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機器人3.0時代 大陸凸顯發展優勢
徐靜初 2017-07-21
在「中國製造2025」戰略布局和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短缺的雙重刺激下,大陸機器人產業逐步凸顯出差異化、個性化、定制化的發展趨勢,應用覆蓋食品、醫療、3C等諸多領域。
IDC近日聯合大陸信通院、英特爾(Intel)共同發布「人工智慧時代,機器人3.0生態」報告。報告指出,智慧型機器人產業在大陸的市場規模有望在2027年達到人民幣1.6萬億元以上;宏觀經濟層面,大陸5~8%的GDP將由機器人拉動和促進。
與此同時,資訊技術發展到第三平台技術時代,雲計算、大數據、行動通訊和社群媒體這四大支柱結合物聯網、人工智慧(AI)、機器人、3D列印、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這六大創新加速器,又反過來為數位轉型提供重要動力。
人工智慧時代的大幕已經開啟,機器人技術將與人工智慧技術、通信技術和操控技術進一步有機融合。在機器人2.0基礎上,機器人3.0將實現從感知到認知、推理、決策的智慧化進階。3.0時代的機器人將具備以下特徵:
一、互聯互通,通過感測器等環境感知設備收集海量資料,快速傳遞到雲端並進行初級處理,實現資訊的有效分享。二、虛實一體,即虛擬信號與實體設備的深度融合,實現資料收集、處理、分析、回饋、執行、物化的流程閉環。三、軟體定義,收集的巨量數據具需要智慧運算,軟體的作用愈發明顯,3.0時代的機器人將向軟體主導、平臺化、API中心化的方向發展。四、人機融合,通過深度學習技術實現人機間的音像交互,乃至機器人對人的心理認知和情感交流。
從工業領域到消費領域,越來越多的機器人開始替代人類完成越來越複雜的工作,並逐漸滲透至日常生活中的各個角落。機器人時代正在來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種類日新月異,新興企業層出不窮,全球機器人產業爆發的背後,有三個關鍵的驅動因素:
首先,新一輪產業革命浪潮席捲全球,智慧製造成為全球製造業發展的核心方向。製造業的升級離不開自動化、數位化和智慧化裝備的基礎支撐,也將帶動以機器人為代表的相關裝備產業快速發展
其次,傳統製造業的轉型釋放出巨大市場潛力,對當前機器人產業的擴張起到了顯著的刺激作用;再者,先進製造業發展催生了對高科技機器人產品的新需求,並推動機器人應用範圍的不斷拓展,成為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新動力。
IDC最近更新的《全球商用機器人技術支出指南》,到2020年全球機器人技術及相關服務支出,將從2016年的915億美元,增長到1,880億美元,即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加1倍以上。
從區域分佈來看,亞太市場在全球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預計其2020年支出將達1,330億美元, 全球佔比達71%,大陸將接近600億美元,是最大且增長最快的機器人市場。歐洲、 中東和非洲(EMEA)為第二大區域, 2016年的支出為147億美元;美洲是第三大市場, 2016年支出總額為129億美元。
機器人產業的技術創新在20世紀80年代快速發展,2005年以來實現飛速增長。大陸機器人產業雖起步較晚,在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家級戰略的逐步推進和社會各界的持續參與,也取得了豐厚成果。
截至目前,大陸已經有40多個機器人園區,具規模的機器人企業超過800家, 形成了東南西北四大產業聚集區, 井各據優勢特點,在空間上搭建了各地區和經濟帶之間的協作基礎。
據國際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統計,2000年大陸在機器人方面的專利佔當年世界機器人專利總量的比例只有1%;到2011年該數字已達到25%,超過日本、韓國和美國,居世界第一位。未來, 隨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深入應用,大陸機器人專利數量有望進一步增加。
附圖:大陸機器人產業雖起步較晚,隨著國家級戰略的逐步推進,也取得了豐厚成果。Sanbot
資料來源:http://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