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輪預約接種明日開始,提醒大家準時前往施打』
臺南市今日(7/22)連續25天無新增,目前臺南市的劑次涵蓋率已達21.6%。黃偉哲市長特別提醒,如果有身體不適、或者醫療診所發現有疑似的症狀,還是要高度警戒,嚴格防疫必須堅持。也提醒收到預約通知的請盡快完成預約程序、預備接種疫苗。
【#國小教育人員施打】
1. 7/20起至25日,將分流至4家指定專責醫院施打(柳營奇美、永康奇美、成大醫院、部立臺南醫院)。
2. 施打對象含國小人員10,143人、幼教人員631人,教育部核定外僑學校13人、特教學校250人、實驗教育機構和團體106人,共計11,143位。
3. 國中(6,280位)高中(4,088位)部分已完成造冊,國中將於7/25開始接種、高中職也會陸續公告施打時間地點。
4. 接種時間地點安排,可到教育局首頁的「教師疫苗資訊專區」(https://tinyurl.com/drw5dm6j )查詢。
【#幼兒園與安親班有條件開放】
1. 7/27起有條件開放;
2. 帶班人員需完成疫苗施打,未施打者每3日至少1次快篩;
3. 師生應落實基本防疫要求;室內加裝隔板;特定人員加戴面罩手套(如隨車、餐食人員)
4. 以班為單位進行教學、禁止跨班上課、禁止戶外教學;
5. 密閉空間、戶外設施及傳染風險設備皆暫停開放;
6. 師生有1人確診全園停課2週;有1人框列,全園停課1日清消。
【COVID-19 #公費疫苗預約平台 】
1. 疫苗預約平台登記操作方式,請參考:https://tinyurl.com/3xtrbmde
2. #不會使用登記平台 的朋友,臺南市區公所/衛生所/戶政事務所,即日起成立「臺南市預約平台登記服務櫃臺」,都可以協助民眾登記(請記得攜帶健保卡)。或者來電Ingay辦公室(06-2825318)我們來協助。
【各輪次意願登記與接種安排】
#第二輪預約接種(即7/12 17:00前登記意願者)
將於今日(7/22)施打完畢。
#第三輪預約接種(即7/19 12:00前登記意願者)
1. 7/20 10:00~7/22 12:00起,將以簡訊通知請收到後再回預約平台進行「接種預約」(預約施打可參考:https://tinyurl.com/23pw3cud );
2. 第一輪通知針對1973年12月31日(含)前出生者,估計約170萬人;
3. 7/23~29進行施打;
4. 未來視疫苗到貨量,每週二發送簡訊;
5. 接到簡訊但未完成預約登記者,將自動納入下一次簡訊通知對象。
#後續意願登記:
1. 目前已暫時停止意願登記;
2. 後續意願登記開放時間,將視疫苗到貨狀況再行公布。
【#第二劑接種資訊】
1. CDC記者會宣布,6/9~7/9已接種莫德納第一劑者,其中第1~3類人員即日起開放第二劑莫德納接種。
2. 相關接種登記預約方式,待公布後再分享。
【#接種疫苗並非免疫,只是降低重症率,並且接種後14天才會發揮防護效力】
依據CDC公布的資訊, #各類疫苗至少在第一劑施打兩週後才開始發生效力 (參 https://tinyurl.com/3yf4tay9 ),請儘速施打、繼續擴大疫苗覆蓋率,共同建立起臺南的防疫安全網。
【#防疫紓困相關資訊】
1. 疫苗與篩檢資訊,都可以到臺南市的平台(https://tinyurl.com/ydx3yyap )查詢。
2. 紓困措施 都可以到市府防疫專區網頁(https://tinyurl.com/4sns5r3n )或者紓困諮詢專線 06-2954293 查詢。
3. 台北確診案於臺南足跡如下:
#交通運輸
7/16 19:28-20:57 高鐵1254車次臺南至台北 第7車(台北#15560足跡)
