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夫妻的純友誼,只有在陪讀中,才能更持久
--「陪讀」就像夫妻倆一起辦了一項終身貸款,不管再苦、再難,最終不得不一起還債。--
俗話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我看還得加上「千年修得共陪讀,萬年修得陪讀完了還能開心地共枕眠」……凡是能和諧陪讀還順便增進了感情的夫妻,那都是修練有道,就快成精了。
很多夫妻平淡如一潭死水,有小孩後瑣事一堆,火上加油。剛有點不想將就下去了,突然,孩子上學了,夫妻倆在陪讀中建立起新的聯盟,化身戰友,共同奮戰──五年過去了,七年過去了,夫妻倆雙雙成了擁有純友誼的學霸。
有天晚上送兒子去上樂理課,我和孩子的爸坐在路邊等孩子下課。那晚月色朦朧,微風陣陣,他陷入沉思,一言不發,像一個老實的相親男。
我主動搭訕,問:「你在想什麼?」
他說:「我在想下午兒子問我的那一題,我還是想不通到底怎麼回事。」
我說:「你可以現在趁他不在,偷偷研究一下。」
於是他含情脈脈地拉起了我的手,堅定地在我手心寫下了那道題目。
路過的大姐們紛紛投來異樣的目光,她們肯定在想:「哼,大半夜的,兩個人在這裡秀什麼恩愛。」而我,只想舉起手心讓她們長長見識──大姐別誤會,你們想歪了,我們在做數學啊。
在那個深秋的夜晚,什麼都不足以支撐起中年夫妻的內斂情感。中年夫妻間最真摯的獨白只有「這一題怎麼做」。這就叫「執子之手,與子學到老」。
如果不用教孩子,夫妻倆還能有什麼話題?──早飯吃什麼?中飯吃什麼?晚飯吃什麼?……多麼沒營養的夫妻生活啊。
但陪讀之後就不一樣了。夫妻討論的話題都是有深度和內涵的:零是有理數嗎?這個反比例函數題,是不是出錯了啊?原子光譜到底是什麼?……
他們真正成了對方的知己──知道自己這也不懂,那也不會。
老夫老妻消失多年的彼此仰慕之情,或許就在發現對方還能清晰地記得數學公式和物理定律時,重新出現。
但老夫老妻的默契、和諧,或許也就在發現對方連一句五年級古詩都背不出,或是八年級英語閱讀都看不懂的時候,轟然崩塌。
孩子的學習不是學習,那是家庭氣氛的風向球、夫妻關係的指南針啊!
試想,當你正在為看不懂孩子的考試題目發愁時,正在為配偶分擔不了教孩子的任務而生氣時,正在為別人家裡都有深藏不露的高手爸媽而懊惱時,孩子的爸突然跑出來說:「你去休息吧,這裡交給我。」
這感覺不是友誼回來了,簡直是愛情回來了。
中年夫妻在陪讀之路上,講究的是說學逗唱,哦,不,是望聞問切。隨著孩子知識量的提升和年齡的增長,我們愈來愈不敢貿然行事。
有次看到兒子趴在桌上,許久未動筆,我氣勢洶洶地跑進去準備發火,這時,兒子突然問我,「媽媽,這題怎麼做?」
我對著題目看了三分鐘,然後問他,「想吃水果嗎?吃蘋果,還是柳丁?」
這就是陪讀媽媽的道歉方式。
然後派雲配偶去干預。如果他陷入困境,我們就會產生同病相憐之情;如果他能教得好,我就會對他產生仰慕之情,甚至會把他的解題過程拍照存檔,以備生氣的時候拿出來看看,覺得又能原諒他了。畢竟,家裡需要有一個能教孩子理科的。
但不要過於樂觀。陪讀,並不一定百分百能增進夫妻感情,它也有一半的可能會摧毀友誼。
孩子念書認真、成績好,夫妻倆更容易琴瑟和諧,互相貼金;孩子念書如果吊兒郎當、成績一塌糊塗,夫妻倆只能撇清基因關係,互相抱怨,而且互相看不慣對方教孩子的方法。
有一次,孩子他爸的「陪讀體質」發作,非要教兒子一道難題。他先是一個人趴在茶几上研究半天,發到各個學霸群組裡求助,甚至求助於網路……好不容易才算出了答案。
然後他雄心勃勃地跑進房間,給孩子上課。只見他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廢話一大堆,有用的沒幾句。
五分鐘後,我再進房間一看,聽不懂的孩子和說累了的老爸已經一起睡著了。
你看,這樣的陪讀品質,還不如放愛一條生路。
五分鐘前剛建立起來的崇拜和敬仰,隨著這一幕的到來,蕩然無存。別人家的爸爸怎麼那麼會教孩子?
