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災產品不只是泡麵
提到防災用品,除了泡麵和乾糧,你還會想到什麼?
我本身是 社團法人臺灣防災產業協會 常務理事,最近和黃少薇秘書長討論防災產品推廣。現今防災產品越來越多樣化,我們都希望向大眾朋友介紹更多元的防災觀點。
舉例來說,#照明 是重要但常被忽略的要素,假如半夜地震停電,長輩想從黑暗房間離開,過程中容易被絆倒或撞到東西。市面上的多功能燈條可以貼在床邊,也能拆下手持,讓長輩從床邊到門外都有光源,行走多一層保障。
在其他國家,#腳踏車 也是防災用品之一。日本311大地震後,有人發明出 #可變形為輪椅的腳踏車,讓高齡者或行動不便者在破碎的災區,有更高的機動性來移動逃生。
只要加入靈活的思考和想像力,防災就有無限大的可能性。歡迎收聽本周六「早安台北」,節目將改變您對防災的印象!
#每周六早上八點 #綠色和平廣播電台 #早安台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10的網紅大象中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地震 坍塌的現場 救難人員 在確定生命跡象定位後 小心翼翼的開挖 確定整個身體 整體都可以鬆動後 才會動手拖動 若是硬拖 就是一個魯莽的救難人員 即便局部拖出來 非死即傷 避免傷科裡面的暴力派 無法精準局部打擊時 移動不了整體 小心傷科裡面的軟筋膜派 所謂的軟傷科...
地震 輪椅 在 獨立評論在天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帕運的精神、運動的精神所在,並不是比誰的障礙程度比較重】文/余秀芷
所謂的「#帕運」(帕拉林匹克運動會),過去在台灣被稱之為「殘障奧運」,2004年經障礙者反映,正名為「帕運」。大多的台灣民眾不清楚什麼是帕運,因為台灣對於障礙者的運動少有關注。
障礙者的體育活動,常被以復健角度看待,常有人以「打輪椅網球、游泳,就當作復健也不錯啊」作為對障礙者運動的鼓勵。只是一旦體育被當作復健,心中對障礙者的體育賽事,就作出了有別於一般賽事的區分,而 #難以用專業的比賽標準去認真看待障礙選手。
長期被體育環境拒絕在外,障礙國手的養成通常比較晚,就算對於體育項目感到興趣,這培訓的過程更是艱辛:
https://bit.ly/3871amG
地震 輪椅 在 【Sharpe Law】義大利旅遊資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書】
幾個月前訂了2本書, 今日終於收到:
第1本係德國著名策展人Stefan Riekeles, 推出有關日本動畫中城市及建築物相關繪畫的《Anime Architecture》, 我想看的當然是有關「機動警察」電影版作品中, 那些跟真實地方如何交織的畫面及靈感, 還有在作品中想表達的信息。
此書介紹包括近日因東京奧運而重新被炒起的Akira(阿基拉), 這部1988年的電影動畫當中有幕說到2020年奧運會是在東京舉行, 卻因事(第3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在舉行前147日前取消。現實中, 確定東京取得2020年奧運主辦權是2013年的事, Tokyo 2020亦的確因疫情而延至今時舉行,故此被預為“先知”。
第2本是知名漫畫家井上雄彥的《空白》, 這位創作出「男兒當入樽」(Slam Dunk)的殿堂級大師, 在繪畫「浪客行」時遇上了樽頸, 正如同作品中的宮本武藏對於劍術、生存及殺戮間產生了疑惑, 於是他把「浪客行」的連載暫停, 給自己休息。
在休整時不久卻發生了311大地震, 為他帶來很大衝擊, 在之前他才剛接觸電子繪板並畫了一些人物速繪, 在311後他決定把這些人物速繪, 連同不斷新畫的組成名為「SMILE」的系列圖, 給日本人打氣 (後來更在受災嚴重的宮城縣石巻市雄勝町的海邊親自手繪了一幅巨型壁畫「雄勝・希望のキャンバス」, 給當地人一點鼓勵)。
「浪客行」也在之後斷續推出了幾回, 但在2015年休載至今, 這本《空白》, 說的就是這個期間的心路歷程。(他同時有在畫輪椅籃球的「REAL」)
地震 輪椅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地震 坍塌的現場
救難人員 在確定生命跡象定位後 小心翼翼的開挖
確定整個身體 整體都可以鬆動後 才會動手拖動
若是硬拖 就是一個魯莽的救難人員
即便局部拖出來 非死即傷
避免傷科裡面的暴力派 無法精準局部打擊時 移動不了整體
小心傷科裡面的軟筋膜派 所謂的軟傷科 也常造了太大浪 晃動患者太過
平日健身房好好人 可以彎來摺去扯拉中軸筋膜
一旦 進入長照 骨鬆筋攣縮 的地震坍塌現場
傷科操作模式 就要改成 太極拳模式
功法的目的
在於如實解決問題 嚴肅對待問題
臥床 坐輪椅 等待走向生命終點的人
值得 功法 嚴肅對待
中醫傷科的整體論
用在 鬆背
用在 推肚子
內輪差殺人
就是 四個輪子 無法等速 無法等比例連動
中醫傷科在醫者鬆背 靠造大浪 刷存在感時
會造成患者身體 各部位不成比例 的搖晃
雄兔腳撲朔 雌兔眼迷離 支離破碎 見樹不見林
拖不動患者整體
此謂內輪差殺人
傷科 醫者 搞的
一次殺一點
鬆背 與 推肚子
學者在一開始 就要學對
就是那一丁點
追求的是 諧和
追求的是 頻率共震
不追求 壓到酸痛
若在學傷科的最初 就以傷科華麗技巧 大場面為能事
不能安心在窄空間 小動作上 探尋
在一開始 就會是一場 美麗的學習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