7/19 06:60-08:03 高鐵0203車次台北至臺南 第8車(台北#15560足跡)
#七股區
7/19 七股納骨塔(台北#15560足跡)
【#走私船確診案說明】
1. 7/20海巡署於外海30海浬查獲本國籍走私船,船上除3名船員(2名台籍、1名印尼籍)外,另載有8人(6名印尼籍、2名緬甸籍),共11人皆安排PCR採檢。
2. 採檢結果6名陽性(印尼籍4人、緬甸籍2人)、陰性5名(台籍2人、印尼籍3人)
3. 昨日發佈陽性7人,其中一名CT值較高,經判定為陰性。
4. 本案框列16人(海巡14、環保清消2人)皆採檢為陰性並進行自主健康管理。涉案漁船於查獲日也完成清消。
需要歷史足跡資訊,請上市府『臺南COVID-19儀表板』(https://tinyurl.com/49v6f69k )。
#戴口罩 #勤洗手 #重清消 #少移動 #避近距
#理性防疫 #安心防疫 #用腦防疫 #動手防疫 #主動防疫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超認真少年Imseriou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危險的男人踏入超過七十年的軍工廠 經歷三個月拍攝 他們徹底改變傳統橡膠工廠環境,朝向現代化工廠,繼續生產橡膠製品。 【隱形工廠】系列:隱形在臺灣各地的冠軍工廠,值得被認識。 成為頻道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kzc03-ycrpB1...
國 教 署 戶外教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沒有蘋果日報的七月一日,香港的報紙就長這樣,太陽升,東方紅。2021直接變1984。
同事陳虹瑾蔣怡婷寫的《當蘋果落下》,照片來自Thomas Kuo(顧爾德)臉書。
《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落地香港,不到1年,剛過26歲生日的香港《蘋果日報》也落地了。
6月17日起,《蘋果日報》(以下簡稱《蘋果》)在短短1週之內被迫關門。直至截稿,至少有7名《蘋果》員工被抓,除了管理層級,更有負責撰寫評論者,港警並警告,未來不排除逮捕更多蘋果人。
蘋果終究沒能撐到今年七一。中共歡慶建黨百年的同時,香港的新聞自由正在急速死亡。曾是新聞自由堡壘的香港,在無國界記者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排名,從2002年的全球第18名,摔到2021年第80名。
本刊訪談的15名前香港《蘋果》員工,在《蘋果》年資最長者達25年半,最短者僅5個月,他們之中,不乏在《國安法》正式生效之後,仍堅持到《蘋果》報到的記者。走過自由的黃金年代,香港新聞界最壞的時刻可能還沒到,有人卻說,最壞的年代,最需要記者。
6月23日,收到《蘋果日報》正式停運的消息時,Ruby(化名)在旺角的咖啡店裡看著手機的新聞標題,幾乎不可置信。手機不斷彈出同事傳來的訊息,「回公司、回公司」,她忍不住流下眼淚。
工作最終日 公司的死期
2018年,Ruby加入《蘋果》港聞組擔任記者。這是她畢業後的第1份全職媒體工作。最初,她寫人物專訪、城市裡大大小小的人情故事,但沒過多久就遇上了反修例運動與香港政治環境變動最劇烈的時刻。「我好像是專門寫抗爭新聞…由2019年開始,全部的東西都是和抗爭有關。」
前一天,她已交出在《蘋果》的最後一份稿件。她想轉換跑道,幾週前辭職,只是沒想到,原訂工作的最後一天,竟成公司的死期。
