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國家發展趨勢,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為加速有線電視數位化進程,積極推動數位化政策,目前全國僅剩花東部分偏鄉及金門、小琉球等離島地區,尚未全面落實,為了能完成屏東地區數位化的「最後一哩路」,屏南有線電視在琉球鄉召開說明會,說明建設進度、頻道資訊及相關加值服務,期盼未來能盡快提升離島的收視服務內容及品質。
同時也有8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後疫情時代,我們要面對的是外在環境已經回不去了」病毒不斷突變,世界變得不可預測,臺北市政府每天的疫情會議上,幕僚們必須報告過去24小時全世界及美國新增幾個案例,從觀察國際的趨勢中找解答。 綜觀近兩年的經濟發展,雖然2021年跌深反彈後大部分國家的GDP都增長,可是窮人也在增加。因此積極振興刺激消...
國家發展趨勢 在 東講西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李光耀目光如炬,可是當他看終國之時,其如炬的目光仍存在着盲點。
不管別人甚樣看他所建立的星加坡,無可置疑的是,星加坡對比香港最大的優勢是遠離終國。
[國際學海迷津23] 台灣選後重溫:《李光耀觀天下》的小國現實世界觀
新加坡李光耀在2015年逝世,新加坡在其帶領下,實現了國家獨立與經濟騰飛,更與世界各大國建立了緊密關係,縱有批評聲音,但瑕不掩瑜,李光耀本人除了被各國政要奉為上賓,也被認定是一代智者。李光耀的遺作《李光耀觀天下》,就是他從新加坡的小國角度,對全球局勢觀察所得的總結,分析圍繞兩個核心問題:決定各地發展前景的根本要素是什麼?未來世界發展的機遇又在哪裡?這些問題是國際關係業界普遍關心,自然也希望從李氏一家之言得到啟迪。
李光耀是典型的現實主義者(realist),但因為習慣了危機處處、左右逢源的小國思維,也加入了不少後天創見。在李光耀看來,影響一個國家發展趨勢的基本要素還是人口結構、經濟實力、地緣政治等傳統條件,但同時也反覆強調社會文化因素的重要性,這是他和基辛格一類傳統現實主義者的最不同之處。例如在東亞地區,李光耀認為中國人五千年來的文化和思維傳統,決定了他們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政體,來確保國家的穩定繁榮,而中國共產黨政府恰好提供了這一保證,令中國政府對社會各方面保持控制能力,才能與經濟同步發展。相較而言,他認為日本將迎來第三個「失去的十年」:持續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極大限制了日本經濟發展的潛力,而日本強烈的民族純潔性、對外來移民的排斥,都將導致日本無法化解沉重的人口負擔,在國際舞台難以再扮演舉足輕重角色。
李光耀對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充滿信心,認為儘管受到中東戰爭和金融危機的拖累,美國仍能很快恢復實力,正是因為美國經濟相當有活力,而且體制健全。李光耀對美國經濟的樂觀主要基於四個理由:
(1)美國能夠吸引全世界的移民、特別是高質素移民,他們為美國帶來創造力與激情,抵銷了發達國家趨於安逸的心態;
(2)美國國內遍佈經濟發展都會,這些城市競相吸引資金與人才,使美國社會多元而有活力;
(3)美國企業奉行靈活的生產經營策略,能夠迅速適應全球市場的變化;
(4)美國社會有鼓勵人走向世界創業致富的文化,年輕人被視作社會創造力的核心,上向流動機遇不成問題,是為「美國夢」。
但對大西洋的另一側,李光耀就趨向悲觀。縱然他本人仰慕英國文化,李光耀還是認為歐洲正在走向無可避免的衰落。一方面,他認為歐盟貨幣一體化的嘗試,一直沒有各國財政整合作為配套,只要有國家出現難以解決的債務危機,歐元區將難以為繼。另一方面,他認為歐洲經濟與美國相反,完全缺乏活力,根源在於其僵化的福利社會制度:歐洲的勞工保護體制,讓歐洲勞動力相較於東亞失去競爭力;持續高企的社會福利開支,讓國家財政難以負擔;無差別的福利待遇,則讓歐洲人喪失了努力奮鬥的動力,令「歐洲的世紀」已成為歷史。