不教孩子功課還好,一教就會亮起友誼的紅燈。
孩子前陣子的語文成績下滑,做閱讀理解老是跟讀天書似的。
我對孩子的爸說:「兄弟,你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你去啟發啟發兒子吧!」
他說:「大妹子,你學富五車,才高八斗,還是你去教他一下吧!」
然後我們兩人搶廁所、搶做家事、搶著給貓鏟屎,能賴則賴,能溜則溜……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內部團結,在那一刻令人心酸。
當然,「陪讀」就像夫妻倆一起辦了一項終身貸款,不管再苦、再難,最終不得不一起承擔、還債。
.
本文摘自
《#了不起的硬核媽媽》
.
作者:格十三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我印象中,曾經看到國小孩子的「資優數學題」,感覺相當驚恐—我完全不知道該從哪裡解題下手?!
就不要說國中以上了,儘管我已經走過這個歷程,但我相信,大部分都還給老師了,新的知識也繼續累積了。生活中用不到,也就記不得了。
我很佩服某些家長,為了教孩子,真的拚了命。幾乎可以說是比孩子更認真,只為了能更容易地教會孩子。
但大部分來說,國中開始之後的考試就會難到爆,家長的努力也難回天。我記得有位作家,他的文章被選進課本了,但他拿起考他這一課的考卷時,他完全不知道該如何作答。作者本身都如此,家長也就更不用說了。
這時候,這段話還是有用的:「只要你別看,家裡就是乾淨的,只要你別聽,家裡就是平靜的,只要你別問,孩子和老公都是非常優秀的。」
祝願您,能在必要的時候,自欺欺人!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有話好說 PTSTal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停課 #疫情 #線上學習 #遠距 #老師 #武漢肺炎 #教育 📢關注議題,開啟對話 💪陪我們繼續,做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訂閱《有話好說》:https://bit.ly/34xc9Vh ▎按讚有話 FB|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追蹤有話 IG...
國中學習討論群 在 台灣賦格 Taiwan Fugu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課綱去中國化,那應該是說這句話的人腦袋空洞化】
吳淡如提到國一歷史課去中國化,說她很驚訝女兒和同學不知道孫中山是誰
那個不是課綱的問題,可能是課本還沒上到那裏的問題,也有可能是吳淡如自己女兒和同學程度低落的問題,我個人偏向解釋為前者。
以國中社會課綱來說,目前的教材應該是跑到學習內容指標的A~F,也就是台灣史的部分。在台灣史的部分,指標E日本帝國時期的台灣接下來就是指標F大項當代台灣,這部分的確跳過了中華民國建立史,因此國一學生不認識國父孫中山是非常正常的。
所以我們看後面的指標,國中社會歷史部分的指標在H~M的部分是屬於類似過去九貫課綱中,關於中國史的部分。其中 歷Ha是古中國時到隋唐的部分,強調在文化變遷(而不是歷史事件)上;歷Hb則是以宋元兩個商業大朝代為底探討與周遭國家的貿易、文化交流、軍事戰況等部分,強調區域內外的互動;歷Ia為明清的貿易與文化;歷Ib為晚清面對諸強列國的政治挑戰。
其後先跳著看後面的歷Lb大項,一個講近代的中國共產黨,另一個講近代的東亞國際局勢。
.
最後最後,那些不去認真看教改內容,整天思思念念的國父、中華民國建國,這些中華民國統一中國派的人們所期望的中華民國史在哪邊呢?
