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追蹤/公共物聯網 拚零件國產化
2020-02-23 00:26經濟日報 林信亨
IoT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涵蓋公領域與私領域。「民生公共物聯網」屬於前者,國際英文通用名稱為Public IoT,台灣另稱為Civil IoT(簡稱CIoT),其意指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公共物聯網,主要由政府提供IoT解決方案,服務對象為一般大眾(G2C)或企業(G2B)。「公共應用」訴求開放場域,聯網裝置分布廣及遠,且數量龐大,其用途則主要針對公眾服務,如智慧安防、智慧環境、智慧能資源、智慧交通、智慧農業等五大應用領域。現行我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主要涉及「水、空、地、災」之應用範疇,發展方向與防救災與環境議題較為相關。我國民生公共物聯網應用服務主要在POS階段,當期主要投資布建廣域的環境感測器,並透過特定場域驗證應用服務的可行性,預計民國109年相關應用項目將陸續完成。針對產業發展現況與瓶頸,MIC提出後續發展策略建議包括:
一、深耕自主關鍵技術,建構完整供應鏈;雖然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建設可促進發展創新產業供應鏈,然而目前諸多關鍵零組件仍仰賴海外供應,如地震加速度計與PM2.5感測器,欠缺上游國產化關鍵零組件,建議未來宜加速相關研發計畫的推進與技術轉移,並完善國內品質驗證方法,如PM2.5,將有利發展自主化關鍵技術與建立完整CIoT產業鏈。另一方面,針對下游市場需求,建議業者發展潛力應用,讓系統整合廠商藉由實驗場域試煉,累積軟硬體整合能力與發展高CP值的系統化解決方案,最終改善民眾生活品質。
二、開創多元商業應用,帶動產業永續發展;透過物聯網感測與蒐集具分析價值的城市數據,有必要藉由開放數據共享,促進第三方加值應用發想,引領跨域智慧服務之風潮。例如地震速報資料不單只是立即提醒大眾緊急避難,更可以結合多元下游產業發展跨域防災商業資料應用。
如物業保全發展「智慧防震宅」:當地震將至提前關閉瓦斯、電梯停止運作、自打開逃生門、特定區域開燈,提升建物安全。
高科技製造商發展「智慧防震機台系統」:在大型地震來臨之前,採取防護措施,減少突發斷電停產與搶救恢復損失,以及較為嚴重的長停工的生產損失。
物流交通業發展「智慧防震車載機」:即時通知司機將車子停靠在安全避護空間,避免震區落石擊中造成車體損失與危及乘客安全。此階段強調智慧應用的商業模式驗證(POB),除建立應用的標準化服務流程,更重視加值數據產生的跨域經濟效益,讓應用服務可以落地成為商業典範,帶動我國CIoT業永續發展。
三、強化國際策略合作,加速應用海外落地;國內市場各項應用服務的市場規模皆有限,長期而言,我國CIoT產業除強化利基型競爭優勢,如防災治理、水質管理、交通數據整合等應用實績,未來須將整體系統化解決方案複製與輸出海外,擴大產業效益。如空品管理方面,官方主導的智慧城市建設,非常重視第一批概念驗證(POC)布建效果,台廠應把本身的產品認證系統推廣為亞洲標準。在水資源管理方面,國際智慧水網產業多面臨感測設備不易接電源、不具備智慧功能、通訊品質不佳等問題,台廠可針對客戶痛點發展B2B解決方案,有利切入當地標案市場。防救災應用面,新興國家如印度、印尼之防災意識逐漸抬頭,但欠缺自主化解決方案。
我國CIoT業者可藉策略結盟或國際合作方式切入當地市場,使CIoT應用服務不僅讓國內民眾有感,更進一步帶動國內產業升級。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4363485?fbclid=IwAR3HgSxFyQUc_IUz2EcLE4c0qv3VpN6smOkwDn2GCACej5anWQabv-rvvI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500的網紅林佳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29)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參加教委會舉辦的「大故宮公聽會」。林佳龍表示,從必要性、可行性,故宮都提不出針對立委的質疑。大故宮計劃就是一個大問題,建了會成為國家的大災難。 林佳龍表示,大故宮計畫預算一變再變,形同兒戲。林佳龍質疑,大故宮計畫規劃建築師劉培森,早在民國87年就幫故宮編列第五期擴建工程,...
