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爸觀點┃兒童英語&升學,其中關鍵性影響你應該知道?
今天,我們來聊聊台灣體制內的「#升學問題」。前幾天,鰻爸從98/107/108學年度學測分佈,觀察到這十年間發生了有趣的改變,甚至這個改變可能成為你的孩子 #是否能考上好大學甚至頂大的關鍵性影響!(完整圖文 https://pse.is/tn8z6)
-----------------------------
過去這十年來,雖然台灣的大學新生入學率已經到達百分之百,但是孩子們的「課業」壓力似乎沒什麼減少。很多孩子的「補習」教育的起點,從國中,國小高年級,一路向下延伸到小一階段。當然,造成這些現象的背後原因很複雜,也不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
不過一個簡單的結論是:
大多數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花了那麼多心力,最終無非希望孩子可以上大學,而且是上個好大學,國立大學,甚至所謂的頂尖大學。
如果你也同意這個結論,那我們今天要談的主題,就被化約成:「在學齡前或小學低年級階段,家長做什麼樣的事(或投入),可以對孩子日後大學升學時,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呢?」
下兩張圖是來自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7(前年)與108(去年)年度全國高中生學科能力測驗的【各科級分人數百分比分布圖】(各學年度原始連結請參考Blog文末提供)
從上述這兩張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很重要的現象:
五個學科裡(國文科、英文科、數學科、社會科、自然科),唯獨英文呈現「#雙峰」曲線,而其他四科,都是單峰曲線。
若我們再比對第三張圖~98年度學測的,也就是10年前的大學入學新生,當時英文科並未出現這種現象。
一般來說,科目本身的難易及考題的難易,雖然會影響峰值的位置,但整體來說,學生的學習成果主要反應家庭資源與學生天生的資質。例如說,歷年來,自然科的峰值普遍偏低,而社會與國文的峰值普遍偏高,至於數學則受當年試題的影響最大,峰值的變化與移動比較劇烈。但無論峰值如何移動,整體的成績都還是呈現單峰類似常態分佈的曲線,
唯一特別的只有「英文科」!
尤其是近五年來的英文成績分佈,#開始出現類似M型的雙峰曲線,而且越來越明顯!
🎯 這顯示什麼呢?
近年來大學入學新生的英文能力開始受到別的因素影響,使得某一部分學生的英文成績開始擺脫天生資質與家庭資源的影響,變得明顯優於其他同年齡的學生。
我們認為這裡面有兩個主要的因素:
(一)英語學習提早到幼兒園階段就進行,對某些孩子(指那些成功在低年級階段就建立完整聽說讀寫能力者),在國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會產生「#累積加乘作用」;但其他科目並不會有這種效果。
例如說,幼稚園階段就學心算,就背九九乘法,只會對中低年級算術有幫助,對高年級以後的數學並無幫助。又例如說,幼稚園就提早學注音符號或認字,也不會對三年級以後的中文能力造成改變。
若小學前二年級前就建立好獨立閱讀英語繪本,或者看英語卡通能力的孩子,單是接下來國小四年透過休閒閱讀或收看英語影片所發展出來的詞彙與句型能力,就遠超過用一般英語教育的高中畢業生。
(二)更重要的一關鍵因素,就是關於「#兒童學習英語的正確方法」。
民國100年後「兒童英語學習」的「正確方式」,在台灣社會裡開始逐漸的被認識與普及。過去,英文科與其他四個科目一樣,都被視為 “學科” 來看待。(其實,截至目前為止,多數學校、教材、老師,補習班依然還是)。但其實除大學英文系之外,英語應該是個術科,而非學科;而前述累積加乘效果,也只有在這種前提下才成立。
簡單的說,越來越多孩子,在小學階段就建立起完整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所造成的差距,在國高中階段不僅不會縮小,還會被放大。當然,這群孩子還是有資質上的差異,所以,這群孩子上大學前的英語成績,就夠成了另一個基礎點不一樣的鐘形曲線,進而使得全體學生的英文能力分佈,從民國95年以前峰值偏低的單峰曲線,變成今日的雙峰分佈。
🎯#英語能力分佈出現「雙峰」現象,
跟大學升學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首先,由前述的分析,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些英語學測成績在第一峰值附近的孩子,他們的英語能力並非透過苦讀與硬背英文而來。相反的,他們在中學階段,因為對英語考試游刃有餘,反而可以花更多時間在數學或者自然,這兩個更為困難的學科。
有些人甚至可能因為英語閱讀能力而有助於其他領域的知識涉獵,進而造成其他學科的超前進步。
其次,我們從這些分佈曲線可以發現,在前1/4競爭最激烈的入學名額中(也就是熱門的科系或國立大學),其餘四科大家都差不多(一起高,或者一起低,視當年考題難易而定)。因此,英文科成績反而成為這群學生升學競爭中,最決定性的因素。
是故,我們的結論就是:
若「升學」是家長的主要考量之一,那麼善用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階段,讓英語成為孩子的第二母語,將會是對日後進入好大學最有效的策略。
看完本文後,或許可使得對幼兒學英語有疑慮或迷思的家長,重新思考。但幼兒到底該如何正確學英語,又是另一件大事!
