療方式之一。(資料來源:【註1】)
■「美沙冬替代治療跨區給藥服務」,幫助藥癮者重回尋常人生。呂寶靜教授表示,跨區給藥服務上路,是藥癮醫療服務的進步,使個案不再受單一定點治療的拘束,能自由出差、探親訪友,大大改善生活品質及強化與親友間的情感連繫,對個案持續面對治療並回歸社會,有極正向的幫助。
「衛生福利部」與「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王聲昌醫師團隊,規劃推動「美沙冬替代治療跨區給藥試辦計畫」,於106年8月15日起,於6縣市、24家機構試辦美沙冬跨區給藥服務,並逐步擴大,至今已有18縣市、54家機構參與,累計754人次申請,個案依約跨區服藥出席率達90.2%,效果良好,獲個案及藥癮醫療人員好評。
「跨區給藥」讓有遠行需求的個案,只要3天前向原治療醫院提出申請,經評估符合治療穩定等狀況,無需轉診,即可攜帶雙證件及「美沙冬管制藥品專用處方箋」至欲前往之醫院服藥。
(資料來源:【註4】)
「衛福部八里療養院」主治醫師鮑致嘉、洪嘉均指出,海洛因(一級毒品)的使用人數已降低,可能歸因於「美沙冬替代療法」成效,近年八里療養院也和非政府組織(NGO)團體合作,將戒癮工作拓展到社區。(資料來源:【註5】)
成癮者常合併家庭衝突及憂鬱等問題,這些心理因素也增加海洛因戒除的困難性,使成癮者無法脫離毒品及犯罪的圈子。美沙冬替代療法協助成癮者維持較穩定生活、遠離毒品圈,也提高戒除的成功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針對成癮者除了提供美沙冬治療之外,也配合心理治療及家庭的介入,以維持成癮者戒斷動機、提高戒斷成功率。 (資料來源:【註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美沙冬替代療法--助毒癮者一臂之力」:https://bit.ly/33z4upy
∎【註2】
衛生福利部「藥物與毒品僅一線之隔」:https://bit.ly/2GCUqTe
∎【註3】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何謂「美沙冬替代療法服務」?」:https://bit.ly/3jzdBvH
∎【註4】
Yahoo 新聞「美沙冬替代治療跨區給藥 助藥癮者回歸正常人生」:https://bit.ly/30yctRt
∎【註5】
自由時報「美沙冬療法 有效降低海洛因成癮」:https://bit.ly/2GkCXiQ
➤➤照片
∎ 大紀元時報 - 台灣(The Epoch Times - Taiwan)【遠離毒品 別讓毒品做主你的人生】:
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20-06-17/75558165
➤➤影片
∎ 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YouTube影片【美沙冬替代治療跨區給藥【長版-完整版】─ 尋常路】:https://youtu.be/XDCu_vUcJAw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藥物濫用-戒毒 #美沙冬療法 #美沙冬替代療法 #美沙冬 #海洛因成癮 #美沙冬替代治療跨區給藥試辦計畫 #跨區給藥
衛生福利部 /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嗎啡戒斷症狀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門診遇到某一類的女生,總讓我特別無奈,就是雖然經痛,情況只要吃止痛藥就可改善,但經常忍到最後一刻、痛到影響日常生活才願意吃藥。每次開藥給他們,也會質疑「真的可以吃藥嗎?會不會傷身、傷子宮、造成日後不孕?」就算我一再說明,按照劑量服用非常安全,對方也時常會希望「能不吃就不吃」,頻問是否有其他方式可以止痛?