在他眼中,前景同樣暗淡的還有中東地區。李光耀認為,「阿拉伯之春」的民主實驗不會持久,受其社會文化根基所限,中東地區始終無法實踐民主政治。他認為中東地區有根深蒂固的部落封建制度,社會缺乏對「平等公民權」的認知,而且中東經濟發展過分依賴自然資源,難以持續;沒有持續的經濟發展,則無法構建穩定的民主政治體系。他認為中東動盪的核心依然是以巴衝突,伊朗則會利用以巴衝突,拉攏區域內什葉派穆斯林,與遜尼派阿拉伯國家抗衡,意圖稱霸中東。李光耀直言,化解中東矛盾的希望相當渺茫。
最後,李光耀的目光回到東南亞,而他認為該區域目前相對平靜,前景也相對穩定。例如泰國日益增強的中下層力量雖然削弱了王室,但社會流動性加強,經濟發展勢頭不俗;越南和緬甸領導人均走向了正確的改革方向,儘管改革力度與成效還有待觀察,但機遇處處;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因為族群問題分道揚鑣,卻也相安無事,經濟也持續發展,還能建立新型合作關係。對於新加坡自身發展,李光耀相信人民行動黨執政可以保證政府的執行力,而新加坡一直以來與世界各地建立經濟聯繫的做法,應能繼續抵禦風險。他最擔心的問題仍是新加坡的人口結構,引進外來移民只是不得已而為之,要長遠解決人口老齡化負擔、實現可持續增長,還是需要社會文化的轉變。
放眼全球,李光耀認為以下五個大方向,可綜合21世紀的基本脈絡:
(1)中國仍將在政府高度集權的條件下發展,不會出現革命,亦不會轉向西式自由民主;
(2)三十年內,中美兩大國實力將會趨於平衡,中國會成為東亞強國,把美國情報活動排除出兩百海里專屬經濟區範圍外;
(3)美國在東亞的活動空間將被壓縮,但仍將保持對全球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領導地位,並與中國在經貿上更密切合作;
(4)與中美兩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洲、日本、印度等,將淪為國際舞台的配角;
(5)未來世界發展中心將在亞洲,亞太地區的新興經濟體將迎接全球化過程中無數的機遇與挑戰。也正因此,李光耀相信新加坡「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嘗試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本區域的『巨樹』之間穿梭」。
在過去數十年,李光耀對國際格局的洞悉,已被其帶領的新加坡「業績」所證明,關於「新加坡模式」的討論,也在中港政圈不絕於耳。當然,李光耀從未試圖在外推廣「新加坡模式」,其對21世紀的前瞻性分析仍有待考證,但他着眼於全球局勢、為新加坡發展未雨綢繆的經驗,仍有相當借鑑意義。香港和新加坡相似,也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新移民眾多,長久以來以「亞洲國際都會」為傲,但今天香港人有沒有李光耀這樣的智者,去閱讀未來世界?李光耀並沒有單獨對香港給出他的答案,但許多啟示,在《觀天下》一書,早已不言而喻。
小詞典:李光耀 (1923-2015)
新加坡建國總理,有「新加坡國父」之稱,本是留英劍橋大學法律高材生,回國任律師後創立人民行動黨,早年倡議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但被大馬領袖東姑逼走,才領導新加坡獨立。對內採取威權主義政策,倡導亞洲價值觀,帶領新加坡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對外一方面加入美國主導的亞太區域合作,另一方面則積極和中國發展經濟關係。2015年病逝後,數十萬人排隊參與國葬,可見地位之超然。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2015年10月19日
延伸閱讀:李光耀之喪禮外交
