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績效與總經理薪酬連動 國泰金控集團減碳是玩真的..... (09/15/2020 天下雜誌)
文:鄭宇茹
氣候變遷是風險管理中的重大風險,若未積極因應,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國泰金控集團綠色價值鏈將總經理的績效與減碳綁在一起,宣示他們是認真面對節能減碳的議題。
如果沒達成減碳目標,會影響總經理的薪酬績效?國泰金控集團就是用這種方式告訴你,他們減碳是玩真的!
在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的績效評估中,2020年加入了5年(2017年至2021年)溫室氣體要減量5%的績效,而在國泰員工的努力下,進度甚至超越原本2020的設定目標。李長庚謙虛地說:「相信金融業同業與先進對於企業永續的策略與管理方式都有精闢見解,我個人的案例在此提供先進卓參。」
李長庚的績效,只是國泰推動綠色價值鏈2.0的其中一環,主要目標是希望國泰在面對氣候變遷對產業所帶來的風險衝擊時,能結合金融核心本業降低風險,避免不可逆的災難性損失,進而導致金融體系的系統性危機。
積極面對氣候變遷風險
因此,國泰的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報告)小組緊密關注、因應氣候變遷造成的財務衝擊,而且除了不再新承作任何燃煤發電融資外,也將未積極轉型再生能源的燃煤發電業者,列入不可投資名單。
國泰統計,2019年低碳投資金額1,652億元,包含能源、建築、廢棄物回收、交通等產業,藉由將資金投入更多低碳發展的企業,促使經濟及社會往低碳發展,減緩全球氣候變遷趨勢,進而降低整體社會及國泰價值鏈所承受的系統性風險。
除積極應對氣候變遷的風險外,國泰也發現氣候變遷衍生的商機,依國際工程顧問公司4C Offshore在2014年發布的全球「23年平均風速觀測」研究,世界上風況最好的20處離岸風場,台灣海峽就占了16處,這是台灣的優勢。
2015年簽署赤道原則後,隔年國泰世華銀行就完成台灣首件離岸風電專案融資;2018年擔任海龍2號及3號的財務顧問,憑藉專案融資專業團隊,提供結合區域知識與再生能源專案融資的經驗。
更擔任允能風電聯貸案的主辦行,是目前亞太地區規模最大離岸風場。截至2019年底,國泰世華銀行參與的離岸風電總裝置容量達768MW,每年可減碳超過130萬公噸,相當於3,500座大安森林公園。
此外,2019年國泰在台中啟用烏日教育大樓,為金融業最大的太陽能自發自用建築,每年預估可發約20萬度電。
綠色價值鏈2.0三重點:廣度、態度、深度
李長庚表示,綠色價值鏈2.0的重點在於三件事:廣度、態度、深度。他說,目標是將永續概念擴大到更多價值鏈對象,思考如何更積極主動影響價值鏈的夥伴,並在每個環節落實深度管理。
在廣度上,國泰世華身為國內第一家簽署赤道原則的銀行,也擴大應用於企金授信管理,意思是除赤道原則案件外,授信額度達一定規模且資金用途符合特定敏感性產業定義的授信案件,皆須於貸前與貸後辦理環境與社會影響評估。
國泰身為大型機構投資人,主動與企業議合,包含CDP Non-Disclosure Campaign、Climate Action 100+ 及舉辦氣候變遷論壇,目前已由初期排除政策,將爭議性產業列入不可投資/放貸名單的做法,逐步演變到制訂明確的議合規範,主動影響被投資公司,目的是與價值鏈上的夥伴們一同成長,因應風險,是國泰的態度。
在深度面,國泰擴大營運管理數據,將流程管理細緻化,例如國泰人壽透過「科學化客戶經營模式Cathay Box」來處理最困難的業務員拜訪客戶的交通數據蒐集,透過此系統的建置,將業務員拜訪客戶的紙本紀錄行動數位化,方能管理與分析國泰每年1,000萬多份保單碳足跡的計算,進而取得減碳標籤的認證,更成為第一間拿到減碳標籤的壽險業。
國泰積極推動綠色價值2.0,除了從上往下帶動整個集團一齊往減碳、永續的方向前進,更將價值鏈上的企業夥伴納入推動範圍,發揮其影響力,是因應氣候變遷的大型標竿企業。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632