為什麼大家這麼害怕、排斥止痛藥?以我觀察和理解,大概包括以下這些原因:
台灣洗腎人口一直高居不下,而濫用消炎止痛藥是常見洗腎的原因之一(洗腎原因第一名則為糖尿病)。因此許多衛教文章常會提醒民眾不要亂吃止痛藥。雖然文章內容是針對三高、慢性腎臟病族群,在不確定診斷下自行連續或長期服用止痛藥,但民眾有時候就會聚焦在「止痛藥、洗腎、傷腎」的關鍵字,再加上國人根深蒂固的「西藥傷身思維」加持,往往認為每吃一顆止痛藥就對腎臟多一分傷害,有疼痛盡量能忍就忍。但其實,在腎臟功能正常的狀況下,每個月吃兩、三天止痛藥根本不可能傷害腎臟。
另個原因是將止痛藥和成癮、依賴連結在一起。首先要先釐清一下,免除疼痛是人的基本生存需求, 藉由藥物緩解有影響到生活的疼痛,是滿足需求。至於成癮則是指疼痛感消失了,仍然強迫性地想使用藥物,不使用就會出現一些戒斷症狀,好比不安、打哈欠、焦慮。
事實上,每種止痛藥的藥理機轉不同,經痛主要是因為經期期時子宮內膜分泌前列腺素導致肌肉收縮造成。而經痛最常使用的普拿疼(乙醯氨酚)與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前者主要是單純只解熱鎮痛沒有消炎效果,後者則是藉由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來改善疼痛及抗發炎,兩個都不具有成癮性。常見容易成癮的止痛藥,主要是嗎啡衍伸物的製劑,這些藥物多半是針對開刀急性、癌症病患、慢性疼痛等患者,屬於管制藥品,市面上根本難以取得。
也有人反應,止痛藥似乎越吃越沒效,越吃越多顆,身體是不是對止痛藥產生「抗藥性」。其實這通常是因為年紀增長、生活壓力劇增、活動量變少恰好導致疼痛加劇,並非止痛藥導致。所謂抗藥性,主要是指細菌為了反擊抗生素做出基因變異的生存手段,但並非任何藥物皆會有抗藥性。
而從社會文化面來講,從小到大我們也時常被教育吃苦耐勞是美德、被灌輸忍痛是有意志力的表現,無法忍痛就被定義為失敗。
當正確的知識被錯誤連結,商業利益就會見縫插針,強化吃西藥、止痛藥很傷身、甚至無限上綱成吃止痛藥會讓經血排不出去、傷子宮、不孕等說法。並靠著恐嚇式行銷各種補品、飲料,暗示大家得靠靠特定產品「養宮、暖宮」補救一番。醫學、商業、社會價值觀等因素加總在一起,自然強化了女生月經來能忍則忍,最好不吃止痛藥的想法。
統計起來,有七成的女性經痛是「天生」而非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導致,這些人飽受經痛之苦,只要本身沒有腎臟疾病、胃潰瘍病史,經期來時,在有疼痛預兆時服藥,是相當安全有效的。強忍著不吃藥不僅影響日常生活、還很容易因此產生負面情緒。
當然,除了藥物,規律作息、運動,均衡飲食(補充鎂、維他命B、維他命E)經期熱敷都是可嘗試的方式,但我想強調的是,每個人生理期分泌的賀爾蒙濃度不同、對疼痛的感受度也不一樣,有些人經期來時完全不痛,有些人即使嘗試過眾多方式仍需要使用止痛藥,這不表示這些女生就比較不勇敢,不堅強或是吃錯了什麼,做錯了什麼。
#我的身體只有我最懂
#生理的痛和心理的不安都需要被正視
妳也害怕吃止痛藥嗎?
嗎啡戒斷症狀 在 王郁揚 WHO FCTC 菸草減害專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雖然是快七年前的報導,但現在讀起來還是鏗鏘有力.今天把上次提到美國CNN首席醫療記者Sanjay Gupta,所發表的一篇關於大麻的社論翻譯完畢,內容很值得一讀!
By Dr. Sanjay Gupta, CNN Chief Medical Correspondent
Updated 0044 GMT (0844 HKT) August 9, 2013
<我為何改變我對大麻的看法>
過去一年,我投注精力在一個新的紀錄片“大麻”(Weed).這個名字也許聽起來有點草率,但內容絕對不會.
我去了世界各地,採訪了醫療權威,專家學者,農夫和病人.我真誠的和他們溝通,並問了許多不容易回答的問題.我所發現的事情,相當驚人.
