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0日晚上8點24分,中秋節前夕,月圓之夜;臺北市萬華區廣州街和梧州街口,艋舺夜市一隅。路口的頂級甜不辣隔壁,屋前有種植椰子樹的房舍,是完工於1950年的仁濟醫院(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舊院。(張哲生 攝)
台北仁濟院之起源,可追溯至清代的窮民救治機構,其前身為保嬰局、育嬰堂、回春院、養濟院、同善堂等慈善機構。
1866年,設立保嬰局,一開始收容無辜女棄嬰,後改為恤救貧兒童。
1870年,設立育嬰堂,收養棄嬰、孤兒,以及貧苦無以教養之子女。
1875年,設立回春院,主要收容救濟行旅病人。
1879年,設立養濟院,為賑濟鰥寡孤獨及殘廢無告之窮民。
1886年,設立同善堂,主要為客死台北之軍官、旅人提供停柩之所。
1899年(日明治32年)5月3日,育嬰堂、養濟院、同善堂合併為「台北縣立仁濟院」,於艋舺育嬰堂原址(今台北市廣州街243號),後因地方改制而更名為「台北仁濟院」,並在1904與1905年,分別併入回春院及保嬰局。
台北仁濟院重要的史蹟文物「淡北育嬰堂碑」,是在1870年(清同治9年)時,台灣府淡水撫民同知陳培桂創設育嬰堂,收置棄嬰、孤兒及孤苦無依子女,故刻立碑文「艋舺新建育嬰堂碑記」以紀念其落成。後於1972年至1975年間,因興建仁濟醫院新大樓,「淡北育嬰堂碑」重新出土,於是,文獻會為重彰古蹟蕃衍文化,則於1975年撰立「淡水育嬰堂碑沿革記略」碑文以紀念之。目前上述這兩塊碑文被並列鑲嵌在仁濟醫院大門口西側的牆上。
台北仁濟院在日治時期是頗具規模的社會慈善救濟機構。救濟、收容對象為當時廢疾、病傷、老衰、幼弱之人民。在台北、基隆、宜蘭、羅東設立診療所,實施定期巡迴施診並於交通不便地區委託當地醫師進行義診。並收容行旅病人、結核病患者,補助盲啞教育及窮苦民眾之育幼教育經費。
1922年,台北仁濟院搬遷至崛江町(今西園路),收養鰥寡孤獨及廢疾無告之貧民,並辦理施療及診療、地方巡迴義診、行旅病人及精神病患免費收容、盲啞生與兒童教育委託業務,和精神病療養所,為台灣地區最早之精神病院。並於基隆市、宜蘭市及羅東街分設診療所醫治偏遠地區的民眾,及設立台北收容所,施療收容精神病及結核病者。
1923年,台北仁濟院設立台北施醫所,並於今廣州街200號位址設立16床之木造平房病室、X光室及開刀房。
1937年,增設病房、X光室及開刀房,以綜合醫院形式提供醫療服務。
國民政府遷台後,1950年,台北仁濟院,台北仁濟院辦理法人登記,改名「財團法人私立台北仁濟救濟院」,以「仁心濟世」為宗旨,仍戮力於醫療及社會福利。其設立之附設機構包括:附設仁濟醫院、附設仁濟安老所、附設新莊仁濟醫院,以延續清代以降之社會慈善救濟精神。
1950年,為推動仁濟醫院現代化,將廣州街200號原有木造建築進行拆除,改建為磚造二樓新廈,設立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簡稱仁濟醫院),並於1951年1月落成啟用。
1955年,完成精神療養所擴建,並將精神療養更名為「附設仁濟療養院」。
1968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日本九州嬉野病院締盟姐妹醫院。
1969年,位於舊院東側的四層樓總院大樓落成。
1972年,為擴大醫療服務,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於舊院對面(廣州街243號、華西街口旁),興建地上11層、地下一層之醫療大樓,興建工程耗時5年完成。
1976,為擴增醫療服務與提高醫療水準,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私立台北醫學院(現台北醫學大學)簽定「醫療合作合約」。
1977年11月12日,坐落在舊院與總院大樓對面(廣州街243號)的新式仁濟醫院大樓正式啟用。
1983年,增設復建科。
1985年,仁濟療養院新莊分院落成並正式啟用。
1987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與台北護理師護士公會簽定「居家護理合約」,提供居家護理服務。
2002年,仁濟安老所改建完成,並擴大安養服務。
2005年,台北仁濟院附設仁濟醫院及仁濟療養院新莊分院與台大醫院訂定醫療合作協議。
2006年,台北仁濟院總院於現址進行仁濟醫院大樓整建。
2010年,仁濟醫院大樓整建完工。
2012年,成立台北仁濟院社區健康營造小組。
台北仁濟院自前身保嬰局創立(1866年)至今已有150年歷史,除秉持仁心濟世之精神外,並遠瞻未來,期能成為國內聲譽卓著之公益慈善團體。
同時也有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5萬的網紅77老大,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老大幫各位整理的全台灣診所: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 張子瑜 基隆市安樂區麥金路222號 健保 駿琳大直中醫診所 黃建榮 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598之1號 ...
