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思念故鄉,不妨帶一把故鄉的土壤】
從事土壤調查37年的農試所退休研究員郭鴻裕,對土壤世界深深著迷,他說,地底下的土壤生態系物種豐富,人類了解土壤的世界,最多只有三分之一;土壤的功能更是多元,全臺土壤走透透的他,感覺土壤是有生命力的。
郭鴻裕說:「母親呵護我們,這句話絕對沒錯!」土壤默默地運作,很多生命源起土壤,他都可以感受得到,在固碳方面,海洋第一,土壤第二,造林排第三,因此保護土壤就是保護地球,盼望大家不要忘了土壤,要重視土壤重要性……
看更多農報導:https://agriharvest.tw/
#郭鴻裕 #農試所 #土壤 #中興大學 #土壤學系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近月爆出多宗長期服用中藥導致鉛中毒案件,有關當局懷疑無良中醫將禁藥朱砂及鉛丹滲入藥粉,導致病人出現牙齦發黑、腦功能受損等嚴重後遺症。藥材磨成粉狀,難以辨識其真僞,市民應該如何自保,才不會養生變傷身?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兼註冊中醫蘇子謙表示,朱砂在香港屬《中醫藥條例》中列...
土壤學系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灣近月爆出多宗長期服用中藥導致鉛中毒案件,有關當局懷疑無良中醫將禁藥朱砂及鉛丹滲入藥粉,導致病人出現牙齦發黑、腦功能受損等嚴重後遺症。藥材磨成粉狀,難以辨識其真僞,市民應該如何自保,才不會養生變傷身?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兼註冊中醫蘇子謙表示,朱砂在香港屬《中醫藥條例》中列明31種毒性中藥其中之一,其毒性之高,極少中醫會將它入藥;鉛丹則屬外用藥,和朱砂一樣具鎮靜、安神功效。「有些中藥是礦物藥,當中又有一部份是重金屬,像朱砂的成份是硫化汞,傳統上只可融入散劑、丸劑服用,不可以煲藥方法處理,以防高溫烹煮釋出水銀,引致汞中毒。由於外觀相似,有不法商人將鉛丹充當朱砂,長期服用就導致鉛中毒。 」有台灣傳媒指驚風散、八寶散等民間配方含朱砂,可以減輕嬰孩兒驚悸、驚風,小兒服用之後停止哭鬧,但腦功能可能已經受損。蘇醫生解釋,燈芯草、茯神、酸棗仁等具安神清熱作用的草藥,已可以取代朱砂功效,在港合法註冊的中成藥不會含有朱砂。
蘇醫生提到,該名台灣醫師自行製造藥粉過程中,如錯用會釋出重金屬的容器,或含重金屬的輔料,都會增加藥材在加工過程受到污染的機會。此外,藥材受生長環境的土壤和水源影響,部份植物栽種過程會吸收泥土中的重金屬、農藥或肥料。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台灣 #養生 #中醫 #中藥 #港大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土壤學系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又到年尾派雙糧的時候,不知道你們給父母的家用又有否相應增加呢?每個月你們給家用時,又是否心甘情願呢?〈果籽〉邀請了兩位在這議題立場上南轅北轍的兩位哲學系畢業生,激辯一番。同是80後的男生,年過三十多點,一個不願給家用,一個拿出薪金的三分一來回饋父母,各有道理可言。
這會牽涉到更大的議題——香港的文化基石、土壤,就是太過資本主義,變相錢是唯一價值。所以這不只是家用問題,而是更大社會問題,就是香港有沒有多元價值呢?有沒有錢以外的東西更能表達愛意?我們是否應想辦法去衝擊一下舊有文化符號。我寧願有時請父母吃好東西,甚至自己煮飯給他們吃,都比現金更表達到愛。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資本主義 #80後 #好青年荼毒室 #家用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土壤學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青春,壯遊!:翻轉人生的夏日小旅行」新書介紹
專訪: 史琬晴(中正大學財經法律系)
劉錦宜(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
內容簡介:
啟發人生的夏日探索旅程
.在雲霧繚繞的秀逸山間,都會男孩陳克威展開許多命中的第一次:一個都市聳第一次到部落、第一次在四處果園農地的環境生活、拍第一支紀錄片、第一次得紀錄片獎、第一次發現自己可以拍紀錄片。
.抱著預設立場,盧業冠從屏東市區到了霧台,再往上抵達峻嶺傾斜、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佳暮。然而,進了部落不久,深受震撼,跟他們預想完全兩碼子事!