♡
國泰人壽 再生能源 在 非凡電視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0520 #開盤 #重點
#總統 #就職典禮 #兩岸
第15屆總統、副總統今日就職,蔡總統將發表就職演說,各界關注的兩岸關係上,她將秉持「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等八字原則。她將以「面對全球政經結構變遷」為主題,闡述在下個四年打造更好國家,而對於產業發展,她擘劃打造六大核心戰略,包括強化資訊數位產業發展、結合5G時代、接軌全球醫療生物科技、發展國防產業、加速綠電再生能源,以及發展民生及物資戰略產業,讓台灣成為全球經濟關鍵的力量。
#國壽 #台股
國泰金昨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表明首季加碼台股與海外股市,旗下國壽第1季大舉加碼台股逾500億元,在評價後,台股部位較去年底增加500億元,國內外股票部位合計增加760億元。同步公布國泰人壽2019年底隱含價值(EV)及精算評估價值(AV),換算金控股本,每股隱含價值雖然從71.5元提高至74.1元,卻沒有預期高,主要是反應全球市場利率走低,公司對今年有效契約及對未來新錢投資報酬率假設變保守有關。國泰金總座李長庚昨在首季法說會上表示,可預見一段時間(至少三年內)市場都會持續低利率,但「是不是苦日子還很難說」。但因為資本市場波動會加劇,投資機會也會比「過去更大」。
#華為 #禁令 #DRAM
美國政府對華為祭出更嚴格的貿易限制,中國消費性電子及網通設備供應鏈出現大洗牌,華為要在120天寬限期內全力拉高晶片庫存水位,並在第三季完成終端產品出貨,至於聯想、小米、曙光等其它系統大廠,則看到下半年將出現轉單效應,已著手提高零組件備貨。由於DRAM市場庫存偏低,南亞科、華邦電、晶豪科等受惠DRAM急單湧現,加上合約價看漲,營運將看旺到第三季。
另外美國對華為新禁令干擾台股走勢,外資圈針對受害股一片降評,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點名,台積電、穩懋等4家台企,以及應材、科林等6美企,將在禁令下風險升高。而里昂跳出來呼籲冷靜看待重災區PCB族群,強調智慧機生產受阻機率較低,看好華通、欣興、台燿;相反地,功率放大器(PA)龍頭穩懋兩天內遭四研究機構降評,是現階段國際資金首要避開對象。
#國巨 #ECB
國巨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昨日晚間完成訂價作業,溢價幅度高達30%,以國巨當日收盤價373元計算,轉換價落在485元,總計募得6.5億美元資金,外資法人捧場進而超額三倍認購,而在5月底,國巨也將與銀行團簽約,取得450億元銀行團聯貸資金,據了解,不少國銀都是參貸銀行,可以說今年以來外資法人、銀行團總計砸下700億元資金,全力護航國巨合併美商基美(KEMET)合併案。
#財經 #新聞 #非凡新聞 #ustvnews #news
國泰人壽 再生能源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即時頭條】台灣保險業另類投資新里程 首檔私募基金應運而生
一直以來增長有限的台灣本土私募股權基金業正在煥發新的生機,台灣保險公司豐沛的資金流有望為市場重新注入活力。
台灣首檔由金融機構全資子公司設立的私募股權基金,將在本月與投資人簽約,募得80億元台幣,其中約九成由壽險及產險公司投資。這是台灣法令開放投信及證券公司設立私募股權,以及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後的首個代表性案例。
設立該檔基金的國泰私募股權公司董事長張錫於上週四接受彭博專訪時表示,保險資金的投入將成為市場一大助力,因為收益率不但較其他本地商品高且不具匯率風險,也不必受制於海外投資上限。