基隆 慈 濟 醫院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節目預告
2021/08/11 週三,上午七點到八點【專家談健康】單元
腎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先天之本,
攸關生命的存亡以及後續的繁衍。
腎經貫穿脊椎,主管骨髓和腦髓,與聽力和平衡有關,
可以說是人體最早發展也最晚退化的經絡。
沈邑穎 醫師師承「古典針灸派」,
專長於中醫經絡研究與臨床應用,
並結合現代醫學與跨領域學科研究。
《經絡解密》系列已經來到卷六,
談的是 腎經+奇經八脈
武俠小說中常聽到的「打通任督二脈」,
就是出自奇經八脈。
節目邀請到台北慈濟醫院 沈邑穎 醫師,
來和大家分享這本《經絡解密 卷六》
敬請準時收聽!
------------------------------------------------------
【蘭萱時間】
FM103.3 #中廣流行網,每周一至五早上七點到九點。
節目提供元氣早餐般豐盛營養的資訊,讓聽眾朋友擁有滿滿的活力!
網頁版一鍵收聽:http://bit.ly/ilikeradiostream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nJD0ANVhtU8K0MNeNsvGH-Q7k25VUd-
手機版【中廣線上聽APP】網址:
iOS→https://goo.gl/otJP7b
Android→ https://goo.gl/HjDC3B
廣播收聽頻道:
FM103.3 台北、基隆、桃園、高雄、屏東、玉里、澎湖
FM102.9 新竹、苗栗
FM102.1 台中、南投、台東、花蓮、宜蘭、彰化
FM103.1 嘉義、雲林、台南
FM107.3 埔里
FM96.3 金門
基隆 慈 濟 醫院 在 七仙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觀音誕契觀音
觀音誕歡迎大家來契觀音!
做事不順丶官非是非糾纏丶學業不好丶無貴人扶持丶不孝順父母丶生意不佳丶不聰明無智慧...因為命中缺乏印星!!!如何補印?
7月28日觀音誕契觀音法事,接受報名
如果能認神明作乾爸或乾媽 例如財神丶觀世音菩薩,事業會一帆風順 ,各方面都會改善,只會好不會壞。
你可以想像有個慈悲丶法力無邊的菩薩做你契媽,並且不斷的随時保護加持,能和菩薩媽媽終生結了善缘,一定好過菩薩不認識你,所謂熟人好辦事,對嗎?
🙏什麼人更加需要上契?
1.八字中無印星的人,最好要契!命格的印星代表母親。無印星,即無母缘,可能無母,或者和母親丶長輩關係差。除了母緣差,印星也代表了聰明,智慧,文才,學術,文憑,貴人,靠山,後台,支撐點,房屋,榮譽,名聲,表彰,影響力,學業等等。
2.學習不好,事業艱難,犯官非小人,情緒化,一事無成,經常與醫院或牢獄為伴,英年早逝,孤苦伶丁,不能生育,憂鬱一生...要契觀世音菩薩。
3.小孩身體多病,意外多怕養唔大,和母親相沖,建議契觀音。
4.命格太弱或太強,太弱的人,幼運差身體差,容易多病多意外,難教養。命格太強,又會克父母,所以要契觀音。
5.父母疏忽照顧,不孝順常頂撞,不聽話的人仕,需要契觀音。
🙏契菩薩爲母好處
除了上述好處之外,也有助於榮華富貴,事業心想事成,父母痛愛有佳,尤以母親能幹,家門顯赫,可以讓你桃花旺,人缘更好。
契咗觀音之後有乜要做?
