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魔粉,今天江魔跟大家討論父母如何會把自己有病的財務思維傳承給下一代?
要控制人的思維,其中一個操作就是要主宰他們有甚麼是不能討論的,當中一些國家的政策,不用我提示了。
就是事為甚麼宗教界的醜聞,通常會持續傷害信徒多年,最後也未必有公道和報應。比較耳熟能詳的,可以說是天主教內神職人員對孩童的性侵犯,但馬來西亞早前的一位出家法師對少年信徒的手淫口交,雖然已經上了法庭,但實際上問題遠在十年前就已經有了。
宗教界讓信徒不討論醜聞的方法,除了恐嚇說你討論的話,就是對宗教不敬,會下地獄或有報應的,他們還會讓你覺得羞於討論。
施害者就是要你們羞於討論,他們才能繼續橫行。
而讓人有恥辱感,也不是宗教界開始的,基本上不少的父母也是用這套方法來控制自己的孩子。
而我看到華人圈裡面,最多羞恥感的,應該是自己的財務問題或婚姻問題。
婚姻有問題的時候,就是不斷的罵對方,不管當面罵或在別人面前罵,但你要他去見輔導員處理婚姻問題的時候,這些人說『沒有用的』。
其實不完全是他有經驗輔導沒用,而是他羞於讓人知道他需要見輔導員,他也羞於要跟輔導員啟齒。
一些朋友有財務問題的時候,也是一樣的在翻車撲街後,他們才找你。找你的目的不是要談如何解決,而是找你借錢。
不管是婚姻還是財務問題,我看到不少人是進入病入膏肓的時候,已經逼不得已了,才會跟人講。婚姻問題末期的時候,就是要你同情他、站在他的陣線上;財務問題比較簡單,就是問你能不能借錢。
這兩種問題,其實都能夠早點處理的話,通常是不需要到了翻車撲街的階段才到處求幫助。到了末期的時候,要處理也不容易,而且更多的時候就已經接近壽終正寢了。
初期有問題的時候,你沒有危機意識,認為這個雖然連續發生了兩三次,也可能只是單一事件。不理它可能以後就會沒事,所以不必要啟齒去問人如何解決。
中期有更嚴重問題時,也認為自己的問題就要自己解決,所以繼續不啟齒。總覺得自己解決了,才像人。自己解決不到的話,是很羞恥的,一點都不像個人!
如果你連自己遇到的問題都不能啟齒的話,連表達都不會,請問你真的能夠全面的思考過那問題嗎?
我估計如果你有某個領域的問題,你對任何人都沒辦法啟齒的話,先不要以為你是個自己為自己問題負責的人,更大的可能性是你在那個領域已經有了多年的羞恥,所以才沒辦法講出口。
我覺得不少的這種對財務問題和婚姻問題難以啟齒的腦殘思維,是源自於小時候的原生家庭。
我這樣說你就應該會明白:
很多人對不夠錢用,是有羞恥感的。所以,從小如果你生長在一個不算富裕的家庭,大部份的父母要面對自己金錢的壓力時,就已經很辛苦了,他們一廂情願的想法就是『我愛我孩子,所以不要給他擔憂我們的財務狀況』。
其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 —— 不要跟孩子討論家裡的財務狀況。
就算家裡真的不夠錢用,孩子可能也想討論或知道情況,但父母往往在壓力下,是會打壓孩子這方面的好奇。甚至還會覺得孩子問自己家裡財務問題,是對父母的不尊敬。
有時候老爸會大喊:『總之,你不要問這麼多!』
夫妻之間有很大的摩擦的時候,也是一樣。一就是跟孩子撒了很沒有效果的謊,說自己和另一半沒有事,說你們小孩就算講了你們也不明白,但你孩子是知道你們之間有問題的!
再不然就是把孩子夾在你們夫妻婚姻問題之間,在孩子面前埋怨他的爸爸,然後爸爸又在孩子面前投訴他的媽媽。
人在少年期的時候,或者已經可以開始自己內在思考。但,10歲以前的孩子,所謂的思考往往就是需要從互動交流中得來。
想像一下如果孩子在家裡面,父母要處理財務的問題都不准許讓孩子知道,都不准討論,無形中你們是告訴他財務的課題是不能啟齒的。
為何不能啟齒?
因為我一問父母,就會被罵、被壓下來,所以這種課題是羞恥的。
孩子不需要明白財務或理財,是福氣嗎?
看起來是,但他們長大後呢?
十多二十年下來都沒有丁點的理財思維,難道要他出來社會工作才開始學嗎?
還是他出來工作後,他還用回小時候所被灌輸的財務羞恥感來看待理財的學習?
