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效應》
本書作者伊莉莎白.布雷克本在2009年由於發現端粒的特性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端粒的狀態也是近代所有專家研究對抗老化一直圍繞的主題
端粒是什麼? 端粒是由DNA與蛋白質共同組成, 可以保護染色體. 端粒只佔細胞DNA得不到萬分之一, 但是卻是抑制細胞老化的重要角色. 在染色體末端的端粒負責延緩細胞的突變, 衰老, 與健康. 生物學家海富立克1961年發現細胞分裂次數是有極限的, 在他實驗室培養皿中的細胞最多分裂50次, 接著就會死亡, 這也稱為”海富列克極限”. 而細胞每分裂一次, 端粒就會縮短一點, 整體細胞也會更加的老化
那我們的細胞在什麼情況下會分裂呢? 當人體面對心裡, 生理或是環境的一些壓力, 導致細胞狀態開始下滑, 到了一定程度之後, 細胞會自我複製一個新生細胞來取代舊的, 不健康的細胞以維持人體正常運作. 正如前述, 細胞每分裂一次, 端粒就會更加縮短, 導致老化的加速產生
全書探討我們有哪一些行為會導致端粒加速縮短? 而我們又有哪一些方式可以增進端粒的活性, 讓我們常保青春? 我覺得這一本書對於我們身為健康產業的工作人員是非常棒的一本書, 它提供了很多我們平時沒有思考到的方面.. 某些我們覺得稀鬆平常的行為, 也許是加速我們變老的元兇! 而且對於身體造成的傷害是吃再多保健品, 塗再多潤膚乳, 做再多運動也彌補不來的
端粒的縮短與氧化壓力有強烈的關聯, 也就是自由基. 肌肉內的粒腺體會不停的透過氧氣來製造身體需要的能量, 但是假如人體一直在一個處於非正常的狀態之下 (各種壓力), 對於氧氣的消耗量就會增大, 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會產生自由基. 而自由機會直接攻擊健康的細胞, 進而產生一些疾病, 甚至加速細胞老化, 而直接導致端粒的短縮
那麼會影響端粒變短的因素有哪些呢?
1. 心理壓力: 長期的焦慮會引發HPA軸的內分泌反應, 促使皮質醇上升 (激發”戰或逃”反應). 而血清的皮質醇水平始終高居不下會讓身體處慢性發炎的狀態, 接下來則會導致肥胖, 心血管疾病, 胰島素阻抗, 甚至是精神方面的問題
2. 久坐少動: 人類的老祖宗在遠古時代是每天在原野之上覓食, 狩獵的. 但是進入工業社會的短短一兩百年, 活動量大幅度減少. 再加上飲食結構也在短時間經歷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所以一堆五花八門的疾病也接踵出現
3. 睡眠不足: 看到這一本書裡面提到睡眠我一點也不意外, 在”為什麼要睡覺” 這一本書中, 作者已經強調了睡眠的重要性. 時間足夠, 品質夠好的優質睡眠可以最大幅度的提升生長激素與降低皮質醇, 讓身體可以完全進行修補. 但是熬夜, 失眠, 睡眠干擾 (光源, 噪音, 焦慮…) 會讓人失去這最寶貴的 “進廠維修”, 既然每一天晚上休息狀態不佳了, 細胞當然加速老化. 所以 “美容覺” 真的還是有道理的
4. 化學物質: 尼古丁, 酒精, 染髮, 污染的水源, 過度加工的食物, 甚至毒品等等… 這些物質隨便一個對於身體的傷害都不小, 更何況現代人通常都會不止一項的面對這一些壞東西. 身體長期在這些化學物質 “八國聯軍” 的狀態之下, 招架無力, 就會隨之崩潰..
“端粒酶” 是存在細胞中, 維持端粒活性化的酵素, 端粒的縮短都是來自端粒酶含量不足, 來不及維持端粒的健康, 而讓細胞衰老. 而要如何維持端粒酶的水平呢? 首先第一點讓我非常意外: 心態!
