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時間
#大家問題都很直接
#蔡校長用心回覆沒有玻璃心
可能因為我們家小朋友數學競賽的成績還不錯,常被問到相關問題,以下做個整理,一次回覆。
① 你們好像參加蠻多種數學競賽,到底你們參加了幾種?
② 如果我們不想參加那麼多,也不想自行評估篩選,你建議從哪個入門比較好?
③ 你建議小朋友從什麼時候開始參加這類的數學競試?
④ 你說課後成績還會有詳細分析?
⑤ 小學不是都有數學課跟考試嗎?這不也能知道孩子的興趣跟能力?
⑥ 現在的教育潮流,逐漸反對標準化測驗,這種大型考試不就像是聯考嗎?
⑦ 有興趣參加的話,要去哪邊報名?
⑧ 2019 年的報名費要 800,這也太貴了?
⑨ 這類競試,背後都是出版社、補習班、國際學校,會不會只考他們學生有學過的題目,我們去都只是陪公子練劍?
⑩ 三年級到六年級還可以加考閱讀測驗,要參加嗎?
⑪ 卓越盃網站還提到一個資優數學冬令營,那個是?
⑫ 如果是很熟的朋友,通常你會給怎樣的建議?
#趕快點擊進網站觀看回覆
#想更瞭解素養是怎麼一回事
#今年素養教育工作坊僅剩最後一班
【報名倒數】
🔸7/25 素養教育工作坊,今年僅剩這班,報名倒數!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 身教之後,形成教案,進而跟孩子互動。
當我們一邊搜尋的時候,怎麼決定用什麼工具?找出來的結果,我們是怎麼評估的?如何選擇優質資訊,並直接跳到重點?怎樣的資料需要二次查核?店家或景點的評價高或低,怎麼決定直接相信或需要根據自己的特色判斷,要判斷的話,又該怎麼判斷?
這些「細微的瞬間決策」,我們將會用慢動作,一步一步的講解,讓各位看清楚從完全不熟的新領域,如何瞬間抓到重點,形成知識骨架,並逐步填上內涵,然後變成自己知識的一部分。
❤ 身帶著孩子走入數位的浪潮中,並且茁壯。
「經由課程了解到其他家長,在教育方面遇到類似的困難,透過校長的回答,可以一同解決疑惑,獲益良多。」
我們將整理過去的日子中,我們嘗試過,有效跟無效的各種策略,並根據不同孩子的個性作迅速調整的過程,讓各位能有最多「確認可行的策略」做參考,讓自己的孩子,在數位浪潮時代,能有更強的表達力、社群力、資訊力與網路力!
【報名倒數】
🔸7/25 素養教育工作坊,今年僅剩這班,報名倒數!
🔸立即報名|https://literacy.innovarad.tw/event/
國 小 六年級數學 教案 在 北歐四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學校關不關? 小孩去不去上學?*
(❤️最新更新在最後,阿雷學校的校長好棒,找出彈性方法兼顧大家的需求)
以上這兩個問題,大概是芬蘭從上週四五大量增加病患人數後,到今天為止的討論關鍵字。
***學校關不關? ***
如果要關閉全芬蘭的學校,需要動用特別時期的法律,在那之前,中央沒辦法直接宣布決定,目前總理已經在準備這套法律的啟用,以便必要時可以使用。
這個決定想必是很難做,因為每個國家狀況不同,關校牽扯到的社會層面也很多,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辦法用遠距工作在家裡照顧小孩,家長是醫護或救火人員也不能留在家裡,還有部分需要特殊照顧的小孩在學校能得到的資源,不是父母可以在家中輕易供給的。
但如果不關校,就算以目前的孩子病例看來,大多症狀輕微,但疾病的長期影響無人能知,同時也有傳染給父母或祖父母長輩的危險,當各公司能遠距的都遠距了,學校反而大門敞開,也是個防疫上的危機。
當中央還無法做出這個困難的決定時,就留給芬蘭各地方政府自己做。
具有指標性的首都赫爾辛基,上週五宣布赫爾辛基學校和幼兒園繼續開放,這個結論群情譁然,至少以我非常不客觀的、非常有限的社群媒體社交圈, 和新聞上的留言上看來,可能目前是反對的比贊成的多。
週末,地方和中央官員大概都在加班工作,緊接著幾個其它大城市Tampere, Turku紛紛帶頭宣布:
-下週一開始高中遠距上課,只有要參加會考的學生到校就好,而且座位會分很開。
-有的則是初中七到九年級也遠距上課,另外如果疫情加劇,小學五六年級也遠距上課。
我看到時的想法是,這也是一種變通啊,沒人說不去學校就不能上課,改成遠距的也是折衷方式,為什麼從年紀大的學生開始,我想是實際考量: 年紀越大,對父母的依賴越少,也不會受父母的職業影響是否留在家的決定。
剛才還發現,其中一所首都附近的城市Nurmijärvi,則是宣布,中小學會正常開放,但是如果家長有能力讓孩子在家自學,市府鼓勵這麼做,老師可以給孩子作業在家裡做,用大家自願(但不強迫)自學的方式,來面對目前的疫情,這也是個有彈性的方式。
然後我剛才很巧的在看最新新聞時,看到赫爾辛基市長決定在今天芬蘭時間晚上六點半,對市民公開新的相關決議。是什麼我現在還不知道,但是他有寫一篇部落格文章,解釋他為什麼周五決定不關校。
一來,是這樣的決定牽扯到整體的社會考量,關校有利有弊,越是鐵腕的決定,影響的社會層面越大,越要小心決定,確定利大於弊才做.