歷Ka-Ⅳ-1 探討了中華民國的建立。
其餘 歷Ka-Ⅳ-2 指標探討新時代的文化變遷,歷 Kb-Ⅳ-1則是中華民國早期的外交發展。並且這些很懷念中華民國、很討厭日本人的國旗掛嘴邊支持者可以期待一下歷 Kb-Ⅳ-2 探討二戰日本軍國主義下," 東亞地區人民飽受戰爭之苦的歷程 "。
.
整個國中社會科課綱,其實除了知識內容外,還有一些類似歷史探討的部分,分別是指標大項D、G、J、M、P、R,分別探討
台灣地方史、台灣地方史、以中國為主的晚清以前歷史探討、(東亞近代史)中華民國與中共/日本軍國/東亞各國、(世界史)古代與現代文化的探究、(世界史18世紀以後)現代國家發展的踏查
也就是社會科課綱已經規範好了建議的授課時數,並且額外需要統整與探究,以6個主題、於6個學期,分別在國中三個年級進行活動,上好上滿。
.
吳淡如目前的女兒與同學還在國一,還沒遇到國父是很正常的。以課綱學習內容建議的授課時數進行統計,目前我暫時估計如下:
每學期建議13堂課+1~2堂歷史統整探究,實作課去掉,共78堂課
中國史相關部分:C 7堂、F7堂、H 6堂、I 7堂、K 6堂(大約有1/4為日本軍國史)、L 7堂(大部分為中共史與東亞現代史)。
撇開K 6堂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日本軍國史、L 7堂全是中華民國以外的現代史,則以中國相關的歷史部分,為C~K共31.5堂左右,佔整個國中歷史比重估為40%;與中華民國相關的歷史部分,為C、I共14堂,佔國中歷史比重估為18%。
我總覺得這個課綱沒台獨到哪裡去,也沒什麼去中國化。
台灣史的部分雖有二二八與白色恐怖,但也沒少談兩岸夾縫之間的金馬處境與中華民國斷交困境。甚至國二還把日本軍國擴張對東亞小國的危害要好好討論一番。
.
補充 - 其他有出現國父的地方 (我自己有教過憑印象列出)
[國小國語]
南一五上 服務人群 (課文第一句)
[國小社會]
翰林五下第三單元 中華民國時期 (電子書內還有長達7分鐘的孫中山介紹影片,結果2019年台灣史沒有放國父還被曲解說年表去中化的可憐出版社)
其他版應該也會提到,還請康南兩家出版社的業務,可在下面留言補充指出 - 大家其實都沒有消滅國父
.
好的,現在哪位政治人物與名嘴作家還想要戰我?
吳淡如 的女兒與同學在台灣史的年表背漏是單純沒用功讀書。
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教授 吳昆財 則是要嘛不懂教育,補風就捉影
為什麼要期望國一的學生這學期歷史才剛上而已,
就想看到前幾頁有蔣公看於逆流而上的故事呢?
證據擺在眼前囉,自己恐慌症發作而已。
國中學習討論群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週人氣八卦第二名|
『身為國三生的父母,當然很不願意看到這種新聞,我對這例子不是真的了解,所以也就不多做臆測,就剛好跟也是有小孩準備升國中或是有國中年齡小孩的鄉民一起討論分享一些話題,#霸凌 跟 #讀書壓力.
#先說霸凌,現在有的霸凌行為除了什麼聯合全班不理你啦,肢體暴力啦,還有一種就是情緒管理出問題的小孩,我兒子在五年級就遇過,一個從別的學校轉來的男生,個性聽我兒子講就很古怪,一點小事就會咆哮大怒,甚至動手動腳,班上當然不會有同學想接近,一陣子在換座位後,這個男生就坐到我兒子後面,上課無法專心,一直用筆弄我兒子.
