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熟齡人生。朱為民醫師 溫暖故事中的提醒~
「不是只有癌症病人,才能接受緩和醫療」
健保署自2009年9月開始,將適用安寧療護的範圍擴大,除原先的癌症末期病人及漸凍人外,新增八類疾病類別的病人,包括以下:
一、老年期及初老期器質性精神病態(如失智症)
二、其他大腦變質
三、心臟衰竭
四、慢性氣道阻塞
五、肺部其他疾病
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七、急性腎衰竭
八、慢性腎衰竭
只要符合以上八類診斷,並有出現相關末期疾病的徵兆,一樣也是可以接受安寧緩和醫療:包含安寧住院服務、安寧共同照護服務,以及安寧居家服務。
器質 性 大腦 疾病 在 唐安麒 Angel T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每日喝咖啡竟然會這樣...
咖啡豆取自咖啡樹的果實,色紅赤屬火,入心,氣焦苦,併入大腸徑。性味辛甘苦澀,炒燥焦。甘醇味有補養及緩和作用,能緩和疼痛,辛味發散行氣作用,能通過腦血屏障,治療表風熱、頭痛、苦味有燥濕與瀉下作用,能治療熱症或濕症。
從中醫角度看咖啡的15個功能:
1. 提神醒腦
咖啡因性味辛香芳醇,極易通過腦血屏障,刺激中樞神經,促進腦部活動,使頭腦較為清醒,反應活潑靈敏,思考能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提高工作效率;可刺激大腦皮層,促進感覺、判斷並增強記憶能力。
2. 強筋骨、利腰膝
咖啡因能使肌肉自由收縮,增加肌腱力量,降低運動閥,增加身體的靈敏度,提高運動功能。
3. 開胃主食
咖啡因會刺激交感神經,刺激胃腸份泌胃酸,促進消化、防止胃脹、胃下垂,及促進腸胃激素、蠕動激素,使快速通便。
4. 消脂消積
咖啡因可加速脂肪份解,增快身體新陳代謝率,增加熱能消耗,有助減脂緊膚,另外使用咖啡粉洗澡是一種極好的溫熱療法,有助瘦身減肥。
5. 利竅除濕
咖啡因可促進腎臟機能,排出體內多馀的納離子,提高排尿量,改善腹脹水腫,有助減重瘦身。
6. 活血化瘀
咖啡所含的亞油酸,有溶血及阻止血栓形成,增強血管收縮,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血管擴張的頭痛,尤其是偏頭痛。另促進靜脈回流,有潤澤肌膚,使肌表恢復彈性,預防心血管疾病。
7. 熄風止痙
咖啡可加速代謝膽固醇,減少冠狀動脈粥樣化、降低中風機率。
8. 喜悅顏色
適量常飲咖啡會令人精神興奮,心情愉快,拋開煩惱、憂鬱、 紓解壓力,放鬆身心。
9. 舒肺定喘
咖啡因會促進交感神經,抑制副交感神經,避免副交感神經興奮而發作氣喘病。
10. 燥濕除臭
咖啡因內含單寧,可脫臭,消除蒜、肉味。
11. 咖啡有解酒的功能
酒後喝咖啡,將使由酒精轉變而來的乙醛快速氧化,份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而排出體外。
12. 一日三杯咖啡可預防膽結石
對於含咖啡因的咖啡,能刺激膽囊收縮,並減少膽汁內容易形成膽結石,每天喝兩到三杯咖啡的男性,得膽結石的機率低於40%。
13. 預防電腦族乾眼症
報告指出,喝咖啡者患乾眼症的機率,明顯比不喝咖啡者低。這主要是和咖啡中的嘌呤成份有關(滴眼劑中的嘌呤成份能刺激腺體份泌液體,從而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對於愛喝咖啡的電腦族來說,這當然是一個好消息。