在執行這個計畫許久之前,我曾經審視了當時在美國有關醫療用大麻的相關文獻,而認為並沒有特別的可取之處.我甚至在2009年,寫了一篇刊在時代雜誌(TIME)的文章,名為”為何我對大麻投下反對票”.
然後,我現在要道歉.
我道歉因為我並沒有看得更深入,直到現在.我並沒有看得更廣更遠.我並沒有看到一些在美國境外,較小型的研究機構,所做出來的亮眼研究,而且我太過忽視了數以為繼,認為大麻對他們的症狀有所改善的病人.
相反地,我將這些病人歸類成招搖而詐病的群體,只是想尋求快感.我錯誤地認定DEA將大麻列成第一級管制物質,是有確定的科學證據作為基礎.想當然爾,他們一定是有足夠的理論依據,才將大麻放在最危險的物質的類群,定義為“毫無醫療效用且有高度濫用成癮風險”.
他們並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支持這個說法,而現在我也瞭解這些對於大麻的指控並非真實.大麻並沒有高度的濫用風險,而且大麻有相當明確的醫療適應症.事實上,有時候大麻是唯一能夠作用的藥物.舉例而言,Charlotte Figi,一位在科羅拉多州的小女孩,從出生後開始有癲癇,而到了三歲時,平均一個禮拜會有高達300次的發作,即便已經嘗試了七種不同的藥物.醫用大麻緩和了她的大腦,使她的癲癇發作次數降到了每個月2~3次.
我當面見到了許多像是Chalotte的病人,花時間和他們相處,並且得到了一個結論:當醫療社群無法將大麻加入治療選項,提供病人最完善的照護,這是不負責任的.
我們在美國被惡意且系統性的誤導了將近70年,而我為我個人的失職道歉.
我希望這篇文章和接下來要上映的紀錄片,能夠將整個狀況改善.
在1970年的8月14日,衛生部的副秘書長,Roger O. Egeberg醫師寫了一封信,建議將大麻列入第一級管制物質,而這個分類至今45年,一直沒有改變過.我仔細研讀了這封數十年以前的信件,而發現到令人不安的真相.Egeberg非常仔細的挑選了他的用字:
”因為我們對這個植物還有其內含的活性物質,知識上還有相當多不清楚的空間,所以我們仍建議將大麻維持在第一級管制物質,直到目前正在進行中的某些研究,能夠解決這個議題”
並非因為有確切的科學證據,而是缺乏證據,所以大麻被列在第一級管制物質.當年是1970年,Egeberg所提到那些正在進行的研究,許多都沒有完成.當我繼續調查,我認知到Egeberg當時手邊其實是有其他重要的研究結果,有些更是早了25年的發表.
---高度的濫用風險---
在1944年,紐約市長Fiorello LaGuardia委託了紐約科學院(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對大麻進行調查和研究.在結論之中,他們發現大麻並沒有顯著的成癮性,而且也沒有找到證據大麻會導致嗎啡,海洛因或古柯鹼的成癮.
就我們目前所知,雖然數據上有些許浮動,大麻大概會造成約9~10%的成年使用者產生依賴性.相較之下,位在第二級管制物質的古柯鹼,定義上應是”有較低的濫用風險”,會使20%的使用者上癮.而海洛因則是25%.
最糟糕的是香菸,它使得接近30%的抽菸者成癮,而且造成許多人的死亡.
有明確的證據指出,有些人使用大麻後會出現戒斷症狀,包含失眠,焦慮和反胃感.但即便將此納入考量,要將大麻定為有高度濫用風險的物質,仍是相當困難.大麻成癮所造成的生理症狀,和剛剛前述的其他物質根本天差地遠.我曾經看過酒精的戒斷症狀,是可能致命的.
我也同時想要提出身為一位父親的擔憂.年輕而正在發育的大腦,和成年人的大腦相比之下,是可能對大麻所帶來的傷害更容易受影響的.一些最近的研究顯示,規律的在青少年時期使用大麻,會造成永久性的智商降低.其他研究則暗示可能未來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上升.
同理我並不會讓我的小孩飲酒,我也不會允許他們在未成年時使用大麻.如果他們堅持想要嘗試,我會建議他們等到25歲左右,大腦已經完全發育,再去使用.
