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肚包生男,到底有沒有秘方?】
今天剛好有一位調理懷孕的患者朋友看到蘇醫師的這篇文章。
門診的時候問我,到底中醫是否真有這種療法、藥方,能夠「換肚、包生男」?
我覺得在確定一個療法是否有實際效用的可能性之前,要先以邏輯常理來判斷思考是否有這種藥物存在的可能。
理論上來說,想要達到「精準換肚」(更換胎兒性別)是不可能的。
因為一旦胚胎形成,性別就已經被決定發育走向,不可能造成更動,如果使用「荷爾蒙干擾藥物、物質想藉此改變胎兒性別」,反而更可能造成胎兒性徵發育異常,或是造成未來的疾病。
再來則是關於「包生男」的問題。
要達到包生男大概有幾個可能的方式:
1. 大幅度增加Y染色體精蟲的數量
2. 增加Y染色體精蟲個體生存能力
3. 製造讓Y染色體精蟲較容易生存的環境
很顯然的,目前都沒有相關的研究證明能夠改變上面的1、2這兩個條件,科學上目前唯一能夠篩選出Y染色體精蟲的方式,就是藉由「精蟲濃縮術/分離術」。
然而使用精蟲濃縮術/分離術,來選擇胎兒性別是違法、也違反道德的,因此在台灣不允許也不應該這樣進行。
然而在醫學史上,依舊有人提出看法,認為能夠藉由「自然」的方式來篩選胎兒性別,就是IVF的先驅-Landrum Shettles。
他曾出版一本名書-「如何選擇寶寶的性別」,裡面提到了所謂「Shettles Methods」-他獨創認為能夠改變不同染色體精蟲受孕機率,來達到選擇生男或生女的方式。
他的理論建立在下面兩個假想基礎:
1. Y精子游速較快但較脆弱
2. Y精子在酸性環境中不利受孕
女性陰道酸鹼值,會隨者月經週期間分泌物的變化而改變(子宮頸黏液/白帶)。
因此他認為,在即將排卵出現「大量蛋清分泌物」的時候,陰道呈現較強的鹼性,能夠提升Y精子的受孕機率。
而在排卵前2-3天提前做功課,則因為環境較為酸性,可能導致X精子相對提高受孕機會。
另外他也提出「性姿勢」、「性高潮」,也可能影響改變性別受孕機率。
Shettles的方法,在後來有許多的支持者與反對者。
後續有許多研究認為他的理論缺乏證據,像是X精子與Y精子在型態上其實沒有差異,也並不會因為環境產生受孕機率的差別。
以中醫來說,確實有中藥能夠改變、促進子宮頸黏液、蛋清樣分泌物的增加。
(不知道有些號稱包生男的秘方是否是建立在這個假說基礎之上?)
像是有些女性患者反應,過去月經規律,但沒有伴隨明顯蛋清分泌物,而在服用中藥之後才開始有明顯分泌物的週期性變化。
又或者像服用西藥排卵藥物Clomiphene,則可能影響減少子宮頸黏液。
然而即便如此,藥物能夠改變子宮頸黏液的狀態,但目前也沒有相關的研究證實,這樣的情況與生男生女是否有明顯的相關性。
最後結論一點,
很多人想要生男生,或許是家庭因素考量、或許是長輩的想法。
但我認為,在兩性平等的價值基礎之上,生男與生女在事實上是不應該有任何差異的。
男孩或女孩都一樣好,
也同樣應該被期待誕生。
#目前並沒有能夠準確決定生育性別的方式
#而且生男生女都一樣好不是嗎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增加 子 宮頸 黏液 在 潘俊亨醫師悄悄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很多人對於「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不是很清楚,今天和大家講解如果真的長子宮肌瘤,手術治療方式有哪幾種呢?
📍1.單純肌瘤摘除術 / 對於還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應盡可能避免摘除子宮,而施行只摘除肌瘤的肌瘤剝離手術,不過這種方法要依肌瘤的大小及生長位置而定,有時是不可行的
📍2.全子宮切除術 / 肌瘤對周圍器官產生壓迫,出現嚴重的下腹痛,或者因月經量過多、異常出血等造成明顯的貧血症狀,一般需進行將肌瘤和子宮一併切除的全子宮切除術,但原則上,除高齡女性以外,盡可能考慮不切除卵巢,以保留正常的女性機能。
📍3.次全子宮切除術 / 就是切除子宮體,但保留子宮頸及卵巢。對於子宮良性疾病,且排除子宮頸病變的情況下,選擇保留正常的子宮頸組織,對調節女性內分泌、保持骨盆腔底部張力具有要作用,同時因為子宮頸有分泌黏液的功能,對保持陰道酸鹼度、預防陰道菌群紊亂有好處。要注意的是,施行保留子宮頸的次子宮切除術,子宮頸殘端癌變的發生率為 0.2% ~ 1% ,且再次手術的難度增加,這是保留子宮頸手術最大的問題,患者術後必須做定期追蹤檢查。
#愛麗生婦產科 #潘俊亨醫師 #子宮肌瘤
#子宮 #子宮切除 #子宮頸
增加 子 宮頸 黏液 在 小小藥罐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藥事知多D】一物兩用:Misoprostol
〈嗄?胃藥竟然可以用來墮胎?〉
首先你沒看錯,我沒寫錯,就算是同一個作用原理,一種藥同時可能有兩種不同的用途「買一送一」。
例如第一代抗組織胺(First Generation Antihistamine)。
顧名思義,這些第一代抗組織胺主要在抗衡組織胺(Histamine),從而能夠紓緩很多傷風、感冒、過敏的症狀,例如打噴嚏、鼻子痕癢、眼睛痕癢、流鼻水、流眼水。
其中常見的副作用主要是嗜睡。當然「嗜睡」確實帶貶義……好!換一個褒義詞,「助眠」應該動聽一點吧?