14. 止痛
比如一夜沒有睡好所帶來的頭痛、或是太陽穴側因血管收縮引起的疼痛,這些非器質性因素所引起的疼痛,都可以用咖啡來緩解,推薦在早上或是中午飲用。
15. 抗衰老
色深又具有苦味,是因為咖啡中富含抗氧化的物質。近年來,只要是具有抗氧化功能的食物,都在市場大行其道,一般所熟知的蔬菜水果含豐富A、C、B族維生素的食物,以及在日本相當流行的茶,之所以被視為健康的食物,就是為它們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有研究報告指出,咖啡所含的抗氧化物質比茶多4倍,可以抵抗自由基。
✨咖啡好處多,記著重點是要喝現場咖啡豆即磨的咖啡,才能保存咖啡的營養和酵素!✨
器質 性 大腦 疾病 在 Amy韓國代購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希望mm們活的健康快樂,接受真正的自己,並且加以掌握並活得更開心更有趣更有價值,懂得珍惜生命的意義😆😆
當一個人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時,那是一種絕望?一種衝動?一種對生命不公平的抗議?失去愛或與人連結的機會?有千萬種理由來解釋。
這些自殺者當中,據研究資料顯示,在生前95%患有精神疾病,70%患有憂鬱症。
雖然每位自殺者各有其獨特的起因、發展過程,但在走到自殺那一刻之前,精神疾病似乎是自殺者的一種共通路徑。因此清楚認識、發現、診斷和治療精神疾病,特別是憂鬱症,似乎是在鬼門關前搶救生命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憂鬱症,雖然有其共通的症狀表現,但是不同的年齡、性別、社經階層,卻常有著不同的面貌,因此常讓患病的當事人、親友、老師,甚至一般科別的醫師,都認不出其真正面貌。
一、何謂憂鬱症?最常見的症狀如下:
1.憂鬱情緒:悶悶不樂、面露愁容、哭泣、易怒。
2.生活失去平時的興趣或樂趣、性慾減低。
3.認知及動作遲鈍:反應遲鈍、記憶力變差、無法專心、猶豫不決、生活懶散、生活及工作能
力減退。
4.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5.失眠、經常凌晨醒來。
6.疲倦及四肢無力。
7.躁動不安、手足無措。
8.自責、罪惡感。
9.無助、無用、無望。
10.自殺念頭或企圖。
11.其他:酒精濫用、慮病(過度注意身體症狀,擔心患有重大身體疾病)。
12.另外憂鬱症病患,也常合併有明顯焦慮症狀,如恐慌、莫名的恐懼、心悸胸悶、頭暈及全身疼痛等。
傳統上,所有的精神官能症,都被稱為「腦神經衰弱」。而憂鬱症,也屬於其中的一種。然而,大多數人並無「憂鬱症」的觀念,因此病患很少會認為或承認自己患有憂鬱症,反而會專注於身體出現的症狀,如食慾不振、胃腸不適、疲倦、頭暈、心悸、胸悶等,以為自己患有身體疾病(稱為身體化現象),而向其他非精神科醫師求助,特別是老年人。
兒童青少年的憂鬱症,有時會以問題行為(如暴怒、躁動不安、翹課、功課退步)為主要表現。成年男性憂鬱症患者,則可能以酒精濫用、暴力行為來表現。
有人統計內科門診就診病患中,75%有情緒困擾,其中以憂鬱及焦慮症狀居多。至於症狀比較嚴重,需要接受治療的,約佔12-15%。因此正確認識憂鬱症,並對症下藥,才能免於憂鬱之苦!
