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直播_如何擺脫被看衰及他人偏見
.
《大局思維》的作者葛蕾絲‧洛登和大多數人一樣,都曾在某些人生關鍵時期懷疑過自己。在職場剛起步時,葛蕾絲就被自己十分敬重的教授看衰,對方直指她未來的前途恐怕一片黑暗,需要花好幾年的時間努力才能稍有成長,甚至預言過程中勢必滿是荊棘。
一開始她低落到盲目地選擇全盤接收,並差點錯將「葛蕾絲很差」的人生劇本完整地如實演出。在頹喪了好一陣子後,葛蕾絲忽然醒悟,她驚覺教授其實從頭到尾都不太認識「葛蕾絲」,對她的實力與學識一無所知,而教授做出的唱衰言論,不過是教授個人對她的偏見罷了。
於是葛蕾絲運用自己的所長──行為科學,將教授加在她身上的錯誤負面敘事撕下,並利用大局思維,重新設定自己,為自己量身打造了一個成功劇本,徹底粉碎了教授對她的不正確評價。
《大局思維》正是作者葛蕾絲以自身經驗,引導我們如何運用行為科學,找出自己人生中的負面錯誤敘事,並放大格局,正面突破自我的界限,改寫自己的人生劇本,為自己開創一個更好、更大、更快樂的未來。
自我成長的書籍並不少見,然而這本書籍我認為特別適合臺灣的讀者。在亞洲地區,我們普遍從小就被教育,要聽爸媽的話、要依循師長的指引,要乖、要聽話。臺灣有句俗諺「囝仔人,有耳無嘴」,意思是要小孩子好好聽大人的話,不要隨便發表自己的想法。在這樣的文化教育下,我們大多習慣多聽少說、循規蹈矩,鮮少大膽地主張自己的意志或創意。
當我們在人生的路上,若如同作者葛蕾絲一樣,遭遇被某人看衰或被他人用以偏見對待,依循著從小成長的經歷,我們更容易囫圇吞棗且悲壯地將這些錯誤的負面敘事內化,漸漸地讓自己「符合預期」地「不如人意」,將自己囿限於這些不對的偏誤設定。《大局思維》卻能提供我們一個新的想法,讓我們了解這些不符合我們的錯誤敘事是如何影響我們的人生。如果我們能夠藉由行為科學的力量,盡早將這些錯誤排除,避開他人與我們自身的盲點,那麼無論是在學業、事業與人生的路上都將有更多的不同可能。
取自〈擺脫被看衰及他人偏見,以《大局思維》為自己量身打造成功劇本〉
By 盧羿珊 / 遠流出版公司 編輯本部主編
.
《#大局思維》
倫敦政經學院行為科學教授,教你如何放大格局、掌握關鍵,達成最有利的職涯擴張目標
Think Big: Take Small Steps and Build the Career You Want
.
作者:葛蕾絲‧洛登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囿於意思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的思想觀念一旦形成,極難改變的,因為要動搖其個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作家路遙說過:每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但是覺醒的早晚決定個人的命運。如果你想改變人生,就必須要改變思維方式。
有個女同事,在選男朋友這件事情上,一直囿於極端觀念,不肯改變,相親無數,可是卻無一滿意,現在年紀越來越大,已經越來越灰心,失去信心了,不能像正常人一樣思維了。
人生命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我們大多數人,一直都很平凡,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獲得很小的收穫,無數人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辛中,才能慢慢成熟起來。
高中的時候,老師總給一些鼓勵的話,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每天進步一點點,你就很偉大!我覺得他像一個唐僧,很煩,也許是因果循環,現在我和他一樣無奈的變成了唐僧苦口婆心去說一些鼓勵他人的話。
大多數人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如果嘗試改變,會很痛苦,改變會給自己帶來不快樂,我們發現自己存在問題,卻無法一夜之間改變。
有的人潛意識察覺可能是哪裡錯了,但仍會選擇依賴幻想,思維引導下的行為目前沒有造成嚴重後果,比起思考現實更喜歡沈浸在幻想世界,於是選擇逃離。
有的人試圖改變,會迎接一個失去曾經自己的過程。
我們解讀世界的方式代表著我們是誰,那些早就固定下來的思維方式本身,是自我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甚至認為這是背叛,如果失去了那些扭曲、偏執的部分,自己不再是自己了。我們習慣了這些偏執,甚至它曾經給我們帶來一些好處。