香港《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深夜正式生效,阿婷(化名)在7月進入蘋果工作。其實,當時她也拿到其他媒體的工作機會,會選擇蘋果,有2個原因:「我待過親建制的媒體,想試試香港最自由的媒體;還有,我想見證歷史。」入職不到1年,歷史突襲阿婷和她的同事,她嘆:「大家都知道這一天會來,但來的時候,每個人做100次準備都不夠…」
6月17日清晨,港警以「串謀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拘捕壹傳媒行政總裁張劍虹、壹傳媒集團營運總裁周達權、香港《蘋果日報》副社長陳沛敏、總編輯羅偉光及蘋果動新聞平台總監張志偉等5名高層,隨後正式起訴張劍虹、羅偉光,並凍結《蘋果》3間相關公司共港幣1800萬元資產。其後,警方動員逾500名警力搜查壹傳媒大樓,並帶走44部電腦和大量新聞材料。6月21日,黎智英顧問Mark Simon透露,《蘋果》缺乏資金,可能在6月25日前會被迫關閉。
恐懼纏繞著蘋果辦公室。6月21日下午,陳沛敏表示,如果同事決定辭職,可以不用通知期,即時生效。負責國際、突發及英文版的主管相繼離職,動新聞和財經版亦停止運作。6月23日,警方拘捕筆名李平的蘋論主筆楊清奇,《蘋果日報》當天表示,基於「員工安全及人手考慮」,宣布將提早於當晚關閉,並在6月24日出版最後一份報紙。
法治框架中 紅線在哪兒
滂沱大雨中,Ruby搭計程車趕回將軍澳壹傳媒大樓,路上買了5份《蘋果日報》,想回辦公室後分派給同事。2天前,她和一群同事像去戶外教學一樣參觀公司的印刷廠。看著機器吐出一份一份滾燙的報紙,她說當時有種看電影《Spotlight(驚爆焦點)》時的感受。《Spotlight》講述的是《波士頓環球報》的記者們如何揭發天主教會在波士頓性侵兒童醜聞。「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個做傳媒的人來說,那個moment都是一件好浪漫的事情。這是一個大家同心合力的結晶。」
但過了這一晚,這些都要成為歷史。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陳朗昇表示,從以《國安法》起訴黎智英,到拘捕公司管理層、打壓《蘋果》,這些動作背後,港府想傳遞給香港新聞界訊息很簡單,「就是做報導、做評論、做新聞工作是會有後果的。」他指出,香港新聞界在《國安法》落地後的一年內經歷多次打擊,例如整肅香港電台、撤換有線電視與《Now新聞》高層,又例如記者蔡玉玲運用查車牌資料做報導,就被控「虛假陳述」並遭定罪。「整個氣氛都是對新聞業不友善,是不是記者知道太多事情,對整個(政府)管治會不好呢?」
《蘋果》熄燈後2天,香港政府公布新人事任命,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升任政務司司長、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出任保安局局長。以往,政務司司長這個香港政府的「第二把交椅」均由政務官擔任,李家超上任後,成為首名具保安局背景的政務司司長,香港負責制定政策的機構和實際執法的機關,現在都由有保安局背景的人出任。
6月23日,李家超在接受商業電台專訪時表示,《國安法》公布1年來,國家安全的嚴重風險已降低,但須防範資金以「基金」形式透過「媒體、藝術、戲劇」等「軟性」途徑進行思想方面的滲透,「宣揚港獨及危害國家安全的訊息」。對傳媒的整肅,可能尚未到頭。
陳朗昇觀察,香港的傳媒工作者一直站在法治的框架中思考紅線在哪裡?到底什麼樣的報導、評論會有問題?但從特首到警方,沒人說得出標準在哪裡。「不是法律,而是政治問題。」他說.......
