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波蘭→中國→台灣,從一封司法文書的旅程,思索國際關係的現實灰階】
今年2月,林蔚昀收到中國司法部司法協助交流中心寄來的信件,打開一看,是波蘭克拉科夫城中區地方法院請求轉交、關於公司登記更正的司法文書,以及中國要求覆函確認的信。明明台灣設有波蘭辦事處,為什麼波蘭法院不直接寄往台灣、而是請中國轉交呢?
林蔚昀與其波蘭籍丈夫寫信向波蘭司法部、波蘭在台辦事處與將信寄往中國的克拉科夫城中區地方法院抗議,結果卻得到兩種答案,一邊說可寄台灣、一邊說應寄中國。
類似的矛盾也展現在今年9月波蘭政府的外交言行,波蘭在9月4日宣布捐贈台灣40萬劑AZ疫苗,展現雙方友好,然9月6日波蘭外交部長饒兀(Zbigniew Rau)公開表示「承認一中政策,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這一殘酷事實顯示,很多國際上的事,不是「別人送疫苗/譴責中國就是挺台灣」,也不是「別人秉持一中政策就是不挺台灣」這麼簡單,在挺和不挺之間,有許多灰階。
林蔚昀的親身經歷與近年國際多起「一中原則」爭議也提醒我們,在看台灣和外國的關係時,不該只看檯面上的友誼表示,還要關注該國實際上可以給台灣多少空間?我們也應當思考台灣如何能在重重限制下,為自己爭取最大自由、最大保障和最大利益,並更實事求是地以有效國際協定保障台灣人的權利。https://bit.ly/2VVxYN6
★跨足國際,帶回獨立觀點,#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疫苗 #波蘭 #AZ #外交 #一中原則 #國際關係 #報導者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
「報導者 波蘭」的推薦目錄:
- 關於報導者 波蘭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報導者 波蘭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報導者 波蘭 在 靜靜讀一本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報導者 波蘭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報導者 波蘭 在 波蘭女孩x台灣男孩蜜拉士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報導者 波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報導者 波蘭 在 [爆卦] 那個...台灣有媒體派出戰地記者了-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報導者 波蘭 在 報導者記者日誌》從烏克蘭邊界、波蘭,走到歐洲權力核心的柏林 的評價
- 關於報導者 波蘭 在 波蘭體制會走向何方?】... - 報導者The Reporter 的評價
- 關於報導者 波蘭 在 報導者The Reporter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報導者 波蘭 在 繼戰車和自走砲後波蘭再向韓國採購火箭發射器 的評價
報導者 波蘭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影像故事【當固態的我遇到液態的城市,一名遊子的北漂不良反應紀錄】
「於我而言,大都市宛若這個世代最大的墓園,充滿著無數看似生著的亡魂,或在死亡邊界掙扎的活體。」
雖然出生於高雄、生長於城市,但台北的步調之快、生活習慣與文化之不同,讓初來乍到的年輕攝影者,切身感受自己彷彿一格格不入的固態,行走於流動的人群與建築中,若不隨波「被液化」,就會被淘汰而死亡的。
這系列影像作品受到波蘭社會學家齊格蒙.鮑曼提出的「液態現代性(liquid modernity)」概念啟發,在超現實的影像之間,表現北漂者焦慮與期待的矛盾情結……
https://bit.ly/399QXqn
★提供觀點,促進思辨,#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攝影 #創作 #城市 #北漂 #報導者
報導者 波蘭 在 靜靜讀一本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感謝盧建彰導演專序推薦
芮尼克 《暗夜》推薦文
有時我喟嘆,有時我不。
好像沒有很好吃
宜蘭獨立書店「小間書菜」的彭顯惠說,這段疫情期間,許多弱勢家庭的孩子,不能去學校,就沒有營養午餐吃。她說,有朋友發現這狀況,就去跟銀行貸款,在農村煮午餐給這些孩子吃,顯惠也沒有錢可以資助,就把田裡的作物拿起來一些,自己每個中午就做幾道菜,拿去相添,給孩子們多幾道菜。
她用開玩笑的語氣說,結果,偷聽到孩子似乎覺得不太好吃,反而評價她兒子半獸人煮的暗黑料理比較好吃。
讓顯惠現在每次要把剛煮好的菜送去前,都會心情有點緊張,不知道這次孩子們對她的菜評價如何。她寫到最後還用「哭跑」兩字。
哈哈哈。笑死我了
我讀到這段小故事的時候,一邊笑,一邊覺得揪心,但又感到可愛。是啊,誰會想要去借錢好幫助別人呢?可是現實世界裡真的有人這麼做,而且還有人會參與。我心想那個覺得菜不是那麼好吃的孩子,在那當下,應該還是感到幸福的,心裡頭還是甜甜的,覺得有人在乎他,他還可以有餘裕小小地鑑賞一下美食,這是多麼美妙的事啊。
畢竟,他本來可是沒得吃呀。這點他絕對比誰都清楚。
我們大可不必急著教訓這孩子不知足,不懂得惜福感恩,你也許可以說他不懂事,不過,我自己倒覺得他再怎麼不懂事,還是比我懂事的。
我是那個沒有參與在其中的人啊。
他的世界,他的環境,絕對讓他比誰都早熟,他一定很清楚,這是受人的幫助而來的,他只是不太會表達謝謝,或者說還不太會表達。當然,更可以說,是我們還不太聽得懂他的感謝。
他用單純的話語,直接表達,餐點沒有那麼好吃,表示他真的有在吃,表示他真的在品嚐,真的在乎眼前的食物,不像我常常邊滑手機邊吃東西、食不知味,比起來我才是真正對不起做菜的人。還有,他對食物的評語,其實真誠地呈現了人類比較美好的那一面,真實無虛假,而不是我們每天都會聽到的不太有溫度、只是表面功夫的「謝謝」。
這樣說好了,你要不要計算看看你今天聽到幾個完全沒有看你眼睛的「謝謝」,幾個完全沒有不好意思的「不好意思」?
