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著作權法 強制公開碩博論文
章忠信/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助理教授(台北市)
高雄市議員李眉蓁論文涉及抄襲案延燒多日,教育部提出8大措施,督導各大學的學位論文品保機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的碩士論文被踢爆嚴重抄襲,舉國譁然,不少政治人物的學位論文,也被質疑違反學術倫理。遮遮掩掩的著作權法是否強制公開碩博士論文議題,必須被攤在陽光下討論。
著作權法第十五條規定,作者有權決定要不要公開他的著作,但對於碩博士論文,基於學術流通及公眾審查,除非作者明示要求不公開,否則就推定他是同意公開的。教育部原本都行文各大學,要求碩博士生應公開學位論文,但碩博士生常常依據著作權法,拒絕公開。一○○年時,在本人建議下,教育部曾決議修改學位授予法及著作權法,取得一致規範。
經濟部的著作權法修正草案,原本將取得學位的碩博士論文,由現行「『推定』著作人同意公開發表」,修正為「『視為』著作人同意公開發表」,達到強制公開的效果,但在一○五年十一月十日行政院審查時,連同現行「推定」同意公開發表的規定都被刪除,等於是退步到完全不必公開,理由雖說是要在學位授予法統一規定,實則是擔心引發碩博士生反彈。
後來,行政院送立法院審議的學位授予法修正草案,對於強制公開碩博士論文一事,果然完全未置一詞。在本人強烈建議下,由立委柯志恩提案,完成一○七年的修法,勉強在第十六條增訂學位論文要送國家圖書館及所屬學校圖書館保存,而國家圖書館應將這些論文在館內對公眾公開,除非涉及機密、專利事項或依法不得提供,才可以經學校認定而不公開。這種得保留不公開的規定,其實沒有道理。一般論文的發表,都不該洩漏這些資訊,何以碩博士論文就可以寫進來,再作為抗拒學術流通及公眾審查論文的理由?
學位授予法的修正,沒有根本解決問題,因為,國家圖書館在館內依法公開,不會侵害公開發表權,但外界不到國家圖書館,還是看不到,而學校或其他人公開學位論文,仍然會侵害公開發表權,成為非常荒謬又難以解釋的怪現象。
根本解決之道,是修正著作權法,將現行「推定」碩博士論文可以被公開的規定,修正為「視為」碩博士論文可以被公開。如此,學位論文的著作財產權仍被保護,未經同意,不可以任意翻印、上網,但一定要被方便地公開查閱、瀏覽,則長年以來蓋在學術倫理上的黑幕將會被揭開,違反者無所遁形。只是,不知道立委諸公們的碩博士論文,願不願意也攤在陽光下?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總統府剛剛針對我與邱毅教授到監察院的行動做出回應,要我們勿抹黑造謠。然而我們提出的都是有根有據的質疑,蔡英文大可...
國家圖書館 論文 不公開 在 吳家揚的樂透人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鏡週刊》報導李眉蓁2008年的碩論有96%的頁數,抄襲自8年前雷政儒的碩論《兩岸經貿互動與台商投資之演變分析》,而李眉蓁的指導教授是時任中山大陸所所長的林德昌,口試委員則包括東華大學副校長朱景鵬與政大國關中心趙甦成,其中朱景鵬曾任花蓮縣副縣長、馬英九政府的研考會主委、國民黨指定中常委等職。
擔任高雄市長的能力與碩士論文寫作並無關聯,不過本案事關李眉蓁的學術誠信,更重要的是可能成為揭開台灣政界與商界人士「洗學歷」陋習的關鍵。
不少國家政界均有大儒參與,且不說國科會這類固定由學界人士擔任的職位,過去例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就曾經擔任歐巴馬時期的美國能源部長。即使在我寫作的當下,社會學者Manuel Castells最近從美國學界返回西班牙擔任內閣大臣,而英國國會議員Matt Ridley更是我最喜愛的作者之一;但是學術與政治畢竟是兩種不同的專業。
