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2具遺骸形狀保存完整!(#豬頭皮)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7的網紅李俊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延宕28年,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已於2017年動工!3分鐘帶你秒懂鐵路高架化的目標、施工範圍和工程期程! #讓嘉義更佳 #嘉義市鐵路高架化...
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 在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過程,發現台斗坑文化遺址,挖到2具遺骸,初判是2500年前的先人。
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交通部鐵道局昨天(24日)表示,「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計畫進度已逾3成,預定2025年底可望完成高架化,並於2026年竣工,其中新建的「水上車輛基地」預計明年發包;3座車站也正在招標中,包括「北回歸線站」將復站,「嘉北站」及「嘉義站」則將高架化,嘉義新站更將融合阿里山3大元素,打造成新地標。
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 在 李俊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城市的創新,在於如何調節新舊空間關係,以及妥善運用公共空間,使其於城市進程中發揮效益;進一步以市民社會的觀點來審視公共空間,可發現公共空間其實是私人空間的擴張延伸。
舉例來說:火車站於現代都市,不僅是一種公共空間的使用,更是一種私人空間的延伸;站前廣場、售票口、月台等,均承載著人們都會生活記憶,更詮釋了市民社會下公共空間的意義,公私之間不一定呈現對立關係。
那麼,嘉義城市文化裡的公共空間隱含著什麼呢?
從KANO到紅葉、從民主之夜到管樂之夜,嘉義人一次次藉由中山路串連起嘉義車站到嘉義圓環,詮釋著屬於嘉義的公共空間意義。
如今,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並非只迎來單一的城市公共建設,更迎來了一個城市空間創新的契機,使得嘉義人得以透過空間再設計,建構嶄新公共空間網絡(Networked of Public Realm),縫合新舊美好的都市空間,隨著火車運行串連出「家」園的空間新框架(New Framework for Space),讓創新能量成為擴張「嘉」義蛻變的新力量。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oyVGhiE81c/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