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到圖書館借了許多童書回家給女兒看, 很多書狀態都很可愛、書況也都很新, 借書的時候和圖書管理員確認一個人可以借的書的量, 她意有所指的說 "理論上"是 100 本 ,感覺是有機會可以提高的意思? 這些書每本售價要 $15-20 美金, 借了 13 本感覺省了 $200 多美金買書的錢。
到圖書館借書是 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群組裡特別會強調的生活改變, 目前圖書館的經費充裕, 很多新書也都準時收錄,之前我們想要捐舊書很多圖書館都不願意收, 都建議我們直接紙類回收就好 🤣。
想到這個是因為有 2 個小孩之後, 最近他們都上 preschool 及到 nanny 家, 一個月只算學校/保母的開銷就是 $3200 美金, 東灣價錢應該已經比舊金山或是灣區半島地區價錢便宜了, 但一年下來花費比一台 Tesla Model 3 標準版還高, 之前看到文章描述一個爸爸講小孩花費大概就是一年推下一台 Mercedes-Benz 到山谷報廢的意思。 看到朋友在 Florida 小孩一個月 preschool 費用只要 $600... 難怪最近許多人選擇完全 remote 工作並搬到便宜的外州/城市。
當然小孩子的成長有很多人生意義、快樂、及滿足是金錢無法衡量及類比的, 想趁 8/8 爸爸節, 感謝全天下的爸爸辛勞, 為了家庭的各種付出! 👨👩👦👨👩👧👨👩👧👦👨👩👦👦👨👩👧👧
圖書館法報廢 在 嘎咕的繪本探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爸爸選書 #閱讀不挑食
炎炎夏日大家都還好嗎?🌞
週末忙了一陣終於有點空檔可以發個文惹
這週末吾兒老爸帶他去了趟圖書館
回家發現了有趣的事
就是爸爸借的書風格跟媽媽的不太一樣
相當有趣!😆
.
📕《Look inside Cars》裡面提到了車子的組裝到報廢等流程,剛好是我們家書裡面沒有的內容小男孩相當著迷!
📗《Alphaprint 123》是本很巧妙的幼幼數字學習繪本,結合了 #手指印、#動物、#蔬菜(裡面的動物是蔬菜造型),感覺可以搭配很多小活動邊玩邊看👀
📘《Taking away》利用拉頁的設計讓小朋友輕鬆建立 #減法概念。吾兒還反著玩變成加法這樣,大力推薦這種沒壓力又能建立數學概念的互動書籍!
📙《Look inside space》這本....我還沒看🤣說老實話這個主題媽媽太過陌生以前一直沒借類似的主題(逃避)有時間研究再跟大家分享!
.
這次有三本都是Usborne出的,都算是很經典的互動知識型書籍!
來到這篇想說的是....
大家有發現爸爸挑的都比較偏 #科普 #知識 #觀念 這種類型的書籍嗎?😆
跟吃飯一樣 #閱讀也是不能挑食啦
每個人喜歡的書籍類型都不太一樣
很鼓勵爸爸們如果有時間也可以帶小朋友一起到圖書館或是書局挑挑書哦!
不僅有冷氣吹還有很多書籍家長會看的比小朋友更起勁哦何樂而不為呢!(疑)
.
#準備購入lookInsideCars媽媽喜歡
#圖書館尋寶
#嘎咕的繪本探險
圖書館法報廢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受邀為這本《此乃書之大敵》作推薦序。
巧合的是,序文交稿之後,逛舊書店時發現這本著作以前在台已有譯本
--
永不止歇的藏書保衛戰
每個愛書、藏書人,或多或少,都能講出幾個親身經歷或聽來的,珍本化為廢紙的故事。
這種噩夢,老祖宗早就經歷過了,還編成一句成語:「水火兵蟲」。
水,就是直接泡水,或者受潮。我曾在舊書店看過一九二〇年創刊的《臺灣青年》雜誌合訂本共三冊,扉頁還有蔡培火、林呈祿、杜聰明三人蓋章,珍貴非凡,可惜受過水溼,三本皆黏成書磚無法翻閱,見之心痛不已。
臺灣近年舊籍「泡湯」比較嚴重的事件,當屬二〇〇八年台中一中圖書館淹水了。當時該校圖書館正在整修,將原本存於四樓的數萬本日文圖書搬到地下室暫放,怎知突然來了一場暴雨,泥水灌進地下室,造成文化資產的憾事。
就算不直接接觸水,空氣中過多的濕氣也容易讓書發黴、受蟲害。受潮的書,紙頁會長黴斑、掉粉、碎裂。如果讀者住在空氣潮濕到可以擰出水的地區,請務必檢查一下家裡的鞋櫃後方,那塊靠牆挨著的夾板是不是會發黴,如果是的話,家裡的藏書就有危險了,建議使用除濕機,維持相對濕度五〇—六〇%即可,太過乾燥,紙頁也容易碎裂。