更可怕的是,那些好不容易搭建起的理性小木屋,感性如洪水猛獸般來臨時會頃刻傾倒。
這些喪失會很容易使我們退卻或者中途放棄。
那些在反覆中退一進二,在焦慮中掙扎的人,在覆盤和觀察他人經驗的中,終於不再試錯,而是預測事情的走向。關注點不再是別人說話的字面意思,而是別人表達背後的動機與目的。會越發知道自己行為能不能和如何為自己的目的服務。
只有意識到個人錯了,才會想著改變。人與人之間本質的區別在於思維模式的不同。
以前我整天無所事事,喜歡看手機,刷微博,玩抖音,我的思維模式是拒絕成長,非常極端的思維,也就是所謂的固定模式,我覺得我的人生就是這樣,不會怎麼樣,我改變不了我的人生,我掌控不了我的命運。
但是通過看書,我改變了我的思維模式,讓我現在變得相信自己,覺得一切皆有可能。我慢慢發現形成成長性思維給我的幫助很大。
成長性思維,簡單的來說就是覺得一切皆有可能,一切通過自己的努力都可以成長,能力是後天培養的,失敗也是一種經歷,只要不斷地試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成功。
擁有這種思維模式,你不會遇到事情就說,我不會,我不會,而是去想,我要怎樣我才會,我一定可以學會的,我要通過我怎樣的努力才可以學會。
這種成長型思維模式建立在這樣一種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你的努力來培養的。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物資、興趣或者性情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改變和成長。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囿於意思 在 Elites insider 企業精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帶貨王李佳琦又一次上了熱搜。這次是因為他在直播間勸退15歲未成年孩子時說的話。
4月9日晚,李佳琦在直播時,有一位15歲的女生,留言稱自己很喜歡看李佳琦直播。一般人看到這樣的留言都會感到欣慰,得到了認可與喜愛。而李佳琦卻反問:“15歲你看我直播幹嘛?”還直言:“你不能在我直播間買東西,除非是媽媽讓買的,否則這就和背著媽媽玩電腦遊戲充錢一樣,是不太行的,因為這不是你賺的錢。”甚至還非常可愛地稱15歲孩子的娛樂應該在院子裡踢毽子、跳橡皮筋就夠了。隨後小助理提到了李佳琦的表妹劉柏辛在15歲時就很有錢,對此李佳琦則表示:“如果你15歲有經濟能力的人,那麼你可以。”
這一系列操作遭到網友的刷屏,紛紛點贊評論稱李佳琦三觀正,媽媽們也稱這樣的主播才讓人放心。15歲的孩子尚且沒有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容易跟風買東西。網絡上也常有未成年受主播誘導打賞禮物、隨大流購買奢侈品等五花八門的新聞。
正如賈樟柯曾在一次採訪中說的:“20歲有20歲的經濟模式,25歲有25歲的,不必試圖去跨越它。16歲的女孩沒必要因為沒有LV或者迪奧的包而焦慮,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有跨越他年齡段的慾望。”誠然,每個年齡段都有其特定的經濟模式。並不單單是未成年孩子才的慾望,甚至於成年人或中年人都有這樣的傾向。因為處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很難擁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豁達。
1、繁華升騰慾望,慾望供養迷茫。
很多人在物質上有很迫切的渴求,這是人之本性,無可厚非;他們追求完美以期達到極致,讓自己看起來光鮮亮麗,這是人之常情,同樣無可厚非。但問題就在於,很多人在追求物質的道路上有點操之過急。
我們處於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太容易接收到各類資訊,因而迫切地想要迫使自己跟上這個時代的繁華。於是奢侈品成為了身份、地位的象徵;車子、房子成了衡量一個人的最終指標。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下,很難有人能真正做到不去升騰自己的慾望。
從進化生理學的角度來說,慾望已被寫進基因的生物本能。慾望來自於靈魂本身,無法避免。似乎從這個角度看來,那些網絡上勸導人們對自己好一點,引導人們“買買買”的所謂心靈雞湯並沒有什麼不妥。但實際上這樣的超前慾望導向卻讓我們每個人都活在了焦慮與迷茫的裹挾之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瓦爾特.米歇爾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給一群幼兒發了一些糖,並允諾不吃糖的人可以得到更多。剛開始,所有孩子都能忍住不去吃糖,可隔了一段時間之後,個別孩子開始抵擋不住美味的誘惑,結果接二連三,大多數孩子都吃掉了糖,只有很少幾個孩子忍住了慾望。後來發現,吃掉糖的孩子長大後多碌碌無為,而那幾個忍住慾望的孩子都創造出了一番輝煌。
