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地震卻沒收到警報?難道我真的是邊緣人嗎?】
26日清晨花連發生規模5.7的地震,不少人被搖醒,卻沒有收到國家警報。事實上,手機地震警報自2016年開通到現在,常會有民眾困惑自己未被通知,這要先了解背後的機制。
首先,可能跟所在縣市的「預測震度」有關,目前的地震預警系統,是地震測站偵測到地震震波後,由電腦演算法預測這個地震在各地「縣市政府所在地」的震度……
#地震 #訊息 #手機 #警報 #氣象局 #溫故知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請記得開啟CC字幕 #promo 地震發生時,只要某地區的預估地震規模 5.0 以上,同時預估震度達 4 級以上,就會收到「國家級警報」── 也就是所謂的災防告警訊息服務 (PWS)!那強而有力的嗶嗶聲,能把熟睡中的你原地吵醒! 這個看似方便又能保命的 PWS,其實只是整個「地震預警系統」中的...
地震預警系統 國家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除了是中秋節,也是九二一大地震 22 周年的日子。
1999 年 9 月 21 日凌晨 1 點 47 分,臺灣的地底和人間同時響起巨大的悲鳴。
芮氏規模 7.3 的地震帶來了歷史性的災難,極淺層的世紀大震之下, 2400 多人罹難、將近 10 萬棟房子倒塌,總計損失超過 3 千億元。
那是最殘忍、最恐懼的記憶。
車籠埔斷層的錯動,彷彿為臺灣地表帶來一道劇烈的傷痕,一道長達 105 公里的傷痕。
當我們重看這一張二十二年前的地震報告,似乎還可以看到許多臺灣人心底最難抹滅的痛。
震後的臺灣掀起了法規和救災制度的全面進化、發表了世界級的地震研究,以及地震預警系統的現世,讓我們看見臺灣的大破大立以及團結向心。
_________
然而,面對下一次未知的大地震,我們該怎麼辦呢?
在學界中,「地震預警系統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 是公認最有效的防震減災方法之一。為此,中央氣象局及其研發的地震預警系統,一直努力走在最前面。
自 90 年代開始,中央氣象局就開始發展「地震速報系統」,九二一地震發生時,當時系統在地震後102秒就得到自動定位的結果,受到國際重視與肯定。
歷經九二一大地震後,地震觀測網的密度、運算技術、地震儀有了整體的提升與進步,氣象局更是積極發展地震預警系統。
到了 2016 年,臺灣成為繼墨西哥和日本之後,全世界第三個成功向一般大眾發布地震預警的國家,時至今日,地震預警的測報時間也已經縮短至10秒之內囉!
#110年國家防災日
*本文轉載自合作夥伴 報地震 - 中央氣象局
延伸閱讀:
叫醒他的不是鬧鐘,是地震,還有讓預警系統更好的夢想——專訪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陳國昌
https://reurl.cc/73yzDQ
地震預警系統 國家 在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921大地震 22年前的今天凌晨1時47分,台灣發生歷史性災難。
「那是最殘忍、最恐懼的記憶」,造成2400多人罹難、將近10萬棟房子倒塌...
震後的台灣掀起法規和救災制度的全面進化、發表世界級的地震研究,以及地震預警系統的現世,台灣成為全球第3個成功向大眾發布地震預警的國家。
地震預警系統 國家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請記得開啟CC字幕 #promo
地震發生時,只要某地區的預估地震規模 5.0 以上,同時預估震度達 4 級以上,就會收到「國家級警報」── 也就是所謂的災防告警訊息服務 (PWS)!那強而有力的嗶嗶聲,能把熟睡中的你原地吵醒!
這個看似方便又能保命的 PWS,其實只是整個「地震預警系統」中的一環,透過多個井下地震觀測站,並優化內部的資訊處理,才能盡速將地震消息傳給大眾,及早做好避難準備!
*2021 年「國家防災日」將在 9 月 17 日舉辦,藉由災防告警訊息服務 (PWS),於當天早上 9:21 進行「地震速報」測試;9:25 進行「海嘯警報」測試,科夥伴們收到簡訊時請不要驚慌,記得遵照「趴下、掩護、穩住」的基本原則,配合演練進行唷!
※ 本動畫由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00:00 民國 75 年的花蓮地震
00:25 什麼是地震預警?
00:46 地震預警並不是地震預測!
01:02 地震預警系統反應能更快嗎?
01:31 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
02:05 地震預警發布時間,是不是越快越好?
02:55 合理縮短預警時間,才能保障你我安全!
03:38 地震來了該怎麼辦?
延伸閱讀:
叫醒他的不是鬧鐘,是地震,還有讓預警系統更好的夢想——專訪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陳國昌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8811
為了台灣,一直走在最前面的地震預警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22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