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抽好書】《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送出3本)
#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
💖【參加辦法】(四步驟:按讚、留言、標兩個朋友,公開分享)
1. 即刻起至8/2(一)晚上12點止,在本文按讚
2. 在本文底下留言【剛剛好的管教】並【標註兩個朋友】
3. 在自己臉書【公開分享本文】
4. 8/3(二)進行電腦亂數抽獎(將以私訊通知)
…………………………………………………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把父母的控制力,變成孩子的自制力,長成自己的勇氣與機會)))
- 放心與放手的教養法則 -
➤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想辦法就會有辦法~
當孩子遇到複雜的任務,可以教他們拆解成小步驟。很多恐懼與擔憂,只要把它變成行動的力量,開始做,就不會覺得那麼困難或害怕。
➤當受挫的孩子說他難過的想跳樓……
面對挫折與失敗,孩子也許想逃避或放棄,這時需要父母的鼓勵與陪伴,協助孩子認識自己面對挫敗的情緒反應,才能在逆境中生出突破困境的勇氣與復原力。
➤我無法改變教育制度,但希望你能這樣生活 ~
親愛的孩子,生活不盡然都是美好,生命更是充斥著不美好,但我們要努力做到,問心無愧,了無遺憾,我們不用追求完美的人生,但要努力地完成,每件該做好的事。
➤習慣被拒絕的孩子,長大也會否定自己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走上錯路、遠路、冤枉路,但這些判斷與決策的機會,是必要的練習與經驗。如果他們都在父母的「不要」中,失去了做決定的練習機會,日後可能就會用「任性的賭」來做選擇。
.
💖溫馨推薦
生養小孩,從來不是父母造就了孩子,而是孩子造就了父母。我們在養兒育女的路上,歷練、學習與修行,是子女帶領我們更認識自己。如果能從中得到一些覺察與醒悟,我們當有機會成為一個更完整、更有力的存在。--親職作家暨閱讀推廣人 李貞慧
書中每一個章節就如同一個又一個的觀念與行動App,讓我們在教養的路途上,能隨時進行下載與更新,同時透過不時地修正、演練,而逐漸形成獨一無二,最符合自己的親子管教模式。--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本書深入淺出地剖析與探討父母對孩子的深遠影響,不僅是孩子人生的方法論,也是現在父母學習如何妥善經營親子關係與開發孩子天賦的父母方法論。--前中山大學政治所教授兼所長 林中斌
孩子會從你的眼神態度,感受父母對他的種種情緒意念,進而形塑出自我;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孩子也讓成人後的父母有機會再次成長,成為更好的人。--桃園捷運公司董事長 劉坤億
.
💖【目錄】
第一章 分數很重要,但還有比成績更重要的事
想辦法就會有辦法,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拖拖拉拉,忘東忘西,時間管理要從小教起
誰規定男生就不能穿粉紅色?性別標籤的迷思與反思
孩子能自己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獨立
讓孩子知道,金錢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
進小學前,先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家有國中生的父母因應之道
幫孩子請假出遊,我投反對票
高中才能擁有手機的3C教養觀
第二章 考不好的孩子,最需要父母支持
別把「家庭作業」當成「家長作業」
孩子考不好,其實比你更難受
國小生學習的熱情與能力,比斤斤計較分數更重要
當受挫的孩子說他難過地想跳樓……
「分數不重要」不是孩子的免死金牌,孩子的成績也不是父母的教養業績
孩子,我無法改變教育制度,但希望你能這樣生活
第三章 剛剛好的愛與管教
習慣被拒絕的孩子,長大也會否定自己
孩子的頂嘴,是成長的開始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大人的無心之言,可能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陰影
教養,是在背後支持的力量,不是由前面控制的行為
放手,孩子才會長出力量
讓孩子的思念有所寄託,能化解上幼兒園的分離焦慮
對話式教養¾¾親子有效溝通的五大祕訣
教養是造橋舖路的心靈工程
溫和而堅定地守住教養界線
第四章 媽媽真的很厲害,但她沒有超能力
好好陪伴孩子,也陪自己的內在小孩長大
媽媽的不耐煩,是向家人求救的訊號
如果命中注定,又何須算命?