地震加速度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產業追蹤/公共物聯網 拚零件國產化
2020-02-23 00:26經濟日報 林信亨
IoT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涵蓋公領域與私領域。「民生公共物聯網」屬於前者,國際英文通用名稱為Public IoT,台灣另稱為Civil IoT(簡稱CIoT),其意指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公共物聯網,主要由政府提供IoT解決方案,服務對象為一般大眾(G2C)或企業(G2B)。「公共應用」訴求開放場域,聯網裝置分布廣及遠,且數量龐大,其用途則主要針對公眾服務,如智慧安防、智慧環境、智慧能資源、智慧交通、智慧農業等五大應用領域。現行我國「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主要涉及「水、空、地、災」之應用範疇,發展方向與防救災與環境議題較為相關。我國民生公共物聯網應用服務主要在POS階段,當期主要投資布建廣域的環境感測器,並透過特定場域驗證應用服務的可行性,預計民國109年相關應用項目將陸續完成。針對產業發展現況與瓶頸,MIC提出後續發展策略建議包括:
一、深耕自主關鍵技術,建構完整供應鏈;雖然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建設可促進發展創新產業供應鏈,然而目前諸多關鍵零組件仍仰賴海外供應,如地震加速度計與PM2.5感測器,欠缺上游國產化關鍵零組件,建議未來宜加速相關研發計畫的推進與技術轉移,並完善國內品質驗證方法,如PM2.5,將有利發展自主化關鍵技術與建立完整CIoT產業鏈。另一方面,針對下游市場需求,建議業者發展潛力應用,讓系統整合廠商藉由實驗場域試煉,累積軟硬體整合能力與發展高CP值的系統化解決方案,最終改善民眾生活品質。
二、開創多元商業應用,帶動產業永續發展;透過物聯網感測與蒐集具分析價值的城市數據,有必要藉由開放數據共享,促進第三方加值應用發想,引領跨域智慧服務之風潮。例如地震速報資料不單只是立即提醒大眾緊急避難,更可以結合多元下游產業發展跨域防災商業資料應用。
如物業保全發展「智慧防震宅」:當地震將至提前關閉瓦斯、電梯停止運作、自打開逃生門、特定區域開燈,提升建物安全。
高科技製造商發展「智慧防震機台系統」:在大型地震來臨之前,採取防護措施,減少突發斷電停產與搶救恢復損失,以及較為嚴重的長停工的生產損失。
物流交通業發展「智慧防震車載機」:即時通知司機將車子停靠在安全避護空間,避免震區落石擊中造成車體損失與危及乘客安全。此階段強調智慧應用的商業模式驗證(POB),除建立應用的標準化服務流程,更重視加值數據產生的跨域經濟效益,讓應用服務可以落地成為商業典範,帶動我國CIoT業永續發展。
三、強化國際策略合作,加速應用海外落地;國內市場各項應用服務的市場規模皆有限,長期而言,我國CIoT產業除強化利基型競爭優勢,如防災治理、水質管理、交通數據整合等應用實績,未來須將整體系統化解決方案複製與輸出海外,擴大產業效益。如空品管理方面,官方主導的智慧城市建設,非常重視第一批概念驗證(POC)布建效果,台廠應把本身的產品認證系統推廣為亞洲標準。在水資源管理方面,國際智慧水網產業多面臨感測設備不易接電源、不具備智慧功能、通訊品質不佳等問題,台廠可針對客戶痛點發展B2B解決方案,有利切入當地標案市場。防救災應用面,新興國家如印度、印尼之防災意識逐漸抬頭,但欠缺自主化解決方案。
我國CIoT業者可藉策略結盟或國際合作方式切入當地市場,使CIoT應用服務不僅讓國內民眾有感,更進一步帶動國內產業升級。
資料來源: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4363485…
地震加速度 在 手機GoG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即便是不諳 3C 產品的使用者,也知曉傳統硬碟具有機械式結構,不耐撞擊,使用時應擺在穩固的物體上方或是確實固定。只是身處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台灣,卻有怎樣也避不了的震動--地震,那麼傳統硬碟在運作時能夠承受地震加速度不至於損毀嗎?