https://www.facebook.com/…/a.1004815379552…/937178469649637/
國家發展趨勢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際學海迷津23] 台灣選後重溫:《李光耀觀天下》的小國現實世界觀
新加坡李光耀在2015年逝世,新加坡在其帶領下,實現了國家獨立與經濟騰飛,更與世界各大國建立了緊密關係,縱有批評聲音,但瑕不掩瑜,李光耀本人除了被各國政要奉為上賓,也被認定是一代智者。李光耀的遺作《李光耀觀天下》,就是他從新加坡的小國角度,對全球局勢觀察所得的總結,分析圍繞兩個核心問題:決定各地發展前景的根本要素是什麼?未來世界發展的機遇又在哪裡?這些問題是國際關係業界普遍關心,自然也希望從李氏一家之言得到啟迪。
李光耀是典型的現實主義者(realist),但因為習慣了危機處處、左右逢源的小國思維,也加入了不少後天創見。在李光耀看來,影響一個國家發展趨勢的基本要素還是人口結構、經濟實力、地緣政治等傳統條件,但同時也反覆強調社會文化因素的重要性,這是他和基辛格一類傳統現實主義者的最不同之處。例如在東亞地區,李光耀認為中國人五千年來的文化和思維傳統,決定了他們需要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政體,來確保國家的穩定繁榮,而中國共產黨政府恰好提供了這一保證,令中國政府對社會各方面保持控制能力,才能與經濟同步發展。相較而言,他認為日本將迎來第三個「失去的十年」:持續的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極大限制了日本經濟發展的潛力,而日本強烈的民族純潔性、對外來移民的排斥,都將導致日本無法化解沉重的人口負擔,在國際舞台難以再扮演舉足輕重角色。
李光耀對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充滿信心,認為儘管受到中東戰爭和金融危機的拖累,美國仍能很快恢復實力,正是因為美國經濟相當有活力,而且體制健全。李光耀對美國經濟的樂觀主要基於四個理由:
(1)美國能夠吸引全世界的移民、特別是高質素移民,他們為美國帶來創造力與激情,抵銷了發達國家趨於安逸的心態;
(2)美國國內遍佈經濟發展都會,這些城市競相吸引資金與人才,使美國社會多元而有活力;
(3)美國企業奉行靈活的生產經營策略,能夠迅速適應全球市場的變化;
(4)美國社會有鼓勵人走向世界創業致富的文化,年輕人被視作社會創造力的核心,上向流動機遇不成問題,是為「美國夢」。
但對大西洋的另一側,李光耀就趨向悲觀。縱然他本人仰慕英國文化,李光耀還是認為歐洲正在走向無可避免的衰落。一方面,他認為歐盟貨幣一體化的嘗試,一直沒有各國財政整合作為配套,只要有國家出現難以解決的債務危機,歐元區將難以為繼。另一方面,他認為歐洲經濟與美國相反,完全缺乏活力,根源在於其僵化的福利社會制度:歐洲的勞工保護體制,讓歐洲勞動力相較於東亞失去競爭力;持續高企的社會福利開支,讓國家財政難以負擔;無差別的福利待遇,則讓歐洲人喪失了努力奮鬥的動力,令「歐洲的世紀」已成為歷史。
在他眼中,前景同樣暗淡的還有中東地區。李光耀認為,「阿拉伯之春」的民主實驗不會持久,受其社會文化根基所限,中東地區始終無法實踐民主政治。他認為中東地區有根深蒂固的部落封建制度,社會缺乏對「平等公民權」的認知,而且中東經濟發展過分依賴自然資源,難以持續;沒有持續的經濟發展,則無法構建穩定的民主政治體系。他認為中東動盪的核心依然是以巴衝突,伊朗則會利用以巴衝突,拉攏區域內什葉派穆斯林,與遜尼派阿拉伯國家抗衡,意圖稱霸中東。李光耀直言,化解中東矛盾的希望相當渺茫。
最後,李光耀的目光回到東南亞,而他認為該區域目前相對平靜,前景也相對穩定。例如泰國日益增強的中下層力量雖然削弱了王室,但社會流動性加強,經濟發展勢頭不俗;越南和緬甸領導人均走向了正確的改革方向,儘管改革力度與成效還有待觀察,但機遇處處;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因為族群問題分道揚鑣,卻也相安無事,經濟也持續發展,還能建立新型合作關係。對於新加坡自身發展,李光耀相信人民行動黨執政可以保證政府的執行力,而新加坡一直以來與世界各地建立經濟聯繫的做法,應能繼續抵禦風險。他最擔心的問題仍是新加坡的人口結構,引進外來移民只是不得已而為之,要長遠解決人口老齡化負擔、實現可持續增長,還是需要社會文化的轉變。
