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李行導演有很深的敬意和謝意。聽到李行導演辭世的消息,感到非常不捨。
李行導演的一生和台灣電影史始終「行影不離」。他第一部執導的電影是黑白台語片《王哥柳哥遊臺灣》。他與李嘉導演合導的《蚵女》,開啟台灣彩色電影的時代。他也導演《養鴨人家》、《心有千千結》、《原鄉人》等等橫跨鄉土寫實、愛情及台灣文學題材電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文藝青年。
李行導演不只在電影創作上有所成就,他更是台灣電影教育、電影文化保存重要的先行者與重要推手。
我在2016年就任文化部長不久,就向李行導演請益。我還記得他中氣十足地提醒我們台灣電影典藏機構和空間的欠缺—從 1978年「電影圖書館」成立以來,即便後來演變為「電影資料館」,再到「國家電影中心」,辦公室和圖書館仍擠在狹小的辦公大樓裡。最重要的典藏片庫,更是散落在樹林工業區的幾個倉庫裡。李行導演希望政府要重視這個問題,讓珍貴的台灣電影資產能趕快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因此,我們很快地在2016年9月和新北市政府簽約,確定在新莊副都心興建國家電影中心。接著,為了讓影視聽文化保存的能量更擴大,我們在2019年底完成《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設置條例》的三讀,讓已成立40年的國影中心終於法制化了,在2020年開始以行政法人的組織形式來運作。在典藏片庫方面,我們也提出了影視聽中心的二期計畫,規劃在新莊新場館旁邊興建永久片庫和電影博物館。
2019年,我們為李行導演90歲生日慶生。他告訴我,他把一生收藏的4萬多件電影文物都捐給了國家電影中心,希望中心各種工作都能加快腳步,不要讓典藏文物被深埋在倉庫裡不見天日。最近,我也很高興看到新莊新場館已經完工,中心正在展開搬遷工作,將在今年底正式進駐。
40年台灣電影典藏機構的法制化與獨立場館的歷史工程就要實現,我們也期待永久片庫和電影博物館的計畫的落實。沒有李行導演一輩子的奔走和堅持,我們很難有今天的成果。
卸下文化部長職務後,我有機會和李行導演喝咖啡,閒話家常。他的外在剛強,對待後輩卻總是溫暖無私、傾囊相授。我想對李行導演說,謝謝您總是叮嚀我們,有了電影的過去,才有電影的未來。我也很榮幸,曾經跟您一起走在追求理想的路上。
李行導演的使命和精神將永遠令人懷念。作為一個電影愛好者,我相信,一代又一代的電影人才,會為我們述説更多精彩動人的故事,說給台灣人聽,也說給世界聽!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設置條例」的推薦目錄: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設置條例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文化部 #文化創意產業 #臺灣歷史 #臺灣社會
謝謝文化部長 鄭麗君 <3
臺灣文化發展的新時代 🇹🇼
『並推動文化平權,尊重多元差異。我們完成了《文化基本法》、《國家語言發展法》、《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文化內容策進院設置條例》、《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設置條例》等重要立法;提出「公共媒體法」草案、「行政法人國家語言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修正草案、「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草案、「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修正草案,以及「文化科技施政綱領」、「社造3.0願景與策略」、「博物館發展願景與策略」等政策藍圖。我們讓文化預算突破政府預算1%,更加支持人才與創意,透過「以軟帶硬」發展文化內涵。』
『我們成立「公視台語台」,和原民台、客家台成為本土語言新三台,讓孩子們可以以母語為傲;我們推動「重建台灣藝術史」,重建台灣美術、音樂、工藝、攝影、建築等藝術歷程;我們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成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我們讓「史前南科考古館」開幕、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在地知識學」、「傳統藝術接班人與開枝散葉」、「文化體驗教育」等計畫,讓下一代更認識自己,更有自信講自己的故事,不再做「故鄉的異鄉人」。』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設置條例 在 鄉民挺起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鄭麗君部長辛苦了
#你是最棒的文化部長沒有之一
