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溝通限制
「要不是因為你……」
「看你害我做了什麼事……」
「都是你逼我的……」
從親子關係、兩性關係到職場生活,
我們的每一個互動、每一段溝通都隱藏著各式各樣的「心理遊戲」。
這些心理遊戲可能是無意識的心理過程,
為了隱藏我們的真實恐懼、
為了避免我們面對殘酷的現實、
為了獲得更多的安撫與關懷……
我們受到兒時父母訓誡的聲音操控、
被隱藏在內心的兒童自我所引誘,
我們被隱藏的心理遊戲掌控,想要逃離卻又不斷的落入輪迴當中。
然而,只有覺察自我與他人的溝通模式,才能真正改變自己的人生結局。
拆解日常溝通模式,解開生活中的隱藏訊息、人際溝通間的心理遊戲
解析你的「父母自我」、「成人自我」、「兒童自我」狀態,
從模糊、容易誤解的「交錯溝通」,轉化為一致且有效的「對應式溝通」
我們的每一段溝通,都是三個自我型態的交互作用:
►「父母自我狀態」:腦海中的父母形象,代表命令、控制、批評、撫育、關愛。
►「成人自我狀態」:代表組織、客觀、理性。
►「兒童自我狀態」:我們早年固著的兒童形象,代表自然、快樂、衝動。
當我們用對應的自我狀態溝通才能順暢無礙。然而,如果是交錯的溝通狀態,便會產生衝突與誤解:
案例1:「也許,我們應該找出你最近開始酗酒的原因。」
→「的確應該談談,我也想知道為什麼!」(「成人自我」與「成人自我」間的溝通模式)
→「你總是批評我,跟我爸一樣!」(「兒童自我」與「父母自我」間的溝通模式)
案例2:「你知道我的襯衫袖扣在哪裡嗎?」
→「袖扣在桌子上。」(「成人自我」與「成人自我」間的溝通模式)
→「你什麼事情都要怪我。」(「兒童自我」與「父母自我」間的溝通模式)
解開你遭遇的各種「心理遊戲」,拒絕成為他人遊戲中的「既定角色」。
.
自我狀態(Ego-State):思想、感受以及行為同時運作的一連串狀態
伯恩將自我狀態描述為一種思想、感受以及行為同時運作的一連串狀態。現在我們也可以將它們理解為大腦特定神經網絡的表現形式。得益於腦成像技術發展,我們可以真實呈現神經網絡的活動。
伯恩將早年形成的神經網絡稱為「兒童自我狀態」。一旦活化這種神經網絡系統,我們的言行就會像兒童時期的自己一樣。
隨著成長,我們將養育者的思想、感受以及行為潛移內化,這種內化的產物所對應的神經網絡便是伯恩所說的「父母自我狀態」。當我們處於父母自我狀態之中時,我們就會像父母親或者承擔父母角色的其他人那樣思想、感受和行為。
用超過一種非感性方式處理當下事宜的是「成人自我狀態」,我們在成人自我狀態之中客觀評估現實、基於事實做決定、同時確保兒童自我狀態或者父母自我狀態的情緒或觀念不會汙染這個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狀態是真實可見的,而不是像精神分析中自我、本我和超我那樣的理論假設。我們還應該強調的是,每個人都擁有這三種自我狀態,並且會根據不同的場合活化相應的自我狀態。因此,成人自我狀態是一種或一組自我狀態,而不是指一個長大成年的人。
自我狀態一經識別,我們就很容易再次識別它,而且我們可以用這個概念來描述發生在個人內部或者不同人之間自我狀態的溝通。
每一次溝通都包含兩個部分:刺激和反應。單一溝通往往是一連串溝通中的一部分。分析該溝通串可以讓我們觀察有效溝通與非有效溝通,並且更詳細的考察人們如何獲得安撫、如何度過時間,以及如何與其他人發生連結。
.
以上文字摘自
《#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
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Games People Play: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relationships
.
作者: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18)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我喜歡溝通交流分析的概念,我有時候會內省:我現在所說的這句話,是出自我的父母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還是兒童自我狀態?
我常提到的「加害者—受害者—拯救者」三角形,就是延伸自本書作者艾瑞克.伯恩的理論。不過,因為我的所學,跟溝通交流分析有段距離,所以我在晚上直播的時候,也許沒那麼專業。
但我可以找幾個心理遊戲,用我的理解來試試看,也許很好玩也說不定。
祝願您,能帶著覺察溝通,並且自發性地親密!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固著行為處理 在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自閉症尖叫行為的可能原因
一位將滿三歲的中度自閉症孩子,沒有口語,只要碰到不高興的事,就會用高音量的尖叫方式來表達,使得與他一起相處的人常常都會感到壓力。
這一天家長帶著孩子來上課,沒過多久整個治療所都是孩子的尖叫聲,家長只能滿臉抱歉不斷對著上課的老師說「不好意思。」
看著尷尬又不知所措的家長,治療師微笑著說「在治療所遇到孩子會哭鬧,會尖叫都是正常的,我們已經習慣了,您不用為此感到不好意思。您聽!隔壁教室的孩子也在叫啊!怕什麼!我們還叫輸他咧!」
聽到治療師的玩笑話,家長笑了出來,整個神情也輕鬆了許多。
與孩子互動過程,治療師完全不理會孩子的尖叫行為,只是一直重複對著孩子說簡易的話語,並以不同的手勢與肢體語言引導孩子做出適當的回應,漸漸地,孩子的尖叫行為開始有了下滑的趨勢,看著家長好奇的說「我怎麼覺得他好像比較懂您說的話耶!?」
.