由於本書另一位聯合作者: 伊麗莎.艾波是臨床心理學專家, 她與伊莉莎白博士合作了很多研究, 她們發現積極的心態有助於維持端粒穩定, 也就是焦慮之下的正向思考. 為了讓人們對於壓力的抵抗能力增加, 在 “認知行為理論” 中的一些概念就非常有幫助, 例如: 如何看待壓力, 如何接受自我, 對壓力作出正確的判斷, 而降低身體與心理的緊張
人在壓力下, 會產生相應的應激反應. 而假如我們認為這是一個 “好壓力”, 那麼身體就會把它視為一種挑戰, 腎上腺素會加倍分泌. 接下來流入心臟與大腦的血液流量會增加, 血液中的含氧量也會增加, 精神上也會產生極大的專注力; 反過來說假如我們解讀這是一個 ”壞壓力”, 皮質醇則會迅速升高, 維持心率加快, 使人可以忍受疼痛, 同時會放大不安. 我已經知道長期的皮質醇反應會影響身體健康, 但卻沒想過透過自己心態上的調整就可以在內分泌上產生這麼大的改變, 進而影響身體狀態!
運動當然可以延緩身體老化, 那麼是什麼運動都可以嗎? 該怎麼做呢?
常運動的人, 端粒比較長, 自由基也較少, 免疫能力也比較強. 而運動當下所產生的生理反應與前面我們提到的 “好壓力” 是一致的, 同樣會使身體進入一個亢奮狀態, 所以保有運動習慣的人較不容易焦慮. 因為有壓力產生時, 大腦會馬上將其識別為 “運動” 反應, 而將腎上腺素提高, 皮質醇水平降低 (這一點在我之前讀過的 ”運動改造大腦” 與 “真正的快樂處方” 兩本書裡面也有提到)
而常運動的人得到一些文明病的機率也更低, 更加可以確保端粒的健康
那麼, 哪一種運動對於端粒最有益呢? 各位觀眾: 有氧運動! 在研究中發現, 一週三次的有氧運動, 連續半年, 端粒酶的活性提高了兩倍, 而肌力訓練則沒有這個效果, 但是可以當做有氧運動在骨骼肌肉方面的補強. 也就是說, 端粒酶的活性與心血管的強化有關 (以上這一句是書上原文, 只有做肌力訓練的別跳腳…)
而研究又發現, 頂尖運動員端粒的長度與適度運動者相似, 也就是說運動也有一個劑量效應, 並不是說越多越好. 事實上, 同時從事多種運動的人被發現端粒狀況最為健康, 端粒酶活性也越大! 所以別將自己框架在一種運動之下, 小孩才做選擇, 大人我都要!!!
關於睡眠, 與我之前寫的 “為什麼要睡覺” 結論一致. 維持健康其實做好三件事就足夠: 飲食, 運動與睡眠. 而睡眠也是前兩者的基礎, 熬夜, 睡眠時數不足, 睡眠模式不規律, 都會讓身體的氧化壓力增加, 進而促使端粒縮短 (想想你的生長激素)
在飲食方面, 本書推薦的是地中海式的飲食, 減少精緻糖類, 以全榖高纖的原型食物為主, 並且攝取優質蛋白質 (魚類), 最重要的是充足的日照 (每日20~30分鐘與太陽適當的接觸) ,因為維生素D被研究發現與維持端粒長度有重要的關係
書本裡面還有提到很多可以抑制端粒短縮, 防止老化的方式. 讓我不禁深思, 在現在有多少的生活方式, 其實是正在漸漸地讓我們走上老化的這一條路?(有沒有看過一些人煙酒不離手, 但每天狂抹保養品? 其實是沒有用的…) 而我們不能等到已經老年了以後才來正視這些問題.. 成年之後, 我們每一天, 每一個月, 每一年, 都在不知不覺的老去, 唯有正視這些問題, 才可以不讓歲月在我們的身上留下足跡!!!
