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0億的1/20 便可拯救全國農路
呼籲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納入農路改善項目記者會
台灣農業停滯不前,無論是人力、結構還是技術面都遇到了相當大的瓶頸。蔡總統的政見曾經提過要打造台灣的新農業,但政院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裡,卻找不到任何有關推動農業發展的計畫,甚至連農路也缺乏維修。總召李鴻鈞表示,農業為立國之本,農業的根本在產銷,產銷的血管為農路,如果連農路都修不好,如何打造蔡總統的新農業 ? 親民黨團呼籲,前瞻計畫必須加入新農業發展,解決長期以來農業被漠視的問題,讓台灣農業能永續發展。
李鴻鈞總召也指出,台灣偏鄉農路年久失修,政府卻總以經費短缺為由塘塞,待修農路年年增加,修路經費卻年年遞減,民怨四起。「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有8,800億,估計只要拿1/20出來,約440億,便可維修完成全國約1萬公里農路,嘉惠全國農民。另外,前瞻計畫耗費332億元由內政部負責都市計畫區道路之品質提升,交通部負責推動都市計畫區外之公路系統道路品質提升及整體改善。兩大單位一起合作只是為了完成1,000公里的道路更新工作。但道路長期不平,主要是台灣共同管溝的設計不夠,往往一條馬路底下管線多達30、40條,還分屬不同單位,以新北市為例平均一年地下管線開挖有1萬2,000餘件,管線破損、新增,不給開挖會引發民怨,常常開挖更會引發民怨,加上開挖之後回填老是不確實。另外缺乏共同管溝,導致不同的線路就需要有不同的人孔蓋,一條馬路上一堆人孔蓋彷彿地雷,倘若無法減少,至少要做到與路面齊平。再來就是道路粒料品質不佳,加上市區不像國道有磅秤那麼容易抓超載,像是高雄、台中、基隆等有港口的都市,去看看馬路,被那些重車壓成什麼模樣,加上政府為了怕人民抱怨,利用半夜趕工,時間不足的情況之下,路面刨除加鋪厚度老是不足,更重要的是,無法保留足夠之六小時以上養護時間,就急忙開放通車,不管是新建還是回填,路不平就在這當下造成了。像是以上這些基本問題不解決,台灣的道路永遠不會平。政府不去從問題的本質進行處理,嚴格規範管線鋪設、路面開挖、回填等基本問題,反而是編列大筆預算只為了去打造1000公里的模範道路,那意義何在?
陳怡潔委員則提到,親民黨團連續兩周呼籲,「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應該要納入農路改善、改善少子化、食安等相關計畫,因此正式建請行政院「修正條例重做計劃補強評估再送本院」,因為一個讓蔡總統生氣、前副總統(呂秀蓮)建議重擬、行政院長說要親上火線後又取消記者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注定只會是一個「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計畫。同時她也正式回應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說:「有那個區域立委認為縣市建設不需要就大膽講出來的談話」,現在沒有任何一個縣市首長或立法委員說不要地方建設,而是質疑目前所謂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計畫倉促、評估草率、債留子孫、 不符需求,所以發言人不需要無的放矢、出言恐嚇立法院,如果行政院不願意修正條例,也不願意採納包括親民黨在內各界的意見,一字不變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不是台灣需要的,就算親民黨沒有加入國民黨杯葛的行列,也無法支持現階段的前瞻版本。如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可以像現在最夯的熱門人物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一樣,做得是大投資,讓民眾可以看到投資的前景在哪裡?製造的工作機會有多少?又將創造出多大的經濟效益?立法院絕對像白宮一樣打開大門熱烈歡迎。
陳怡潔委員強調,親民黨真的不忍心讓「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裡過半的「軌道夢」重蹈過去的「機場瘋」的下場,一樣以平衡區域發展為名在各地蓋機場,結果好大喜功卻運量不足走上熄燈的下場。因此親民黨希望能夠撥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8800億的20分之一來拯救農路,就是要呼應 蔡總統去年表示,農業是下個世代競爭力來源,既然政府希望振興地方農業,期盼農民能與政府共同合作,將臺灣的農產品推向全世界,那為何未來農業跟前瞻卻一點都沾不了邊呢?