放眼全球,李光耀認為以下五個大方向,可綜合21世紀的基本脈絡:
(1)中國仍將在政府高度集權的條件下發展,不會出現革命,亦不會轉向西式自由民主;
(2)三十年內,中美兩大國實力將會趨於平衡,中國會成為東亞強國,把美國情報活動排除出兩百海里專屬經濟區範圍外;
(3)美國在東亞的活動空間將被壓縮,但仍將保持對全球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領導地位,並與中國在經貿上更密切合作;
(4)與中美兩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洲、日本、印度等,將淪為國際舞台的配角;
(5)未來世界發展中心將在亞洲,亞太地區的新興經濟體將迎接全球化過程中無數的機遇與挑戰。也正因此,李光耀相信新加坡「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嘗試最大限度的利用,在本區域的『巨樹』之間穿梭」。
在過去數十年,李光耀對國際格局的洞悉,已被其帶領的新加坡「業績」所證明,關於「新加坡模式」的討論,也在中港政圈不絕於耳。當然,李光耀從未試圖在外推廣「新加坡模式」,其對21世紀的前瞻性分析仍有待考證,但他着眼於全球局勢、為新加坡發展未雨綢繆的經驗,仍有相當借鑑意義。香港和新加坡相似,也是一個外向型經濟體,新移民眾多,長久以來以「亞洲國際都會」為傲,但今天香港人有沒有李光耀這樣的智者,去閱讀未來世界?李光耀並沒有單獨對香港給出他的答案,但許多啟示,在《觀天下》一書,早已不言而喻。
小詞典:李光耀 (1923-2015)
新加坡建國總理,有「新加坡國父」之稱,本是留英劍橋大學法律高材生,回國任律師後創立人民行動黨,早年倡議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但被大馬領袖東姑逼走,才領導新加坡獨立。對內採取威權主義政策,倡導亞洲價值觀,帶領新加坡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對外一方面加入美國主導的亞太區域合作,另一方面則積極和中國發展經濟關係。2015年病逝後,數十萬人排隊參與國葬,可見地位之超然。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2015年10月19日
延伸閱讀:李光耀之喪禮外交
https://www.facebook.com/…/a.1004815379552…/937178469649637/
國家發展趨勢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後疫情時代,我們要面對的是外在環境已經回不去了」病毒不斷突變,世界變得不可預測,臺北市政府每天的疫情會議上,幕僚們必須報告過去24小時全世界及美國新增幾個案例,從觀察國際的趨勢中找解答。
綜觀近兩年的經濟發展,雖然2021年跌深反彈後大部分國家的GDP都增長,可是窮人也在增加。因此積極振興刺激消費外,更重要的是「數位轉型」,從思想、流程到組織都要跟著改變,讓危機變成推進改變的動力。
新常態.新未來
看各界領袖如何驅動城市改變的力量
★2021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9/1-9/16 12:30準時在線首播
https://futurecity.cw.com.tw/special/taiwancity-covid19
#2021天下城市高峰論壇
#疫情之下看見城市的韌性與改變
#未來城市
#數位轉型
#智慧醫療
#韌性永續
#臺北市政府