基礎胰島素如何開始及調整 在 減重營養師Sabrina的美胃人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何養好妳的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本人案例分享
此文適合:
1.有被醫生「診斷出」PCOS的女性同胞們。
2.身邊另一半是PCOS的男性同胞們。
3.女兒有PCOS的男性同胞們。
4.姐妹有PCOS的男性跟女性同胞們。
其實這篇並沒有要說太多艱難的醫學知識和對應方式,是單純想跟大家分享「我如何的養好」!
從被診斷有這樣的體質至今有五年了吧,但從學生時期婦科狀況就不是非常穩定,只要壓力大或是比較忙就會不來然後下次來就很痛。最有感覺的是當時為了學費去當小小舞者跳舞兩年,因為時間長、早出晚歸、體力消耗、睡不飽、常常寒冷、飲食不定時等等因素導致我接下來只要「偶爾」有生理期,我就會痛到不行,因此當時我隨身攜帶的就是止痛藥,深怕要工作而姨媽總是無預期的造訪,來個措手不及影響工作就慘了!
所以一直以來跟PCOS都有很大的淵源(?淵源😭),不過學生時期跟剛出社會時並沒有太去解決這個問題,可能當時也沒有「偏胖」的狀況出現,就表徵上我是沒有受到困擾-肥胖、狂長痘痘、多毛(我有後兩者但我好像沒差,因為痘痘沒長得整臉也沒有特別嚴重到影響我認為的漂亮),多毛從小就是了,我也還好😂
好,反正呢,一直到我開始「增重」後出現了困擾,就是我忽略了我的體質,太粗糙的進行增重,喝了增重乳清(其實我不需要,一般人沒特別狀況也不用!)然後飲食內容也不夠細心,接著增重後變成更讓我的「胰島素」在一個高位降不下來,整個進入多囊的惡性循環(這有點複雜不在此贅述),即使當時我已經高強度、高頻率運動並控制飲食,就是減脂減不了,甚至睡覺每天半夜都會大盜汗到很濕冷醒持續兩個月,不過當然這跟當時我受到的壓力創傷可能也有關係,總之,各種找不出原因的困擾我,後來才再次去看代謝科醫生進行驗血,再一次的確診,我就是典型的PCOS。
接下來,我就要提到我整個變好的過程:
先前言預告一下,調整的過程不是單一的,多方的生活上一起配合都是原因,因為身體本來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
1.當然 #西醫 的部分就使用藥物,要打斷惡性循環,讓生理期正常後才可以進而調整胰島素,中間都有追蹤血液數值,有好轉但都沒有明顯。
2.#運動 上當然持續保持固定的頻率,我自己是一週3-4次,建議可以多以「燃脂」的運動方向進行,有氧運動或是間歇有氧安排多於阻力訓練。
還有!曬了比較多太陽,大自然的力量我覺得也是身體營養補給很大的來源之一,環境都可以有環境荷爾蒙,千萬不要小看其他大自然帶來的好處。
#不要因為你不知道就覺得沒有
3.#飲食 :#低醣飲食 為主、每天 #補充好油 、配合我的體質-減少喝冰水、寒的水果(火龍果)、進補類辛香料減少(肉桂、羊肉爐等等),香草類(薄荷、迷迭香等可以多吃)
4.#中醫調理:在大學時期我們學校是以中醫著名,當然少不了有修到中醫基礎理論課程,當時的我其實對於中醫的印象有一些翻轉,我發現其實中醫是相較西醫「細膩」的醫學文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時讀到感冒時鼻涕的型態跟顏色分別,我就深深有感,想說天啊!這不就是生活經驗會有的嗎?而中醫只是用一些「你比較不理解」的語言表達,並不是沒有科學存在,只是它並沒有像西醫有實證被認可,可是臨床上,專業的中醫真的對我幫助很大,我現在的記憶,我這輩子就只有給我緣分下在大學接觸到的中國醫學姊調理 #瑩中醫診所
在大學的時候就在學校醫院給學姊調整,是當時第一次遇到超細心、問診仔細的醫生,後來到了台北,中醫我一直不敢嘗試,所幸學姊厲害診所開到台北,我前陣子也剛好我的調理身心計畫,打算認真把我的婦科調理好,趕快去找了學姊,每週努力更新我的中藥,目前吃了3-4個月,以醫學上來說,三個月正常來月經(代表正常排成熟的卵),就是解除多囊的狀況了!