陳怡潔委員提醒行政院,蔡總統的政見之一就是要打造台灣的新農業,但政院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裡,卻找不到任何有關推動農業發展的計畫,甚至連農路也修不好,也難怪年輕人願意加入農業生產的比例越來越低。農業的根本在產銷,產銷的血管是農路,如果連農路都修不好,如何打造蔡總統的新農業 ? 如何面對未來的新農業挑戰 ?親民黨團呼籲,前瞻計畫必須加入新農業發展,徹底解決「小農」、「貧農」與「老農」的奇特結構,提升國際競爭力,讓台灣農業能真正永續發展。
周陳秀霞委員也表示,這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規劃當中,據悉水保局本來也規劃編列部分農路改善計畫的預算,然而最後卻未雀屏中選。難道花4,400億元蓋軌道建設比較重要,而花440億元改善全國的農路就不放在行政院官員的眼裡?到底行政院的長官們,有沒有下鄉去傾聽各地鄉親的心聲?親民黨團每到各地做服務,要求儘速改善農路的民怨從未少過。跟水保局溝通,也多以「公務預算不足」或「該路段是由地方養護」來回絕,難道行政院看不到,聽不到,民進黨的縣市首長也沒有感受到農民的呼救?還是大官們只想藉軌道建設來炒地皮?!卻忽略影響城鄉差距,一般百姓最重要的偏鄉交通安全及農民生計?
周陳秀霞委員指出,農路是山區的命脈,台南甚至台灣各地都有許多農路使用了三、四十年,年久失修、路基崩壞甚至嚴重破損,都未曾修護,導致農民無法採收運出,造成農民損失,農民怨聲載道。秀霞要求政府要給農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當初省政府廣建農路,就是要改善偏鄉農民的產銷問題,來改善農村的生活。台灣省政府廢掉後,業務移交到農委會,負責建設與養護,現在農路壞成這樣,農委會卻沒有好好管理維護,難辭其咎!過去公所、縣市政府、農委會老是說沒有預算,農路損壞不能修,那就算了。現在有了8年8800億元,國發會、農委會、縣市政府鐵石心腸還是不去做!
親民黨團呼籲,行政院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應該增列「農路改善計畫」的項目,花4-6年的時間,把全國的農路好好整修一遍,讓各縣市的鄉村道路得以改善,農業經濟運輸得以活絡,用440億元便可嘉惠全台偏鄉,富足全國農村的效益,絕對比花4,400億元去蓋不見得用得到的軌道,要來的更讓民眾有感,更讓政府的投資有效益、有價值。
出席記者會的的農委會水保局保育治理組組長傅貴霖表示,「前瞻計畫」有其目的性與未來性,目前沒有列入農路,但農委會對農路有列入公務預算規劃,從106到109年匡列了39億。陳怡潔委員則要求農委會應該要積極爭取,將農路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預算。否則,連農路都做不好,談什麼發展新農業?
回填夯實規範 在 親民黨 People First Par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8800億的1/20 便可拯救全國農路
呼籲行政院「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納入農路改善項目記者會
台灣農業停滯不前,無論是人力、結構還是技術面都遇到了相當大的瓶頸。蔡總統的政見曾經提過要打造台灣的新農業,但政院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裡,卻找不到任何有關推動農業發展的計畫,甚至連農路也缺乏維修。總召李鴻鈞表示,農業為立國之本,農業的根本在產銷,產銷的血管為農路,如果連農路都修不好,如何打造蔡總統的新農業 ? 親民黨團呼籲,前瞻計畫必須加入新農業發展,解決長期以來農業被漠視的問題,讓台灣農業能永續發展。
李鴻鈞總召也指出,台灣偏鄉農路年久失修,政府卻總以經費短缺為由塘塞,待修農路年年增加,修路經費卻年年遞減,民怨四起。「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有8,800億,估計只要拿1/20出來,約440億,便可維修完成全國約1萬公里農路,嘉惠全國農民。另外,前瞻計畫耗費332億元由內政部負責都市計畫區道路之品質提升,交通部負責推動都市計畫區外之公路系統道路品質提升及整體改善。兩大單位一起合作只是為了完成1,000公里的道路更新工作。但道路長期不平,主要是台灣共同管溝的設計不夠,往往一條馬路底下管線多達30、40條,還分屬不同單位,以新北市為例平均一年地下管線開挖有1萬2,000餘件,管線破損、新增,不給開挖會引發民怨,常常開挖更會引發民怨,加上開挖之後回填老是不確實。另外缺乏共同管溝,導致不同的線路就需要有不同的人孔蓋,一條馬路上一堆人孔蓋彷彿地雷,倘若無法減少,至少要做到與路面齊平。再來就是道路粒料品質不佳,加上市區不像國道有磅秤那麼容易抓超載,像是高雄、台中、基隆等有港口的都市,去看看馬路,被那些重車壓成什麼模樣,加上政府為了怕人民抱怨,利用半夜趕工,時間不足的情況之下,路面刨除加鋪厚度老是不足,更重要的是,無法保留足夠之六小時以上養護時間,就急忙開放通車,不管是新建還是回填,路不平就在這當下造成了。像是以上這些基本問題不解決,台灣的道路永遠不會平。政府不去從問題的本質進行處理,嚴格規範管線鋪設、路面開挖、回填等基本問題,反而是編列大筆預算只為了去打造1000公里的模範道路,那意義何在?