·········《蘋果》前總新聞主任李家聰是《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的負責人,今年6月從《蘋果》離職,卻以特約方式持續參與節目製作,對外他都說:「離職原因很複雜。」《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是他去年八月底一手規劃的節目,彼時,香港2家主要電視台《Now新聞》及有線新聞台均有高層人事異動,立場親中的空降新團隊引發電視台大批記者離職,「網路上很多年輕人說,現在沒有一個可以看的電視台了,都給建制派說話了,《蘋果》可不可以開一個新聞播報?」
「我想了很久,很想做,我主管、最近被捕的(動新聞總監)張志偉就跟老闆提,他(黎智英)一口就說,『應該做,馬上做。』那是(去年)810大搜捕後,黎智英被抓進去調查,2天後放出來時,」李家聰在電話那頭笑道,「《蘋果》是很奇怪的公司,很自由,沒有規範,可以讓你不停做你想做的事情,黎智英是不能停下來的人,隨時有新想法,要做就做,企劃案都無需提。」於是他和團隊從零開始,訓練同事當主播,用現有機器建出「很山寨」的攝影棚,不到1年,《九點半蘋果新聞報道》每日直播都有1萬多人收看,最後一天直播甚至有3萬6千人在線觀看,單集點擊率已近40萬次,「香港話講,我們是『用蔗渣價錢做出燒鵝的味道』。」
彼時親民主派的香港新聞台節目正在消失,「像是47人案(47名泛民主派因「35+初選」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的審訊,我們都會在法院門外做直播,別家媒體肯定不會放在重要位置,但我們用一整節15分鐘做,人家不敢做、怕做的,我們更應該站出來。」
國安法逼迫 當局眼中釘
港聞靜態組採訪主任蔡元貴工作到公司營運的最後一日。他1999年入職,至今已22年。他說《蘋果》政治立場向來鮮明,這些年受到不少壓力。「2019年之前,報紙和網路經營狀況很差,被一些廣告商杯葛嘛,就算政府不搞我們,可能也會很辛苦。」但他回憶,自他入職以來,《蘋果》的編採政策從沒因政治壓力而改變。「從1999年開始做,感受到外界政治壓力越來越緊縮。所以在《蘋果》好幸運,當很多人都不敢講話的時候,你還敢講。」
但今年4月開始,前所未有的壓力,逐漸逼到《蘋果》眼前。4月15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稱會依照《港區國安法》「加強宣傳、指導、監督和管理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對國家安全事宜的處理」,時任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強調「假新聞和國家安全直接有關」,將採取調查,並影射批評《蘋果日報》。5月17日,香港警方根據《國家安全法》凍結黎智英持有的壹傳媒多數股份,及黎智英擁有的3家公司銀行帳戶內的資產。當天,台灣《蘋果日報》宣布停止印製報紙。
報導不具名 是認輸了嗎
5月底,港聞組記者阿凱(化名)身邊已有4、5個同事離職,其中包含他的主管。當時,除了年資淺的同事,還有一批中高層主管離職。阿凱證實說,「當時真的有幾個中高層的人走,他們對外都說是個人理由,但其實也是透露《蘋果》可能會關,記者可能會被抓…」那幾個月,公司迎來更詭異的低氣壓,上層甚至開始盤點人力,問人員:「有沒有想要走?」傳言流竄,「有人說他們是逃兵,但我覺得,他們不是害怕而離開的,中高層的人總是會被找到,比較像是提醒同事,每個人都應有不同考量。」
「我想自己還可以留多久呢?我還有3、4個採訪沒有做完,我一定做完,所以傾向要再待一陣子。但下一步是什麼?要等到總編被抓時走嗎?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堅定說,要跟《蘋果》走到最後。」5月初,阿凱在越洋電話那頭說。
