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豆心理師 和 #小魚職能治療師 再度聯手出擊撰文~👭
🎙這次來和大家聊聊~「#入幼兒園準備班」究竟適合提供給哪些孩子吧!
有兩寶以上家庭的家長們一定能理解,孩子們各有不同的氣質,舉例來說,在面對新環境時,有的孩子顯得既期待又興奮,對什麼都躍躍欲試,但也有些孩子個性相對較謹慎,總是會先躲到照顧者身後、抱著大人的大腿,採取退縮的姿態先觀察著,直到他感覺這個新環境夠安全了、夠自在放鬆了,才願意從爸媽身後再站出來,勇敢去探索、認識、接受這個新環境,而有些孩子則對接觸新的人事物更加迴避,若陌生環境是在某個較封閉的空間時,孩子可能會更加不安、害怕的哭泣、或甚至想直接離去,而失去認識、學習新事物的機會。
那們,我們的「入幼兒園準備班」究竟適合什麼氣質表現的孩子呢?
1️⃣環境適應較慢的孩子
如同上述的例子,有些孩子對於新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好,即使家長沒有時時刻刻跟在身邊,也能很順利自然的就自己加入、參與團體的活動。但有些孩子,在面對團體活動時的排斥、焦慮與哭鬧的時間與強度都比較高,則需要家長花費心思安排、練習體驗,也許會從時常見到的親友孩子開始,約定固定時段嘗試一起相處、一起出遊,或是努力帶著孩子到各大親子館、親子教室去嘗試觀察其他的孩子或練習參與活動。像這樣 #情緒強度高、#情緒調節能力較弱 的孩子,若是進入幼兒園,沒有類似情境的練習經驗,或沒有安排家長陪伴漸進適應的彈性作法時,則可能預期「上學」對於孩子與家長,都將會是不小的壓力。
2️⃣與其他孩子較常引發紛爭的孩子
有時,孩子表現出「沒禮貌」、「危險」的舉動,其實不見得背後都是具有惡意的意圖,例如孩子插隊,其實可能只是出於太興奮或太好奇,且還沒學會如何去觀察周遭他人與環境的情況來調整自己的行為。而粗魯的衝撞、推擠,可能只是出於本能為自己爭取所需的反應,且還沒學習如何與同儕一起「安全的玩」的方法。這些行為的背後,需要的並不是懲罰、責備,而是需要「#好好的看見」#孩子的意圖與困難,利用說明、示範、正向引導、給予練習的機會,才能讓孩子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能有效學習到合宜的人際互動技巧,以免孩子被誤解或是被錯誤標籤後,反而可能讓情況惡化降低孩子的自信、增加羞愧感,而使孩子往後更容易出現轉為「故意」或「挑戰」的行為。
3️⃣較有主見、不易配合團體常規與指令的孩子
有些個性較有主見的孩子,有時對於團體活動指令的配合度並不穩定。此時,參與「入幼兒園準備班」則期待能嘗試讓孩子在兒童心理師、職能治療師共同專業設計的有趣、好玩活動裡,不經意的吸引孩子參與,引導孩子逐步熟悉團體的概念與要求,而兩位老師也能和家長共同討論,如何以正向的態度與技巧來鼓勵孩子參與團體活動,努力在「#尊重孩子」與「#尊重團體」之間取得平衡。
4️⃣不善於描述經驗與情緒的孩子
孩子的口語表達發展速度不一,對抽象情緒的理解、覺察、區辨、表達又更不容易了,在遇到初入幼兒園這樣較大的壓力情境時,若是孩子說不出來,就會以本能的「#戰或逃」反應來應對,亦即,孩子可能以發怒、攻擊、抗拒、哭鬧、逃避等行為來展現。不過也有一部分的孩子,對於壓力的反應可能不那麼外顯,而是以另一種較「隱性」的方式呈現,像是本來在家中已經戒尿布、能夠自己吃飯的孩子,卻可能不願意在學校上廁所、不願在學校吃飯...等,也都是常見的一種壓力反應。因此,對於這類型的孩子,也都很需要一些預備、漸進適應、彈性處理的作法,協助他們降低將入幼兒園的壓力程度。
----------------------------------------------------------------
📢說到這裡,來跟大家說個好消息啦~🎉🎉🎉
我們的「入幼兒園準備班」,感謝大家的信任與熱情,已經確認🎊成功開班🎊了!!!