陳怡潔委員則提到,親民黨團連續兩周呼籲,「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應該要納入農路改善、改善少子化、食安等相關計畫,因此正式建請行政院「修正條例重做計劃補強評估再送本院」,因為一個讓蔡總統生氣、前副總統(呂秀蓮)建議重擬、行政院長說要親上火線後又取消記者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注定只會是一個「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計畫。同時她也正式回應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說:「有那個區域立委認為縣市建設不需要就大膽講出來的談話」,現在沒有任何一個縣市首長或立法委員說不要地方建設,而是質疑目前所謂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計畫倉促、評估草率、債留子孫、 不符需求,所以發言人不需要無的放矢、出言恐嚇立法院,如果行政院不願意修正條例,也不願意採納包括親民黨在內各界的意見,一字不變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不是台灣需要的,就算親民黨沒有加入國民黨杯葛的行列,也無法支持現階段的前瞻版本。如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可以像現在最夯的熱門人物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一樣,做得是大投資,讓民眾可以看到投資的前景在哪裡?製造的工作機會有多少?又將創造出多大的經濟效益?立法院絕對像白宮一樣打開大門熱烈歡迎。
陳怡潔委員強調,親民黨真的不忍心讓「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裡過半的「軌道夢」重蹈過去的「機場瘋」的下場,一樣以平衡區域發展為名在各地蓋機場,結果好大喜功卻運量不足走上熄燈的下場。因此親民黨希望能夠撥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8800億的20分之一來拯救農路,就是要呼應 蔡總統去年表示,農業是下個世代競爭力來源,既然政府希望振興地方農業,期盼農民能與政府共同合作,將臺灣的農產品推向全世界,那為何未來農業跟前瞻卻一點都沾不了邊呢?
陳怡潔委員提醒行政院,蔡總統的政見之一就是要打造台灣的新農業,但政院推動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裡,卻找不到任何有關推動農業發展的計畫,甚至連農路也修不好,也難怪年輕人願意加入農業生產的比例越來越低。農業的根本在產銷,產銷的血管是農路,如果連農路都修不好,如何打造蔡總統的新農業 ? 如何面對未來的新農業挑戰 ?親民黨團呼籲,前瞻計畫必須加入新農業發展,徹底解決「小農」、「貧農」與「老農」的奇特結構,提升國際競爭力,讓台灣農業能真正永續發展。
周陳秀霞委員也表示,這次「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規劃當中,據悉水保局本來也規劃編列部分農路改善計畫的預算,然而最後卻未雀屏中選。難道花4,400億元蓋軌道建設比較重要,而花440億元改善全國的農路就不放在行政院官員的眼裡?到底行政院的長官們,有沒有下鄉去傾聽各地鄉親的心聲?親民黨團每到各地做服務,要求儘速改善農路的民怨從未少過。跟水保局溝通,也多以「公務預算不足」或「該路段是由地方養護」來回絕,難道行政院看不到,聽不到,民進黨的縣市首長也沒有感受到農民的呼救?還是大官們只想藉軌道建設來炒地皮?!卻忽略影響城鄉差距,一般百姓最重要的偏鄉交通安全及農民生計?
周陳秀霞委員指出,農路是山區的命脈,台南甚至台灣各地都有許多農路使用了三、四十年,年久失修、路基崩壞甚至嚴重破損,都未曾修護,導致農民無法採收運出,造成農民損失,農民怨聲載道。秀霞要求政府要給農民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當初省政府廣建農路,就是要改善偏鄉農民的產銷問題,來改善農村的生活。台灣省政府廢掉後,業務移交到農委會,負責建設與養護,現在農路壞成這樣,農委會卻沒有好好管理維護,難辭其咎!過去公所、縣市政府、農委會老是說沒有預算,農路損壞不能修,那就算了。現在有了8年8800億元,國發會、農委會、縣市政府鐵石心腸還是不去做!
親民黨團呼籲,行政院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應該增列「農路改善計畫」的項目,花4-6年的時間,把全國的農路好好整修一遍,讓各縣市的鄉村道路得以改善,農業經濟運輸得以活絡,用440億元便可嘉惠全台偏鄉,富足全國農村的效益,絕對比花4,400億元去蓋不見得用得到的軌道,要來的更讓民眾有感,更讓政府的投資有效益、有價值。
出席記者會的的農委會水保局保育治理組組長傅貴霖表示,「前瞻計畫」有其目的性與未來性,目前沒有列入農路,但農委會對農路有列入公務預算規劃,從106到109年匡列了39億。陳怡潔委員則要求農委會應該要積極爭取,將農路納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預算。否則,連農路都做不好,談什麼發展新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