二、原因:
憂鬱及自殺現象遍佈所有年齡層,憂鬱本身是一種「失落」及「無望感」,在人的一
中,面臨各種發展與成長的苦痛過程,以及人際關係的錯綜複雜,難免會有不斷的挫折。
當無法平靜度過每一個動盪的階段,心中失落的情緒便開始累積,直到壓力過度,對人生灰暗面再也無法抵抗,無望感油然而生,繼而醞釀出憂鬱情緒及自殺念頭。
1.發展及人際關係壓力,可能帶來的挫折與人生危機,列舉如下:
(1)求學過程(升學主義):學校課業及同儕互動。
(2)異性朋友交往。
(3)家庭:夫妻、婆媳、親子。
(4)工作:失業、財務危機。
(5)中年危機:婚姻、事業、地位。
(6)老年期:空巢期、更年期、退休。
(7)親人死亡:鰥或寡、失去孩子。
2.身體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
(1)慢性身體疾病:中風、癌症、癡呆症、多重身體疾病。
(2)慢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病、焦慮症(恐慌症)。
(3)慢性疾病患者的主要照顧家屬。
(4)女性的經期症候群、產後憂鬱症、更年期症候群。
(5)酒癮及藥癮。
( (6)類憂鬱症之身體疾病:內分泌疾病(甲狀腺素低下)、胰臟癌、巴金森氏症、抗血壓藥。
3.憂鬱症家族遺傳: 部份憂鬱症患者,會有體質性的遺傳,追溯家族病史,可能會有自殺、酗酒及憂鬱症等。
4.性格問題方面:若具典有特殊性格者,如強迫、依賴、神經質、畏懼或邊緣性格等,則更會因性格上的弱點,面對上述種種遭遇及挫折時,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及情緒舒解,則更容易導致憂鬱症狀。
三、分 類:
1.適應障礙症合併憂鬱情緒:因明顯外在壓力事件影響,而出現短暫時期的憂鬱情緒及症狀,通常不會超過半年,且症狀較不嚴重。
2.輕型憂鬱症:因性格關係,對環境壓力長期無法調適,而一直處於憂鬱狀態,雖不至於造成工作能力障礙,但卻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通常病程會超過兩年,有時症狀會惡化到重度憂鬱症的程度。
3.重度憂鬱症:因明顯外在壓力事件影響,或家族遺傳體質,導致嚴重憂鬱症狀,並造成明顯功能障礙,如無法工作、退縮等。病患常會有認知行動遲緩、嚴重自殺意念及傾向、整天情緒低落、不想動、不願說話等,甚至更嚴重時,會出現幻覺及妄想等精神病症狀。當症狀嚴重持續兩週以上,就可能被診斷為重度憂鬱症。有些病患在其病程中,也會出現躁症狀態,而成為躁鬱症患者。
4.器質性憂鬱症:因身體疾病(腦中風、巴金森氏症、內分泌)或藥物直接造成的憂鬱症。
四、盛行率:
一般人一生中,會罹患憂鬱症之比率為15%,罹患躁鬱症之比率有1%。憂鬱症患者當中,
15-20%會嚴重到需要積極治療的程度。一般發病高峰年齡為30至40歲,女性發病率是男性的兩倍。
五、治療及預防:
1.儘早發現個案,並協助適當處理:
(1)清楚認識憂鬱症的表現
(2)尋求適當資源(社會網絡支持)
(3)協助處理問題(解除壓力)
(4)給予適當關懷(情緒舒解)
(5)儘早轉介精神科專業治療
2.治療:憂鬱症不只是單純的心理問題,通常是由於外在壓力、性格及體質三方面交互造成,但不管原因如何,憂鬱症終究是一種大腦內分泌物不平蘅的表現,因此治療上應以藥物治療為主,再輔以心理治療及動用社會支持網絡,協助排除外在壓力事件,通常有70-85%的憂鬱症病患,可獲得明顯改善。
(1)藥物治療方面:早期的抗憂鬱劑雖然效果不錯,但副作用較多,病患較不易接受。最近精神醫藥的發達,新一代的抗憂鬱劑,如百憂解(Prozac)、克憂果(Seroxat)、樂復得(Zoloft)、無鬱寧(Luvox)、速悅(Efexor)及歐蕾思(Aurorix)等,副作用極少,且長期使用,對身體(肝腎功能)也很少會造成損害。有人甚至把這一類藥物,稱為心理整型劑,意即此類藥物不僅能治療憂鬱症,且治療後,甚至可能改變某些不適應和缺乏彈性的性格。
(2)心理社會治療:協助重新思考並分析問題,提供情緒舒解管道及方法,並進一步改善適應不良的性格,治療模式包括個別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及家族治療等。
3.預防復發:抗憂鬱劑治療,通常需二至三星期,才能發揮效果,且需足夠劑量。憂鬱症若未經適當治療,常導致慢性化且容易復發,因此適當的預防有其必要。通常第一次發病時,持續藥物治療時間,約需半年至一年;若多次發作或病症嚴重,則需更長時問的預防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