火,就是失火,是最可怕的災害。被水泡過的書,用冷凍脫水等專業方法仍可能救回;被火燒過的灰燼,縱使大羅金仙也無法將它復原。臺北有家舊書店,書籍堆疊如山,通道僅容瘦子側身,是攝影家拍下獵奇影像的知名景點;這家舊書店內側有一牆書,全已焦黑,老闆無奈地說是多年前有人放火燒店,這些已然燒毀的書卻由於店內通道狹仄,無法運出,整牆保留劫餘模樣,也是書店一絕。
兵則是戰亂。我們這一代人住在承平世界,幾乎忘了其實臺灣也經歷過戰火,以及政權的更迭。對於前朝政策的壓制,對於書籍言論的禁制以及銷毀等等行為,事實上也造成臺灣無數的文獻書籍不見天日或者絕版。戰亂中發生的火災,以及強權有意銷毀圖書,對文化的損失難以估算,都屬於這個「兵」字。
水、火乃是自然現象,什麼時候要發生,多少屬於「天意難逃」的無可奈何;兵災雖是因人而起的禍難,也不是區區平民可以左右。但是一捏就死的小蟲,藏書家也對牠們束手無策,這就頗教人哭笑不得了。
許多愛讀書的人總愛自稱「書蟲」,但真正有愛書被書蟲啃過的藏家,提起「書蟲」便氣得青筋暴露,打死也不會以「書蟲」自居。家父曾經拜訪一位藏書家,這位藏家興高采烈招待家父看他珍藏已久、不輕易示人的古籍,想不到紙箱一打開,裡面藏書早被不知名生物囓咬成一堆破紙,主人悲痛莫名,客人尷尬萬分。而我家也曾經在整理許久未動的藏書時,在紙頁中掉出短小的白色蠕蟲,一批書被牠們恣意鑽成四通八達的地道,非常可惡;於是找了個假日搬桌椅到戶外,用錐子從書縫一隻隻挑出,幸好這種蟲行動極慢,毫無反抗逃逸之力,掉在地上後就被巡邏的螞蟻搬走了。
據聞這種蠕蟲是一種蛀蝕木頭的甲蟲之幼蟲,若在舊書上看到像是挖隧道一般的穿洞蛀蝕,大概就是牠們的傑作。雖然行動緩慢,但穿孔型的蛀法十分陰損,雖然吃得不多,但可以貫穿整疊書,一洞到底,造成極大的價值損失。不過我曾聽過一位舊書店老闆說:「這種蛀蟲吃書,總會避開有字的地方,因為牠知道文字有靈性。」舊書店老闆與書蟲,本應是不共戴天的存在,竟然還頗有詩意地為牠開脫,我聞言也大為感動。後來仔細想想,等一下,蛀蟲就算真的避開字不吃,也是因為油墨不好吃的緣故吧?
蠹魚反而是被大家過度汙名化的書蟲。蠹魚又稱銀魚,一向是「書蟲界」的代表,瘂弦曾歌詠曰:「一條美麗的銀蠹魚,/從《水經注》裡游出來」,但其實蠹魚愛吃的是澱粉,也就是舊書裝裱用的漿糊,紙張反而不太吃。我曾經活捉一條蠹魚,把牠關在透明罐裡,投以三種紙類餵食,想不到紙張原封不動,蠹魚活活餓死。後來我學聰明,活捉蠹魚丟一顆米餵牠,足足可吃一個月,放在書桌上,倒是別緻的擺飾——或者寵物?
蠹魚喜從封面、書脊的邊緣慢慢吃,因此被蠹魚肆虐過的書,通常只有封面破損、書頁脫落,內文倒是可能絲毫無損的。這麼一講,這種優雅的小動物對於愛書人,竟是嘴下留情了。
食量比較大的是蟑螂、老鼠,不過這兩者除非是餓極了,否則有其他食物可選擇的話,是不太會吃書的,但還是要提防老鼠磨牙或蟑螂生蛋。蟑螂的橢圓卵鞘老愛黏在書頂,不留神一翻書,就撕破紙。在臺灣最恐怖的生物類書之大敵是白蟻,連書帶架一起吃,邊吃邊拉邊築巢,所到之處,不是被吃得精光,就是被排遺汙黏,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用Google搜尋圖片「白蟻吃書」,保證讓你永生難忘。
水火兵蟲之外,看似愛書的人也可能傷害書。圖書館的管理員顢頇怕事,建築漏水不處理、過期書籍隨意報廢。書店老闆嫌整本古籍太貴不好賣,把書裡的相片、地圖剪下,化整為零賣出,造成文獻四散、研究不易。有些書打從出生就註定活不長,出版社用劣等的紙張和三流的裝訂,書被自己的重量扯破、出版不到十年書口便黃點斑斑。這些故事實在太多,都是書之大敵。
這本成於十九世紀的《此乃書之大敵》,因為時地的隔閡,有些內容不免感到陌生;不過看看這些古人的「抱怨」,讓現代的藏書家心裡也舒坦許多,一時百感交集,腦海浮現「吾道不孤」、「世上焉得更有此人」、「嘿嘿,怎麼可以只有我的書遭殃」等聲音。回頭看看自己的書房,有氣密窗、除濕機、防蟲香、水煙殺蟲劑、滅火器……古人沒有的,今天都有了。然而書之大敵永遠不死,我們嚴陣以待,繼續守衛人類的智慧。
圖書館法報廢 在 新竹市文化局圖書館- 好書交換 的推薦與評價
1.凡民國96年以後出版之圖書、視聽資料(CD、VCD及DVD與藍光光碟)皆可交換。 2.交換之書籍、光碟等圖書資料須有版權,不得違反法令、著作權法以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