一開始我跟老師反應,導師也確實約談過小孩跟家長,但是沒用,而且開始變本加厲,下課時還會故意趁我兒子下樓梯時推我兒子,我是發現兒子手肘有些挫傷,叫兒子老實跟我講,才知道這個男生就無法控制自己行為,家長打過罵過也沒用,也因為如此才轉學,導師也有接到其他同學家長抱怨,但是約談過也帶去輔導室了解過,還是沒有改善.
所以我決定好好了解這名男生到底出了什麼事,再跟兒子好好開導平常就儘量多容忍....個屁!!
我當下先痛譙我兒子:
你他媽的(他媽就開始瞪我了..)老子讓你學跆拳道,讓你吃這麼大支是假的喔,林北是沒有在信道什麼被攻擊不能還手只能跟老師講這套啦,不是你主動招惹別人,對方只要再動手動腳,你就給我踹下去就對了,有事你爸幫你扛著,
下次遇到就給我狠狠的打,越兇狠越好,不夠兇狠我就揍你.
果然沒幾天,兒子回來就說他這次又被對方挑釁,對方推他一把,它直接把對方踹到牆邊,還烙狠話,以後敢動手,來一次就揍一次,我知道終於有成效了,晚上導師打來,我是直接講:老師我也不給妳難做啦,妳能做的其實也都做了,這小孩家庭發生什麼事我也不想理解,但是既然這麼不受控,父母揍不怕,以為同學都怕他,那麼被同學修理一次也是剛好而已.
導師後面是沒多說什麼,我也沒被找去學校,這個男生之後看到我兒子就是當作不認識,平常閃遠遠的,也不敢再動手動腳.
只能講,現在小孩千奇百怪什麼個性都有,以前那種鄉愿聖母心態我是沒有啦,也跟兒子灌輸觀念,你有事不敢跟你虎霸老母講,跟老師反應也沒用時,要跟我講啊,什麼都能跟我講,你阿巴基本個性就是不正經,你有煩惱有問題都跟我講,我保證不會罵你.
.
我很慶幸當時就是這種心態上的堅持,我兒子真的是什麼事都會跟我講,連玩狼人殺還是第五人格不順也是跟我講,我也是儘量用小孩的視角去看待他的問題,然後給他建議或是幫忙解決.
.
父母家長其實有個盲點,就是都認為自己很了解自己小孩,但是其實你不是真的懂,小孩也不是一開始就願意什麼事都跟你說,等到青春期時更是如此,要自己真的代入到十幾歲小孩的思維,考慮他所處的環境跟同儕,幫小孩思考他所遇到的問題或是煩惱.
.
父母跟小孩一定有代溝的啦,讓他敞開內心跟你分享生活上的事情是第一步,讓他覺得你真的是有為他在著想考量是第二步,什麼我都是為你好的觀念,然後強加在小孩身上,對準備進入青春期的小孩來說,有時反而是種囚籠,一種名叫關心的枷鎖.
.
不過也藉由這件事,我就考慮讓兒子念私中,不純然是課業,更多的是私中基本上會幫你篩選小孩的同齡夥伴,以我所在的南桃園來講,公校當然有資優班,但是也是什麼學生都收,什麼牛鬼蛇神都有,這個我實在是沒信心,你再怎麼顧小孩,也是有被帶壞的機率,私校當然也會有不好的學生,但是至少經過考試篩選後,以及普遍會送小孩進私校的家長,大多是有些想法的,所以加九同學至少會少很多.
.
現在教改改成這樣,我也不想多做批評,我只能儘量做到提供資源比較多的環境,讓小孩不要多受到其它奇怪事情的干擾.
.
再來講講 #讀書升學壓力,我以前所在的是聯考時代,升學壓力多大當然清楚,加上我也是國中就讀私中,很多事情感觸很深,真的是靠自己扛過去的,沒生小孩前,我秉持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的心態,真的生了小孩,等到小孩大了,才知道有時整個環境都在競爭,你還是得跟上腳步,我們能做的就是先跟小孩溝通,而不是要他非得照著父母安排的路去走.
.