.課業名列前茅的王晴瑩在台南女中三年級選志願之際,立定讀醫方向後,她著手閱讀各種關於從醫的種種相關書籍,讀到徐超斌醫師撰寫的《守護4141個心跳》,如一道閃電擊中了她的心。
.改作無農藥種果樹,等待土壤變健康,要熬過前幾年幾無收成。他卻肯花整整六年的時間等待。縱使過了數年,李佳芸仍未忘記農夫昌輝說的,那片土地,是他的家,更是家族的根源,安身立命的所在,必須要好好的守護這塊地。
一個夏天的時間可以做什麼?想和更多的人一起互動學習,可以報名夏令營;想要實踐自己所學的專長,可能就要參加實習計畫;想要認識不同的世界,或許就安排一趟旅行吧!但如果貪心一點,想在14天內擁有前面說的全部收穫呢?
只有走進踏實又溫暖的土地,可以給你所有想要的!
本書訪談12位過去九年間參與蹲點的青年,訪談蹲點的經驗對他們後來參與社會、關懷土地的行動與思維帶來哪些改變與影響。從過去(蹲點紀錄)、現在(目前所從事的事物、參與的行動)、未來(對土地的願景、嚮往),勾勒出蹲點行動在年輕世代創造的新價值。
關於【蹲點‧台灣】
中華電信基金會於2009年起推動「蹲點‧台灣」計畫,讓青年有機會走出舒適圈與土地連結,實踐所學為土地付出,從中也體驗到「教室外的課程」。同時,透過青年資源的導入,為社區帶來多元的服務,包括活動記錄、藝術彩繪、英文教學、電腦課程、皮影戲、數位行銷、靜態及動態影像創作、樂器教學、樂團指導、身體律動、社區環境美化、社區事務協助等,從多面向協助社區成長,為偏鄉社區帶來了新的刺激和啟發,為社區居民帶來新的視野和想像,也與外界世界接軌,以實際行動縮短城鄉落差。
「蹲點‧台灣」從開辦以來,至今已有全台40多校80多科系超過500位學生參與,每一年,青年們用擅長的文字與影像記錄能力,和熟悉的數位3C設備,從在地觀點為社區發聲,平衡城鄉認知。同時向社會大眾、青年學子提倡運用一己之力回饋社會、用影像留下台灣珍貴文化與真摯人情之蹲點精神,也為自己的人生視野開拓更溫暖的角度。
作者簡介:
古碧玲
現任《上下游》副刊總編輯、臺灣全民食物銀行理事長,並展開食物農業、土地議題、弱勢關懷題材的書寫。
曾任職於多家媒體與NGO。
高世威
中華電信基金會 副執行長
張嘉芳
中華電信基金會 經理
林佳儀
「蹲點‧臺灣」專案負責人
策畫簡介:中華電信基金會
中華電信基金會成立於2006年2月,從實踐企業社會責任出發,透過長期耕耘將我們的核心理念落實到社區及部落、城市邊陲、資源相對缺乏的地區,以基金會做為資源連結的平台,將所有「善」的事物加以重整編排,分享至有需求的據點,成為支持在地勇往直前的力量。身世》、《異質的存在》、《天藏機鋒─雨花石》、《文學帶路遊舊城》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