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培育未來公民 注入人權教育的希望之光】
「台灣學生都很會『考』公民,卻不知道該如何『做』公民,」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說到,這是件讓台灣公民老師們感到挫折的事,正當他們苦惱著如何推動之時,遇見了同樣重視青少年教育推動的「富邦文教基金會」。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8309
#富邦60 #正向力量成就可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52的網紅鄭麗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鄭麗君:龍應台不敢還原歷史真相,如何籌辦人權博物館? 2012-05-30 立法委員鄭麗君今(30)針對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建情形」的專案報告質詢龍應台,如果文化部不敢面對台灣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歷史真相,也不敢還原統治者迫害的事實,要如何籌建人權博物館?鄭麗君說,若不能誠實面對歷史、...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在 遠見雜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在 民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在 鄭麗君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在 [新聞] 國家人權博物館特展:剪出來的電影史-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在 國家人權博物館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 - 陳俊宏館長 的評價
- 關於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在 民報之聲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去政治化」才 ... - YouTube 的評價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在 民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專文】本土政權應善用台獨好牌:沒有台灣魂的軟骨民族,怎抗中保台?
文/朱孟庠(李登輝民主協會顧問)
追念烈士應該是本土政府該做的,2020年民間替政府辦50年追思紀念會,政府除了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及前來致詞的228基金會董事長薛化元之外,選擇遺忘。典範在夙昔,50年後國民黨下台了,全面執政的本土政權怎能漠視自己的民族英烈?
#台灣獨立運動的歷史 #台獨烈士 #泰源起義
📌快加入民報FB社團,每日新聞精華不漏接📌
👉https://cutt.ly/Tr8r0Is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鄒族菁英高一生(Uyongu Yata'uyungana)在五〇年代推廣原住民自治、協助部落反抗人士,遭國民黨政府逮捕,以「匪諜叛亂罪」拘押,1954年槍決。國家人權博物館出版了高一生的獄中家書,信中寫滿對妻子、兒女的思念。高一生生前囑咐兒子保存家書,次子高英傑親自參與翻譯,達成父親的心願,心情難掩激動。
歷史學者周婉窈感嘆,許多歷史仍然不被世人記憶。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表示,希望透過高一生獄中家書的出版,讓國家與社會大眾能夠更深刻面對原住民族在歷史上遭受國家暴力、轉型正義的課題。
▶️下載公視 app ,新聞動態不底累!
https://pse.is/PTSapp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在 鄭麗君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鄭麗君:龍應台不敢還原歷史真相,如何籌辦人權博物館?
2012-05-30
立法委員鄭麗君今(30)針對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建情形」的專案報告質詢龍應台,如果文化部不敢面對台灣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歷史真相,也不敢還原統治者迫害的事實,要如何籌建人權博物館?鄭麗君說,若不能誠實面對歷史、還原真相,國家人權博物館根本是「集體怯懦的呈現」,也失去了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教育意義。
鄭麗君指出,德國二戰納粹「傷痕記憶博物館」忠實呈現希特勒、納粹迫害猶太人的史實;韓國「光州事件紀念館」所設立的「加害者之牆」,列出所有加害者姓名與照片,甚至包括當時下令鎮壓、後來成為韓國總統的全斗煥。這說明了在處理有關屠殺及政治迫害事件,國家應該設法還原史實,確立加害與受害對象,如此才能落實轉型正義重要的一個環節。鄭麗君認為,德國、韓國願意如此處理歷史傷痕,然而龍應台不僅二二八、白色恐怖死亡人數說不清楚,連加害者蔣介石的名字也說不出口。
鄭麗君指出,在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年代,因為當權者的高壓統治和迫害造成無數家庭破碎,比如施儒珍為了躲避迫害自囚十八年這樣的人倫悲劇,只是冰山一角。鄭麗君表示,歷史的傷痕,必須透過人權博物館的方式被完整地保留下來、藉此作為後世的警惕或教育,這才是設立「人權博物館」的主要目的。
鄭麗君質詢龍應台:「如果真相不釐清,如果沒有加害者,人權博物館除了呈現集體的怯懦,還能教育民眾什麼?」
鄭麗君進一步指出,現在人權博物館的館長人選王逸群,非但不是人權工作者,也沒有史料研究背景或博物館工作背景,而國家級的人權博物館目前的人力編制僅有六人,未來是否能正常營運,十足堪慮。鄭麗君認為,文化部未來應選用具有相關背景的人選擔任館長,並應重新檢討人權博物館對於預算與人力編制。
鄭麗君要求文化部成立「官民合作」的籌備委員會,讓民間力量協助國家人權博物館的籌建與運作,並期許龍應台用謙卑誠懇的態度,勇敢面對歷史。
至於龍部長二度備詢,仍堅持以「不願簡化歷史」為由拒絕回答、不願以官方力量還原史實的態度,鄭麗君則表示高度遺憾。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Rqfhybzsr0/hqdefault.jpg)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在 國家人權博物館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 - 陳俊宏館長 的推薦與評價
