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近年來,您的研究聚焦香港社會的急劇變化,它和中國政治是怎樣一種關係?可否請您談一談,您研究的香港社會人群中,和民間知識分子對照,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特點和議題?
魏:正如我所說的,自從太平天國起義,王濤逃難到香港成為香港19世紀後半期最早的最主要的華語報業企業家後,香港就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離岸公共空間,這比梁啟超起到類似作用還要早幾十年。在整個20世紀的幾個關鍵節點上,香港成為辯論和政治異議的重要場所,包括20世紀30年代逃離國民黨政權的知識分子和20世紀50年代逃離共產黨政權的知識分子、1949年成立新亞書院的新儒家學者,以及1989年之後,金觀濤和劉青峰在香港中文大學創辦的《二十一世紀》期刊。因此,我會說香港作為一個知識中心具有民間元素。香港由於在地理上、政治上和文化上遠離北京精英中心而被視作邊緣,一些中國精英知識分子因此經常貶低香港是「文化沙漠」。但香港也許沒有他們渴望的精英文化機構(這也要看他們所指的歷史時期),不過香港有兩點特殊之處:首先,香港有許許多多來自中國不同地區以及中國之外的社群。儘管這些社群本身可能在語言上和對外部人士而言相對封閉,但很多社群内部有生機勃勃的文化生活。第二點,香港擁有法律和經濟上的基礎實現印刷資本主義(print capitalism),尤其是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還有更廣義上的包括電影和音樂的娛樂資本主義。儘管公開的政治活動被壓制(但哪怕有審查,支持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報紙也都生存了下來),香港在殖民時期的審查法也相對寬鬆。印刷資本主義容許了許多被剝奪公民權利的知識分子通過寫作生存(劉以鬯就是完美的例子)。之後,隨著查良庸(金庸)等紙媒企業家的興起,香港擁有了客觀報導和寫作水平優良的優質媒體。香港的知識分子圈子確實更傾向資本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與和政府及市場都保持距離的民間知識分子不同。但香港還有大學(且不説具有殖民色彩的香港大學,新亞書院就為1963年成立香港中文大學鋪就了道路)以及聲望頗高的中學,一些知識分子可以在這裡教書。許多知識分子試圖在政治和學術理想、教育追求、政治評論之間取得平衡,並且通過寫小說或電影劇本來增加收入。
20世紀60年代起,香港在地緣政治舞台(在北京和台北、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的政黨政治與本土議題之間,也有建設性的緊張關係。當時的流亡知識分子並沒有立即連接上香港的本土議題。20世紀70年代知識分子有「本土化」,具有更為強烈的本土意識,加上日益增長的反殖民行動,與此同時探尋香港的未來,這在80年代就更加明顯了。因此,在「高級政治」和「本土議題」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是非常典型的民間知識分子特質。在這裡,我特別要聯繫到陳建民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動人的告別演講,描述出他個人的知識分子足跡,就是從20世紀70年代的本土社會運動開始的。//
地理教育期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曾:近年來,您的研究聚焦香港社會的急劇變化,它和中國政治是怎樣一種關係?可否請您談一談,您研究的香港社會人群中,和民間知識分子對照,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特點和議題?
魏:正如我所說的,自從太平天國起義,王濤逃難到香港成為香港19世紀後半期最早的最主要的華語報業企業家後,香港就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離岸公共空間,這比梁啟超起到類似作用還要早幾十年。在整個20世紀的幾個關鍵節點上,香港成為辯論和政治異議的重要場所,包括20世紀30年代逃離國民黨政權的知識分子和20世紀50年代逃離共產黨政權的知識分子、1949年成立新亞書院的新儒家學者,以及1989年之後,金觀濤和劉青峰在香港中文大學創辦的《二十一世紀》期刊。因此,我會說香港作為一個知識中心具有民間元素。香港由於在地理上、政治上和文化上遠離北京精英中心而被視作邊緣,一些中國精英知識分子因此經常貶低香港是「文化沙漠」。但香港也許沒有他們渴望的精英文化機構(這也要看他們所指的歷史時期),不過香港有兩點特殊之處:首先,香港有許許多多來自中國不同地區以及中國之外的社群。儘管這些社群本身可能在語言上和對外部人士而言相對封閉,但很多社群内部有生機勃勃的文化生活。第二點,香港擁有法律和經濟上的基礎實現印刷資本主義(print capitalism),尤其是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還有更廣義上的包括電影和音樂的娛樂資本主義。