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穿越的土城擺接堡十三庄文化館動土。靈驗的大墓公護佑地方平安。
3百年前擺接堡包括土城、中永和、板橋,甚至還有一部分的萬華。
擺接堡有兩種傳說都是忠肝義膽,形成在地很特殊的情感文化。
3百年來這四個地區一直是同一生活圈 因此土城區長、板橋區長、中和區長也是大墓公的當然董事
舊擺接堡十三庄是新北市境內現存少數很有特色的輪普中元祭典之民間信仰活動,由土城、板橋、中和三區輪值主辦,非常特別。
今日金結與盧國雄董事長、土城區長陳國欽、板橋區長范姜坤火、中和區長賴俊達以及各位耆老董監事共同為十三庄文化館動土,期盼大墓公庇佑疫情趕快過去,護佑人民早日恢復正常的經濟生活,地方平安,安居樂業。
#大墓公
#土城區
#板橋區
#中和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35線上賞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35線上賞屋xTRIDENT聯名款帽子 售價880元( 35線上賞屋布標為贈品 ) 蝦皮連結:https://reurl.cc/vDoQol 位於土城暫緩重劃區 鄰近舊市區機能 有著雙捷運加持 據說是超人氣A咖地段呢!! #暫緩重劃區 #海山站 #萬大線 -------------------...
土 城區 區長 在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新北工業區立體化「綠意順光天下」開工動土🏭🏭
#新北市 #工業區 立體化又添一案開工動土!成立快一甲子的知名老牌通風機製造商順光公司,與綠意開發合作規劃的 #土城區「#綠意順光天下」,於2021年9月14日在土城舉辦動土典禮,經發局副局長林敬榜及土城區長陳國欽皆蒞臨出席,祈求工程圓滿順利。
MyGoNews不動產網路新聞粉絲團
土 城區 區長 在 陳建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支持新竹縣市合併升格,盼中央全力支持
民國71年縣市分家,是考量資源過度集中城區,偏鄉發展失衡之下的不得已舉措。至今,許多大新竹地區民眾共同關心之公共事務,反而因為本位主義,縣市政府意見分歧步調離異,未能取得共識造成行政效能低落,無法順利推動,實非縣市民之福。
例如我多次提到市轄內縣有土地問題,縣政府處分土地充實縣庫合情合理,卻常常在處分過程手法粗暴,激起原住戶市民群情反彈,如親仁段都更及警光一村迫遷。又例如前瞻計畫補助大新竹輕軌建設,市府早已有五次可行性評估報告,反觀縣府基礎資料薄弱,協調困難。
另外還有水源管理、垃圾處理、交通、防疫工作等,縣市之間牽一髮動全身,甚至多次在議會質詢時,面對市政府局處長,卻不得不請教縣政府配合市政的推動方向,或者請局處長會後再多費心協調,問著問著都覺得尷尬。
只是,縣市合併工作困難的不只是縣政、市政的整合,真正的困難在於合併後是否升格,這牽涉到合併後縣長或者市長人選,是派任區長或者選舉鄉鎮市長,議員及其他民意代表選區劃分...等地方政治課題。另外,升格為直轄市的統籌分配待遇,才能讓合併後的大新竹各行政區域所分配到行政資源超越現況,如同台中縣市及高雄縣市合併升格。
儘管可能會面對極大阻力,但基於大新竹地區民眾福祉,我主張應儘速討論新竹縣市合併、並且升格為第七都。
◾️自由時報專訪林智堅 談大新竹合併
➡️林智堅市長:大新竹是台灣重要戰略城市 縣市合併時勢所趨
https://reurl.cc/n56721
➡️端亮麗政績 林智堅︰新竹市長做好做滿
https://reurl.cc/zWgALN
土 城區 區長 在 35線上賞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35線上賞屋xTRIDENT聯名款帽子 售價880元( 35線上賞屋布標為贈品 )
蝦皮連結:https://reurl.cc/vDoQol
位於土城暫緩重劃區
鄰近舊市區機能
有著雙捷運加持
據說是超人氣A咖地段呢!!
#暫緩重劃區
#海山站
#萬大線
-------------------------------------
投資興建:家泰建築團隊-秀泰建設
營造公司:青鈿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基地位置:新北市土城區明德路二段與學士路交叉口
接待中心:新北市土城區金城路二段(斬龍山公園旁)
基地面積:約599坪
樓層規劃:2棟 地上13-15 層 地下5層
登記類別:第二種商業區
戶數規劃: 65 戶住家 66 戶事務所 6 店面 141車位
坪數規劃:18 ~ 37坪
房型規劃:2+1房~3房
公設比例:約33.50%
管理費用:預估80元/坪/月
-------------------------------------
----------
↓↓🌟加入【VIP會員頻道】收看更多精彩內容吧🌟!↓↓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WB4yjKnm6AeW-pj4E3dQw/join
----------
【Email】工商合作 | 爆料投稿 | 售屋委託 _ 請來信↓↓
https://35visitchannel@gmail.com
----------
影片看不夠,想看書學習買房知識嗎?!