哈哈哈。
想像顯惠提著幾道自己剛煮好的菜,小心翼翼地送到,看著孩子們陸續到來,拿起餐具夾菜,她又期待又怕受傷害地從旁邊偷偷看著他們吃飯,這時,鏡頭特寫孩子閉上眼品嚐口中食物滋味的表情,搭配顯惠專注透過近視眼鏡偷看的臉部特寫,這時可以交叉剪接,也可以分割畫面,兩個臉部表情,兩相對照,我覺得這是世上兩顆心最近的距離。
我喜愛這個真實世界裡的小故事,一如我喜愛這次芮尼克探長置身的故事。
雖然是在鏡子的另一面,地球的另一端。
卻有條無形的絲線,牽引著我,隨著每篇章,停不下眼,停不下手,急切著,在意著,想趕快幫他,想趕快解救,想趕快解謎,想趕快趕快讓那些都翻過去。
有點殘酷,但是真的
故事的開頭沒有芮尼克,我看著一個單親家庭的早晨,想到許多的混亂,都藏在下頭,不,是如此明顯,就在眼前。你想著,裡頭的孩子,或者說青少年、青年,接著會如何?我不知為何,立刻想到的是報導者的重要專題《廢墟少年》,那些曾經在機構裡跌跌撞撞長大的孩子,經歷多一些滄桑,夢想少了些光芒。
我擔心著自己,對,你沒看錯,我作為一個讀者,我擔心著。
我擔心自己會不會看不下去,對,我作為一個孩子的爸爸,對於跟孩子有關的惡事,近來的耐受度變得很差,我會恐懼害怕,害怕壞事降臨,害怕壞事降臨在我們這個世界上,而不單是故事裡的虛構世界。
但,很抱歉,它確實早就,降臨了。
我跟自己說,你要勇敢,你要認真,你要試著面對,因為芮尼克得面對,因為有孩子每天面對。
真的有點殘酷。有點殘酷,因為它是真的。
恐怖的事情,常常是因為你不敢正眼看它。
而比起殘忍,更殘忍的事,就是知道有殘忍的事發生,卻假裝沒有。
(對,我甚至一度擔心,擔心譯者的身體承受得住嗎?)