當時他的工作已比過去艱難得多。官方活動這兩年已很少邀請《蘋果》記者,《國安法》實施後,他的受訪者紛紛拒訪,「大學教授以前很樂意回覆採訪,現在敢說話的很少,『刊登在蘋果』會不會被視為支持《蘋果》?」報導紅線在哪?哪些是「敏感詞」?「現在很流行說勾結外國勢力,像採訪外交新聞、流亡人士,都要小心,不然就會被認為是宣傳港獨思維,我們要引用比較多官方內容,盡量平衡報導,也是保護自己。」
據悉,去年中《國安法》落地,港蘋記者從此幾乎不在報導中使用真名。今年4月,《蘋果》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這是很重要的改變,像黑警這樣的詞改掉,我覺得OK,但武漢肺炎並沒有情緒化,只是形容某個疾病從哪裡發生,感覺公司更保守了。我們不應該禁止、不能用哪個字眼,這是一個重要的訊號,編採做法變了,」6月底,當阿凱再次接受我們的採訪,他無奈提及那場會議。
蔡元貴也證實,港聞靜態組近期曾舉行內部編採會議,將報導中使用的「武漢肺炎」,一律改為「COVID-19」,涉及國外制裁的內容也都盡量避免報導。
幾乎每位受訪的港聞記者,都提到「武漢肺炎」一詞用法的轉換。不少人也提及,《國安法》去年通過後,稿頭幾乎不再放記者名字,有些記者對此安心,卻有人對公司做法感到憤怒。雙方妥協後的做法是:若記者堅持要掛名才掛名,其他報導一律隱去記者真名。
6月24日清早,香港書報攤湧現購買最後一期《蘋果日報》的排隊人潮。(達志影像)
這一年之中,阿婷曾訪談香港本土青年組織與其他敏感題目,類似稿件,她都堅持在稿頭掛上本名。「我主管再三問我:『真的要掛嗎?妳確定喔?』我說:『確定。』」為什麼如此堅持?「我想…表現一種:『我就不怕』的態度吧…」
港聞記者駱嘉輝(化名)說得直接:「光榮和安全,我不用思考,安全第一。」這整年,他做的重要報導都不具名。港聞記者阿海(化名)說:「可是,自己的獨家或重要故事,還是會想給自己credit啊。」阿海又說:「雖然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出事,但受訪者是具名受訪,我們不下byline(記者署名),對受訪者也不公平。」記者阿強(化名)曾經質疑公司的做法:「我為什麼不要具名?我覺得這樣好像是我們認輸了。有同事問公司,為何要後退一步?為何讓人家覺得你怕《國安法》呢?」我們問阿強,此刻回頭來看,如何看待公司1年前不讓你們掛名的決定呢?「我不知道…」他沉默了一會兒,答道:「也許他們(主管)的危機意識很高吧。」
雖然阿強的立場是「不向《國安法》低頭」,但他仍不諱言,這一年中,經歷過前所未有的自我審查。例如在報導裡,「港獨」字眼是萬萬不可出現了;就連報導《國安法》後街頭的零星民主行動,有人高舉或高喊「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到最後他連受訪者說的原句都不敢寫,自動替受訪者隱去「那8個字」,轉而改寫成隱晦的「光時」2字。駱嘉輝更曾在挑照片時,和同事討論半天:照片裡的人手持「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字樣,那8字是否該打上馬賽克?
身陷恐懼中 憂被警抓走
「《蘋果》死掉,只是反映了整個行業快要死掉的問題。每個人的『最後』是不一樣的,我不一定能承受那種恐怖(挑戰底線),在香港,沒有記者認為自己是在做非法的事情,以前在香港做記者是挺好的,但現在要想,為了做對的事情,要付出什麼代價?讚美政府的文章沒有新聞價值啊,要批評它,找出問題才是我們的工作。」但恐懼不時鑽進阿凱腦中,「我有時候會想像這個畫面,早上6點鐘,警察上我家的門要抓我。我是不是該跟家人討論、做好心理準備?不能當沒有這一回事,但這很難跟家人討論,他們一定會叫你不要做啦。我心裡也一直有一個人在呼喊,『走啊!走啊!不可以留下來!』」
阿凱終究留到最後一天。6月17日,羅偉光等人被抓那天,他在外頭採訪,他用訊息告知我們,「我問了採訪主任,他說如常採訪,我就繼續做已約好的訪問。有同事說:『做好今日,才有明日。』」