---醫療上的助益---
當我在調查時,我也發現了另一個重要的事情.大麻作為醫療用途並非什麼新鮮事,而醫療社群中在過去已經撰寫了相當多的文獻.事實上,有數百篇的科學期刊文獻,多數是記載大麻的好處.不過大多數的文章,是在1840~1930之間所發表的.這些文獻描述了使用醫療用大麻來治療“神經痛,抽搐症狀,消瘦”等等.
在美國的國家醫學圖書館(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搜尋過去一年的大麻相關文獻,找到了2000多筆的資料.不過絕大多數都是在研究大麻所帶來的傷害,像是“因為大麻抗膽鹼的作用導致壞旅程”,“大麻造成的胰臟炎”,和“大麻的使用和肺癌的風險”.
在我快速整理的數字統整,美國現今對大麻的研究,只有大約6%是針對其醫療上的幫助.其他的全部都是設計來研究其危害.這樣高度的不平衡導致了極端扭曲的現實.
---研究大麻的挑戰---
今天,要在美國做大麻相關的研究,你需要兩個重要的東西.
第一點,你需要大麻.而大麻是非法的,這個問題顯而易見.科學家可以從一個位在密西西比的特別農場得到研究用的大麻,這個農場位在密西西比大學的中央,但這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今年我造訪此地時,沒有栽種任何大麻.
第二點,你需要政府的許可,而我所採訪的科學家不斷的跟我提及其中的繁瑣和困難.一個癌症相關的試驗,首先會被國家癌症中心審核,或是一個疼痛相關的研究,會經過國家神經研究院的認可,對於大麻相關的研究,還有另外一個關卡:NIDA,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他是一個專門再研究藥物濫用的機構,而非藥物的療效.
卡在中間的則是需要大麻作為藥物的病人,有時候大麻是唯一的良好選項.
容我補充,一直到1943年,大麻一直都列在美國藥典裡面,其中一個適應症便是神經痛.這是一種非常難以治療的極端疼痛.我的病人曾描述這種痛像是“刀割般,灼熱而像幾萬個針刺”的感覺.當大麻長久以來被記載,對於這種難纏的疼痛有效時,現今針對神經痛最常見的藥物則來自罌粟花,包括嗎啡,奧諾美(oxycodone)和釋通(dilaudid).
問題來了,這些藥物通常對神經痛效果有限,而且藥物耐受性(tolerance)是個棘手的狀況.
最讓我驚嚇的是,在美國,每19分鐘便有一個人死於處方藥過量使用,通常是意外.每19分鐘,這是個恐怖的數據.而從我看過所有的研究中,沒有見過任何一個人,因為大麻過量致死的案例.
也許這也是為何最近一份針對醫師的調查,高達76%同意大麻作為乳癌病人的疼痛藥劑.
當大麻成為第一級管制物質時,有個請求是要“填補知識的空缺”.而在美國,這相當具有挑戰性,因為要研究非法物質的基礎和審核,是一個以藥物濫用作為核心的組織.不過,排除萬難,我們還是前進了不少.
展望未來,我特別對像是西班牙和以色列,針對大麻抗癌效果的研究感興趣.我也對以色列一位叫Raphael Meschoulam的學者所領導,有關神經保護的實驗感興趣,還有美國及以色列的研究機構,共同在檢視大麻是否對創傷後症候群有所緩解.我保證我會盡我的能力,真誠地填補那些知識的空缺.
在20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民眾,投票同意大麻作為醫療使用,而更多的州,也會在近期決定.至於那位在1970年寫了那封信的Roger Egeberg醫師,他在16年前過世了.
我不知道如果他仍在世,會做何感想.
嗎啡戒斷症狀 在 毒家機密- 戒斷症狀知多少?... 的推薦與評價
戒斷症狀 知多少? ... 發抖、身體捲曲。甚至出現雙腳持續性抽動或全身陣發性抽動,這是嗎啡類藥物典型的戒斷症狀。有些症狀如肚子絞痛、腹瀉、全身骨骼肌肉疼痛等,很難演,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