再者,當中央還未決定關校,如果赫爾辛基決定關校,一定引起各城市仿效,中央沒宣布關,地方自己都關,可能造成對政府不信任,也不是全民之福。
讀完覺得比較能諒解他的做法(因為我周五也是覺得應該要關校的),難怪他在記者會上一直說,這種大決定要中央政府做,不是地方政府做。當市長也真不容易,他的決定是有他的考量,而且面對未知的疫情,無論中央或地方政府決定怎麼做,都是會有人讚也會有人罵,怎麼樣都沒有完美的做法。
倒是,如果可以好好運用遠距教學,應該是在這個情況下,最彈性的方式了吧?
講完了關校不關校的現狀,來談談上學還是不上學,這才是我目前真正的難題。
因為中央還沒有做出決定,由地方政府自己來,我們當然就緊盯著地方政府有沒有新的指示(我不住在赫爾辛基, 而是住另一個城市)。
今天的新指示是,我們城市的高中也是明天起遠距教學,中小學和幼兒園還是開放,但是會隨時依照狀況調整做法,所以小朋友的課本都要帶回家,不可以放學校,這樣萬一需要自學或遠距才能直接進行。
然後剛才收到市府寄來的緊急問卷,要我們填寫,市府說,他們正在考慮學校的供需該如何在這種情況調整,想知道在目前的狀況下,家長會讓小孩上學還是不會?
這我真不知道要怎麼填,我本來的想法是,你不關校,我就會讓他去,你關校,我就自己顧。可是只有"去學校"和"不去學校",我覺得好難選,我想選在家用遠距教學,但是沒有這個選項。
然後我決定上城市的討論群組看看別的家長怎麼說,果然一片迷惘啊,大家都在說,中央怎麼不趕快做決定,這樣搞得很亂不會選。再看看另一個我認識的芬蘭媽媽,在他自己的臉書上也問同樣的問題,他是想問,可不可以跟學校申請讓孩子在家自學,結果我驚訝的發現,一堆媽媽們留言,從上週五起就不讓孩子上學了,至少會讓孩子在家帶一兩週以上,而且大家都說,這個階段跟學校講學校一定同意,不需要申請,說一聲就好了!
啊我不知道這麼多芬蘭家長已經主動不讓孩子去學校了,(當然我不知道比例有多少,可能明天阿雷去上學回來可以告訴我,班上是不是很少人還是差不多?),但是市長又說,在沒有共同的決定之前,不該不上學,所以他明天還是照樣去囉?
然後我家老公就問阿雷你想不想去學校,阿雷當然說他想在家自學,我老公就提議,那早上爸爸教你芬蘭文和運動,媽媽下午教你數學和視覺藝術,什麼啦,我哪會教視覺藝術,阿雷教我還差不多…
我支支吾吾地說,嗯我不知道耶,阿雷馬上說: 媽媽你是不是懶得教啊? (知母莫若子,知母莫若子啊…)
我是懶沒錯,媽媽雖然在家, 還是要遠距上班的,你能去學校當然最好是去啊,但是,我也知道,減少社交量總是比較安全,所以,阿雷明天到底是要上學還是在家?
一兩天在家是可以,但如果接下去兩週學校一直開著,兩週的學習量要全部由家庭來做,我們做得到嗎? (好吧媽媽努力一點可能可以,但還是有很多的可是…不確定…)
我還是不知道…
-----
剛才我終於把問卷填好了。我和老公討論後,覺得明天阿雷去不去上學是另一回事,但是市府是要用這個問卷做決定,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未決定關校、病例仍在增加), 家長的意願,是想讓小孩去上學還是不去,收到問卷調查後,他們會做一個初步的決定,我們城市該怎麼做,因為這個問卷必須在明天之前做完,於是我們剛才決定選擇 "在這個情況下,我們的小孩不會正常的去上學",做為給市府的意見參考。
我希望,市府會做出可以在家自學的彈性決定。
—-更新:
❤️我們做出決定了:明天小孩留家裡。
❤️感謝阿雷的小學,校長剛才周日晚上八點發通知給家長:想把小孩留家裡的人,跟老師說就好!老師每天會給出在家該做的功課讓進度持續。
❤️想去上學也可以,老師會同時準備教材給去學校、和不去學校的人。
❤️有任何相關問題,打電話給校長,因為老師準備教案很忙,疫情相關的問題校長來答!