🌷最好定期去拜下,都要多謝觀音保佑嘛,觀音誕可以來拜神,就好似给父母過生日一樣。
🌷最好多行善。
🌷最好戒牛肉,如果一時未能做到,親自和菩薩說明。
🌷最好多唸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名號,感應更強。
🙏上契程序:
若要契神,最好在神明壽誕日子,或可以擇一個好的日子舉行上契儀式。
上契當日,需要準備好祭祀的果品及物品,排在神靈案前,由法師將一份「上契奏表」,在神靈前祈福禱告。
唸完上契奏表後,並將契書焚燒於化寶爐內或香爐內,儀式完成後,象徵已經成為神靈的契子女。
契神以後,最好在每年神靈的壽誕日子回佛堂敬拜契爺契媽,或在家對着神明叩頭,最好請神像,如不方便可用相片,或對着當天拜神。
🙏上契供品
参加人仕請準備一小包米丶鮮花丶水果丶一件新衣,佛堂上香參拜完,回到家中,可換上新衫,將米煮成飯或粥進食,上契儀式就徹底完成,並且一生都會得到契媽的庇佑。
想參加人仕,盡快報名。
費用:1380元,經濟不好的880元。
日期:2021年7月28日
下午四時開始(4-9時開放)
查詢:whatsapp 90613248
地點:九龍深水埗基隆街306號3樓正能量中心,MTRshamshuipoStationC2出口
#觀世音菩薩誕#契觀音儀式#什麼人可以契觀音#契觀音儀式
基隆 慈 濟 醫院 在 77老大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老大幫各位整理的全台灣診所: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 張子瑜 基隆市安樂區麥金路222號 健保
駿琳大直中醫診所 黃建榮 台北市中山區北安路598之1號 健保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 邱榮鵬 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100號 健保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 周文程 臺北市中華路二段33號 健保
翰林中醫診所 陳文戎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一段27號 健保
悅展中醫診所 陳曉鈞 台北市士林區延平北路五段243號 健保
崇生中醫診所 陳潮明 台北市士林區文林路519號 健保
全生中醫診所 陳朝龍 台北市大同區重慶北路二段184號 健保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台北慈濟醫院 黃惠棻 新北市新店區建國路289號 健保
昌盛堂中醫診所 劉佳祐 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277號2樓 自費
妙健堂中醫診所 李興明 新北市泰山區工專路3號 自費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 楊宗憲 新北市土城區金城路二段6號 健保
坤儒中醫診所 蔡坤儒 新北市板橋區陽明街77號 健保
順安堂傷科中醫診所 李澤堂 新北市新店區順安街16號 健保
育源堂中醫診所 盧文瑞 桃園市中壢區莒光路10號 自費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李科宏 桃園市龜山區復興街5號 健保
羅明江中醫診所 羅明江 桃園市中壢區環北路155號 健保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新竹分院 徐新政 新竹縣竹北市興隆路一段199號 健保
郭豐演中醫診所 郭豐演 苗栗縣苗栗市府前路81號 健保
大同中醫醫院 張瑞麟 台中市豐原區仁愛街11號 健保
東興中醫診所 王來庫 台中市西區東興路三段126之3號 健保
亞洲大學附設醫院 陳志昇 台中市霧峰區福新路222號 健保
慶和中醫診所 林繼興 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232-2號 自費
慶和中醫診所 林繼興 台中市北屯區北屯路232-2號 健保
迦南中醫診所 卓青峰 嘉義市西區竹圍路123號 健保
忠義中醫聯合診所 楊禾 台南市永康區蔦松一街29號 健保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曾詩婷 高雄市鳥松區大埤路123號 健保
天乙中醫診所 陳俊龍 高雄市三民區正興路187號 健保
馬光中醫診所屏東分院 高宗桂 屏東縣屏東市公園路19號 健保
羅國鶴中醫診所 羅國鶴 宜蘭縣羅東鎮維揚路188號 健保
仁濟中醫診所 劉德才 宜蘭市文昌路147之1號 健保
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花蓮慈濟醫院 何宗融 花蓮市中央路三段707號 健保
00:00 開頭 聊腰酸背痛原因
00:39 改善腰酸背痛3建議
04:32 看診中醫
09:15 結尾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qBg_jR0zi4/hqdefault.jpg)
基隆 慈 濟 醫院 在 阿明@liv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溫送珍長者的生命大藏經
#溫送珍 #基隆靜思堂 #客家貢獻獎
溫送珍長者,因自然法則,於2021年1月19日上午8點45分安詳辭世於臺北慈濟醫院,家人陪伴在側,享耆壽97歲。2月9日下午舉行告別式。
阿明@live團隊整理溫送珍長者於2015年到2021年在大愛電視留下的菩薩身影,素材來自大愛新聞、「大愛人物誌」節目、「阿明來報喜 環保站走透透」節目,希望藉由這段影片,能讓全球觀眾更認識這位慈悲喜捨的人間菩薩。
白手起家的溫大善人是苗栗南庄人,從小生活清苦,1935年曾遇關刀山大地震,九死一生,最後平安獲救。15歲背著包袱到舉目無親的臺北打拚,大約三四十歲,經濟有了基礎後開始布施。因為自己書讀得不多,所以他特別喜愛捐款助學。 溫大善人是慈濟的榮譽董事,他最被慈濟人感恩的,是他捐贈一萬三千坪的土地,成就基隆靜思堂。此舉讓基隆在地與附近的慈濟志工,終於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社區道場,對內凝聚,對外接引,期待讓溫大善人的愛心能「一生無量」,造福鄉里。溫大善人的另一半溫黃細喜與五個子女都支持他捐地給慈濟,因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賣地的錢,只有他們一家人用得到,但捐地給慈濟,道場興建後,卻是千千萬萬的人可以共享的。 今生行善助人無數的他,另一個讓人津津樂道的事蹟,是他在2009年得到「客家貢獻獎終身成就獎」後,他僅留下象徵客家最高榮譽的獎座,將新台幣100萬元獎金全數捐岀,不僅自掏腰包補足稅後差額,再加碼新台幣100萬元,捐出200萬元給中央大學客家學院。身為客家人的他說,只要看到年輕學子說客語、研究客家文化,就覺得這一切都值得了!