文化部長鄭麗君確定將離開文化部長職務。
鄭麗君說,今年大選前就已對孩子及家人表達選後不留任的意願,選後1月16日就向蘇院長提出辭呈,後來肺炎疫情爆發,由於掛心疫情對藝文產業及藝文工作者帶來衝擊,防疫及紓困工作迫在眉睫,因而暫延了離開的時程。
【一千多個打拚的日子,感謝有您】
「如果總統阿姨連任,媽媽安心了,就可以回家陪你。」今年大選前夕,我把我的決定告訴了我五歲多的孩子及家人。今年初,蔡總統順利連任,我曾於1月16日向蘇院長提出辭呈,報告我希望卸下職務,在孩子上小學前專心陪伴他一段時間。不過,後來肺炎疫情爆發,由於掛心疫情對藝文產業及藝文工作者帶來衝擊,防疫及紓困工作迫在眉睫,因而暫延了離開的時程。
這段時間以來,我跟文化部同仁全力投入防疫工作,逐步建立各式場館的防疫措施,近日也配合指揮中心,提出分階段開放建議辦理原則;另一方面,我們積極爭取預算,推動歷來規模最大且難度最高的藝文紓困補助。如今,藝文紓困1.0已審查完竣,藝文紓困2.0預算提升,也推出線上申請,並已接續上路,持續不斷電支持藝文產業工作者。
去年一月內閣總辭,原打算去職,感謝蘇院長誠摯邀請,後來決定留下來繼續服務。這一年多來,在院長的支持下,又推進了許多重要的工作。轉眼間,擔任文化部長已屆四年。回想五年多前,我還是在野黨立委,孩子尚未滿月,我便趕赴立法院開議,開始忙於工作。四年前,我曾為了孩子年幼而掙扎是否入閣,但我告訴自己:「拚一下吧,或許可以為更多孩子預約一個不一樣的台灣。」因此,我以「服兵役」的心情接下文化部長職務,帶著文化政策白皮書,希望為台灣文化發展建立文化治理體系。只是,身為母親,眼看孩子一天天長大,心裡的掙扎與日俱增,對於自己無法送他上下課,沒能幫他做晚餐,沒能在他成長關鍵期多陪伴,心裡總是感到遺憾。
台灣文化多元而美麗,感謝蔡總統及林院長、賴院長、蘇院長讓我有機會擔任文化部長,為人民服務,這是一件幸福而光榮的事。這一次,謝謝蘇院長的成全,讓我可以遵守與家人的約定,把人生中的一段時間留給家人,專心陪伴孩子一段時光,以盡為人父母的責任。
衷心感謝這四年來社會各界的監督、鼓勵與合作,讓我們一起見證許多重大的里程碑。我相信,在文化部一千多個為理想而努力的日子,將會是人生中令人懷念的美好時刻。深深感謝文化部上千位同仁、相關法人機構的各位先進、監督惕勵我們的所有立委,以及更多長期灌溉文化的諸多前輩與夥伴,一起開拓了文化治理的新視野。
這四年來,我們共同相信,文化是國家的內涵,是每個人的事,文化部的使命不在治理文化,而在建立「文化治理」的架構,為文化長遠發展立下基礎。因此,我們以「文化民主化」為核心理念,召開全國文化會議,訂定「文化政策白皮書」、成立「行政院文化會報」、倡議「部部都是文化部」,並推動文化平權,尊重多元差異。我們完成了《文化基本法》、《國家語言發展法》、《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文化內容策進院設置條例》、《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設置條例》等重要立法;提出「公共媒體法」草案、「行政法人國家語言發展中心設置條例」草案、「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修正草案、「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草案、「文化藝術獎助條例」修正草案,以及「文化科技施政綱領」、「社造3.0願景與策略」、「博物館發展願景與策略」等政策藍圖。我們讓文化預算突破政府預算1%,更加支持人才與創意,透過「以軟帶硬」發展文化內涵。
我們推動「歷史扎根、教育扎根、在地扎根」等基礎性文化扎根工程,讓文化像大樹一樣,從土地、歷史與生活裡自然成長。為此,我們推動「再造歷史現場」大規模文化保存運動,將文化視野融入城市的發展,並倡議「文化資產保存2.0」新思維,啟動公有文資的跨部門治理;我們成立「公視台語台」,和原民台、客家台成為本土語言新三台,讓孩子們可以以母語為傲;我們推動「重建台灣藝術史」,重建台灣美術、音樂、工藝、攝影、建築等藝術歷程;我們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成為國際人權博物館聯盟亞太分會;我們讓「史前南科考古館」開幕、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在地知識學」、「傳統藝術接班人與開枝散葉」、「文化體驗教育」等計畫,讓下一代更認識自己,更有自信講自己的故事,不再做「故鄉的異鄉人」。
我們重建「藝文發展生態系」,強化藝文專業治理,完備「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兩廳院、台中歌劇院、衛武營三大劇場,並結合前瞻計畫推動地方中小型場館軟硬體升級並導入專業治理;我們讓「傳藝中心臺灣戲曲中心」開幕;我們讓「台博館鐵道部園區」完成修復、啟動「台北機廠」修復並成立「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啟動「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建構計畫、透過「華山2.0內容產業聚落計畫」帶動文創園區轉型。我們落實臂距原則,充實國藝會預算,並擴大支持青年藝文創作,透過試辦公共出借權、藝文採購改革、藝術產業及圖書銷售營業稅減免等法規革新,持續優化藝文發展環境。