🤔自閉症的孩子為什麼為有尖叫行為?可能的原因有:
1️⃣感覺刺激的輸入
尖叫行為本身就賦予大量的本體覺與聽覺的感官刺激,對孩子而言,除了是一種抒發,也是一種滿足。
遇到這類型的原因,可以試著提供孩子喜歡的感官刺激當作交換或是滿足的條件,逐步減少尖叫的行為。
2️⃣與人互動的方式
尖叫行為會立即吸引他人的關注,對孩子而言,就容易形成有效的溝通方式,久了就成為一種模式、一種習慣。
遇到這類型的原因,可以試著增加肢體語言的模仿與表達方式,提升溝通的有效性,逐步降低尖叫的發生。
3️⃣表達情緒的方法
尖叫行為具有發洩、遏阻、溝通的效用,對孩子而言,是一種保護的模式,也是一種溝通的方式。
遇到這類型的原因,可以試著運用轉移的手段,先削弱尖叫的產生,再教導正確的表達方式,逐步減緩尖叫的產生。
4️⃣不知所措的表現
尖叫是一項原始行為反應,對孩子而言,突然不知所措時,就容易表現出來,看似發洩,實際上是在可能是求救,也可能是在安撫自己。
遇到這類型的原因,可以直接進行示範解決的方式,同時製造孩子有模仿學習的機會,逐步建構正確的行為發展。
.
當然,還有其他可能的因素存在,故事中的孩子,主要是因為固著行為被改變,適應技巧又缺乏,家長擔心孩子會尖叫,平常都會急著妥協或是直接協助,久了,孩子就學會用尖叫來解決問題的行為習慣。
遇到自閉症孩子的尖叫行為,最擔心的是不小心讓孩子產生錯誤連結,所以在處理之前,多包容孩子的情緒,多觀察孩子的行為,多分析孩子的原因,將會有助於後續的教導策略能否成功介入。
只是,這需要家長的忍受度,以及不怕被人指指點點的態度。
不過,還有一種快速的手段,就是運用嫌惡刺激與增強原則的交替運用,讓孩子連結到只要尖叫就會獲得不好的結果,直接制止孩子的尖叫行為,但是這一項方式,就有賴於家長與主責治療師討論,要如何運用對著策略才能獲得最有效的成效。
.
最後,我們會跟家長說,來到治療單位,不用擔心孩子的尖叫是否會干擾別人,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尖叫是否會影響觀感,都不用擔心,既然來了,就放輕鬆,將孩子交給治療師,治療師會擬定適合孩子的策略,協助您,慢慢改善孩子的尖叫行為。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
#童心語言治療所
固著行為處理 在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如何解決自閉症孩子能坐在馬桶如廁的問題
【家長疑問】
我的孩子目前五歲多,還是不能坐在馬桶上大便,一定堅持要用尿布,若不給,就會給我憋好幾天,真很困擾!
.
🤔我們先來思考,自閉症孩子遲遲無法坐在馬桶上大便的可能原因:
✅不喜歡坐在冰冷的坐墊上,因為感覺不對。
✅已經習慣使用尿布大便,覺得很有安全感。
✅曾經掉入馬桶裡,記憶中有不好的經驗。
✅覺得坐在馬桶上是一種被約束的不舒服感。
✅廁所裡的複雜味道,覺得怪怪的,但又說不出來,總之就是不喜歡待著。
✅廁所的狹小空間與昏暗的燈光,讓人有種壓迫感。
✅長期使用尿布已形成的一種固著行為模式。
✅始終無法連結大便在馬桶上的行為路徑與意義。
✅坐在馬桶上不知如何使力的技巧。
✅當然還有其他不同的可能因素…
.