婚姻,是夫妻互相完整彼此
生活要認真經營,但不要過度努力
幸福是一種對等的相處
💖尚瑞君之愛‧傾聽‧解讀心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52104880622
【書訊】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尚瑞君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5880?sloc=main
國中生手機跳樓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現在晚上十點,你知道你的小孩在線上和誰在一起嗎
我以前讀國小時,阿公阿嬤和老師常和我們說放學不要隨便和陌生人走,要成群結隊回家。在那時代,我國小放學後所面臨的危險大概就是放學途中可能有人誘拐小孩。好險,國小六年都沒遇過怪叔叔怪阿姨,倒是常常被路上的狗追。但是,現在國小生放學所面臨的危險,最危險的可能不是在放學途中,而是在她的手機或電腦。
過年期間因朋友轉介處理一件網路性剝削的案件,處理前為了解網路性剝削而在網路搜尋資料,看到不少例子:國小或國中生玩網路遊戲,遊戲中與陌生人與公婆相稱,後來加對方為LINE或FB好友,對方誘使國小或國中生傳裸照或影片,甚至之後發生猥褻或性侵案件,而家長往往都是刑事案件發生後才知道...。
我聯想到之前有長輩因為沒收小孩手機,小孩威脅要跳樓;還有長輩因為控管家中網路,小孩拿菜刀威脅他們打開網路。我看著四歲的女兒和一歲的兒子,想到網路對小孩身心的侵擾與犯罪比十年前更為嚴重,還有當事人子女、長輩小孩,我覺得應該寫這篇文章讓憾事不再發生。
之前讀了二本書《關掉螢幕,拯救青春期大腦:頂尖成癮專家揭發數位科技破壞大腦功能的恐怖真相》、《SOS,3C成癮怎麼辦》,今天又再讀一次。裏頭提到現在小孩之所以容易沉迷網路與成為網路犯罪的客體,無非是漫無目的、過度競爭與過於個人主義,加上壓力與失去社會連結,網路就成為小孩逃離現實的地方。而網路遊戲和社群媒體會讓小孩產生與真實連結的錯覺,以為網路另一段的那個人是他最親近的朋友,或是對方真的是帥哥或美女....。
要事先避免問題,參考《關掉螢幕,拯救青春期大腦》、《SOS,3C成癮怎麼辦》建議家長可以:
1. 小孩還小時,再累,也不要請3C當保母(個人認為最重要,列為第一點)。
2. 給小孩智障型手機,只能打電話就好。
3. 用家庭時光取代電玩時間。
4. 鼓勵小孩進行身體活動,例如做家事、運動。
5. 讓小孩找到自己的才華。
6. 如果真的要上網,給數位蔬菜(為了研究上網、看教育影片、聯繫真實朋友等)而非數位糖果(電玩、過度使用社群媒體)。
如果發現小孩有被犯罪的徵兆了,記得
1. 臉書對於未滿 13 歲兒童的帳號,有立即刪除該帳號及所有相關資料的政策,請善用並檢舉自己小孩。
2. 經由小孩同儕瞭解問題並尋求解決。
如果事情真的發生了,別忽略了我國有個法律叫「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其中幾個行為涉及犯罪:
1. 對方叫小孩傳裸照給他,可能涉及第36條第2項規定:「招募、引誘、容留、媒介、協助或以他法,使兒童或少年被拍攝、製造性交或猥褻行為之圖畫、照片、影片、影帶、光碟、電子訊號或其他物品,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
2. 對方散布小孩裸照,可能涉及第38條第1項規定:「散布、播送或販賣兒童或少年為性交、猥褻行為之圖畫、照片、影片、影帶、光碟、電子訊號或其他物品,或公然陳列,或以他法供人觀覽、聽聞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3. 除了涉及犯罪外,家長可以依照民法向對方請求損害賠償,如果對方也未成年,也向對方家長請求連帶損害賠償。
最後引用《關掉螢幕,拯救青春期大腦》、《SOS,3C成癮怎麼辦》裡的各一句話:「現在晚上十點,你知道你的小孩在線上和誰在一起嗎?」當看到小孩問題而爆發前請想想:「孩子之所以會聽爸媽的話,不是因為你是他的爸或是他的媽,而是你的表現像爸爸、像媽媽。」
這問題比我們知道的還嚴重,請用力分享保護我們的小孩,謝謝。
#趨吉避凶的法律思維課
#提醒自己
國中生手機跳樓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讀過兩間國中。
第一間是私立天主教女中,
有別班同學在耶誕節前夕,
拍打馬槽造景前的小羊,
被修女還是老師看到,
以對神的小羊不尊重之類名義記了警告。
校內只有規定頭髮最長可到哪裡的髮禁,
沒有最短,於是我剪了短髮。
老師們沒有特別說什麼,
可能因為我是全校第一名。
但老師會對考試成績不好的同學狂吼,
說不會念書以後就去當妓女。
我跟媽媽說我要轉學,轉回家附近的公立國中。
是一間畢業典禮會出動警察戒備的學校。
導師的名字我到現在還記得,姓徐。
她是虔誠佛教徒,為什麼我們會知道呢,
因為她上課都在講佛法,
國文課、公民課、進度來不及借來的美術課之類的,
都、在、講、佛、法。
班上有個乖乖牌同學,應該是副班長,
總是很認真、很聽話,
但一直沒考到理想的成績,
有次又考差了,領試卷的時候哭出來,
導師非常溫和地問:妳知道為什麼考不好嗎?
副班長搖頭。
導師答:因為妳業障重。
那是我永生難忘的荒謬畫面。
還有在福利社排隊結帳,
某主任從後面走來,
看見女生運動服加上短髮,
沒來由地用力朝我後腦勺巴下去,
實在太大力,我嚇傻了。
主任吼說為什麼剪這麼短。
叫我中午去辦公室找他,
然後其他老師幫忙緩頰說我剛轉學,
之前學校沒這規定,而且我是A段班的。
於是就算了。
例子太多了,幾天幾夜都打不完。
護家盟等宗教團體擋下性別平等教育,
現在想轉移陣線到品格教育;
台中的國中生被霸凌到跳樓,
校方通報不確實,導師還反過來指責對方,
然後校長被發現是反同、反性平教會的教友。
還有前年中山女高性騷擾事件,
校方連續發言不當,甚至有老師要女學生謹守分際。
你的手機、電腦、app每幾個月就會更新或升級,
為什麼這些老師、主任、校長都不用升級的啊?
最需要性平教育的已經不是學生,
學生可以找到最新資訊,
最需要性平教育或是各種再教育的,
是這些食古不化的、或是被宗教洗腦的老師,
請協助他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