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MA TALK X 眼底城事 |#聊聊城事系列演講 #第二場 ◢
《與孩子對話,學習設計我們的學校》
⠀⠀
#回到孩子般的初心 #週三晚上的小聚會
⠀⠀
⠀⠀
上一次好好的玩,大聲的笑是什麼時候
小孩時的純真,淘氣的想像
⠀⠀
從小就到大都是“要聽大人的話”,
這一次我們要 #聽小孩的話
⠀⠀
利用設計來解決使用者的問題 ,同時注重美感與實用。
這一晚跟著黃瑞茂教授蹲下身來一起聆聽孩子們,
向他們學習 ,因為他們有著最純粹、真實的空間需求和想像。
⠀
⠀⠀
講者|黃瑞茂
淡江大學建築學系專任副教授、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博士,主要專長在建築、社區設計與都市設計等方面的實務與研究工作。長期關注台灣社會轉變過程中,都市空間所面對的種種面向的議題。
▍報名網址|https://pse.is/3a6zjh
▸ 時間|2021.1.13 (三) 晚上19:00~21:00
▸ 入場|每堂$500/學生票$300 + 附一份歡樂吧餐點:蔥油G腿飯+月桂檸檬飲。
▸地點|一碼空間 (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二段364巷22弄 B1)
※ 本次購票將作為講者、餐點及一碼持續運轉下去的循環費用
⠀⠀
・・・・・・・・・・・・・・・・・・・・・
⠀⠀
「聽的是一場講座,吃的是一頓在一步步行動後的實驗作品。」
⠀⠀
⠀⠀
⠀⠀
____⠀
實驗合作|IMMA 歡樂吧Happy BarX粟粟SoohSooh|
 ̄ ̄ ̄ ̄
在萬華南機場地下室的 IMMA一碼 是 #社區互助平台 的實驗空間,試著在台北建立一處 合作、共好的「行動實驗室」。 期待因為遇見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和想法 #每一個的聲音都很重要,透過不斷的與自己衝突重整, 重新建構出屬於我們自己的美好想像,進而實踐社會的影響力。最棒的是過程中一點都不孤單,可以找大家一起實驗、找資源、找你有的、我有的、成為互助串連的 #人的網絡 ,一起在IMMA一碼發生。
⠀⠀
想邀請所有對我們即將發起的世界有興趣的人,願你能參與我們這一刻,成為這場不停旋轉、改變、還稍嫌模糊的戰鬥過程中的一份子,陪我們往前行。
⠀⠀
-
◆ 歡樂吧Happy Bar
用「食」連結了人與人,在對話中發酵了實驗的過程,而他們落腳在 IMMA一碼 ,與友善店家及社群合作,在實驗的過程中解出了一次又一次的不可預期,在萬華創造了一座新的舞台。這次與一碼好鄰居粟粟搭上線!
-
◆ 粟粟SoohSooh
萬華的朋友粟粟只是想要準備一份用心的便當,進而變成菜單,他期許他的便當像媽媽煮的一樣營養均衡。
⠀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童夢幻境陶藝展 #藝術家呂蕙如專訪 在童年回憶中找尋最初的自己 陶藝家呂蕙如帶領你我一同進入童夢幻境 幼時回憶的觸動 透過雙手的重新捏塑 試圖敲醒妳我內心中的童夢記憶 來自大自然的孩子 喚醒童稚的同時也提醒環境議題的重要性 「透過手捏塑出喜歡的東西,我認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回到孩子般的初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童夢幻境陶藝展 #藝術家呂蕙如專訪
在童年回憶中找尋最初的自己 陶藝家呂蕙如帶領你我一同進入童夢幻境
幼時回憶的觸動
透過雙手的重新捏塑
試圖敲醒妳我內心中的童夢記憶
來自大自然的孩子 喚醒童稚的同時也提醒環境議題的重要性
「透過手捏塑出喜歡的東西,我認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從小在樹林長大的
呂蕙如,在阿嬤家度過童年的生活,在她的記憶中—那兒有一大片綠意與花草,每天赤腳在自然中奔跑,感受泥土的濕軟與花草的香氣,小小瓢蟲在手掌走動,蝴蝶停在手背上的感動,對於一個喜歡大自然的小女孩來說;至今仍記憶猶新。