我們整備「文化內容產業生態系」,成立文化內容策進院、以前瞻計畫支持多元內容產製並加速文化科技應用、爭取國發基金百億投資帶動民間投融資、首創漫畫輔導金及漫畫基地、推動台北國際書展及文博會等展會升級轉型、改革金音獎、設立台北時裝周、推動電影票房透明化、與戲院建立「國片映演協商機制」(國片排片率三年內從10%倍增為20%)、完成國家影視聽中心法制化並成立影像資產修復實驗室、提出「國家典藏片庫及影視聽博物館計畫」等。我們也加速文化內容跨平台、跨國合資合製及國際傳播,從台片、台劇大爆發,以及文創產值逆勢成長,都讓我們相信文化新經濟正在形成,文化台流指日可待。
往下扎根,優化環境,台灣文化的大樹,必能往世界展現自己的樣貌。我們推動國際文化交流體系化,增設駐外文化組、簽署多項合作協議、開拓文化合作與傳播通路等。我們讓「越在地,越國際」不再只是一句口號,將讓世界看見最自由、多元、包容且創新的台灣文化。
我知道,朋友們一定會說,許多工作還是未竟之功。的確,有些政策剛起步,還有法案及計畫正在行政院審查中,有更多工作仍需時間才能看到成果。但是,我有信心,文化治理的基礎已經打下,個人何其渺小,唯有眾人的理想才能一起拓寬台灣文化的道路。因此,我想我已完成階段性任務了,是時候讓新繼者有更嶄新的作為。公共事務的本質就是一棒接一棒,每一棵前人種下的樹,未來都將開花結果。感謝蔡總統四年來力挺文化發展,蘇院長亦始終全力支持文化施政,我深深相信,文化,一直都會是政府施政的重要核心。
過去四年來,我所獲得來自土地與人文的滋養,其實遠比我的付出更多。我所遇見的每一位藝術文化耕耘者、學習的每一段歷史、走過的每一個地方、聆聽的每個樂章、閱讀的每個故事,都讓我的人生與台灣有了更緊密的連結。年輕時懷抱文化理想,原以為只是個人浪漫情懷,豈料人生有幸擔任文化部長,往後我不會停止對文化的關懷,亦將持續盡一己之力,和大家共同努力。也希望接下來能有時間沉澱學習,以這些年從事智庫工作、立委及政務官等經驗,對於台灣的民主治理,整理一些省思。
最後,容我分享法國前總統密特朗說過的一個小故事:將一塊石頭放在一塊石頭上面,一塊接一塊,這對我來說,是有意義的。曾經有一位異鄉人問工匠:「你們在做甚麼?」工匠回答:「我們在堆石頭。」接著在稍遠處,他又問另一位工匠同樣的問題,對方卻回答:「我們在蓋一座大教堂!」 這正是理想與願景所帶來的差異。從事公共事務者,只要心中懷抱理想與願景,不論在政府或民間,不論堆的是哪一塊石頭,終將能合眾人之力,一起起造心目中的大教堂。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我們會再相遇,一起成為起造理想國度的快樂工匠!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設置條例 在 [新聞] 國家影視聽中心:片庫空間不足盼立委支持預算-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112160245.aspx
國家影視聽中心:片庫空間不足 盼立委支持預算
2021/12/16 16:42(12/16 22:26 更新)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16日展示已酸化凝固,如同一塊大餅的電影膠卷,
他說,這些底片再也無法起死回生。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攝 110年12月16日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16日電)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藍祖蔚今天說,影視作
品以自己的角度說自己的故事,目前片庫的空間、人力不足,盼立委理解並支持預算,以
保存國家重要文化寶藏與共同記憶。
中國國民黨立法委員鄭正鈐與教育文化委員會助理群,今天參訪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樹林區片庫,瞭解修復與典藏的狀況;隨後,在文化部政務次長李靜慧陪同下,前往國家
影視聽中心新館參訪,瞭解多功能展區、欣賞360度環景影片。
中心董事長藍祖蔚展示已酸化凝固,如同一塊大餅的電影膠卷;他說,這些底片再也無法
起死回生。片庫裡待整理、修復、數位化,共1萬8000多部影片,民間還有許多影片待典
藏,但受限空間、經費、人力,暫時無法納入片庫。
藍祖蔚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電影資料是國家珍貴文化資產,修復老舊電影膠卷是與
時間賽跑,影視作品以自己的角度說自己的故事,盼立法院理解國家文化寶藏與記憶的重
要性,在硬體設備、軟體與人力資源給予支持。
中心執行長王君琦表示,目前以全面數位化影片為目標,但老舊影片修復過程耗時費工,
會先挑選有典藏價值、電影史更有意義的優先處理。尤其,修復專業人力僅6人,大家都
是熱愛電影人士,埋首在充滿化學酸與粉塵的環境工作,一人一天只能修復10分鐘影片,
一年頂多修復8、9部影片。
她說,整飭修復老舊膠卷影片過程,需聆聽、造冊、超音波清潔、過帶後,才能掃描、整