#柯文哲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國家發展趨勢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翁P國際教室今天要跟大家聊聊美國霸權是否真的不霸了?然後連德國梅克爾也被阿富汗拖累了?撤軍阿富汗事件的警世錄
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戰爭告終,但是從撤軍阿富汗看到拜登的崩盤危機,根據中央社的報導指出,總統拜登在美國完成從 #阿富汗撤軍 ,結束長達20年戰爭後首度公開發表的談話中,宣稱阿富汗撤離行動驚人成功,從阿富汗撤軍符合美國的利益。拜登今天(8/31)在白宮發表的演說中表示:「我們完成史上最大規模之一的空運行動。在歷史上,沒有國家曾經做過這樣的事,只有美國有能力、有意志、有能耐做這樣的事。」他為撤軍的決定辯護說:「我們在阿富汗無限度的任務中,不再有明確目的。這是正確的決定,明智的決定,對美國來說最佳的決定。」
但是事實真是這樣嗎?聯合新聞網是這樣說的,根據上月31日發布的一項摘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阿富汗前總統甘尼(Ashraf Ghani)之間的最後一次通話中,拜登表示「需要改變外界對神學士迅速發展的看法」。
「每日郵報」報導,在喀布爾淪陷的四個星期前,甘尼曾懇求提供更多的空中支援和金錢。路透社獲得的一份記錄顯示,兩位領導人對即將發生的災難「一無所知」。由此看出拜登的阿富汗撤軍工作小組完全失控…
而拜登的民調也因此崩盤,恐怕連任機會也提前關門?根據新頭殼在8/27報導指出,美國民調和數據分析公司 Echelon Insights 的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51% 的美國人不希望看到拜登競選連任,34% 的受訪者持相反意見。大部分民眾不贊成拜登處理阿富汗問題的方式,還有一些批評者對拜登的工作能力表示擔憂。拜登的支持率直線下降,使民主黨人感到焦慮。目前民主黨在眾議院僅領先共和黨 7 個席位,而歷史趨勢顯示,共和黨有望在明年贏得多數席位。因此民主黨一直寄希望於拜登獲得廣泛的公眾支持,讓他們保住微弱多數席位。
不僅如此美國是否在世界的霸權已不再呢?從季辛吉跟弗朗西斯·福山在經濟學人兩篇文章看出端倪。
(法蘭西斯·福山小檔案生於1952年10月27日,日裔美籍學者。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保羅·尼采高級國際問題研究院、舒華茲講座、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曾師從撒母耳·亨廷頓。)
季辛吉《美國搞不清自己在阿富汗的目標》是這樣說的,「塔利班接管阿富汗帶給我們的近憂,是如何解救滯留在阿富汗各地的數萬美國人、盟國人和阿富汗人。如何營救他們應是我們的當務之急。然而,更重要的問題是,美國應反思自己的決策過程,自己的盟友和相關人員在過去20年做出了巨大犧牲,而美國卻在未發出足夠警告和與他們進行充分協商的情況下擅自做出撤軍決定。美國還應思考,為什麼阿富汗問題被以一種非此即彼的方式呈現給公眾,使大眾以為美國只能在完全控制阿富汗和全面撤軍間做出選擇。在開打治安戰的過程中,美國撕裂了自己,因為它搞不清自己可以實現什麼目標,也無法在美國政治進程中將這些目標持續結合起來。軍事目標過於絕對和難以實現,政治目標過於抽象和難以捉摸。在一眼望不到頭的戰爭衝突中,無法將這些目標結合在一起一直困擾著美國,並導致我們深陷國內紛爭的泥沼中無法團結一致…」
弗朗西斯·福山:阿富汗事件標誌著美國霸權的終結。 弗朗西斯·福山指出,「美國支持的阿富汗政權垮台,絕望的阿富汗人竭力想要逃離喀布爾。隨著美國與世界漸行漸遠,阿富汗的這一恐怖畫面顯示出在世界歷史上出現了一個重大的轉捩點。這一事件所反映出的真相是,美國時代的終結提早到來了…」