同樣留到最後一天的港聞組記者S則說,早有心理準備了,只是沒料到會有500港警上門搜公司,她見長官被港警押出《蘋果》大樓,「那種感覺很差,不是害怕,而是憤怒。」6月17日,她回到公司時見電腦被抄走,抽屜被亂翻,唯一慶幸是,她把重要資料都處理掉了,「其他所有文件都被翻過了,去年公司被搜之後,我就只在抽屜放食物、零食。」但她顯然還是不甘心:「我們之前覺得,《蘋果》能熬過六四,是不是能熬過七一呢?」答案很明顯了,話筒那頭沉默許久,傳來一聲慘笑。
凶險超乎預期。6月17日中午,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在記者會上稱,《蘋果日報》有數十篇文章呼籲外國制裁,危害國家安全。他並稱:「行動是針對利用新聞工作為工具,做危害國家安全行為,一般新聞工作者與他們不一樣,不要和他們扯上關係,要和他們保持距離。」國家安全處高級警司李桂華甚至形容《蘋果》大樓是「犯罪現場」,媒體追問,一般人轉發《蘋果》文章、市民購買或訂閱《蘋果日報》是否違法?李桂華竟稱:「要視乎其企圖。」
6月19日,羅偉光等人出庭那天,李家聰去了法庭旁聽,「我在公眾席上一直在想,他們到底做了什麼的大錯事?現在要面對牢獄之苦?我不禁想,如果今天坐在裡面的是我呢?」那天羅偉光對來支持他的同事們比了個握緊拳頭的手勢,示意「要加油」,卻讓旁聽的同事們哭了出來。
全文連結
https://www.mirrormedia.mg/premium/20210628pol001
國 教 署 戶外教學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早安,疫情嚴峻,請大家待在家裡的時候,可以順便關心一下 #全國兒童安全日。
時間回到1992年的5月15日,當時桃園平鎮發生一起遊覽車火燒車的事件,共造成23人死亡、9人輕重傷。
當天原本應該是快樂的一天。
私立健康幼稚園180餘位師生和家長,租用5輛遊覽車到六福村野生動物園校外教學日,但因幼稚園未察覺到他們為戶外教學活動所租借的遊覽車為違法改裝,其中一輛車輛電線短路起火,造成1位教師,2位家長和20名學生慘死於大火。
幼稚園老師林靖娟本可以逃離,但因捨身返回車內,救出6位學童後遭大火吞噬而身亡。
這就是全國兒童安全日的由來。趁著這個機會,跟大家談談三個 #兒童交通安全的議題。
#遊覽車安全性
今年3月,一輛騰遊覽車在蘇花公路發生擦撞山壁嚴重事故,車內座椅與車體脫離,造成重大死傷。
當時運安會主委楊宏智透露,遊覽車座椅正常的固定方式,是在車體上打孔,用螺絲穿過去,再鎖上螺帽,且有磅數的規定;而這次車禍會被甩出去的,都是靠窗邊的座位,而靠走道的並沒有問題,因為靠走道的固定方式為打4根釘子鎖住。
但靠窗邊的固定方式,卻只有2根,另外2根卻是夾在車窗薄板上,薄板焊接在車子上。
目前我國現行車輛安全檢測基準,僅僅規範座椅需要通過740公斤的 #拉力測試,座椅與車身固定方式,並無明確規範。且大客車乘客座椅改裝後,也 #缺乏標準檢查程序及規定。
當時的王國材次長,也求車輛安全審驗中心 #檢討2008年起試用大客車結構安全檢測基準,並檢視有無按照基準施工,兩個月提出進度報告。
如今兩個月 #期限將至,也希望交通部與車安中心能在這邊提出一個讓大眾滿意的答案。
#幼兒園與安親班接送
學童上放學的接送停車安排,一直是父母、校方、周邊居民、用路人相當關切的議題。
目前,多數幼兒園安親班根據各縣市的 #家長接送區設置準則,將紅線分配時段提供家長作為接送區使用。
但在執行上,仍需各公私幼 #自行向各地方政府機關提出交通設施建議表公文申請。
這邊也想提醒交通部,除了在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準則新增接送區的停車管制標線種類外,教育部也應將 #相關交通配套設施,納入幼兒園與兒親班設置準則。
讓交通動線規劃,從設校初始就有交通主管機關介入協助,避免 #停車壅塞、#標線不合用 的狀況一再發生。
除此之外,以人本交通的角度出發,內政部也應盡速讓 #通學道相關辦法盡速入法,根據2018年內政部營建署的都市人本交通道路規劃設計手冊提出的技術建議,第五章就有談到通學道的設置,主要目的是為提供安全的通學路徑以降低學童進出校園過 程中發生意外事故之機率。