🌱 更多學習討論歡迎加入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互動討論社團
國小二年級考試科目 在 鰻魚家家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英語閱讀素養啟蒙
今年才要上小學的孩子,就會正式進入108課綱的「素養導向」式教學。面對台灣初等教育史上最重大的變革,很多家長自然也開始問起:如何「補素養」,如何找到「素養型的考古題」來練習。
當然,這些都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素養導向的教學,有個重要的目標,是希望擺脫櫃去「考試/練習」導向的學習方式。這當然不是說,素養導向的教學就不用考試,只是希望家長與學生,不要把「反覆練習測驗卷」來當做學習的主體,而能夠回歸到平常大量的閱讀,整合思考,以及跨科目的應用。
舉個例子來說。這二張照片是Maya 小一上學期在她的ESL 學校的期末考的其中一題。類似的題目有兩題,佔比都是100分中的15 分。出題的方式就是屬於素養導向的模式。
有興趣的家長可以先看一下第一張照片裡的文章。文章所用的詞彙與句型,有百分之九十是這個學期中教過的,但也不是全部。詞彙難度吻合美國小學一年級到二年級的程度。文章是從另外的文庫中選出,孩子們完全沒有在課堂上或練習題中看過這篇文章。所以,如果要能順利回答這些題目,孩子除了必需真正讀懂文章的內容之外,還要能立刻用文章所提到的東西,去當場解決一個問題。
以這篇文章來說,它的頭兩段像是個歷史故事,接下來用到了一種簡單的數學邏輯(符號對照),並且給了個例子。然後孩子再去回答問題。這15個題目,有的考孩子對文章的綜合理解,有的考孩子的應用能力,有的考孩子的基本拼字拼音能力,有的考孩子的詞彙應用。
Maya 班上的同學20人,有5人在這個題組得到滿分,有5人得到13-14分,另外10人得到9-12分。
由於沒有複習考,沒有考古題練習,所以這樣的考試結果,對於家長來說就是很珍貴的報告。可以從中知道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真正的問題在哪裡。像Maya 班上有某個同學(學校有給去識別化的成績分佈報告),在單字的50 分得到滿分,文法的20 分也是滿分,但在兩題閱讀題都只得到11 分,如果再進一步分析錯誤的這8分是什麼,當家長的就很容易找到幫孩子的方式。
以往,在台灣的初等教育現場,由於部分老師與家長太重視「績效」,導致孩子過度使用測驗卷與複習考。此舉雖然讓孩子在中低年級的成績變得「好看」,卻也延緩了真正打好根基的時機。但由於家長的態度不易改造,所以如何讓「考古題練習」變得無效,迫使家長回歸閱讀與思考,就是素養導向教學的重要價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
▍🍄 #認識追蹤更多Maya鰻魚學習全基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追蹤Maya官方Blog(更多鰻爸觀點) https://reurl.cc/ZNg0Q
🌱 加入「灌溉英語樹計畫」社團 https://reurl.cc/3MW0R
🐠 鰻魚說英語Youtube頻道 https://reurl.cc/VWgrb
🛒 Mayashop不亂買商城 https://reurl.cc/A3aod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
#灌溉英語樹計畫
#鰻爸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