儘管公開的政治活動被壓制(但哪怕有審查,支持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報紙也都生存了下來),香港在殖民時期的審查法也相對寬鬆。印刷資本主義容許了許多被剝奪公民權利的知識分子通過寫作生存(劉以鬯就是完美的例子)。之後,隨著查良庸(金庸)等紙媒企業家的興起,香港擁有了客觀報導和寫作水平優良的優質媒體。香港的知識分子圈子確實更傾向資本主義,在這個意義上與和政府及市場都保持距離的民間知識分子不同。但香港還有大學(且不説具有殖民色彩的香港大學,新亞書院就為1963年成立香港中文大學鋪就了道路)以及聲望頗高的中學,一些知識分子可以在這裡教書。許多知識分子試圖在政治和學術理想、教育追求、政治評論之間取得平衡,並且通過寫小說或電影劇本來增加收入。
20世紀60年代起,香港在地緣政治舞台(在北京和台北、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之間)的政黨政治與本土議題之間,也有建設性的緊張關係。當時的流亡知識分子並沒有立即連接上香港的本土議題。20世紀70年代知識分子有「本土化」,具有更為強烈的本土意識,加上日益增長的反殖民行動,與此同時探尋香港的未來,這在80年代就更加明顯了。因此,在「高級政治」和「本土議題」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是非常典型的民間知識分子特質。在這裡,我特別要聯繫到陳建民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學動人的告別演講,描述出他個人的知識分子足跡,就是從20世紀70年代的本土社會運動開始的。//
地理教育期刊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的閱讀單元,邀請聯經出版總編輯 涂豐恩來到空中,帶大家導讀書籍《大減速:飛躍式成長的終結,後疫情時代的全球脈動及契機》/ 聯經出版。
《大減速》這本開創突破之書,從豐富的全球資料寶庫中汲取數據,進而揭露人類的進步從1970年代早期就已開始放慢。道靈利用說服力十足的視覺化手段來說明,不論是生育率、人均GDP成長,甚至是出現新社會運動的頻率,都已經在過去幾個世代中穩定下降。道靈在這本說服力十足的新書中,證明減速的新紀元帶給我們穩定經濟、增進平等,並停止進一步汙染損害環境的機會。他主張,我們並未朝烏托邦邁進,但到最後我們很有可能會過著更好的生活。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10m4ZQ8b5h8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KKBOX:https://reurl.cc/MZR0K4
◎節目介紹:
人類近期經歷了十分罕見的人口加速狀態,過去兩世紀間,我們的全球總數從10億增加到將近80億。同段期間裡人類還發現蒸汽動力,並發明了電力。我們過去都把成長當作生產力提升,以越來越高的速度生產越來越多東西。事實上,早在2020年新冠肺炎爆發的許久之前,人們就已經在討論全球經濟趨緩了。
《大減速》這本開創突破之書,從豐富的全球資料寶庫中汲取數據,進而揭露人類的進步從1970年代早期就已開始放慢。道靈利用說服力十足的視覺化手段來說明,不論是生育率、人均GDP成長,甚至是出現新社會運動的頻率,都已經在過去幾個世代中穩定下降。
最令人意外的或許是,科技進步的速度其實也正在急遽減慢。道靈非但沒有感嘆這樣的形勢變化,反而把這當作充滿希望的一刻、當作邁向穩定的行動來接納;而他也注意到,許多更早以前曾決定近代歷史的大幅躍進,都一併帶來了蔓延四處的戰火、分裂的社會,以及大規模的貧富不均。道靈因此樂觀看待當前的趨緩,而欣然接受之。這個趨緩不是因為流行病、不是因為戰爭、不是因為殖民,而是因為人們,尤其是女性,掌握了自己的身體自主。
道靈在這本說服力十足的新書中,證明減速的新紀元帶給我們穩定經濟、增進平等,並停止進一步汙染損害環境的機會。他主張,我們並未朝烏托邦邁進,但到最後我們很有可能會過著更好的生活。
◎作者介紹: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
牛津大學哈爾福特麥金德講座地理學教授,研究領域遍及住宅、健康、就業、教育和貧窮。經常上電視和廣播電臺,並為《衛報》(Guardian)、《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等報章雜誌撰寫評論。受聘為政府和國家統計機關顧問。2006年開始和一群研究夥伴展開重繪世界地圖的計畫,共同架設了人口統計地圖數位收藏網:worldmapper.org。出版了十餘本書,探討英國社會分配不均的相關議題,以及數百篇期刊論文。
地理教育期刊 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學會的貼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地理教育第44期徵稿】 一年一度的地理教育徵稿又來囉! 歡迎擁有豐富學術知識的各位踴躍參與, 將自己的地理學術期刊投至地理教育徵稿! 另外,封面與封底的徵稿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