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摧毀天際線?城市景觀誰決定?】
左營國中舊校地開發案,自2015年起,歷經5次招商均流標而閒置至今,因此近期都發局將地目由「特定觀光發展區」檢討變更為「商業區+公園用地」結合TOD發展住商+觀光遊憩利用,引發多個公民團體質疑,變更後建商會蓋超高豪宅,嚴重破壞龍虎塔天際線與「百年人文景觀」,恐摧毀「千億觀光產值」,呼籲市府明定「樓高在六層樓以下,不得轉售私人,維持公有低密度使用」。
這令人想到,剛好最近都發局也通過了「鳳山國泰重劃區台糖商二土地提高建蔽率案」,在這案基地旁邊,就是慈濟鳳山靜思堂,該堂量體也相當龐大,採用全台一致的慈濟風格,同樣也和周邊的衛武營藝文中心格格不入,也曾在網路上引發討論。不過作為私人產業,倒是沒有公民團體反對。
公民團體提到蓮池潭「#百年人文景觀」,剛好我們可以找百年前的照片、老地圖進行對比,但就會發現,蓮池潭原本的「人文自然景觀」,是完全沒有西岸這些建築物的。
春秋閣、龍虎塔、玄天大帝像這些建築,全都是戰後由潭邊廟宇興建,屬於其附屬建築,例如春秋閣在1953年由啟明堂興建完工,龍虎塔由城邑慈濟宮在1976年興建完工、玄天上帝神像為元帝廟豐穀宮在1995年興建完工。而孔廟則是1977年由市府「填潭」,以中國北方宮殿建築風格興建。以今日觀點來看,這種未經環境評估、未經都審、隨意填潭的行為,都會被環團抗議「#嚴重破壞生態與景觀」,蓮池潭畔真正的「百年人文景觀」應該是舊城等建築群,怎麼時間一過,這些湖畔的「現代鋼筋混凝土建築」反而變成「珍貴的高雄特色」了呢?
如果以「龍虎塔已成為高雄地標」來論述,那麼,高雄近25年來,不乏超大量體的知名地標,例如85大樓(378m)、佛光山佛陀紀念館(108m)、夢時代摩天輪(102m)等等,那是否反向操作,只要能成為「新景點」,變成「外界認識高雄的重要地標」,那就應該興建呢?
也有議員指出,例如日本京都等地,都實施嚴格的高度與景觀管制,認為市府應該明確限制樓高。然而,京都市是在1976年依據《文化財保護法》143條第1項制定了《#京都市伝統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区条例》,並歷經修訂,在符合文部省「重要建築物群保存地區選定基礎」的地區,實施從高度、建物外觀、招牌樣式、顏色等完整的規範。先不論舊左營部落能否符合類似標準,如果照這種思路,應該先檢討的是龍虎塔正對面一整排的增建鐵皮屋「嚴重破壞高雄人文景觀」吧?
另外,蓮池潭東岸早已經有「湖岸第一排」的15層住宅大樓完工多年,而蓮池潭西岸的現代廟宇也早有超過20m高度者,那要根據哪種邏輯,才能一致性去特別限制新基地的高度開發呢?
如果我們來看其他日本水岸案例,如東京的蓮潭「不忍池」,其人文史蹟可追溯到江戶初期(近400年),但並沒有實施限建。而同樣有著350年歷史的濱離宮恩賜庭院,背後更是最高達210m的汐留超高建築群。當初開發時,東京都於核定更新計畫時,並沒有要求不得破壞濱離宮的背景天際線,而是在汐留的街區上,進行天際線分區配置,管理設計風格,讓景觀能維持協調。
如果我們進一步思考,要「各個年代」的建築文化並陳,並互相尊重,又或者是不破壞「經典觀景角度」,那麼在程序上,最能直接發揮作用的,還是落實「#都審機制」,促使開發者調整量體退縮與造型,並提供 #多視角天際線模擬等可視化資料 供審查,並調整關鍵都審會議之時間和舉行方式,便於更多公民參與。
如果要進一步立法,則需制定高雄版的「重要建築物群景觀保存地區」相關自治法令,不論是哈瑪星等舊社區,或高雄車站、衛武營等大型地標公共建築,都能列入規範,要求後續開發維持協調性與避免遮蔽特殊角度,方能維持程序上的公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62的網紅Hsu-Ting Ni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造鎮是近年房地市場的顯學。大抵上給人建築量體龐大、公共設施完善、機能完備、宜室宜家的好印象。 坐落在東北角, A7是龜山最新社區之一,配合機場捷運發展,政府運用公辦市地重劃的徵收手段、以合宜住宅為號召,結合民間建商開發出大型集合社區。生活機能大致完備,建物新穎牢靠、美觀舒適,歡迎新朋友落戶成為龜山...