《35線上賞屋的買房實戰課 - Ted》
博客來 | 誠品 | 金石堂 | MOMO | 聯經 _ 各大通路販售中!!
----------
【🔴直播LIVE】TED〝不定時〞在YouTube直播,一起和Ted聊天吧!
----------
FB討論區開囉!!
不管是房屋買賣、租售、裝潢、Apple Homekit智能家居等相關問題
歡迎大家加入社團並且良性的交流!!!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29270251322950/
----------
💬Line貼圖新上市📣【35不動產語錄】https://reurl.cc/R4KrEe
----------
35線上賞屋xTRIDENT聯名款帽子 售價880元( 35線上賞屋布標為贈品 )
【蝦皮連結】https://reurl.cc/vDoQol
----------
歡迎到我們的FB粉絲專頁按讚分享,你們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FB臉書: http://www.facebook.com/35visitchannel
愛奇藝: http://tw.iqiyi.com/u/1593360993
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411252336
痞客邦: http://channel35.pixnet.net/blog
亞洲遊訂房: https://asiayo.com/zh-tw/?aff_id=229
IG:https://www.instagram.com/35channel/?hl=zh-tw
----------
本頻道紀錄各式不動產的參觀紀錄與懶人包,
內容與立場皆不代表建設公司或銷售單位,
如有任何購屋疑問,請洽銷售現場或建設方,
感謝大家的支持,也歡迎大家邀請我們參觀各建案!

土 城區 區長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http://www.abhk.org/zh/archives/665
富歷史價值的建築物遍佈香港大區小域,有時會隱藏在熙來攘往的市中心,為市民提供休憩、讓我們靜心細賞文化傳承,實在值得市民守護和保育。可惜的是這類都市中的清泉,已隨著香港永不停步的發展洪流一一被取代,很多都面臨推倒重建的命運。
磅巷、磅巷公廁及公共浴室和卜公花園便是其中的代表。
三個地點都位處太平山區內,在本港醫學及社區歷史中別具重要歷史價值。太平山區是一歷史悠久、建滿低層樓房的社區,最初為殖民地時期華人聚居的地方。在18世紀中至末期年間,區內匪賊橫行,直至鄰舍區內設立警營哨站,治安才得以恢復,小區因而命名「太平山」,區內滿佈窄小而高低不平的小山坡,樓房全部依山而建。磅巷原本是放置政府量磅的地方,也是收留流浪牛羊等動物之處。
1894年,香港爆發淋巴腺鼠疫,當時的太平山區因為人口稠密加上衛生條件惡劣而大受影響。整個民區內的房屋最終盡數清拆,其後以格形佈局重建,樓房中間圍繞的,正是香港首個為華人居民而設的公共花園:卜公花園。卜公花園是一寶貴的休憩用地,裡面種有數棵已登記於《古樹名木冊》的老樹。小區與普羅市民的生活緊緊相繫,見證了眾多貧苦大眾在疫症中身亡的血淚史。
磅巷的公共浴室建於1904年,是當時香港唯一一個同時提供男女淋浴設施的公共浴室。浴室毗鄰廣福義祠,該廟宇始建於1856年,不少市民在此供奉先人靈位。在1894年疫症爆發期間,義祠被徵用為收容所,用來安置垂危臨終的貧苦大眾。時至今日,公共浴室仍然發肩負著其最初的公用使命,雖然原有結構已被清拆後重建,但它仍是20世紀初香港公共衛生發展的實證,保留著珍貴的歷史遺跡價值。
磅巷的價值在於它是一條重要的行人通道,連接著太平山區與鄰近建築物,包括東華醫院、廣福義祠和卜公花園。小巷由太平山街起,一直延伸至醫院道,中段為普慶坊,全街以花崗岩石塊或水泥鋪面的石級和梯台組成,只供行人進出。街道中間設有鐵欄,巷中設有排水明渠用以排放雨水。
磅巷沿路可以看見不少有趣的古舊擋土石牆、圍牆和樹牆。這些結構是小城區長期發展的實證,反映了舊時代的建築技巧,也豐富了街景的風貌。磅巷是香港建築史上饒富價值的作品,如獲古跡評級,它將成為本港第四條得到歷史古跡地位的街道。小巷滿載歷史氣息,當中蘊藏太平山區原來由狹小街道、無數石級和梯台組成的證據。雖然不少舊有花崗石塊已由水泥和現代化圍欄取代,磅巷上的石級仍然保留著原來面貌。
磅巷、公共浴室和卜公花園,與香港醫學博物館、東華醫院和廣福義祠一同組成了太平山區不可分割的部份,如獲評定為一級歷史建築物,將可保留整個低密度歷史鄰舍的特點、集體認知和空間特色。此外,這些地點亦警醒著我們,香港衛生醫療系統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疫症肆虐才開展成形,令我們不忘政府與醫護人員在香港首次出現的疫症中如何攜手合作,保護香港市民的健康和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