#覺得好安心!
#無論政府或市府做什麼決定,孩子都可以留家裡、也不耽誤學習進度!
#好難的習題
#學校關不關對政府很難
#小孩上不上學對家長也很難
國 小 六年級數學 教案 在 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王麗芳教養同好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上週六歲半兒子發高燒,我邊顧邊做暑期學習概念營的教案,兒子好了換我倒了。稍微好一點之後,除了被一堆待讀待處理的訊息量嚇到之外。
昨天,小六女兒畢業考的成績出爐,
讓我從整個暈厥氣虛的狀況中震醒。
*
我的女兒小二才入學,
一個注音都不會,但是會認國字,
如果不是學校的考試,
老實說我不會發現她眼睛有狀況,
我也不會發現她理解出問題,
我更不會發現她根本搞錯了學習的概念,
我曾經收到老師給我的一封信,
上面訂書針釘滿滿的一行,
她的成績在那不重視成績的學校,
敬陪末座需要做補救教學。
而且不只一科,不只一次
。
後來成績追上了,
又轉到競爭很強的學校,
再一次從後面追上來。
。
我曾經看過她對著她最愛的數學發飆爆哭,
因為她沒辦法理解為什麼是個『量』東西,
老師教她乘十的倍數的時候往後加零。
我陪著她看社會科,才看懂所有孩子小學對社會科學習的誤解會造成國高中的學習障礙,
她的國語是看過寫不出來,字的左右部件會打架,
老師用英文陪她練閱讀理解判斷,
她學校英文成績就敬陪末座,
只好,老師教學校的,媽媽陪唸英文閱讀思辨。
她是一個超痛恨有人跟她講『不懂就照做』『不懂先背起來就好』的孩子,
包括數學都要陪他一個個推演,
包括學習這個概念,我都可以為她生出一百個教案。
。
六年級上學期期末考,她最愛的數學全班倒數,
六年級下學期期中考,她考了一個不及格,全班最後,
我看到成績,陷入了深沈的哀傷,
我陪著她一一的分析問題點在哪裡,
然後調整學習方法,
不及格成績發下來的隔天,
我載她去學校,看她開心的跟我揮手道別,
我忽然問她:『妳一點都不會煩惱你的數學嗎?』
女兒看著我說:『煩腦一定會的,連續兩次成績這麼差,但是,媽媽,我們不是從底部熬起來這麼多次了,應該是學習方法錯了沒辦法應付高年級的量,我們再調整就好。』
那天後,她每天多算兩張數學,也建立自己的題庫,針對她很討厭的主題,一直練到會,終於在畢業考,從最後一名衝到全班的兩人並列第一,一口氣進步41分,她開心的說:『媽媽,妳不覺得我讓妳的心臟變的很有力嗎?』
。
老實說,雖然大家很討厭考試,
但是我很開心每次考試都發現孩子的卡點,
然後陪著她一關關的破,
這六年來,我除了讓她懂了學習,
還讓她懂了跌倒是一時的,學會怎麼站起來很重要,
小學六年,一次次一科科跌倒了就從底部熬起來的經驗,成了女兒人生中很重要的心理思維了。
光她昨天回來告訴我:『妳看,上次成績讓我知道,我這次讀書方法調整是對的,跌倒是一時的,媽媽不用太煩惱。』
六年了,每次考試都是一次震盪,慢慢地找出自己的學習問題,慢慢地找出自己的學習方法,慢慢的看懂『失敗只是一時的』
。
這六年,我沒有怪老師,
我沒有說一句『孩子不是讀書的料』
我也沒有跟他說『就是你不用功才考爛』
我只是一次次的陪他找原因跟她分析原因跟戰略。
。
快入國中了,我最開心的莫過於看到她的人都告訴我:『她很有思考,卻像孩子般的快樂。』
。
我不相信父母一定要在成績跟人品中選擇其一,講的好像好像監獄的組成都是高材生ㄧ樣,成績中也可以鍛鍊心理素質。
孩子有學習概念後,他們會知道他們要的是什麼,路上所有的石頭不是迴避與逃避,而是想辦法搬開。
真心的希望,別因為孩子幾次考試成績差,就斷定孩子『沒這門科的天賦』『不是讀書的料!』『就是不用功』
考卷上的錯題,每題都在跟大人說『這是我的困難點』,
陪孩子破關的歷程,讓她深深相信『我媽是我的戰友。』
。
真的,大人換個心態,孩子就換個人生了!
。
。
#還好我學習概念拉得很緊,就算孩子還沒找到夢想,也可以先把工具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