5.#睡眠跟情緒:這點非常非常重要!我認為最重要!趕快筆記!
女生們更不要忽略自己的心理健康,因為它確實明顯影響你的生理狀況,這一年來我持續的調整我的情緒,學習了很多情緒平衡、消化情緒、更了解自己的需求、創傷修復、壓力調適等等的,睡眠狀況也從失眠進到可以入睡、早睡、連續睡上5-6個小時,睡眠品質還持續在練習跟進化,我覺得我可以明顯感覺到有很大的變化!
6.#紀錄經期狀況
每一次我都會好好紀錄不只時間,還有顏色、身體狀況、排便、前後的心情、飲食狀況,紀錄是了解的開始!
今天又到了我順利定期來月經的一天,這次顏色鮮紅、沒什麼血塊、肚子不痛、來前一週疲累感也沒有很重(雖然昨天有點疲倦而且情緒低落,經前症候群是我一直還不習慣的地方,而經前症候群特別嚴重的時候我也會發現當次的生理期間我肚子就會疼痛),因此我很開心的想跟大家分享這好長一段時間困擾我的一件事。
這些過程都是慢慢的慢慢的,現在我月經要來之前會長痘痘、會水腫、有時可能想吐、很累、脾氣差,這目前也沒能解決,這就是我的體質,只需要專心在照顧我的身體,也許哪天這狀況會解除,所以人家說你怎麼長痘痘?你怎麼比較腫?都比較不需要介意了(我還是很介意水腫哈哈哈🤣🤣🤣),因為妳自己知道這都是「暫時」的!
#很多事會因為不理解而不安
現在的我睪固酮下降,情緒也比以往平靜,真的比較無法在運動爆發力上那麼願意承受痛苦,重量不如以往那樣重,變回踏實的女性我還在習慣,當過男生才知道荷爾蒙有時候真的是會控制你的身體的~
還有,好像眼淚跟生理期一樣,一定要定期排出耶!而且你會知道沒有為什麼,就是好想哭😂
說了這麼多,希望有這樣困擾的女生可以從文章獲得一些什麼。
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往健康的路上就能堪稱是愛自己的表現了。
#營養師
#健身女孩
#運動
#健康飲食
#運動營養
#減重
#料理
#美食
基礎胰島素如何開始及調整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當驗到兩條線開始,媽媽的日常大小事總會詢問產科醫師:懷孕可不可以吃辣、可不可以喝喜酒、可不可以搬家、可不可以重訓😢😢......絕大部分的問題我都會秒答:「可以啊!」唯獨有一類問題,我只能無奈又心疼地比個大叉叉。
「我好不容易瘦下來了,懷孕可繼續維持嗎?」、「懷孕可以減肥嗎?」、「我體脂很高耶,現在可以繼續減脂嗎?」😭
「不行喔!不管是減脂、減肥,通通都不可以!」這類問題就是得堅定不假思索地回答。🤔
就我觀察,孕期減肥會因為熱量不足、營養不均衡影響胎兒🍼的概念早已普及,我猜想,媽媽們問這些問題時,應非刻意要在這時減肥,而是擔心胖太多產後無法恢復或希望尋求一些安慰與心理支持。
但不可以減肥的原因其實還不只是為了胎兒健康,而是女生在懷孕的過程中,因生理條件改變,要減肥真的不太可能成功。
最明顯的就是懷孕後體內各種「合成型」的賀爾蒙如胰島素、生長激素、睪固酮會上升,除了幫助胎兒生長發育外,這些賀爾蒙同時也會促進脂肪累積。因此很多人會發現肚子、大腿、屁股的皮下脂肪增厚,甚至產生橘皮組織。另外,黃體素也會使得體內的鈉不易排出、四肢容易水腫,視覺上就會有大了一號的感覺。
孕期飢餓素的上升也讓媽媽特別「不耐餓」,一餓就想吐🤮或半夜常常餓醒找食物。我也觀察到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很多害喜的媽媽常常什麼都不想吃,卻唯獨鍾情漢堡、薯條、鹽酥雞🍦🍿等高熱量食物。
加上孕期又有太多事讓媽媽心煩,舉凡能否順產、何時有產兆、胎兒健康與否....都會帶給孕婦許多焦慮,這些情緒起伏也容易導致用「大吃來紓壓」。再加上社會氛圍普遍仍鼓勵孕婦一人吃兩人補,許多人又在不清楚媽媽懷孕週數下就一味的說:「妳肚子好小啊!😕有沒有在吃東西,胎兒這樣夠大嗎?」無形中造成一股非得拼命吃的壓力😢,讓媽媽不由自主地吃下更多食物。
綜合以上,真的是叫媽媽不胖也難!