(結果,她的心靈比我強壯許多)
而我要說的是,願意把力氣花在面對殘酷的事上,那是多大的仁慈。
那絕對比殘酷更加強悍,而我們要試著那樣做,好壓倒那些惡事,好壓倒那些一瞬間會壓倒我們的。�
凌晨4:40
此刻是凌晨四點四十分,也許該說是黎明前。
我起來書寫,狗在沙發上睡,我過去時,她眼緊閉著,呼聲很高,有時我笑說,是全場呼聲最高的。
我煮了咖啡,是衣索比亞古吉產區的魔魔拉莊園,我想著,芮尼克也總在這時,燒著熱水,磨了咖啡豆,也把自己的心給磨開來,讓那氣味迸發出來。他獨自坐在那裡,大房子的廚房角落,貓有時來,有時不,他看著世界,看著自己,看著自己和世界。
有時想起那些走過生命裡的人,有時是女人。他口拙,但心善。最常對付自己的就這種人。
倔強極了。
我很愛芮尼克,除了他愛咖啡,他愛爵士樂,更因為他愛人。他真的愛人。
他對於那些被世界放棄的人沒有放棄,但也無力過分挽救,因為他知道自己平凡的像個凡人,就算是警局的總督察,也是個升官比人慢,人際關係淡薄接近苦悶,回到家只有貓想理他,噢不,很多時候他們也只想吃飯,頂多願意趴在他腿上聽音樂。
他,有點灰撲撲的,彷彿當地的天氣,連絕對的黑色都不是,影子或許都比他有個性,沒有厲害的右勾拳,也沒有火力強大的武器,只有彎著高大的身軀,低著頭擔心,擔心領帶上的污漬,擔心手下的探員心理狀態,擔心週末波蘭俱樂部的邀約,擔心郊區弱勢家庭的孩子。那麽多擔心,構成了他。
對話花力氣,但對話該繼續。
是哪,相對脆弱的那邊,喔,那麼易碎,若不被壓碎,就會被壓得扭曲。
夜裡我闔上書頁,深深地自靈魂深處,吸了口氣,長長地吐了出來,喟嘆。
當芮尼克他苦惱,我也跟著苦惱,他有點難以啟齒時,我也跟著躊躇。
社會議題不單在社會學的課堂上,更不會只是案件績效數字,而是一個個破碎的心和家庭。
芮尼克走進那家門前時,我心抽痛。
相較於殘酷的世界,芮尼克何嘗又不是脆弱的那邊呢?
我們又何嘗不是脆弱的那邊呢?
只是,當那壓迫被我們因為仁慈而勝過時,我們強壯了,我們可以幸運地倖存下來,並且稍稍懂得用仁慈為武器,好贏過那些殘忍。這是故事的意義,這是閱讀的終點站。
芮尼克與女教師的對話,小小的點起了社會結構與教育制度,盡是在善與惡間的拉扯,女教師代表的那番言論,其實也是芮尼克心中的某一組聲音,你甚至可以把這當作是他的自我對話。
對話不總是對,但不對話更可能錯。是啊,是啊。
對話花力氣,但對話該繼續。
謝謝芮尼克,帶著我們對話,帶著我們理解眼前的世界,並意識在一次次的落敗後,我們也許不盡然輸掉了良知與人性。
有時我喟嘆,有時我不。
因為芮尼克。謝謝芮尼克。
#暗夜
#芮尼克系列8
#盧建彰導演
報導者 波蘭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 #新聞全球話 #國際 #公視新聞 #深度報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VQQIpjzr8/hqdefault.jpg)
報導者 波蘭 在 波蘭女孩x台灣男孩蜜拉士愷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波蘭捐贈台灣40萬劑疫苗後,很多人跟我們說想捐款給波蘭慈善單位
我們超級贊成,讓波蘭人知道我們知恩圖報的精神吧:)
以下是我們每年都會捐款支持的波蘭慈善基金會清單,給大家參考:
1.WOŚP(聖誕慈善大樂隊)
這個慈善單位提供波蘭醫療設備,讓波蘭兒童可以享有更好的醫療環境,我們也每年捐錢給他們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9ViQPpAGH0
英文網頁: https://en.wosp.org.pl/fundacja/jak-wspierac-wosp/wesprzyj-online
(捐款方式接受信用卡 Paypal)
2.Fundacji Sedeka
這個基金會主要是協助病人、老人、身障者、面臨社會風險的人,我們每年都會捐款給他們
網站: https://sedeka.pl/chce-pomoc/przekaz-darowizne-pieniezna-lub-rzeczowa
(因為他們的網站沒有英文版,我們直接把他們的受款帳號列出來)
名稱:Fundacji Sedeka
SWIFT (BIC): ALBPPLPW
PL 76 2490 0005 0000 4600 7227 9093
(捐款方式只接受歐元轉帳)
3.Global Giving
上次捐款給立陶宛慈善機構活動的發起人,也是國際NPO的跨國主管張瀞仁 (Jill)推薦給我們的平台
捐款手續簡單明瞭、組織有通過國際認證(財務透明度、專業管理等)
可以點進網站篩選Poland相關的專案
https://www.globalgiving.org/search/
★贊助我們
Paypal➭ https://paypal.me/meetworldhome
Patreon➭ http://www.patreon.com/milasky
★加入蜜拉士愷應援團: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Ac_FaKKi0X54UsCiJyhi9A/join
★加入蜜拉士愷秘密分享波蘭社團:
https://bit.ly/2QVVCTH
★著作:
《波蘭女孩X台灣男孩 甜蜜愛戀全紀錄》
➭ http://bit.ly/2FEjHsY
《波蘭自助超簡單:波蘭女孩X台灣男孩帶你去旅行(最新版)》
➭ http://bit.ly/2LyJaIJ
《信不信由你 一週開口說波蘭語》
➭ http://bit.ly/2SrAdlb
《在家環遊世界!400沙發客住我家》
➭ http://bit.ly/2MNMCfr
《別笑!用撲克牌學波蘭語:波蘭語旅遊單字.會話卡》
➭ http://bit.ly/2NsUjfu
★基礎波蘭文線上課程影片,無限次重複觀看
➭ http://pse.is/JTSVU
★參加我們的波蘭華沙舊城步行導覽
➭ http://www.surveycake.com/s/0nNP2
★聯絡資訊
FB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meetworldhome/
IG ➭ http://www.instagram.com/milasky_love/
信箱 ➭ meetworldhome@gmail.com
Line@ ➭ 搜尋@awg7074y
蜜拉士愷LBRY頻道➭ https://odysee.com/@milasky
波蘭旅遊資訊私密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16207632196467
----------------------------------------------------------------------------------
更深的波蘭體驗★蜜拉士愷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QLgR5qWJ0/hqdefault.jpg)
報導者 波蘭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旅記:世界裂痕處 等你」介紹
訪問作者:Nero 黃恭敏
內容簡介:
故事之所以在這世代存在,是為了填補人們心中的裂痕。
死並不是唯一的悲劇,活著也不會是喜劇。
這份裂痕就在那。因為如此真實,於是如此孤獨……
由於難以適應台灣的教育體制,困惑人與人之間界線存在的意義,這世界在Nero心中出現一道裂痕,高中畢業後他開始一個人背包旅行,年紀輕輕就已浪跡天涯。這本收錄他攝影美麗圖片的書籍,不只是想促使人啟程去旅行,而是想請你尋找真實,以自己的雙眼重新認識這世界。
〈不遠處的夏天〉裡,他前往城崎看花火時邂逅了日本少女,兩人感情隨著季節變化浮沉;十八歲那年他去紐約讀大學,跟隨兩位音樂系女孩開始學〈琴〉,以為自己會陪她們追尋樂章裡不曾結尾的情感,最終只能離散成命運交響曲中的小小音符。為了寫實一齣劇本靈感,踏查歌舞伎町尋訪〈野性之華〉而被中國幫派痛扁,又被黑人老大驚險拯救;一直困於過去惡夢與亞洲環境裡謊言與夢想的他,最後卻寧可選擇燃盡命運吹奏一首〈霧之曲〉。上一幕作者的人生電影上演到旅途凝望波蘭的天空,想起幾十年前〈這世界〉某處的裂痕,下一幕他便拉著當時尚未交往的女友的手逃離倫敦恐攻,在擠滿避難者的餐廳內和死神擦身而過……
作者為了尋找愛與自由,踏上時而和自我與生死交戰的孤獨之旅。在德國的青年旅館,未能阻止離旅館不遠的科隆大教堂前發生的大規模性侵事件;在中南美洲旅店,遇上有名同樣來自美國的遊客被當地一名青年捅死──充滿動蕩徬徨的旅途像小說、似電影,卻比報導真實的發生在我們的世界。他寫下自己生命的掙扎與荒蕪,把一路成長的累累傷痕攤開和縫合。這繽紛的世界並不溫柔,我們是彼此相遇離別的過客,也有各自傷心的故事等著被理解,但在世界的裂痕處有人等你…
作者簡介:Nero 黃恭敏
過去停過台北、美國東岸。過去曾得台灣自由時報文學獎。過去畢業倫敦大學瑪莉皇后學院電影學系。此刻以英國傑出文學新秀人才身份在倫敦待。
這本書寫於2019春夏秋、台北京都倫敦,我24歲。
1994年生。寫作、演戲。
可以活下去。
如果想了解。
作者粉絲頁: Nero Huang 黃恭敏
出版社粉絲頁: 九歌文學國度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ep8bPX-s3c/hqdefault.jpg)
報導者 波蘭 在 報導者記者日誌》從烏克蘭邊界、波蘭,走到歐洲權力核心的柏林 的推薦與評價
報導者 記者日誌》從烏克蘭邊界、波蘭,走到歐洲權力核心的柏林,《報導者》3週採訪尾聲,記者想說⋯⋯ https://user120274.psee.io/4367qp... ... <看更多>
報導者 波蘭 在 波蘭體制會走向何方?】... - 報導者The Reporter 的推薦與評價
成為新前線的波蘭面對歷史性抉擇:更擁抱民主,或支持獨裁化極右政府? - 報導者The Reporter ; Lanya Chiu, profile picture. Lanya Chiu. 歐洲人超級複雜的,我的理解是比 ... ... <看更多>
報導者 波蘭 在 [爆卦] 那個...台灣有媒體派出戰地記者了-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