我兒子從小學就一直是班上前三,校排前十,即使不公佈,安親班也會幫你問出來,然後跑馬燈宣傳,就是那種隨便讀前三,有發狠讀就班上第一的水準,因為小孩確實能讀,我老婆就問我要不要讓兒子念私中,我想想就先跟兒子討論,畢竟書是他在讀的,也是他的人生,尊重小孩的意見很重要,不要覺得小孩什麼都不懂.
.
我是先問兒子要不要先去私中班參加程度檢定考,先看自己程度能不能上私中,兒子是說想去考考看,真的考出來,程度評估是能上私中,我就繼續跟兒子溝通,你想不想去念私中,我自己就是念私中的,那種早出晚歸,每一科都在斤斤計較分數,比序比到小數點後好幾位,怕讀不好的壓力,我全都跟兒子分析一次,我不希望兒子的選擇是被父母所誤導,他真的覺得好,覺得可以接受,我才會繼續.
.
這裡給準備讓小孩念私中或公立資優班的鄉民一些觀念分享,你要先確認小孩能不能讀,是不是唸書的料,是的話,願不願意去那種高競爭性的地方讀書,小孩沒有意願,就真的不要逼迫他去讀,痛苦加上壓力只會一直疊加.
.
我兒子當初是跟他溝通過,認為自己程度有到,也想去唸,加上我很早就跟他講過,考進去只是開始,後面的競爭才是最殘酷的,你認為自己在國小成績都前三很屌,一進去才發現更屌的比比皆是,自己突然變得很普通了,你要能夠理解跟接受這種失落感跟打擊.
.
也為了讓他知道外面的學生程度有多可怕,我問他要不要繼續念私中班,因為當初補習班檢定考,兒子程度是被分到第一個班,也就是保證班,學生素質就是很靠前的,我問他要不要繼續補習,順便跟其他同學交流,兒子也是認為可以,那一班的學生真的強得很離譜的,第一名就是私中榜首等級,兒子跟這群同學也處得不錯,考上私校後即使不同班也會互相連絡交流,也是讓他提早知道跟適應之後的競爭強度.
.
當然也是有放鬆時刻啦,兒子當時三月考完確定錄取某兩間私校後(北桃南桃),我就幫兒子請假帶他出國,回來沒多久我父母出國也帶著又出去一次,我是認為辛苦大半年,他的目標達成了,該給兒子爽給兒子玩的時候不要省,什麼還在唸書不要亂請假我也是沒在管的,就給兒子一路爽到畢業考,當初還說服我老婆很久....
.
走過私校國一上第一次段考的混亂後,兒子就很穩定維持在班上前七的水準,課業上生活上的問題就透過家長群組跟聯絡簿,以及每天跟兒子喇賽中尋找平衡,父母也是要跟著小孩一起成長,考不好,先了解一下到底是哪裡卡住,光罵是有屁用嗎,要不要補習,小孩自己會評估,私校一堆都在補,你想繼續提升,想補,錢不是問題,就看你能不能接受,不想補我也不強迫.
.
我一直灌輸小孩一個觀念,想不想做,扛不扛得住還是要看你,你覺得自己可以我一定幫你,撐不住就跟我講,不想這麼辛苦也要跟我講,大不了混個直升也可以,累要累得值得,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書是你為自己讀的,我不會因為考爛就在那罵,有盡力就行.
.
當然,什麼唸書時不能交男女朋友這種陳舊觀念我也是嗤之以鼻,我從兒子小六就告訴他,喜歡就去追,國中也是這樣跟他講,不要聽你吉娃娃媽說什麼大學才能交女友,馬的男女合班,喜歡就開口啦,難道要等到以後不知道怎麼開口約女生才在煩惱嗎,我也跟老婆溝通過,小孩自己人生的成長軌跡,要他自己參與體驗過,才會知道好或不好,而不是一味地說這樣對你不好,他都沒嚐試過怎麼知道好不好,也不想想當初我們幾歲就在一起了,哈哈..
.
兒子後面交了個同班的女同學,當初我超興奮啊,約會還幫兒子規劃地點,還塞給他三千,還告誡他,馬的要是出去約會還給我打傳說對決丟女朋友在一旁,回來我一定打死你,後面兩人交往幾個月,分手講電話時還躲在棉被裡偷哭,我跟我老婆在門外邊聽邊偷笑,啊哈哈哈,聽起來好口連啊....