當然,很多人會問,不想胖太多,難道不能以在孕期認真計算卡路里,抓得剛好即可 。問題是,懷孕後心跳變快、呼吸急促,體重上升,基礎代謝本來就會慢慢變高。且每日活動量又因為身體狀況起伏很大,讓每日消耗熱量(TDEE)的誤差極大,怎麼算都很難精準、反而容易讓媽媽們無所適從造成心理上的負擔。
體脂也是,不管是家裡小台的體脂機或健身房大台的inbody,幾乎都有8 -10 %的誤差。再加上體脂測量是利用電阻的原理,受身體含水量影響極大,特別容易水腫的孕婦,測量起來誤差更大。因此我認為,在孕期量體脂不是不行,而是完全不準,沒有參考價值。😅
至於時下流行的特殊飲食法,更有可能引起營養不均衡、或低血糖,我更是不贊成。比如近來流行的168間歇性斷食,執行方式通常是「早餐晚點吃、晚餐早點吃」,這樣容易讓身體在低血糖情況下,改利用肝醣的糖質新生產生的糖分及酮體當作熱量主要來源。但孕婦肝醣的利用相對比較差、胰島素濃度偏高、又得分一部分的糖給胎兒,嘗試這種方式,會比起一般人更容易發生低血糖的情形。😖
更何況,受賀爾蒙及胎兒擠壓的因素影響,大部分的媽媽都無法吃到很飽就會覺得腹脹、想吐,將一日三餐的熱量分配在兩餐很容易太撐或熱量不足。
我明白孕期增加多少體重,往往變成媽媽們互相參考、甚至比較的指標,但我得強調,每個人的腸胃吸收、賀爾蒙起伏都不盡相同,我也不否認有些人懷孕體重根本沒有增加,新生兒一樣頭好壯壯,但這樣的人是少數,也是基因造成。也有少部分的媽媽是因為孕吐到生產前,每天苦於宿醉、暈船,當然胖不起來。
因此,我認為與其只聚焦體重或是斤斤計較吃進去的卡路里,倒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健康促進」上。其實這些健康觀念就是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孕婦也是人,當然也適用。
不分孕期,只要沒有出血、早產跡象就應維持一定的活動量(至少每週90分鐘)。在思考如何「進補」前,也可以先檢視一日三餐的營養素是否均衡。以我的觀察,外食族群多半蛋白質、青菜攝取不足,高油脂、澱粉及加工食物太多,可以先針對這些做調整。(但調整的是種類跟量,不需要變成白飯、麵條都不敢吃)。建議把握蛋白質吃夠(每日60克平均分佈三餐)、減少精緻澱粉(碳水化合物熱量來源不低於40%) ,各式蔬果輪流攝取的大原則。餐間的甜食、含糖飲料的次數則是盡量以堅果、牛奶、優格替代。
當習慣養成後,孕期體重一定可以平穩上升在正常範圍內,產後要瘦身也會多一些助力!
孕期體重也造成妳的壓力嗎?🥺🥺
----------------------------------------------------------------
賀爾蒙的變化實在神秘又有趣,
九月份線上講座「一次搞懂賀爾蒙、告別內分泌肥胖」
十月份實體講座「告別月經失調,烏烏醫師陪妳搞懂賀爾蒙」
熱烈報名中。❤️❤️
報名連結請見留言或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