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調查作為研究方法,是帶著問題意識的研究者有意識的選擇。研究者會進入研究對象生活場域蒐集各種經驗現象語言與非語言資料,在「出田野」之後,研究者必須變身成為說故事的人,對田野裡的發現進一步歸納、分析、組織並轉譯來呈現研究者如何理解田野當地觀點。趙于萱是《尋找台灣味》作者群的其中一位,她在書中帶我們從地理學視角,了解台灣水耕蔬菜在泰國變身成為一種高價食材的過程。透過于萱過去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的這篇文章,看到她如何從對於田野現象的好奇發展研究課題,透過實地產銷各方的田野調查發現,來說一個尋找台灣味的故事。
------
《同場加映》百工@台北【從詮釋到應用:《尋找台灣味》與《厚數據的創新課》夏夜分享會】
活動詳細介紹: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766468584129168/
本次活動我們邀請到《尋找台灣味》的主編洪伯邑老師來談談田野調查資料的詮釋轉譯,接著百工版主宋世祥會帶大家從《厚數據的創新課》來看見田野調查資料的創新應用方法。
日期:2020-07-31(五)19:00-21:00
地點:旬印咖啡
票價:0元(百工回饋讀者的說書分享會,參加活動免費,鼓勵行動支持好書與咖啡書店)
席次有限,請把握機會喔~
報名網址:https://www.accupass.com/go/anthrosummer2020
-------
為什麼他們要去泰國種菜?
在曼谷的百貨超市裡,看得到標榜「台灣菜」的水耕蔬菜。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其實是有台商將台灣的水耕蔬菜技術跨境引入泰國,而在泰國就地生產,用台灣設備、台灣種植技術與台灣菜種,在泰國生產水耕蔬菜。
由於水耕蔬菜比一般土耕蔬菜成本要來得高,因此起初尚未有穩定通路時,銷售並不好,主要是透過台商間的人際網絡進行推廣。當時台商會館、台商學校都是重要的銷售管道。雖然農業是副業,對於從事製造業的台商而言並不是經營主力,但高昂的成本和不成比例的收益,也曾使他們考慮放棄。
直到2011年的泰國大水災,這種植物工廠能夠抵抗自然環境限制,再加上位置沒有受到災害影響,有別於曼谷鄰近地區其他蔬菜供應地,能夠在此期間穩定地供貨,因緣際會地與泰國一家大型百貨超市簽訂合約,才因此開啟了大規模的通路,也漸漸越做越大,成為曼谷最大的水耕蔬菜供應商。
台灣帶去的農業技術,在泰國發芽
然而,在得到穩定通路後,並非代表一切穩定,消費者願不願意買帳也是一個問題。泰國和台灣的飲食習慣本就有差異,面對如A菜、地瓜葉、絲瓜這種外來的全新菜種,以及「水耕菜」這樣不同於土耕的口感,想要創造需求,必須先教消費者「怎麼吃」。因此在前期,台商甚至曾攜帶鍋具到百貨公司超市現場,面對面示範如何煮菜、並且提供消費者試吃。
隨著泰國本身人均收入的上升,以及漸漸興起的健康飲食意識,我在田野調查中發現:水耕蔬菜市場其實越來越大,甚至泰國本身也逐漸出現其他大型的水耕蔬菜廠,可見這個市場仍處於一個不斷變動的階段。
我的研究著重在討論這個市場形成的過程,以及探討背後台灣農業技術的跨境移轉。需要關注到許多不同面向,從生產端的「在農場中如何種菜」到消費端的「百貨超市如何賣菜」,需要許多深入的觀察,也常被朋友開玩笑說「你到底是讀地理系還是農業系?田野就是到『田』裡面做研究嗎?」老實說我很樂在其中,透過這樣一個海外的移地研究,也使我能夠更深入了解研究地。若非因為這個研究,我想也不容易有機會和泰國的農場工人聊天,上傳統市場了解台灣和泰國在飲食習慣上的差別。
(引用自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35/article/6606)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地理學 分析 方法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地理資訊 #空間分析 #疾病地理
掌握疫情擴散,從地圖下手!🇹🇼
台大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溫在弘教授
值得討論的是,溫在弘團隊的每一項研究所需的資料,例如通勤資訊或是病例位置等,都是來自政府資料開放平台、公開申請的資料庫或擷取網頁資訊等,但其實,在人人都有手機的現代,GPS訊號絕對是最精準即時的位置資料,若能納入電腦模式,對於疫情的分析預測一定大有幫助吧?溫在弘說:「當然一定會有幫助,但這牽涉到倫理問題,因為GPS訊號屬於個人隱私。」
當個人隱私與國家安全牴觸時,是否應當適度犧牲部分隱私,以顧全大局呢?以這次的新冠肺炎來說,政府一度為了鑽石公主號上乘客曾經在基隆港下船觀光,向電信公司調出了基地台訊號資料,在不透露每個旅客行蹤的前提下,公開了比較有風險的景點或車站。因此,溫在弘表示:「相信經過這次經驗,對於怎麼在不違反倫理及保護個人隱私權的原則下,讓學界合理使用這些資料,會有新的討論。」溫在弘並且以2003年的SARS舉例,在那之前,對於傳染病的防治方法,一直都是以「研發疫苗」為主,「直到SARS爆發,疫苗、藥物通通來不及做出來時,大家才注意到,以當時的技術,我們連把持續爆發的病例位置,如何快速精準的定位到地圖上來進行疫情研判的能力都尚未建立。」也從那時起,如何利用地理資訊系統來分析疾病擴散狀況,才受到了重視。
如果未來能夠討論出合理的方案,讓學界在不影響隱私權的情況下,取得更準確的地理位置做為研究資料,就能及早研發電腦模式,在下一次傳染病來臨前做好準備,一旦疫情爆發,就能夠及時因應,更快速準確地掌握疫情。溫在弘說:「我們很期待未來這些資料的使用,能朝更開放的方向發展。」
中國地理學會臉書專頁
地理學 分析 方法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理 ≠ 風水 ≠ 背誦鐵路路線】#多彩多姿的地理學
從台灣的「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地理研究所」畢業後,因應著長輩的期待以及面對臺灣業界普遍低薪的就業環境,作者遂一步步邁向成為地理老師的一條路。
然而,經過一次次的國際學校交流、臺灣跨校研習或工作坊等活動,作者深感自己在語言、教學方法與視野各方面仍有不足與侷限。
於是,2019 年作者毅然決然辭去學校教職,又將自己打回學習的原點,圓自己昔日因家境而無法出國留學的夢。
到英國念地理,與在台灣念的方式、內容有什麼差異呢?來聽聽作者的分享→
▍全球疫情資訊分析>> bit.ly/2vgTGhl
▍新期季刊《倫敦:後脫歐時代》→ bit.ly/2Ut1oPB
▍追蹤換日線 IG 帶你看遍世界→ bit.ly/2q2Ie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