其中也詳細的寫出了設置辦法,希望內政部能加速法規修訂,讓通學道不只存在技術建議,也能讓學童安全通學。
最後,談談前陣子跟大家聊到的 #兒童安全帽議題。
近年來有許多家長反映,無法順利買到尺寸適合的兒童安全帽,過大的帽體不僅扣不緊,幼兒兒童也可能無法承受帽體重量,會壓迫到成長。
家長的擔憂並非沒有來由,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2年公告之「0-7歲兒童生長曲線」,兒童頭圍約於5歲時趨於穩定,然而此時百分之五十的女童,其頭圍小於50公分,而百分之五十的男童,頭圍小於51公分。
這個數字為何重要?按照國家標準CNS 2396「騎乘機車用防護頭盔」,經濟部標檢局的最小量測尺寸,正是50公分(正負0.5公分)。姑且不論安全帽本身之重量,目前流通的尺寸,除非廠商另外開模製作,否則頭圍50公分的安全帽,對半數兒童而言根本不適合,#乘坐機車時等於沒有保護力。
現實上,呼籲兒童減少乘坐機車,忽略了大多數家長的接送需求以及經濟能力。
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購置小客車(看看精美的關稅跟貨物稅),或者都有餘裕開車送小孩上學。父母一方開車去上班、另一方騎機車送小孩上學,對一些家庭往往是常態。
未來,我們會督促標檢局應該研議設置對幼兒或兒童安全帽的檢驗機制和標準,讓業者有所依歸,也讓市場需求和兒童出行安全真正被回應。
全國兒童安全日,莫忘兒童交通安全!
也請大家別忘記,交通事故帶給我們的傷亡是一年三千死亡,近五十萬人受傷,遠高於迄今的COVID-19疫情。
我們活在一個 #政府失職失能,#系統性交通暴力 不斷帶走生命的馬路叢林世界,需要大家一起來關注、行動,才能打贏屬於我們的 #交通戰爭!
國 教 署 戶外教學 在 超認真少年Imseriou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最危險的男人踏入超過七十年的軍工廠
經歷三個月拍攝 他們徹底改變傳統橡膠工廠環境,朝向現代化工廠,繼續生產橡膠製品。
【隱形工廠】系列:隱形在臺灣各地的冠軍工廠,值得被認識。
成為頻道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kzc03-ycrpB1XIUfRhpnw/join
➡️訂閱我們 ➡️ https://pse.is/Q26YB
【超認真少年IG】https://www.instagram.com/imseriou
【超認真少年FB】https://www.facebook.com/Imseriou
【工業技術交流平台】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mseriou
【熱門影片】
「空壓機」-基礎示範教學,原來每個家裡都要買一台空壓機 How to use Air compressor
https://youtu.be/Wghd4LpM6DE
沒有切不斷的金屬 [電]等離子切割基礎教學plasma cutter
https://youtu.be/DkMWxk3LTzo
五金行連女兒都賣?台灣五金行攻略 Taiwan Hardware Store
https://youtu.be/_Y0jLEeENp8
氬焊教學-5分鐘教五彩魚鱗焊 TIG Welding Tips and Techniques
https://youtu.be/fSFLGxh6AUw
1台車床抵6間工廠 車床基礎介紹 傳統車床 CNC 自動化整合 Taiwan lathe history (traditional lathe , CNC, DMG MORI )
https://youtu.be/60u4TepzKlo

國 教 署 戶外教學 在 義起幸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五股喜事再刷一波
【更寮國小新校舍落成囉】🎉🎉🎉
大家知道我們五股更寮國小在哪裏嗎?