城市經典建商 在 Lin's竹北房產筆記_品揚的竹北房產交流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撰寫「鴻柏鴻向」建案介紹文。
鴻柏建設,過往較耳熟能詳的經典佳作,如:新竹市北大路上的「鴻磐」、新竹市東大路的「鴻韻」、新竹市金雅重劃區「日光計畫系列作」等。鴻柏除了以打造「安心住家」為志向外,更致力於把「美學」導入建築中,讓城市有不一樣的風景...
https://lpy120.com/hong-bai-hong-xiang-intro/
城市經典建商 在 Lin's竹北房產筆記_品揚的竹北房產交流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輪到撰寫"極光琉璃"介紹文,分享給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文興路二段上,店家滿駐、百業爭相插旗設點,銀行更是接連開了五六間。車水馬龍,繁榮蓬勃,我們在極光社區身上看到了"地段為王"的經典例證...
https://lpy120.com/ji-guang-liu-li-intro/
城市經典建商 在 Hsu-Ting Ni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造鎮是近年房地市場的顯學。大抵上給人建築量體龐大、公共設施完善、機能完備、宜室宜家的好印象。
坐落在東北角, A7是龜山最新社區之一,配合機場捷運發展,政府運用公辦市地重劃的徵收手段、以合宜住宅為號召,結合民間建商開發出大型集合社區。生活機能大致完備,建物新穎牢靠、美觀舒適,歡迎新朋友落戶成為龜山發展的新動力、成為桃園市建設的新稅基。
同樣是造鎮、別稱萬戶綠莊的幸福社區,也曾經是桃園社區人文史上堪稱經典的建案。民國50年初台灣由農轉工,龜山工業區興辦,就業機會大增,在那一波經濟起飛,人口激增,強烈需求房屋建地的年代,與山林爭地,成了滿足需求的唯一手段。推平了兩座山頭,埋掉了一條野溪,土地沉澱靜置超過十年,終於化山林成建地,民國72年,工地推出,山景第一排,出外人的好所在,工地秀場場轟動,建案期期熱銷。在那個台灣錢淹腳目,文武各行無不興盛的年代,一棟30坪公寓售價90萬,同樣的價位,可以在台北市置產。
35年過去,環境變遷,人口老化,幸福的稱號,褪色不少。社區的最高點到達聯外的中興路,垂直高度超過60米,出入只靠兩條狹窄的聯外道,有汽機車代步的社區住民為停車問題煩惱;沒有汽機車的居民,每天面對生活,上山爬樓,不知多麼困擾?
在講求生活機能的各項指標中,幸福人的生活仍是艱辛。桃園升格3年了,施政櫥窗裡的光鮮亮點,卻少見對老社區住民的真心關懷。多幾班公車、立體停車塔、老屋拉皮、公墓遷葬等等,是這個超過2000多戶的社區居民,不論自住或承租,繳稅超過35年之際,依然期盼不到的暖心德政。
龜山的各個社區,從老到新,傳唱著外地人來到這個移民城市討生活,省吃儉用、辛勤工作,期盼翻身枝頭的打拼信念。居民們納租繳稅,對大桃園的財政有著一定程度的貢獻,他們值得更好的生活機能、他們值得幸福人生。
~拍片愛龜山:牛煦庭臉書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18NIU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