而撤軍阿富汗不僅重創拜登,連 #梅克爾 路線也被阿富汗拖累,基民盟恐失主導權?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德國政府也認定,拜登倉促從阿富汗撤軍是西方政治和道德信譽的問題。梅克爾雖然沒有公開批評拜登,但她的可能繼任者、德國基民盟黨(CDU)主席拉謝特(Armin Laschet)直言,此次阿富汗撤軍是北約創立以來遭遇的最大潰敗。而且,在川普右翼主政美國時就已呼籲「靠自己爭取未來」的梅克爾還訪問了俄羅斯,向俄總統普亭求助,希望普亭與塔利班溝通,讓塔利班允許西方盟友在阿人員安全撤離。這對美國來說是莫大的諷刺。
除了美國撤軍阿富汗後續政治動盪之外,翁P還想跟大家聊聊非洲地區會不會成為下一個阿富汗?因為從美國在阿富汗的表現,恐怕讓非洲的恐怖組織蠢蠢欲動…
根據新頭殼報導,在奈及利亞北部地區,綁架已成「日常」。2014 年 4 月 14 日至 15 日,奈及利亞伊斯蘭恐怖組織「博科聖地」挾持了位於該國東北部博爾諾州奇布克鎮中學中,267 名預備參與考試的女學生,且被綁架者多為 16 至 18 歲的基督徒。至今,僅有 50 多人脫逃與 100 餘人獲釋放,另 100 多人至今仍下落不明。此外,該恐怖組織光在 2016 年與 2017 年兩年間,就累積收到約 370 萬美元的贖金。
據統計,自去年 12 月起,光奈及利亞西北部地區已發生 10 多起大規模綁架學生案件,遭綁架的學生數高達上千人。雖然多數學生在當地政府與武裝分子談判且交付大量贖金後,即遭釋放。然而,綁架事件的頻繁也導致該地區多所公立學校被迫關閉。
再來要來看一份讓台派非常振奮的調查,根據美國芝加哥商會針對全美民眾進行的調查報告顯示,有69%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應該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65%認同美國應該協助台灣加入國際組織,還有57%的過半比例,支持台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這一份年度報告,其實從80年代就開始進行,只不過在2016年之前,美國民眾被問到如果中共侵犯台灣,美國應不應該協防,支持美國用行動挺台灣的比例一直無法突破3成。
但是呢,翁P直接突破盲腸的指出「台灣要思考的,是美國民眾到底是因為真心在乎台灣的利益,所以打算支持台灣,還是因為討厭中國,所以支持對手的對手?兩種心態的差別,在於前者會得到更全面的支持,而後者則會因為對於中國討厭程度的下降有所變化。」
翁P說了「藍綠政治人物或是支持者總是爭執美國來不來救援,但是雙方最該做的,其實是面對事實,讓民眾知道不管美國來不來支援,台灣都應該開始做準備!美國民調傳遞出來的訊息,是美國已經準備好面對台海最壞的情況,問題是,台灣自己準備好了嗎?」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12:00 阿富汗撤軍事件 衝擊拜登
56:00 拜登民調因為阿富汗事件崩盤
01:01:00 討論季辛吉投書
01:08:00 民進黨政府疫苗施打順序邏輯與選票相關
01:19:00 弗朗西斯·福山文章--美國霸權不再?+拜登撤軍阿富汗拖累梅克爾
01:35:00 美國芝加哥商會民調:69%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應該承認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國家發展趨勢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近年來受到社會趨勢的發展,文化部長李永得坦言,本土語言的流失無法避免,要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大。今天所舉辦的國家語言發展會議啟動記者會,是首次聯合四部會共同舉辦,一共八場場次討論會議,期望集思廣益,確保國內各族群的朋友,都有學習母語、使用母語的環境。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6189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