地震加速度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29)日立法委員林佳龍參加教委會舉辦的「大故宮公聽會」。林佳龍表示,從必要性、可行性,故宮都提不出針對立委的質疑。大故宮計劃就是一個大問題,建了會成為國家的大災難。
林佳龍表示,大故宮計畫預算一變再變,形同兒戲。林佳龍質疑,大故宮計畫規劃建築師劉培森,早在民國87年就幫故宮編列第五期擴建工程,工程規模與目前大故宮計畫幾乎一致,僅文創園區部份有,當時劉培森建築師幫故宮編列經費僅有34億,事隔15年後借屍還魂,經費暴增為10倍高達340億,很明顯的這個大故宮計畫內部隱含太多不合理的狀況。
大故宮計畫從提出到經過立法院審查,經費從320億到220億,自籌款從257億到164億,藝文園區從50億到20億,經費數據立基何在?擴建有沒有必要?原地擴建可不可行?一年來故宮從沒有正視解決回答立院的質疑,從工程面、財務面及後續營運面經不起考驗,立委也評為是空包彈!
林佳龍指出,大故宮計畫根本行政院還沒核定通過 ,故宮已經偷跑 ,先行逐年編列320億預算,並在102年編列1億8千萬元環境改善工程費。對於如此重大的國家計畫,尚未核定,林佳龍認為故宮已經發包1500萬做先前規劃,且先前計畫採購公報顯示 只有一家廠商有興趣,評審委員11位,其中故宮內部非工程建築專業的委員就超過6位,過程啟人疑竇。
林佳龍說,101年九月已經先行將長達10年的大故宮總顧問服務標案發包給台灣世曦公司,原公告發包預算為7.9億,最後以6.3億決標,這個費用是採用總計畫320億去估算,招標書 中故宮與台灣世曦的費用「施工前服務」1.8億總包價法是固定費用,「細部設計審查服務」與「施工中服務」採工程費1.25%百分比法計價及「辦理系統驗證語認證及其他」才採實作方式給付費用。他質疑,這根本就是固定費用,是以320億去估算,未來不管工程規模變為多少 ,故宮給台灣世曦的費用就是固定!
自然災害是各界對大故宮計畫最大的擔憂。劉格非教授進行「極端降雨事件下之災害潛勢分析」成果,在沒有興建大故宮的情況下,故宮院區內不同地點分別有可能產生邊坡滑動、落石、淹水與土石流等的災害。林佳龍指出,劉教授在公聽會上說,「若是」情況不嚴重,「往往」採取工程方式就可以確保安全,「若是」台北市政府與故宮合作,工程上是可以避免「大部分」災害,以上是沒建大故宮時的地區的健康檢查,已有這麼多條件假設,難道劉格非的研究是建了大故宮後地質的保證嗎?
林佳龍也提出,劉格非教授的評估僅考量雨量情形,大自然中的地震問題,劉格非的報告完全沒有提及,試問,當大地震來臨時,故宮所有館舍安全性如何?
林佳龍提出質疑,大故宮計畫編列的隔震費用,遠遠超過一般市價行情,況且大家都知道隔震僅能隔除部份水平地震加速度,但現在的地震不僅有水平地震加速度,往往垂直地震加速度不比水平地震加速度小,甚至還有複合型的扭曲地震加速度,這些都是隔震所無法解決的問題。
林佳龍指出,在故宮南院的選址過程 ,故宮對全國各縣市開出的必要條件 ,就明白告知不准有土石流、山崩、淹水、斷層等條件,現在故宮外雙溪正館這些災害都有 ,故宮明知這些風險是人力無法克服的天災 ,卻不另尋更加地點興建安全的故宮 ?漢寶德教授都在會議中提過,大故宮最好的方案就是到別處去建!
故宮所在的山坡地帶,過去被列為山坡地保護區,20年前新光吳家申請緊鄰故宮作為1050坪的建築開發案,該案件已經送市府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將近20年,迄今台北市政府仍舊以山坡地不准開發不通過環評為理由,不同意其開發。林佳龍在公聽會提出,大故宮將在院區增建8萬500坪面積,為什麼要允許平面體積超過新光建案(1050坪的建築開發案)的80倍、體積更甚超過百倍的「大故宮」擴建?這次的環境影響評估審查要做幾年?為什麼環評還沒過就要編列預算做這個做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