馬卡連柯說過:“意志——這不單純是慾望和慾望的滿足,同時也是慾望和制止,慾望和放棄。假如你的孩子僅僅受到自己的願望的訓練,他是不會有最大的意志的。”
能夠具有強大的意志去制止那些跨越了年齡段的慾望,才能讓自己不陷入焦慮與迷茫的怪圈。
大一的時候,有位室友曾說過她深信的一句話是:“女孩子一定要有好的口紅。”因此在她的桌上擺著一排顯眼的聖羅蘭、YSL、MAC等等,而她的家裡對她又比較嚴格,一個月1000的生活費,扣除名牌口紅的開銷,隨之而來的結果是一月過半就開始節衣縮食。用身體健康換來慾望的滿足,值得嗎?年輕就應該擔心自己的見識、知識夠不夠,何苦要跨越本年齡段的慾望。
阿蘭.德波頓說:“生活就是用一種焦慮代替另一種焦慮,用一種慾望代替另一種慾望的過程。”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學會把控自己的慾望,讓慾望鞭撻自己,而不是被慾望反噬,這樣才能從慾望所衍生出的焦慮與迷茫中走出來。
2、找到自己的經濟模式,慾望才會適時實現
吳昕在一次採訪中談到自己大學時的一次經歷。她說自己曾有一次機會參加電視台的面試,寢室的朋友對她說可以買一件好的裙子去面試,於是她們在逛街時找到了一條大概四百五十塊錢的裙子,而當時吳昕的生活費是一個月500塊錢。
寢室的朋友勸她買下這條裙子,自己可以把錢借給她,並承諾等面試成功了她就可以賺錢,賺了錢就可以把錢還給自己。而吳昕站在那條裙子的面前,想了很久,最後也沒有向室友借錢買這條裙子。
採訪中吳昕說的這句話可以讓很多人都找到自己的焦慮之源到底從何而來,吳昕說:“我覺得有很多事情,它不是靠你外在的東西來支撐,它是靠你自己的信念和你自己的自信。”
每個人都應該在自己的年齡段內,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當下的經濟模式是怎樣的,而非15歲為了買LV和奧迪包包發愁,25歲為了買下套房而苦悶。 有多少錢辦多少事這句俗語,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做到。
賈樟柯說:“應該隨著我熱愛的工作和事業,來改善財富的狀態。你一定要想辦法讓想做的事情為你帶來財富,而不是迷失在追逐財富的過程裡。”
生活富足其實來源於自我認知的幸福感滿足。與其拿著4000的月薪,分期去高檔餐廳打卡,刷爆信用卡只為買下一個LV包包,不如將精力放在如何提升自己、如何獲得長遠發展上。
前段時間一條新聞中有一名36歲女子為了買奢侈品欠下170萬的巨額債務,十幾張信用卡來回刷,這名女子稱刷卡的時候並不覺得花的錢多,只想著自己總會還掉債務的。最終的結果是,她為了還掉債務想要賣掉父親唯一的房子。得不償失,擺著一床的名牌包包,卻讓忙活大半輩子的父親,落一個無家可歸的結局。
尼採曾說過:“使慾望得到昇華才能防止慾望的泛濫。”很多人卻囿於慾望止步不前,迷失在追求財富的過程裡,永遠無法改善財富的狀態。
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話是這麼說的:
紐約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但加州時間並沒有變慢;
有人22歲就畢業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CEO,卻在50歲去世;
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然後活到90歲;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裡有自己的步程,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我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經濟模式,處在這個階段就不必去張望下一個階段的人所達到的的經濟水準,更不應該盲目又費力地跨越著不屬於自己年齡段的慾望。從今天開始,在自己的時區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步程,克制骨子裡的慾望,該得到的會在合適的時候出現。
【跨越年齡段的慾望,正在毀掉你的人生】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