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打開世界運作的未知祕密,在意想不到之處發現價值》
這本書博客來歸類為領導企管下的創業開店分類,到現在都還屹立於暢銷書排行榜上。因為最近想看多一些關於創投與行銷類的書,想說同一類的書可以一起閱讀可以對整體產業更有完整的輪廓。不過看完之後卻覺得《從0到1》這本書應該可以獨立拉出來,雖然作者彼得‧提爾(Peter Thiel)是PayPal和Palantir共同創辦人,也是率先投入Facebook、Yelp、LinkedIn、SpaceX、Spotify、Airbnb等新創企業的投資人。但這本書所提供的觀念與思考,卻不僅僅只能應用於我們對於目前網路新創產業的觀察,更在投資與人生的領域,都有所助益。雖然這本書的頁數不多,但字句充滿的思考的價值。
「什麼是你跟其他人有不同看法,但是你覺得很重要的事實?」
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常常問自己,在普遍主流的看法之中,有什麼是與事實相反的。這個世界變得可以用很多「招數」讓你相信什麼是「真理」,「指鹿為馬」似乎也不足為奇了。一旦大眾所抱持的價值觀成為一種普遍的認知,反抗變成一種罪惡。
可是這個世界為什麼會持續進步,為什麼會變得更好呢?拿最簡單的例子來說,從最原始的採集與狩獵、到農業革命,再到工業革命,人類因生活模式的大幅改變而提高生產力,甚至開始獲取利益。再到科技愈發進步,網路日益普及的現代社會,人們從開始享受科技所帶來的好處,也從早些年普遍大家所接受科技扮演的角色是進步的能量,到近期人們開始討論,高科技的延伸最後留給人類的,會不會是毀滅性的替代?
即便是專業的科學家,富有遠見的創業家以及最有理想的政治家,任何人都無法預知未來。雖然我們可以知道,未來必定是由今日演變而成。但我們也知道,歷史的演變是由一連串的巧合碰撞產生,而非照著安排走。所以我們可以掌握的,也就是當下的選擇。在現有的資源中,創造出新的價值。
作者在書中提出進步可以分為兩種:
1. 水平或延伸式的進步:這種進步是複製已經成功的方法,也就是從1到n。
2. 垂直或密集式的進步:這種進步是開發新的事物,也就是真正的從0到1。
進步是不會自己產生的,但是想要進一步創造新的價值。我們應該針對想要解決的問題提出計畫,並找到最有效的執行方式。
以「從0到1」的觀念去思考:
《羅輯思維》探討到線性思維和立體思維的差異性。讓我對從0到1這個觀念又有了更多的想法。「線性思維」是指認為在事物之間只存在單向的因果關係,而「立體思維」則是像查理.蒙格所說的「多重思維模式」,也就是在腦中形成一個融合各學科主要理論模型,來跳脫思維的界線。如果我們僅是使用線性思維來思考,則會缺乏了用廣泛的角度來看待事情的能力。
文章內也提出一個重要的概念:「陷入線性思維的人,其實是在和電腦競爭。在電腦快速發展的今天,電腦對於知識的採集、儲存及搜索的能力早以超越人類的能力範圍。」但是我們人類所擁有的優勢是什麼呢?那就是「立體思維」的能力,也就是藉由觀察,探索看似無關聯繫的事物,內涵的因果關係。這種思維能力,也構成了創新思維重要的組織成分。
作者在書中提到「不確定思維」的概念也讓我反思,現代社會蔓延的「不確定樂觀主義」,也就是雖然對未來充滿樂觀,但因為不確定會得到多少好處而不去訂下明確的計畫。我們應該培養自己擁有對立思考的能力,藉由相反的觀點去碰撞出意外的想法,而創造出從0到1的價值。我們不應該只是被動的接受科技對我們所造成的影響,讓科技推著我們往前走。
這也可以說,只有人類可以在第一線接觸到他人的情感、需求、甚至互相交流產生的依賴性。讓我們可以發現還有未被滿足的需求,進而提供即時的反饋。而電腦在螢幕的背後蒐集我們所提供的訊息,我相信電腦可以有強大的從1到n的能力,但是還是抱持懷疑,電腦是否會有從0到1的能力?
以「從0到1」的觀念去思考投資:
我們在評估一家企業或是一檔股票的時候,就曾經學習過的知識與經驗,利用傳統的評價方式去衡量資產的價值可以提供多少保障,讓我們在衡量風險時可以有所依靠。這點絕對是無法否定與推翻,也就是一種永恆的投資原則。但面對世界的改變,以美國上市公司來講,現在有很多熱門的標的都是屬於互聯網公司、網路平台公司等等。面對這些公司,我們又要怎麼去評估這些公司的價值是多少呢?
很多人會表示,這些公司的估值已經過高了,寧願避開這些泡沫風險,也不願意攀附在趨勢的浪潮上。歷經2000年科技泡沫及2008年金融危機的創傷,不能否認,「保守」是最佳的防守策略。但是,站在另一個角度來看,現在跟以前是否真的一樣?我們所處世界,商業環境是否一樣?科技條件是否一樣?人們所擁有的、追求的、甚至「能力」是否有所改變?
就《巴菲特的投資原則》來說:「投資原則永不改變,因為它們是永恆的;方法則可以改變,而且往往應該因應投資環境而改變。」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不應該是因為他所屬的產業類別,一家公司的成敗與否,興衰更替,所看的是它所建立的護城河是否夠堅實,可以抵抗外來的對手並維持一定的競爭優勢。
科技公司的競爭優勢又要怎麼判斷呢?專利技術與全新的產品,網路外部性的擴展,經濟規模與品牌效應,讓提供的服務或產品的公司可以取得一種獨占的優勢。又或者現在新型科技公司的商業模式,可以提供一種以低成本投入的方式去拓展市場的方法,像是以「最低可行性產品」去測試在市場中的接受度與提高成功的機率。
這些檢視標準還是要回到企業的本質。這家公司在10年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是否能在快速變遷的環境下「適應」並「演化」?書中陳述,一家科技公司的價值多半要成立10到15年才會顯現,在初期是常常虧錢的,表示產生營收的時間會延後。所以當我們在考量一間科技公司時,我們要思考的是:這家公司是否有長期的規劃?還是只是重視短期的成長而已。
回到所謂的互聯網或平台公司,他們所擁有的「其他資產」是否更有價值?能不能為這個社會創造出新的價值?「用戶」與「數據」的價值是虛的?還是其實擁有創造未來的現金流的能力?這不需要馬上下定論,但是我們可以持續的觀察並反覆的思辨,找出其中的線索,並耐心等待時間來證明。
因果是真理 顯現的方式 在 因果不是佛教的理論- 太陽盛德導師–超級生命密碼網路共修 的推薦與評價
因果 不是佛教的理論, 是真理 !|太陽盛德導師–超級生命密碼網路共修. 天圓文化. 天圓文化. 28.7K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
因果是真理 顯現的方式 在 那不是你現在所做善業的果報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明瞭因果法則(淨空老和尚開示) 怎樣才能挽救這些造惡的人,挽救這個動亂的社會? ... 因果法則是真理,是世間運行的事實真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