所謂的政界需要區分行政與立法,行政首長需要領導能力,而立法則更需要專業知識。例如柯文哲在國會大選前宣稱「我要大鬧國會了」、「蔡壁如進立院,柯建銘就難過了」,但是從柯文哲選前宣稱要成立「影子內閣」,就知道他對台灣國會運作無知到令人驚異的程度,而蔡壁如和柯文哲一樣志高才疏,果然進立院後除了造謠鬥爭,實際的立法與質詢表現,皆可謂慘不忍睹。
行政首長雖然也需要專業行政知識,但是更多時候需要的是組織領導、決策執行與調和鼎鼐的能力;過去曾有美國總統表態,相比國會議員,州長或許更適合出任總統,多少說明兩者需要知識與能力的差異。
李眉蓁的碩士論文,與其擔任高雄市長的能力,自然關聯性不高,但是她抄襲的程度,已經嚴重破壞誠信,無論我們對政治人物的誠信要求有多低,李眉蓁的做法,已經足以達成醜聞、令人喪失對其信任的程度了。
李眉蓁將本人的碩論設定為「校內外均不公開」,是《鏡週刊》接獲爆料,到國家圖書館比對才揭露真相。隨著資訊總量成幾何級數增加,論文抄襲也隨著數位化變得更加容易,改善的方法也不難,plagiarism checker的軟體或網站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教育部只要將所有的博碩士論文電子檔納入plagiarism checker,日後便可以由資訊系統提出早期預警,再由指導教授與所方加以注意回覆。
真正該擔憂的問題是台灣學界與政界或商界兩棲等利益交換所形成的利益共同體,這種現象所在多有,特別是在像「中國大陸研究」這種因為歷史因素而成為早期黨國特權集團的專屬領域,尤其容易藏污納垢。如今李眉蓁的碩論抄襲事件,或許掀開了潘多拉的盒子,讓我們得以繼續挖掘這些和考監兩院一樣的歷史殘骸,對於現實的扭曲與傷害,說明我們對於改變人人皆知的特權結構,是多麼的渺小與無力。
國家圖書館 論文 不公開 在 歐崇敬博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9/28重點
〈#.歐崇敬看天下:國際世界評論〉華人看到最遠最全面的地方
2019.09.28.(即日起,每集10~20分鐘播出)
YouTube:歐崇敬看天下、FB:歐崇敬博士
國際新聞評論
1. 蔡英文教你36年寫一本博士論文
全世界都在關心蔡英文論文,當初論文到底有沒有在國家圖書館,有沒有在該校圖書館,即使被偷走也會有紀錄吧!這36年來有人借閱過?有人真的讀過?你到底看到了什麼?只要博士論文都需要被檢驗且公開,即便是有簽保密不公開,時間到也是要公開,這36年來寫一本博士論文是難得的驚世世界紀錄了!
2. 伊朗總統呢羅哈尼在聯合國表示願意與美國和談
美國終於遞出橄欖枝讓伊朗總統羅哈尼到聯合國去做了報告,羅哈尼必須要面對他國內的鷹派與鴿派,願意和川普和談,也請美國要加回原來的伊核協議,川普在之後是否有遞出第二枝橄欖枝呢?
3. 川普公告禁止伊朗官員進入美國居住受教
結果川普做了什麼?禁止伊朗官員與子女親戚不准入禁美國也不准參加文化活動與娛樂活動,封鎖資產,對美國整體而言,這是一種國威的展現!
4. 香港民主派人士3人遭暗殺、香港林鄭月娥展開社區對話首場
香港鳳凰台有評論員說必須要以暴制暴,不能以和平的手段,這在暗示林鄭月娥的社區座談活動!!讓香港居民認為這是親民舉動,但是群眾不一定買單,香港的民主運動一直越演越烈,這次928的行動也瞄準了10/1的中共國慶大典!
香港站上了美國國會,在美國國會正式通過人權與民主的條款,中國代表表示嚴正抗議,美國凡事中國敢侵犯香港任何民主的官員或人士都禁止進入美國,都會進入美國封鎖名單內,美國派與中國派,你選那一派??
6.韓國瑜民調持續下滑
韓國瑜怎麼了!民調一直往下滑,在中國努力幫蔡英文助選,或是努力幫韓國瑜反助選,這局面越來越精彩,看來再有兩個呂秀蓮都是困難的!
