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漫港都,是基隆再平凡不過的日常;但,基隆灰暗老舊的街道印象,不該再這樣永遠下去!
日前,當我們送別基一信橋、真正打開火車站前的天際線時,116年前在這座港灣定下的城市格局,漸漸露出蛻變的氣氛 —— 從 #西岸會展旅運文創專區,連結微笑港灣、國門及海洋廣場,然後接著田寮旭川河口山海平台串連東岸商場、文化中心、#東岸郵輪廣場及旅客大樓;打造 #基隆成為嶄新國門地標,我們越來越近!
配合一連串翻新城市的行動,國門沿線的城市景觀也亟需所有市民共同來守護!
月初,我們公告了 #國門廣場周邊地區城市景觀自治條例草案;草案中,明定國門周邊一定範圍內公有土地、建物沿街面所有及管理人,必須依城市景觀計畫進行維管改善,如有違規且限期未改者即可開罰。
依據條例草案,未來,市府提出 #城市景觀計畫 送景觀委員會審查前,均須提前公告、舉辦說明會並廣納公眾建言;屆時,#誠摯邀請所有市民朋友 來函指正,一同 #參與改造基隆的盛事!
更多景觀條例草案內容與說明,請見 #基隆都市發展處 官網公告 ➡️ https://reurl.cc/YWN8l0
#翻新基隆 #因為有你
#2021基隆城市博覽會
基隆都市 計 畫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連總統都來關心台灣的考古遺址了,你不也來關心一下嗎?
這篇來自【聯合新聞網】的文章,帶我們看到蔡總統來到基隆和平島的考古遺址,也讓我們一起重視台灣考古工作,及其所能帶來的對於我們的啟發。
--------------------------------
蔡總統表示,看到市府跟民眾參與考古挖掘工作,有和平島市民說過,難以想像考古離自己這麼近,對和平島歷史地位引以為傲,這就是我們期待目標,讓台灣人對自己生長土地,能認識過去歷史,加深在地認同,能有更多的參與,共同創造在地光榮感,會結合中央跟政府力量繼續努力,繼續為基隆人、台灣人讓和平島,這個寶藏島更發光發熱。
基隆市文化局自2018年開始,配合文化部核定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這是台灣史上第一個以文化歷史為主軸的都市再生計畫,重新架構基隆都市脈絡,不僅是第一次由文化部門主導都市再造,在全國37個計畫推動中,大基隆歷史場景更是最具指標性旗艦示範計畫。
這2年考古發掘過程中,在和一路發現了4000年文化層,一個深度約3公尺的考古發掘坑,涵蓋了從新石器時代(訊塘埔文化)、鐵器時代、清治、日治至現代等多層千年文化軌跡斷面。另外,現場還發現許多台灣北部原住民舊社遺跡,出土的鐵渣、玻璃珠、印紋陶、青花藥罐等,都見證了當時煉鐵、對外貿易等生活的證據。
(以上引用網頁原文)
https://udn.com/news/story/7328/4764207?from=udn-referralnews_ch2artbottom
基隆都市 計 畫 在 眼底城事 eyes on plac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基隆:#都市設計講堂紀實 ▌台南的歷史涵構和都市設計策略
由基隆市都市發展處主辦之「台灣都市設計意義與核心技術講堂」(簡稱 #都市設計講堂 詳見 Vision Thinking 看好基隆 ),#最後一場 為成大都計曾憲嫻老師主講、孟宗撰稿,帶大家回到台灣,從台南的歷史涵構,談歷史街區如何形塑,又如何影響台南的都市再生。
台南的街區歷經從荷據時期到明鄭時期,再到清朝與日治時間,都市中出現圓環、放射狀與格子狀交錯形成現今的街道系統。不同時間的街道並存,形成不同的層次紋理,其中人文、水文等痕跡也都隱藏其中。
隨著府城歷史街區計畫開展,曾老師帶我們一訪巷弄間的歷史紋理,特色建築群與特色老屋,並談到歷史街區振興的過程是需要跨部會,加上與民眾的的相互協調。
最後,曾老師總結,台南的歷史街區計畫以街區潛力資源調查為基礎,持續關心實質生活環境,保存魅力街區,才能有都市設計的氛圍想像,營造再生永續有特色的在地街區
#曾憲嫻
#台南
#歷史街區
#都市設計
Vision Thinking 看好基隆
https://eyesonplace.net/2020/08/03/1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