「台幣資產的收益率比較低,這個東西(私募股權)提供一個平台,只要有5%以上他們(保險資金)已經非常開心,而且不必考慮外匯問題,」他說,直指針對保險業量身訂做的長年期、現金流穩定PE fund將極具投資誘因。
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基金內容:
預計簽約時間:12月
基金規模:目前承諾資金80億元台幣;目標發行金額:100億元
投資人:90%保險業者,10%其他投資人
壽產險投資人包括:國泰人壽;中國人壽;三商美邦人壽;新光人壽;遠雄人壽;全球人壽;新安東京海上產險
投資產業:以水資源處理運用、太陽能等再生能源,循環經濟以及5+2產業為主
基金存續期:10年,可經投資人同意延長
年平均收益率:5%以上
張錫還提到,除了保險資金,另一個預期可壯大台灣私募股權市場的力量或來自鮭魚返鄉的台商。台灣財政部目前正研擬草案,計劃針對海外台商匯回、投資實體產業的資金給予稅率特赦,如果政策真的執行,張錫認為金融機構設立的PE fund將成為台商投資平台,而且資金池將不輸保險業。
「以台商在海外資金粗估10兆來說,只要有兩三成匯回,那也有2-3兆,不會輸給保險業,」他說。
修法改變市場生態
金管會在去年及今年陸續修法,不但允許投信及證券商以設立子公司的方式創設私募股權基金,也讓保險業資金通過專案運用的方式投資,同時打通賣家與買家的任督二脈。
保險資金在修法前只能投資海外私募股權基金,現在在台灣可投資國家級投資公司設立的基金,以及投信和證券公司旗下PE Fund。為抓住機遇,金管會官員表示,已核准三家投信設立公司,除了國泰,還有復華及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而今年6月才完成修法的證券公司則尚未啟動。
據台灣保險發展中心的統計,至今年9月底止,台灣壽險業的資金總額已有約23.66兆元。以法令規定保險公司的專案運用資金最高可達資金池10%來計算,本土私募股權基金等於接通了上看2兆元台幣的資金流。
本地私募股權市場
台灣的私募股權市場一直以來均由大型海外基金主導,僅有少數案子由本土私募基金經手。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與勤業眾信在10月共同發佈的白皮書中指出,今年最具代表性的案子,即是KKR私有化李長榮化工一案,交易金額高達478億元台幣,為9年來台灣最大的私募並購案。
現在台灣金融業者加入戰局,張錫認為依靠品牌及信賴優勢,本土基金的增長性看好。而解決人才問題雖然棘手,也並非沒有門路。他透露,該公司的首檔基金經理人即從國泰人壽負責投資海外私募股權基金的部門而來,對投資電廠有豐富經驗;而未來推動台灣科技業整並的團隊,則從本土私募股權公司華威國際(CID)而來。
不過他也承認,因尋找人才及累積經驗需要時間,本土公司或需要起碼5年的時間才會逐步成熟。「我們知道很難,但還是要跨出那一步,」他說,只有這樣才能朝向國外大型私募股權的規模邁進。
台灣之前已有非金融機構設立的私募股權公司營運多年,部份公司逐步邁入收割期。例如達勝集團及卓毅資本所投資的聯廣和百德機械,均在今年於台股掛牌上市,有機會獲利退場。然而這些不屬於投信及券商體系的公司,目前並不在保險業資金允許的投資範圍裡。
安侯法律事務所執行顧問、私募基金產業協同主持人孫欣指出,國外的大型私募股權看重的是數百億元規模的案子,對台灣的投信來說是太高的標杆。台灣本土公司擅長中小型企業的案源,與國外大型公司是不同的市場,從這裡切入,中長線可以中國大陸的中信資本、君聯等公司為追趕指標,仍有機會與他們抗衡。
她同時指出,已接到數家投信公司評估投入私募股權產業的諮詢,雖然整體評估程序長,發酵並不快,「但政策上允許保險業龐大資金的投入,的確是利基,相信明年就會有第二、第三家基金接續成立投入。」(撰文:Miaojung Lin)
#台灣保險業 #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基金 #台灣金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