.
青春嘛,學個經驗,體會酸甜苦辣不就如此.
.
打了這麼多,只是想講,每個小孩性格不同,現在想法也都很早熟,不是一味的放縱也不是不停的逼迫,讓小孩真的覺得你是站在他這邊的,你可以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幫他們一把,
小孩在學習成長,我們父母也是....』
Re: [新聞] 曾說不想上學!媽曝:今早泛淚跟我說再見 土城國一資優生墜樓亡 https://www.facebook.com/PttGossiping/posts/2426285894175727 |新聞原文 https://disp.cc/b/163-e4Fm
國中學習討論群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停課 #疫情 #線上學習 #遠距 #老師 #武漢肺炎 #教育
📢關注議題,開啟對話 💪陪我們繼續,做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訂閱《有話好說》:https://bit.ly/34xc9Vh
▎按讚有話 FB|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追蹤有話 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有話,用聽的|https://link.chtbl.com/ptstalk
👤來賓:
楊益風(國小老師、台灣教育人員產業總工會理事長)
何俊彥(國中老師、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副理事長)
高鈺淳(基隆市教育關懷協會理事長)
00:00 開場:線上學習怎專心?
13:23 楊益風:最擔心的是數位落差
21:23 何俊彥:考驗老師調適能力
29:42 被迫轉為線上?老師褒貶不一?
35:47 北市推混成教學?期待又怕受傷害?
42:42 高鈺淳:衝擊幅度對各族群不同
💬 週一到週四晚間八點,歡迎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感謝交大陳信宏校長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團隊,提供 AI 中文字幕與校對服務。軟體開發初期錯誤難免,也請網友協助訂正幕錯字,提供 AI 更多學習機會,謝謝!
___
更多新聞與資訊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國中學習討論群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話重點 #蒙古 #中國 #中共 #內蒙古 #少數民族 #陳牧民 #新疆 #西藏
▍完整節目|https://bit.ly/3m49BoN
雖然北京對相關訊息進行壓制,內蒙古「反課綱」的話題仍然持續在網上延燒。
.
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教授 #陳牧民 在節目中分析,中國政治菁英一直對於少數族群的 #分離主義 抱持憂患,深怕中國走向崩解,也因此,在過去十幾年,轉向「強制同化」。
.
而相較於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佔人口結構較多的地區,內蒙古自治區的蒙族人口,僅佔區內的不到兩成。透過經濟開發、礦產開採,漢人的資本與人口逐漸稀釋了蒙族,也因此成為中央更好擺平的對象。
▍完整節目|https://bit.ly/3m49BoN
💬 歡迎網友、鄉民們,週一到週四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感謝交大陳信宏校長帶領的自然語言處理團隊,提供AI中文字幕。軟體開發初期錯誤難免,也請網友協助訂正幕錯字,提供AI字幕更多學習機會,謝謝!歡迎訂閱我們:http://bit.ly/1rE5b6H