目前真的僅剩少少少少少的名額,歡迎還在猶豫的家長們,趕快點開👇報名連結,帶著孩子一起來參與、體驗我們精心規劃的課程吧~
報名連結一樣在👇下面留言處喔!!!
#下篇文章預告:來說說我們的「課程內容」是如何進行的好了~
(想聽的家長來幫忙敲碗🥣吧!敲越大聲🥣🥣🥣~兩位老師們越有動力加快速度產出文章啦!💪)
#幼兒園預備備
團體活動時間彈性學習時間 在 小魚共游-職能治療師/游泳教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入幼兒園準備班 #幼兒園預備備
#豆豆心理師 和 #小魚職能治療師 共同撰文👭
#文末有好消息驚喜彩蛋🥚 記得要認真看到最後喔~
------------------------------------------------------------------------------------
🎙今天兩位老師要來和大家聊聊 為何要來參加我們的「#入幼兒園準備班」吧~
💖好處實在太多,我們優先列出了下面三項大重點:
1️⃣熟悉上學的情境與常規,提升面對困難、壓力時的情緒穩定度與問題解決能力,降低入幼兒園的挑戰程度。
入幼兒園準備班,顧名思義是在孩子進入幼兒園前,給予多一些練習、學習、適應加入團體的機會,讓孩子初步接觸一個成員固定、環境固定的上學環境,預先了解上學後需要學習、遵循的規範與人際互動技巧,若是遇到一些挫折、困難或是挑戰時,沒有爸爸媽媽在身邊,自己又能怎麼做...等。在課程裡,兩位具備 #兒童發展相關專業 的老師,會依據孩子的特質、行為反應,#每週彈性調整、#設計逐步提升難度的團體活動,引導孩子穩步學習進入、參與團體,並學習吻合其發展年齡的人際技巧與問題解決能力,以降低未來實際入幼兒園的壓力與挑戰。
2️⃣在提供孩子安全感的情境下,漸進練習與家長分離、獨立上課,並與陌生大人(老師)建立正向關係連結。
有些孩子面對陌生情境時的情緒反應穩定,即便沒有爸媽在身邊,仍然可以很快被玩具或活動吸引,自在參與團體活動;但有些孩子的情緒較敏感,在對環境尚未感到安全、放鬆時,本來就已經警戒、緊繃著的情緒,若是再要求孩子與主要提供安全感來源的家長分開時,則可能導致孩子更加焦慮而強烈抗拒參與任何團體活動。然而,並不是每間幼兒園都能採用溫和、漸進、個別化適應的方式,讓每個不同氣質的孩子有時間去做這樣的練習。因此,本課程提供與示範,如何以漸進方式和技巧,協助孩子在陌生環境下,逐步感受安全、自在,與原本陌生的老師能建立起良好的關係,並引導家長如何觀察孩子的情緒與行為反應,掌握可以逐漸從團體中抽身離開、讓孩子能獨立參與課程的步調,藉此協助孩子「#獨立參與團體、#與陌生大人建立關係」的 #正向成功經驗與自信,幫助孩子在未來入學後能更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3️⃣提供「#當下、#此時此刻」的學習機會。
入幼兒園後,親師溝通是相當重要的環節。常見的情況是,老師和家長只能在送孩子上學或接孩子放學的短暫時間裡,討論孩子在學校的情形,而當孩子遇到一些人際互動困難,或表現不適應/不適切的行為,例如:打人、搶玩具...等,若是家長只能事後回家在與孩子討論、引導、甚至處罰,孩子可能早已忘記或說不清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這樣對於孩子學習「究竟該怎麼表現出適切的人際互動技巧」的效果可能都不甚理想,因為對於學齡前的幼兒來說,在「#情境發生當下」的學習經驗是最重要的。因此,本課程設計 #師生比較低的小團體(2位老師:6~8個孩子),更容易立即的引導、提供孩子學習如何兼顧「#滿足自己的需求」與「#展現適切人際互動行為」,#提升孩子對人際互動的自信與熱情,避免其在人際互動經驗下總是感覺挫折、不知所措,而對獨立參與團體失去自信。而家長也能學到如何把這些引導技巧,帶到孩子的日常生活裡落實。
------------------------------------------------------------------------------------
🎉🎉🎉最新消息📢📢📢搶先預告:
因應眾多家長的熱情詢問,有很多將入 #私幼 的孩子都是在 #8月就要開學 了,為了真的能幫助到需要此課程的孩子與家長們,兩位老師貼心的緊急協調時間與場地,確定要 #為大家提前開課啦!!!🥳
有興趣的家長們,可以先預留⭐️六、七月份週五早上⭐️的時間,等待我們近日確認好相關細節,就能正式公告新的課程日期與招生海報啦~🤩
偷偷說,想先搶下目前僅剩少少名額的家長們,可以先點開下面留言裡的報名連結(#報名表單內容已更新為新的課程日期與時間👍),儘快填好資料送出,讓我們為您先保留課程名額啦~😘
團體活動時間彈性學習時間 在 志祺七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本集廣告與臺南市政府社會局合作播出 👬
成長過程中,爸媽決定了你所有的事情,自己只能乖乖聽話嗎?