7.俄羅斯趁著美中大戰 勢力進入中亞
俄羅斯趁著美中貿易大戰,俄羅斯做了什麼,一方面跟中國打哈哈,一方面把中國的重要鄰居,也就是中亞各國,全部給攏了,還搞了個軍事演習,一直到最近才落幕。說實在的國際之間朋友的真心與否,得在危難中才能看到!那麼一點的光輝與溫暖,
想要知道更多的天下大事
想要知道蔡英文又做了什麼
想要知道台灣的總統大選
請繼續收看歐崇敬看天下
#新北市第一選區立委候選人
#淡水 #三芝 #石門 #八里 #林口 #泰山
#歐崇敬看天下 #歐崇敬
#蔡英文 #俄羅斯 #香港 #川普 #伊朗 #韓國瑜
國家圖書館 論文 不公開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支付寶打賞:13581883245
🔥王炳忠今日頭條:搜索「王炳忠台灣」
🔥王炳忠臉書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
總統府剛剛針對我與邱毅教授到監察院的行動做出回應,要我們勿抹黑造謠。然而我們提出的都是有根有據的質疑,蔡英文大可直接公開說明,以釋重疑,也就不必勞駕監委啟動調查。
🔥我們提出的證據及疑點如下:
➡️府方稱蔡英文是在1984年8月獲聘為政大專任副教授,與教育部說法明顯不符。教育部說了,蔡英文的副教授資格,是1985年10月才審查通,1986年1月核發副教授聘書。
➡️府方稱蔡英文指導的研究生林桓(現任東吳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是1985年6月以後才畢業,但林桓自己在東吳官網上的學歷資料,一直載明碩士修業時間是1981-84,國圖資料也是民國73年(1984),直到上個月他忽然偷偷修改自己在東吳官網上的資料,把畢業年份改成1985。是誰施壓?目的為何?由今日總統府之回應,更令人懷疑施壓者就來自蔡英文和總統府!
➡️府方出示的蔡英文LSE博士學位證書,是1984年3月才核發。根據林桓自己在碩士論文「補序」中稱,該論文在1984年春已經通過口試,指導教授只有一人叫蔡英文。在1984年春以前,蔡英文不僅不是副教授(不論是根據教育部說的1986年1月得到副教授聘書,或府方所稱1984年8月獲聘副教授),而且連博士學位都還沒拿到,怎麼指導研究生?還是單獨掛名指導教授?
➡️按政大副校長王文杰日前證稱,1984年8月「先聘後審」蔡英文為副教授,是直接聘任,不是升等,所以蔡英文在1984年8月前根本在政大無教職?或已領有薪俸?何時開始領?一直到1986年1月教育部核發副教授資格前,是否已經領有副教授水準的待遇?
以上都是人民有根有據的懷疑,牽涉公務單位瀆職、圖利及幫助蔡英文詐欺、詐領薪俸的問題!我們根據的都是府方、教育部、東吳官網、國家圖書館公開的資料。請蔡英文講清楚說明白,別想隨便用「抹黑造謠」四字閃躲人民的質疑!
#難道是沒有副教授資格的假博士指導學生
#1984偷偷改成1985為哪樁
國家圖書館 論文 不公開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總統蔡英文博士學歷近期頻遭質疑,總統府今(23日)下午召開記者會釋疑,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張惇涵與律師黃帝穎今天共同出席記者會,出示具有35年歷史、泛黃的總統論文原件。黃重諺提出三點結論,包括蔡英文已經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讓她的論文得以公開閱覽,方便所有有志投入國際貿易研究者研究,產出更多論文。總統府也已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將會公開證明;總統取得學位過程,經過政大、教育部、中選會等機構驗證,學位沒有問題
蔡英文總統博士論文最近引起討論,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今天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
國家圖書館 論文 不公開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真相、掩護蔡總統。
2019年9月4日,「總統府發言人」臉書專頁公布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簡稱倫敦政經學院,LSE)提供的蔡英文總統的學生紀錄表、論文考試通過通知書、1984年3月製發的畢業證書影本,以及國立政治大學1984年蔡總統申請教職的人事資料。
林環牆認為這本「傳說中的」學位論文,無論紙本、數位電子檔,或圖書收藏資料,35年來(1984年迄今)都不存在。經他引用英國《資訊自由法》(The Freedom Information Act)要求,LSE資訊與紀錄處(Information and Records)以電子郵件告知,蔡總統直到今年(2019)6月28日才將這份「傳說中的論文」提繳給LSE圖書館;約兩個星期的7月13日,這本論文也才進入LSE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
今年(2019)8月5日,林環牆飛抵倫敦,檢視與閱讀蔡總統送到LSE圖書館的論文,發現它應是由另一本論文影印下每一頁,經電子傳真送到LSE,然後在當地新裝訂成冊,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此外,論文封面與背面是黑色硬紙板,與當年藍色硬紙板論文的顏色不同。