簡單說,在不想、不用、不能睡覺的時候眼訓是「嗜睡」;在需要睡覺的時候眼訓則是「助眠」。這就是說,這些第一代抗組織胺其實還是一種助眠藥KO失眠。
在兵法上,這是一種「奇正之變(《孫子兵法.兵勢》)」而已。簡單說,「嗜睡」是副作用,「助眠」是適應症。
不過就算是同一個作用原理,一些藥還是可以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用途,兩者看來根本風馬牛不相及。
例如Misoprostol。
在藥理上,Misoprostol是一種前列腺素E1類似物(Prostaglandin E1 Analogue),直接一點,其實便是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 PGE1)的冒牌貨,主要在冒充前列腺素E1跟體內的前列腺素E1受體結合發揮功效。
不過不說不知道,原來……
就算是同一個身體,同一個受體,不同的地方還是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
要是胃部,Misoprostol便是一種胃藥,主要透過穩定肥大細胞(Mast Cell)抑制組織胺(Histamine)的釋放來抑制胃酸分泌[1],因為組織胺會刺激胃壁細胞(Parietal Cells)產生激酶(Kinase)激活胃壁的質子泵(Proton Pump)釋放氫離子(Hydrogen Ions)產生鹽酸(Hydrogen Chloride, HCl),從而分泌胃酸,所以透過阻斷組織胺的刺激,便能夠抑制胃酸分泌。
同時一般相信Misoprostol還可以增加胃壁的黏液分泌,如同加厚城牆一樣鞏固胃壁黏膜這道城牆抗衡胃酸,同時促進胃壁黏膜分泌重碳酸鹽(Bicarbonate, HCO3-)中和胃酸,從而加強胃壁的自我保護功能。
一般而言Misoprostol主要適用於預防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所誘發的腸胃潰瘍(NSAID-induced Ulcer)。
為什麼?
因為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能夠抑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的產生,所以能夠影響胃壁的黏液分泌,削弱胃壁的自我保護功能,導致胃壁容易受到胃酸的刺激,從而增加出現胃潰瘍、胃出血的風險。
反過來,既然Misoprostol能夠冒充前列腺素,自然便能夠抗衡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緩和相關的副作用。
至於常見的副作用主要是腹瀉,而且劑量愈大,副作用愈大[2][3],一般建議餐後服用或者睡前服用,或許能夠緩和這種副作用,除此之外,還可能會出現腹痛。
至於要是子宮,場景不同,角色便會不同,劇情便會不同……
這時候,Misoprostol便會搖身一變成為一種墮胎藥(Abortifacient),雖然同是跟體內的前列腺素E1受體結合,不過這次是子宮肌層(Myometrium),導致子宮收縮,同時促進子宮頸成熟(Cervical Ripening),導致引產,從而能夠中止懷孕,誘導流產。
看!這兩種適應症看來真的好像沒有什麼關係吧?
真的要說的話,唯一的關係便是……
看到這裡,各位看倌一定會知道,在正常的情況下,這種藥當然不建議孕婦服用,不然的話,這不是人工流產嗎?
所以要是女性正值生育年齡,有人建議服藥前兩星期內驗明正身,驗一驗孕,排除懷孕的可能性並在服藥期間做足避孕措施。[4]
最後不論如何,既然Misoprostol能夠中止懷孕,稍有不慎,便可能會誘導流產,同時胃藥又不是只有Misoprostol這個選項,所以Misoprostol一般是一種「可用卻不常用」的胃藥。
(如欲了解更多用藥資訊,歡迎看看「小小藥罐子」網誌。)
💊💊💊💊💊💊💊
BLOG➡️http://pegashadraymak.blogspot.com/
IG➡️https://www.instagram.com/pegashadraymak/
Y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OMojMd6q7XnESMWwldPhQ
📕📕📕📕📕📕📕
著作➡️藥事知多D、用藥知多D、藥房事件簿、家居用藥攻略(各大書店有售)
Reference:
1. Reimann HJ, Lewin J, Schmidt U, Wendt P, Blueml G, Dajani EZ. Misoprostol prevents damage to the gastric mucosa by stabilizing the mast cells. Prostaglandins.1987;33 Suppl:105-16.
2. Del Valle J, Chey WD, Scheiman JM, et al. Acid peptic disorders. In: Yamada T, Aplers DH, Kaplowitz N, et al., eds. Textbook of Gastroenterology, 4th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3:1321-1376.
3. Chong YS, Su LL, Arulkumaran S. Misoprostol: A quarter century of use, abuse and creative misuse. Obstet Gynecol Surg. 2004;59:128-140.
4. Rosemary R. Berardi and Lynda S. Welage. Peptic Ulcer Disease. In: Koda-Kimble and Young's Applied Therapeutics: The Clinical Use of Drugs, 9th e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8;35:569-587.
https://pegashadraymak.blogspot.com/2020/12/misoprosto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