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李季準】#感性時間 #知性時間 #李季準
在基隆出生的李季準先生,
被稱為第一代「電台情人」。
在他1979年投稿於聯合副刊的文章裡,提及高一起對聲樂有興趣,曾練習過「發聲」,這個努力雖然沒成為演唱家,卻對播音工作大有幫助。
他代表基隆市的高中生參加國語演說競賽,奪得第一名。那段八分鐘的即席演講,題目是「如何改良地方風俗」,是他自認為最過癮的八分鐘演說。一起來懷念他。
留言欄有提供1979年的剪報哦
圖說:節目主持人李季準
日期:1979/2/25
來源:聯合報攝影中心
攝影:張福興
李季準(1943年3月21日-2017年4月22日),生於台灣基隆市,廣播及電視節目主持人。 服完兵役後,中國廣播公司招考節目主持人,從一千四百多位角逐者中以第一名被錄取。聲音富有磁性、低沉渾厚、極具魅力,於主持《感性時間》、《知性時間》等節目之期間,被稱為第一代「電台情人」。
李季準曾在中國電視公司主持《東南西北》、《蓬萊仙島》、《假日攝影棚》(與黃香蓮主持)、《鳳情千千萬:三民主義飛向大陸義演晚會》等節目與製作《周四掃描線》等節目,並且獲得金鐘獎;也在臺灣電視公司與侯麗芳共同主持公益節目《熱線你和我》,與楊賽芬共同主持綜藝節目《全國歌唱名人排行榜》;也主持中天綜合台《經典中國》。
國語演說 文章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喜歡,看孩子掙稿費]
我發現另一個寫文章的誘因:
幫孩子們創造更大的舞台。
承瀚是我班上的學生,他的文章
「節儉,一場思辨之旅」上報囉!
大家還記得前幾個禮拜嗎?
我不是教到司馬光《訓儉示康》嗎?
那一課,我讓孩子們進行辯論,
辯題是:
「你認同司馬光的節儉觀嗎?」
在我眼裡,
我們不該標榜單一價值,
司馬光很省,
告訴孩子驕奢導致傾家,
這是對的。
但是省到後來典地葬妻,
這好像又有點過頭了。
到底節儉是為了什麼?
有些人只是節儉,
但是有些人卻是為夢想蓄力。
孩子們是第一次打辯論,
會緊張、語無倫次、前後矛盾,
這些都是正常,你只有站上台,
才會知道自己的底氣足不足。
而底氣,來自大量閱讀。
承瀚當時打三辯,
立場是支持司馬光節儉觀。
要知道,評審是叛逆的高中生,
一開始,鋪天蓋地的不認同節儉觀。
要逆轉,難上加難。
但承瀚他完成了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有論點、有故事、有情感。
他說,節儉,
是為了讓你成就更大的夢想。
他說,難道你希望當親人生病時,
只能無助地握著親人逐漸冷去的手嗎?
說的全場聽眾嘖嘖嘖、燃燃燃!
最後,十幾個聽眾倒戈,
他們被承瀚的演說說服了!
又一個耀眼的鑽石,
在我面前閃閃發亮!
後來,我把課程寫成文章,
受到熱烈的迴響,
國語日報的編輯看見了,
問我能不能找個孩子寫篇文章,
關於這堂思辨課。
當然好啊!
我喜歡被看見,
但若我的學生、朋友被看見,
我會更雀躍。
我想到了承瀚,
因為他在我心中留下代表作。
記住,成功的關鍵,
就在於你能不能
在別人心中留下代表作。
我把這個機會給了承瀚,
問他願不願意寫這篇文章。
承瀚一口答應,
那個禮拜回去寫啊寫啊,
週末就完成了。
對了,我忘了說,
這篇文章是有稿酬的。
記得第一次認識承瀚,
他告訴我,
假日都在早餐店幫忙。
我知道,他沒有得天獨厚的家境,
得靠自己一點一點追回來。
那時,我訓練他演講,
他告訴我以前沒去外面比賽過,
可是我一聽,這孩子是鑽石啊!
於是那陣子我們拼命練,
打磨技術、雕琢鑽石,
常常夜幕低垂才回家。
最後,他以演說素人之姿,
拿下了新北市國語演說組第五名!
當然,
相較其他選手得前三名,
第五名並不起眼,
但如果是完全沒比過,
第一次比就是全市第五名,
這根本無比耀眼啊啊啊!
沒關係,你繼續拼,
有一天,我會讓你被看見的!
承瀚的文章
《節儉,一場思辨之旅》上報了。
他很雀躍,我更激動,
因爲這是他第一次掙到稿費,
再也沒有什麼比這更美好的事了。
我也希望他此後,
能深深相信一件事:
「才華,是可以殺出一條血路來的。」
我喜歡,看孩子掙稿費,
每一個文字都有真心;
每一份努力都有回報。
前提是,
成為奮不顧身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