理聲音、修復與數位化,許多細節與專業難以委外處理。若某影片受酸氣侵蝕導致底片惡
化,會連帶骨牌效應影響周邊其他影片。
片庫空間不足也是瓶頸,王君琦表示,目前16間庫房只有3間為自有,其餘都是租賃工業
廠房,房東隨時可收回,充滿不確定性。中心雖積極在國內外尋找老電影膠卷,於美國舊
金山華人電影院找到台灣國寶級導演林福地的2部影片膠卷、韓國也有台灣電影片待勘查
,但空間不足,都不敢收藏入庫。
鄭正鈐與助理群也參觀修復影片工作環境,瞭解中心裝設抽風設備維護員工健康;也前往
觀看導演胡金銓的手稿、海報,體驗典藏片庫恆溫攝氏16度,與低溫攝氏5度的保存環境
。一名助理興奮的說,原來電影「龍門客棧」的底片保存在類似玉山的氣溫環境中。
王君琦說,沒有保存沒有修復,中心守護國人共同的歷史記憶,如果國家影視聽中心二期
工程可順利規劃、興建,將可改善片庫保存的環境。希望將來除研究典藏外,國家電影及
視聽文化中心也成為科普教育的場域;期待未來將有博物館等級的庫房典藏這些珍貴的文
物。
民進黨籍立委蘇巧慧則以在地立委身分陪同,她說,電影是重要的文化資產,許多重要典
藏影片上映時,立委助理都還沒有出生,希望透過實地考察,瞭解保存時代、國家、民族
的共同影像記憶的重要性。(編輯:李錫璋)1101216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樹林片庫16日公開整飭修復老舊影片過程,帶領立委了解影片整
理、修復、數位化的過程,專業人員在過程中需透過專業軟體修飾底片髒污,並反覆比對
與調校光線等,作業相當耗時。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攝 110年12月16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樹林區片庫保存老膠卷電影等珍貴文化資產,16日公開膠卷修復
情形。影視聽中心執行長王君琦指出,目前修復專業人力僅6人,每天埋首在充滿化學酸
與粉塵的環境工作,一人一天只能修復10分鐘影片,一年頂多修復8、9部影片。中央社記
者黃旭昇新北市攝 110年12月16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樹林區片庫保存老膠卷電影等珍貴文化資產,16日公開老膠卷修
復作業情形。中心執行長王君琦表示,目前以全面數位化影片為目標,但老舊影片修復過
程耗時費工,會先挑選有典藏價值、電影史更有意義的優先處理。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
市攝 110年12月16日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樹林區片庫保存老膠卷電影等珍貴文化資產,16日公開膠卷修復
作業情形,整體過程需聆聽、造冊、超音波清潔、過帶後,才能掃描、整理聲音、修復與
數位化,許多細節與專業難以委外處理,作業人員需付出極大耐心。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
北市攝 110年12月16日
20211216 國家影視聽中心董事長藍祖蔚:長期在酸氣中修復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lmn7pVCCyU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6日考察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樹林片庫,參觀恆溫攝氏5度
的保存環境。一名助理興奮的說,原來電影「龍門客棧」底片保存在類似玉山的氣溫環境
中。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攝 110年12月16日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6日前往考察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樹林片庫,聽取相關簡報
說明,了解老電影修復與典藏狀況。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攝 110年12月16日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6日前往考察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樹林片庫,參觀片庫內所
收藏的重要導演手稿、海報等文化資產保存情形。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市攝 110年12月
16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0.22.1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39704277.A.66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