知道的請舉手✋
如果還不知道更寮國小的大小朋友,沒關係~明義哥已經幫大家谷哥好了。
➡️更寮國小位於五股、蘆洲、三重交界及二重疏洪道旁,民國11年創校於當時的五股鄉更寮村。
➡️105年8月迄由第14任陳姵言校長上任。
➡️106年初校長親自帶著家長會長來找明義哥,說明有關更寮國小校舍含氯離子過高、天花板不定時會有崩落的水泥炸彈,非常擔心造成學童在校的安全。
➡️明義哥在深入了解及評估後協助教育局及學校爭取到106年教育部國教署拆除重建補助經費新台幣1億9286萬6000元整。
➡️107年10月19日由朱立倫市長帶領開工動土典禮,以先建後拆的方式重建校舍。
⚠️經過二年多的時間,明義哥今天就帶大家開箱號稱五股最美的森林小學~【更寮國小】。
📍更寮國小小檔案:
👉學校地2.0753公頃
👉總學生數430位
👉學院風的教學大樓
👉特色小學的多元社團發展
👉啟發孩子優勢潛能
👉主題式戶外教學融入課程
👉國際教育英語課程(階梯式英語檢測SWET)
👉讓孩子學習多元課程內容
👉校內專屬五星級自立廚房
👉生態校園食農營養教育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TINA(天哪)~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
大家想一睹更寮國小新校舍的風貌嗎?
來來來,這個周六上午 12/05(六)08:00將舉辦更寮國小75週年校慶暨新校舍落成啟用典禮喔~🎉🎉
歡迎大家一起來參加~熱鬧添人氣👍
#新北市教育局
#新建工程處
#中興顧問
#世久營造
#更寮國小陳姵言校長帶領全體親師團隊
#五股人的民意哥
關於
免費法律諮詢
五股:成泰路1段235-2號(每週四上午10~12時)
新莊:中原路317號(每月第一、三週的週五上午10~12時)
現任
新北市議員
學歷
台北科技大學 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文化大學 政治研究所

國 教 署 戶外教學 在 毛城城 MoCity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好蜥之人?】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早上,一隻寵物界重量級明星來到了海濱公園,迷倒一眾街坊。這隻霸氣的動物就是鼎鼎有名的「紅鬣蜥」!
Bella是「好蜥之人」,趁周末與3歲零4個月大的紅鬣蜥「B仔」出街散步。她說B仔最喜歡出來草地曬太陽,在開心的時候頭部會變白,亦會張開口笑,還很喜歡別人誇牠「靚仔」。
紅鬣蜥的學名是美洲鬣蜥,是一種生活在樹上的大型蜥蜴,壽命一般長達10年以上,體型可生長至1至2米長,分分鐘高過一個人。Bella自小已經很喜歡爬蟲類動物,養B仔可以說是完成了夢想,而像龍一般的威武外貌,亦是令Bella為之著迷的原因。
訪問當日,有不少街坊經過見到B仔都覺得很驚奇,有些小朋友還趁機會上了一課戶外教學,了解這種不常見的寵物品種。原來紅鬣蜥是吃素的,主要吃蔬菜和生果,另外家中需要添置UVA及UVB燈,每日定時讓曬燈有助消化和吸收鈣質等營養。
變色龍和美洲綠鬣蜥都被列入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在香港受動植物(瀕危物種保護)條例管制,有意飼養的話需要向漁護署申請許可證。
不要看B仔外型如此霸氣,牠的性情其實很溫和,只要肯花時間陪伴,牠亦會意識到人類的好。Bella說當初家人是反對她飼養鬣蜥,但養久了之後慢慢變得親近。B仔晚上更會和Bella一同睡覺,Bella更形容是「撿到寶貝」呢 !記者今次亦親身試抱,一起看看B仔的反應如何吧!
== = = = = = = = = =
【毛城城IG: https://instagram.com/mocityhk】
【YouTube Channel: 毛城城MoCity】
【官網: www.mocity.com.hk】
= = = = = = = = = =
一站式 #寵物 資訊平台
✨想分享溫馨動人毛孩故事,或者得意相片影片?
歡迎FB Inbox #毛城城 或者 IG D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