阿明非常有福報於2015年在「大愛人物誌」節目,2019年在「阿明來報喜 環保站走透透」節目,近距離與這位長者互動,他的謙虛自抑、無私大愛、開闊心量、隨方就圓是我敬佩與要永遠學習的,在我心中,他是人品典範!
虔誠祝福溫送珍長者往生淨土,花開見佛。也祝福他的家屬節哀保重,闔府安康。
#溫黃細喜 #溫映雪 #溫森芳 #溫映群 #慈濟榮董 #慈濟榮譽董事 #國家新城 #一萬三千坪土地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捐地給慈濟 #客家人 #苗栗南庄 #客家委員會 #客家貢獻獎 #終身成就獎 #客家之光 #九二一大地震 #關刀山大地震 #獎學金 #獎助學金 #交通大學 #林秀華 #林許瑛麗 #大愛人物誌 #1935關刀山大地震(阿明口誤) #2015大愛人物誌 #2019阿明來報喜環保站走透透 #大愛新聞 #大愛全球新聞
大愛阿明 感恩合十 2021.02.0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lp_KQSJIrw/hqdefault.jpg)
基隆 慈 濟 醫院 在 阿明@liv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溫送珍 #基隆靜思堂 #客家貢獻獎
《緬懷溫送珍長者》
他是我敬愛尊崇的大善人!
溫送珍長者,因自然法則,於2021年1月19日上午8點45分安詳辭世於臺北慈濟醫院,家人陪伴在側,享耆壽97歲。
白手起家的溫大善人是苗栗南庄人,從小生活清苦,1935年曾遇關刀山大地震,九死一生,最後平安獲救。15歲背著包袱到舉目無親的臺北打拚,大約三四十歲,經濟有了基礎後開始布施。因為自己書讀得不多,所以他特別喜愛捐款助學。
溫大善人是慈濟的榮譽董事,他最被慈濟人感恩的,是他捐贈一萬三千坪的土地,成就基隆靜思堂。此舉讓基隆在地與附近的慈濟志工,終於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社區道場,對內凝聚,對外接引,期待讓溫大善人的愛心能「一生無量」,造福鄉里。溫大善人的另一半溫黃細喜與五個子女都支持他捐地給慈濟,因為「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賣地的錢,只有他們一家人用得到,但捐地給慈濟,道場興建後,卻是千千萬萬的人可以共享的。
今生行善助人無數的他,另一個讓人津津樂道的事蹟,是他在2009年得到「客家貢獻獎終身成就獎」後,他僅留下象徵客家最高榮譽的獎座,將新台幣100萬元獎金全數捐岀,不僅自掏腰包補足稅後差額,再加碼新台幣100萬元,捐出200萬元給中央大學客家學院。身為客家人的他說,只要看到年輕學子說客語、研究客家文化,就覺得這一切都值得了!
虔誠祝福溫送珍長者往生淨土,花開見佛。也祝福他的家屬節哀保重,闔府安康。
2015年,非常榮幸能在「大愛人物誌」節目訪問溫大善人!今日將整集影片重新上傳,提供大眾一同來緬懷他,感恩他。
#溫黃細喜 #溫映雪 #溫森芳 #溫映群 #慈濟榮董 #慈濟榮譽董事
#國家新城 #一萬三千坪土地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捐地給慈濟
#客家人 #苗栗南庄 #客家委員會 #客家貢獻獎 #終身成就獎 #客家之光
#九二一大地震 #關刀山大地震 #獎學金 #獎助學金 #交通大學
#林秀華 #林許瑛麗 #大愛人物誌
#1935關刀山大地震(阿明口誤) #2015大愛人物誌
大愛阿明 感恩合十
2021.02.04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iUArr-kits/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