其實,無論我們是兒童、青少年,還是已經長大成人,我們都一樣有「被尊重」的需求。
2018 年,我們和臺南市政府社會局,一起製作了一部日式風格的漫畫:《想被聽見的獨唱》。漫畫講述主角長風的成長故事,面對想掌控孩子、不尊重小孩意願的家中長輩,他該怎麼辦呢?
👉 漫畫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g/CRCTainan/photos/?tab=album&album_id=2131487810448098
👉 故事前導MV:https://youtu.be/Imk9c8uNrv0
👉 深入了解「兒童權利公約」:https://sab.tainan.gov.tw/News.aspx?n=21356&sms=19485
--
去年 9 月 108 課綱正式上線,
同步啟用的 #學習歷程檔案,
這陣子也掀起了一陣熱烈的討論。
有高中生在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提案要廢除這個機制,
並在短短的幾天內,就獲得了上千人的附議。
今天,
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學習歷程檔案」吧!
📒 影片重點節錄 📒
📝 為了避免學生像以前那樣,到了高三才集中起來做 #備審資料、壓力很大, #教育部 規定每個學期都要上傳「學習歷程檔案」的資料。
📝 學習歷程檔案的內容,除了學校會上傳的 #基本資料 和 #修課紀錄 外,學生自己還要準備 #課程學習成果 以及 #多元表現 這兩個部分。
📝 「課程學習成果」是「每學期」上傳,每次最多選 6 件放到資料庫,主要是高中課程的作業作品,像是國文課的作文創作、生物課的實驗紀錄,或是美術課的繪畫作品等。
📝 「多元表現」則是「每學年」上傳,每年最多選 10 件,對應的主要是 108 課綱的彈性學習時間、團體活動時間,另外也涵蓋了參加社團、志工服務和其它競賽的資料等。
📝 這些上傳期限跟件數的限制,主要是為了避免像以前那樣,有資源的學生可以列很多很多,最後 #備審資料變成軍備競賽。此外,為了避免造假,上傳的時候也要經過老師的認證。
📝 而等到要申請大學的時候,教育部也有規定,「課程學習成果」的資料,學生最多只能選 3 件,「多元表現」則最多選 10 件。
🤔 看起來,教育部非常努力想要改善以前「備審資料」為人詬病的地方,但這次學習歷程檔案還是引發不少爭論!想知道大家在意的點是什麼嗎?那就趕快點開影片去看看吧!
————————————————————————
✦ 如果你也覺得這些資訊 很 重 要!
✦ 用一秒鐘 #分享 這則貼文,讓更多人知道吧!
✦ 想加速觀賞影片嗎?請到 YouTube 觀看:
👉 https://youtu.be/PL3ejwrcLNI
————————————————————————
➜ 在 YouTube 上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還可以加入會員贊助我們喔!
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 追蹤志七 の IG ,
看更多趣味新聞新知與志祺日常:
http://bit.ly/shasha77_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