More content. 國家人權博物館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 profile picture. Join. or. Log In.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 <看更多>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在 民報之聲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去政治化」才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民報之聲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去政治化」才是最政治的!去政治化是一個非常政治的行為。 528 views528 views. Mar 18, 2018. ... <看更多>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 在 [新聞] 國家人權博物館特展:剪出來的電影史-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2021 年言論自由日特展 「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開幕
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250_126340.html
--
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自今(7)日言論自由日至 12 月 12 日止,
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仁愛樓美工工場展出「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
首次系統性公開電影審查檔案,將視角聚焦於威權統治下的電影審查歷史,
回顧當時的電影檢查主題、異色電影、政宣電影及新電影,
帶領民眾重新記憶這段被遺忘,卻劇烈衝擊電影創作的特殊歷史。
文化部長李永得、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涌誠、
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副局長高明秀、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鄭南榕基金會終身志工葉菊蘭與董事鄭竹梅、
吳三連史料基金會董事長吳樹民、臺北二二八紀念館館長蕭明治、
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執行長張龍僑、國際特赦組織監事會主席暨財務長鄭清華、
2021 言論自由日特展策展人蘇致亨等皆與會出席。
文化部長李永得在立法院初審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及國立臺灣文學館組織法草案後
趕來參與,並於致詞時提到,自己過去擔任記者時,時常與鄭南榕談論國事,
鄭南榕先生為言論自由所付出的貢獻,以及許多前輩的努力與犧牲,
成就了如今臺灣的自由。國家人權博物館每年皆於 4 月 7 日辦理言論自由日特展,
過去曾從禁歌、禁曲出發,討論白色恐怖的不同面向,本次展覽則自電影檢查法令視角,
檢視當時政府如何通過篩選、灌輸,以民眾毫無選擇的方式,
變相地進行言論箝制與審查。李部長指出,相對於中國越來越嚴格的審查制度,
臺灣與其最大的分野就是「自由」,相信臺灣一定能「越走越自由」。
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鄭竹梅於會中呼籲,不要忘記過去曾經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才走到今日言論自由的模樣,也不要忘記,鄭南榕是為了有「臺灣獨立」的言論自由
而殉道,「看看今日新疆、香港、西藏的處境,希望臺灣社會可以思考,
當今言論自由的狀況可以維持多久?我們願意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來保護?」
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副主委高涌誠指出,「思想自由」、「言論自由」為國際公約裡的
第 18、19 條,無論是言語、出版,或者今日特展所展出的電影,都是極其重要的。
他並引用前大法官許玉秀所言「如果沒有辦法自由的說,就沒辦法自由的想」,
指出「威權統治為何要做電影檢查,正是因為恐懼,人民會自由地想,而自由地想,
就會戳破統治的謊言。」期待國家人權委員會能持續與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
促轉會等共同合作,推動人權教育。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則強調本次的展覽重點在於「修剪」,
通過珍貴的檔案文件,我們能夠了解過去國家勢力如何要求創作人員配合政策,
所展現的「看得見的剪刀」;然而即使是在今日言論自由的臺灣,
市場規則也成為「看不見的剪刀」,依舊活在我們心中。
展覽邀請曾獲 2020 金典獎的《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
作者蘇致亨擔任策展人,以數個單元引導民眾認識威權統治時期的電影審查歷程,
包括「五〇和六〇年代的電影審查」、「電影審查外的發展不自由」、
「七〇和八〇年代的電影審查」、「電影審查大事紀」等展示主題,
述說過去的電影檢查,導致電影創作受到壓迫,
再到 1970、80 年代電影檢查,主掌機關的沿革與影人抵抗,直至解嚴後的轉變。
策展人蘇致亨表示,
「言論不自由所傷害的,不只是不讓我們說什麼,
它更強迫我們必須說什麼、不得不看什麼,而沒有說不的權利。」
審查制度最深遠的影響除了造成電影人的自我縮限,也限縮了對於電影市場的想像,
這份「言論不自由」來自揣摩上意的自我審查,也來自已然受限的想像,
而審查制度也沒有在解嚴後直接消失。
藉由本次展覽,策展人蘇致亨期待能擴大對於言論自由的想像,
用新的視角喚起社會重新思考轉型正義課題,文化領域是否仍留有威權遺緒?
什麼是基於民主價值和言論自由不容退守的底線?
過去的政治體制如何影響如今習以為見的日常生活?
本次特展與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共同合作,
除了展示珍貴電影劇照外,更是首次透過上百卷電影片檢查申請書,
全面檢視電影檢查制度的「眉角」,讓觀眾瞭解政治如何伸手進入電影產業,
後續亦將辦理 6 場推廣活動,歡迎各界蒞臨參觀。
--
【2021 言論自由日「剪出來的電影史:戰後電影審查特展」】
展期:即日起至 2021 年 12 月 12 日
時間:星期二至星期日 09:00 - 17:00(週一休館)
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仁愛樓美工工場
(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 131 號)
--
原文結束。
--
題外話:
因新聞發布單位文化部之新聞內容非常詳細,
故上色有關電影部分,以做區分,謝謝。
--
⊙ ⊙ 卡,收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191.17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17806298.A.564.html
※ 編輯: MyAll (118.160.191.175 臺灣), 04/07/2021 22:39:3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