___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有話好說FB: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有話好說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國中學習討論群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生長於馬來西亞的華人導演廖克發,而後來台就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學習電影製作。第一部紀錄片是尋找曾為馬共、身影曖昧模糊的祖父的《不即不離》,原為劇情片《菠蘿蜜》做電影背景,是以對馬共議題進行田調。但隨著他浸淫日深,素材累積的份量足夠,也就自成一部紀錄片。
馬共至今於馬來西亞仍是禁忌話題,廖克發採訪的對象大多不在馬來西亞,散居於泰國、中國與香港,過著不斷轉換身份的生活,隱藏著身世與革命的故事。 單純想要理解祖父為何加入馬共的廖克發,在《不即不離》完成的過程裡,持續發現當年左派運動是年輕人為了生命的迫切所需,對抗日本以及英國的殖民,想要更有尊嚴與自由,建立一個理想的社會,很自然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選擇。
廖克發認為,對政治事務的冷漠冷感,其來有自,並非所謂個人的選擇或立場,而是有一個久遠的脈絡發展──當推進、創造理想社會的人們沒有受到重視,其犧牲完全被扔擲於國家與歷史的敘事以外,未曾轉換為正義時,後來的人也就在長期的審查與壓抑中,被訓練、教導成無法信仰正義,難以想像更好也更平等的可能。 從回溯自身家庭到發掘整代馬共人淹沒歷史的《不即不離》,也就開啟了廖克發的第二部紀錄片《還有一些樹》,由馬來西亞1969年後見於郵件的戳章,進行對種族議題的深刻探討。
馬來西亞社會大致可分為馬來人、華人、印度人與原住民等。馬來西亞在脫離英國殖民獨立建國時,簽署了馬來人享有經濟與教育等的優惠特權,華人與印度人則是能享有公民權的協定。 而華人與馬來人種族衝突的513事件,肇因於反對黨在1969年全國選舉頭一回超越執政黨政府得票率,大肆慶祝遊行,引發馬來人的反感,也上街示威,最後演變成戒嚴,與及大規模屠殺事件。該戳章所註明的禁止散播謠言,即是不允許討論、質疑該事件,乃至馬來人在馬來西亞的特權。《還有一些樹》透過訪談與歷史資料,耙梳了513事件的始末,同時也凝視種族政策最底層受害者原住民的困境。
廖克發發覺,在華人被馬來人以及政府軍警慘烈殺害時,也知曉華人內部的自相殘殺,甚至及於華人對更少數,尤其是原住民族的剝削與壓迫。他乃對自己提問,會不會他也同樣是一名種族主義者?主要是他警省到,自身總是從華人是種族主義受害者的角度去思維,而罔顧其他被華人既得利益下的邊緣民族。而如此疑惑更拉高視野地思維著樹(自然環境)與人類的關係,特別是為了經濟開發,對原住民棲息地、森林的砍伐,透過樹的靜默與見證與原民祖先的洞穴探勘,也就隱隱有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不也是種族主義作為的體會。 廖克發從幼年熱愛看牛仔電影說起,其時他對正義的想像,就是那些槍殺印第安人的西部牛仔皆是英雄。直至成人看了《與狼共舞》方才瞭解,印第安人是被壓迫的對象。
換言之,影像所造成的偏見遠大過於關於正義的探索。 廖克發強調,任何太方便、簡化的敘事跟立場,都是危險的。拍紀錄片必須有疑惑,明白沒有一種面向可以是全面性、全客觀的紀錄。活在複雜的世界,必須有多重、多部的聲音。單一故事永遠不夠,需要有很多故事與作品,討論同一個事情。說故事的權力掌握在誰身上這件事情,得保持懷疑。紀錄片工作者不能牢牢握住這種權力不放,要能時時刻刻反省自身的意圖與認知。這也是為何廖克發會謹慎對待受訪者,要重複確認他們是不是願意將受訪內容公諸於世。
小檔案
廖克發,197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怡保,實佻遠(Sitiawan)。就讀於國立新加坡大學商業學系,卻熱衷於文學創作以及出國遊學,曾獲大專文學獎。畢業後任教於新加坡小學四年後,來台學習電影製作,2011年畢業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電影系。兩部作品曾獲得台灣金穗獎最佳學生影片,曾獲最佳導演,並在2015年釜山國際影展獲得超廣角亞洲最佳短片。編劇作品長片劇本《菠蘿蜜漫長的飄香等待》,根據祖父二戰時參戰的生命故事改編,獲優等劇本獎;被選為2015法國南特影展,台北劇本工作坊。成立蜂鳥影像有限公司,製作劇情與紀錄影片。參與2013年的侯孝賢導演執導的金馬學院。曾任臺灣國家地理頻道攝影師。
拍攝的電影多與東南亞華人有關,其中紀錄片《不即不離》因涉及有關馬來亞共產黨的敏感歷史,在馬來西亞被全面禁演。2019年以劇情片《菠蘿蜜》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同年紀錄片《還有一些樹》也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後製:馬立群 作品提供:廖克發 場地提供:倆人攝影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