幼時就發現自己喜歡塗塗抹抹、動手做美勞、翻翻童話故事繪本等等,呂蕙如
也表示,在這樣的時光中特別地快樂。雖然到大學前並沒有受過術科教育的訓練,但是她對於藝術的濃厚興趣,卻從來沒有間斷過。在就讀大學的期間,累積了不少平面類與立體類的作品,而其中所表現的元素與脈絡,和兒時的記憶是有著相當大的關聯性;因此,呂蕙如的創作也多與童年有關,創作主題經常圍繞在她喜愛的花朵、蝴蝶、家屋、城堡等。
開啟學習手作的契機 沉浸在創作的喜悅裡
學習藝術的過程中,在平面繪畫之外,呂蕙如更發現自己對於手作的喜愛;當開始動手捏塑時常忘記時間的流逝,這樣的作陶過程中,彷彿讓她處於另一個時空,處在一個只屬於自己、不被外在打擾的世界。提到對於陶的熱愛,呂蕙如笑著說:「陶土的質樸,還有各種不同釉色的表現,深深令我著迷。」特別是手感給人的溫暖,那份溫暖的堅持,她相信是所有手作人內心真實情感的流露。由於自小熱愛自然,她選擇自然中富含記憶性、可手塑性的土作為媒材,以陶藝創作的方式來詮釋個人的情感。
談起創作中最關切的事情,呂蕙如回想起的是童年與自然相處的幸福時光。那樣的回憶與經驗,已深深刻印在她的腦海之中;那是無可抹滅的印記。揉合了童年的經歷與夢境,觸動了她心靈中的鑰匙,不只透過夢境,也想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重溫兒時的幸福感,同時也期許在陶藝創作中,能自由的悠遊其中,試圖在腦海浮現或勾勒出自己的童年意象。蕙如更想著帶領大眾們,一同進入她的童話想像世界後,從封閉已久的內心中整合過往,找回最初的自己。
美麗的創作語彙 象徵著藝術家內心的世界
在蕙如的作品當中,你會發現:小時候筆下常畫的家屋、夢裡的雲朵、繽紛的城堡、祕密花園中的花朵與蝴蝶們等夢幻元素,都是她創作裡時常出現的語彙符號,在驚艷童時的美好之際,不妨也放鬆倘佯;在這一片呂式所精心營造的童夢幻境裡。如此美麗的符彙,也擁有著許多心靈上的意象喔!例如顏色繽紛的花朵是兒時感動的重要元素,也是心靈完整的象徵。而花形意象中的蝶,則有尋求心靈深處「轉變」力量的意涵。堅強的城堡與家屋是固守心靈的象徵,用它來守護著兒時的永恆又美好的回憶。以雲有機造型為載體、述說著夢境中既真實又虛幻的存在。
打造夢幻的城堡 回歸童年的初心
採訪的當時,我們也相當好奇;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會經歷甚麼樣的心境變化,呂蕙如是這樣描述的:因為童年在自然環境下成長,深深體會到自然的美好,可使我們有回歸母性般的懷抱;使我們心靈獲得沉澱與祥和。「我很幸運能無拘無束在自然的環境下成長,度過幸福的童年歲月。」,童年裡的房屋並不單純只是棟建築物,也是承載她記憶的容器,是情感的儲藏所。想試著捏塑出可愛、溫暖、穩固家屋與城堡形象,給予人們溫馨與幸福的感受。而在形塑泥土的過程中,她的心境彷彿回到幼年一般那樣放鬆與快樂,讓童年的回憶融入作品之中,進而回歸到自身,尋回最初的童心。
陶藝創作時的滿足感使心靈沉澱
「我想用土揉和我的童年經驗、童年意識、夢境與幻想,進而表現在我的陶藝作品裡。」,藝術家呂蕙如也表達:陶瓷創作就如同用陶土在捏塑與形構出她的內心世界。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能回到如童年般的赤子之心,自由自在的捏塑,沉浸在創作時的幸福感中。就像是藝術治療般;幫助她抵抗現實牢籠的束縛,而在心靈留下一塊寧靜、祥和的淨土。關於此次展覽的作品,期望觀者看著呂蕙如所創作的微型童話世界中,也能依稀喚起彼此的童年意識,傳達出放鬆且療癒、心靈沉靜的感覺,同時也隱約透露出夢境般的氛圍與靜謐安詳的氣氛。更對自己也期勉著,作品能帶給人溫暖的親和力、愉悅的心情與童話般浪漫幸福的氛圍。(文:金車文藝中心)
呂蕙如學經歷: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工藝設計研究所 畢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MTW1Dp6-1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