🧐孩子遲遲不要坐在馬桶上大便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先依據孩子可能面臨的問題切割成幾個步驟慢慢處理:
【第1️⃣個步驟,先去除孩子不喜歡的因素,讓孩子不排斥廁所】
可以在廁所裡撥放柔和的音樂,藉由聽覺的刺激讓孩子感到愉悅;可以把廁所的燈光調亮,把擺飾變得簡單,藉由視覺的刺激讓孩子感到放鬆;可以在廁所裡噴灑孩子日常常接觸的香水,藉由嗅覺的刺激讓孩子感到輕鬆,運用不同的感覺調適策略,讓孩子第一時間對廁所不感到排斥。
【第2️⃣個步驟,運用任何可行的方式,讓孩子喜歡待在廁所】
可以拿孩子喜歡的玩具到廁所裡玩,也可以帶著孩子在廁所裡一起玩水,玩泡泡,甚至在磁磚牆上玩起可水洗式的繪畫遊戲,或是在廁所裡讀起繪本,讓孩子覺得廁所是個輕鬆的環境,一個好玩的場所,逐步建立愉悅的經驗。
【第3️⃣個步驟,製造適當的時機,讓孩子有機會在廁所大便】
事先推估孩子大便的時間,並透過孩子喜歡的物品,引導孩子進入廁所以蹲姿的姿勢動作進行把玩,透過蹲姿所帶來的腹部壓力讓孩子產生便意感,或是平常發現孩子已經在醞釀大便時,就可以直接抱入廁所,同時拿出孩子喜歡的物品誘導持續待在廁所裡,藉此讓孩子完成在廁所裡大便的舉動。
【第4️⃣個步驟,使用適合的增強物,讓孩子連結坐在馬桶上】
增強物可以是孩子喜歡的食物,也可以是大人的口頭讚美鼓勵,或是孩子非常喜歡的物品,例如手機,只不過這項增強物只能在孩子坐在馬桶上才可以獲得,所以當孩子坐在馬桶上,就立即給予,讓孩子感受到坐在馬桶是可以獲得獎勵,逐步讓孩子理解坐在馬桶上仍可以繼續把玩手上的物品,減緩無聊的發生與降低被要求的感受,建立持續坐在馬桶上的時間與概念,同時也要考量馬桶坐墊的大小,增加孩子坐姿的安全感。
【第5️⃣個步驟,製造機會與連結行為,增加坐在馬桶大便的機會】
將第三與第四個步驟結合,事先推估孩子的大便時間,透過姿勢動作增加便意感,然後再利用增強物引導孩子坐在馬桶上進行大便的舉動,假若孩子仍需要穿著尿布才會大便,就讓孩子這麼做也可以,因為這個階段的目的只是要製造孩子可以坐在馬桶上大便的機會與次數。
【第6️⃣個步驟,漸進式褪除尿布,增加大便進入馬桶的視聽覺連結】
不急著脫掉尿布,而是採取漸進的方式,將穿著尿布的感覺褪除,一開始可以試著在尿布下方開洞,類似開襠褲,穿著尿布大便的同時,讓大便可以直接滑入馬桶裡,再透過視覺回饋,連結大便與馬桶的關聯性,同時使用增強物強化這項行為,當孩子越來越習慣這樣的穿著後,就可以進一步嘗試褪除尿布,不過建議保留腰間的鬆緊帶,讓孩子保有一點肌肉壓迫的安全感,等到完全適應之後,再嘗試將尿布完全去除掉。
.
這系列的處理步驟看起來簡單,實際要執行起來很複雜,因為其中牽扯的變化因素真的太多,又涉及到孩子本身的情緒想法、認知表現、以及環境給予的感官訊息…等,都會不小心加深任務完成的困難度。
只能跟家長建議,穩扎穩打,步步為營,因為稍不留神,可能所有步驟就要全部來過!
以上做法,也許不見得對您的孩子有效,但是可以當作是一項參考!!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
#童心語言治療所
固著行為處理 在 自閉症固著行為的處置策略... -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的貼文 的推薦與評價
自閉症固著行為的處置策略研究證實97.6%的自閉症患者至少有一種以上的固著行為,固著的形式可分為動作的固著行為、口語的固著行為、強迫性的收集 ... ... <看更多>
固著行為處理 在 固著行為 的推薦與評價
第一次發文,不知道合不合規定,如果有違規等狀況麻煩各位提醒我了,長庚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陳麗如教授接受科技部委託案「固著行為與其處理方案之 ... ... <看更多>
固著行為處理 在 [寶寶] 1歲寶過度外向該怎麼辦? -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想請教有沒有很外向寶寶的父母,如果小朋友搭捷運或在外面,看到好奇或外表比較有打扮的人就想摸人家,父母能做些什麼?雖然目前都遇到好人,但真的很怕哪天遇到不喜歡小朋友的人,但阻止他探索又可能會大哭然後打擾通勤的人,實在相當困擾,想了解大家的作法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155.1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693479508.A.D93.html
※ 編輯: fatsnake5566 (59.115.155.113 臺灣), 08/31/2023 19:37:05
※ 編輯: fatsnake5566 (59.115.155.113 臺灣), 08/31/2023 19:38:07
※ 編輯: fatsnake5566 (59.115.155.113 臺灣), 08/31/2023 19:38:46
※ 編輯: fatsnake5566 (59.115.155.113 臺灣), 08/31/2023 20:18:33
※ 編輯: fatsnake5566 (59.115.155.113 臺灣), 08/31/2023 21:17:2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