林環牆還發現,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一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因為論文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但只有最前面兩頁完全看不到黑影;第一頁是論文的題目(Title),第二頁就是致謝。
他並舉出幾點博士學位論文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有不少英文打印錯誤,雖然書寫更正,但沒有重新打字;論文的附註都以星號(*)加上阿拉伯數字表示,而且附註打字時都未上提,是很簡陋、不專業的處理方式;論文有些章節段落名稱與目錄並不一致,最離譜的是,第一章竟連續遺漏6頁,第5至10頁都不見蹤影。
因此林環牆研判,這本論文應該只是「口試用初稿」,不是為完成博士學位而送交校方圖書館典藏的最後定稿論文。蔡總統當年在LSE的身分頂多是「已完成論文,但未通過論文口試」的博士侯選人。
LSE博士侯選人在通過論文口試之後,必須提繳最後定稿的論文至倫敦大學的Senate House Library。林環牆指出,LSE在1983年至1984年有107位畢業生,其中1位柯麗希(Pauline Francis Creasey)的博士學位後來被註銷,其他106位畢業生在Senate House Library的圖書搜索系統都有完整論文收藏紀錄,只有1位例外──蔡總統。(資料來源風傳媒)
最近接連有兩名博士親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當年的論文,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台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一位是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人均發現,蔡英文留存該校的論文有裝釘太新、缺頁、留有許多手改痕跡等不尋常情況,且借閱規定極為嚴苛,迥異於一般論文的公開透明。儘管蔡英文已對質疑此事的林環牆教授和台大教授賀德芬提出告訴,但論文疑雲越捲越大,已讓倫敦政經學院窮於解釋。蔡英文若無法一一澄清,將使民眾對其誠信留下問號。
綜括外界所提出的種種質疑,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至少有五大疑點亟待釐清。第一,取得博士的期程奇短:根據蔡英文提供的學生紀錄,她於1980到82年間在倫敦政經學院修習法學碩士;然後,自1982年到84年短短兩年即取得該校博士學位,這較一般文法科系的博士修習年限短了許多,除非她念的不是正規學程。以馬英九為例,其哈佛博士學位花了五年時間取得,比較像正常的修習年限。
第二,這本一度遍尋不獲的論文為何直至近期才補交: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目前存有的蔡英文博士論文,是今年6月28日提交,因此裝訂極新;且直到7月13日,論文才進入該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可能的原因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失蹤」的問題在今年6月遭獨派名嘴質疑,她因而緊急委人向校方提送論文;由於並非原件,才會每頁均殘留明顯的傳真或攝影之陰影,甚至第一章的五到十頁均告缺頁。為什麼35年後,出現一本不是35年前原版的論文?
第三,何以指導教授的名字諱莫如深:蔡英文的指導教授之一為Micheal Elliott,另兩名指導者則因不明原因不准公開,這是極令人難以理解的事。Micheal Elliott畢業於牛津大學,有無博士學位不詳,但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也只是一名年僅卅多歲的講師,為何能在短短期間指導蔡英文寫完論文?尤其,在蔡英文畢業之同年,他即離開教職,到《經濟學人》雜誌去擔任新聞記者。遺憾的是,他已於2016年因病去世,無法再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作證。
第四,蔡英文的論文為何充滿手改痕跡並缺頁:博士論文通常有嚴格的內容及格式規範,且需呈交數份正式版本供校方及教授留存,否則不會被校方接受。但是,蔡英文新近提交給倫敦政經學院的論文,卻充滿手改痕跡、錯誤拼字及頁數缺損。難道說,當年通過口試後遲未交出的論文,在畢業35年後,仍未完成正式版本的校訂?
第五,蔡英文回國後先後在政大及東吳任教,兩校難道都未留存其論文和畢業證書影本:蔡英文返國後進入政大法律系任教6年,後轉任東吳大學,依理都應該要提交論文及畢業證書供校系審查。這兩校只要翻閱一下檔案庫,即不難找出其博士論文,供各界釋疑;但為何各方要千里迢迢赴英國尋找真相?此外,根據本報聯合知識庫的資料,蔡英文在1983年10月20日刊在聯合報二版的《從我彩視機輸美談反傾銷稅》文章,署名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這比她正式取得博士又早了近半年。(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2019.9.23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