你要教會你孩子變成一個肯思考的人,必須要在他幾歲的時候,常常能夠跟孩子討論課題。
我上面講過,小孩的思考,就是從跟人互動開始的。
父母常需要跟孩子相處,是最有機會訓練他們思考的。訓練方法很簡單,就是鼓勵他們跟你討論課題。
不需要討論得很深入,只要有討論就行,也不需要有甚麼很厲害的結論。
你的小孩從小就能和你侃侃而談錢,這課題就不會成為他的羞恥感,他將來也能夠在這課題進行更多的思考。
我鼓勵即將做人父母的,或已經是父母的,從今天開始就常找機會跟你的孩子討論金錢、討論家裡的財務。不代表由孩子來決定,但需要讓他覺得財務狀況可以侃侃而談,好讓他以後遇到財務問題的初期時,就有辦法跟自己的伴侶、有經驗的朋友或專人諮詢。
特別是華人圈裡面,還是對夫妻關係破裂的狀況,往往視為禁忌。不但不跟孩子談,還可能把孩子拉下戰場。這些孩子長大後,如果他們也遇到婚姻問題,請問他們會尋求幫助嗎?
還是繼續的覺得婚姻有問題是很羞恥的,不要給人知道,不要給家人知道,不要給孩子知道,不要給任何人知道?
這種羞恥感會讓不少華人對婚姻問題的時候,非常的固執 —— 寧可找風水佬,也不肯見輔導員來幫他們面對自己的夫妻關係已經有病了。
對婚姻問題覺得有羞恥感的人,我們旁人會看到他有一些很迷信的思維 —— 不要講、不要給人知道、不用面對處理,婚姻問題該好轉的就會好轉。
總而言之,長期的羞恥感會讓人連思考上也不敢面對,徹頭徹尾的鴕鳥政策。
為甚麼一些有錢人也富不過兩三代?
你有給你的孩子參與和討論過財務狀況嗎?
還是你太愛孩子,完全不要孩子擔憂財務的事情?
最後的結果是你孩子從小就被你訓練到不肯思考太多財務的問題!
你有見過一些男人是做財務決定時,老婆提出不同的意見,老公只會有一種反應:『你不需要理我,我知道我在做甚麼』?
這是很典型的羞恥感,而且還是老羞成怒。
最後證實決定錯誤了,因為更羞恥的關係,更加不准許任何形式的討論。
無視自己的問題是不可能解決問題的,越不准許討論的,就只是個越固執、越說不出口的人。
連問題也不會問,他們只會一錯再錯,錯到駱駝背已經壓斷了才心甘情願。
男人如果性交的時候硬不起來,不管你多麼的不討論和無視你的勃起障礙,你絕對不可能突然間有一天就會在女伴面前硬起來。你的尊嚴對你的勃起障礙症連半條毛的幫助都沒有。
總結一下這篇文章的建議:
1)要孩子小時候開始思考,你需要常跟他們聊天,因為孩子的思考就是透過聊天激發的。你的孩子不斷問你為甚麼為甚麼,其實就是他的思考需求。
2)跟孩子討論事情,是不需要有結論的。你的孩子會喜歡你陪伴他們聊天,多過你給他結論或說教。
3)你自己覺得羞恥的財務或夫妻問題,能夠跟孩子冷靜侃侃而談,不需要給他甚麼人生智慧,就大家一起討論有挫敗的地方,將會成為你孩子最大的禮物!你沒有把自己的羞恥感繼續傳承下去,已經是一善。只要孩子能夠討論,他將來就比較肯去思考自己面對的財務和情感問題。
4)如果你確實是對財務問題有羞恥感,不能跟人啟齒,不妨先不斷寫筆記,把自己對財務問題的心情、想法都一一的記錄下來,你最起碼已經開始跟自己談財務問題了。
習慣了後,開始選其中的一些記錄來跟老婆或老公談,你可能會驚訝對方可能會攤開心房跟你談。
如果夫妻間已經可以侃侃而談,這時不妨也跟孩子討論,讓他們知道你們的財務問題。如此你的孩子可能在幾歲的時候,就已經粗略知道甚麼叫做理財。
你覺得這禮物不大嗎?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可以隨緣樂捐,打個幾塊錢的小費給我吧:
http://paypal.me/kongdemon
壽終正寢福氣 在 黃越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受人尊敬的民主前輩李登輝前總統以98歲高齡壽終正寢,他是有智慧又有福氣的人,在不捨中我選擇用小故事來悼念他。
不論私下還是公開的聚會,他總是關心著台灣的前途,談話內容更離不開政治。他喜歡用台語聊天,有一次他突然停頓了一下看著我說,你弟弟很有學問但妳做人比較有趣味。
我馬上提出抗議的跟他說,你也很會當總統但實在不會做人。他有點詫異而我則緊接著說,女人最忌諱的是年齡,黃越欽明明是我哥哥而且還大我五歲,您這麼一說我真的沒有心情再聊下去了。等他意會過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連說了幾句,啊,歹勢啦!
有一次夫人的腳扭傷了,我前往探望,總統剛好打球回來希望我能留下來聊天,吃完晚飯再走。
我跟他開玩笑說,菜肴若不好的話我不想留下,而總統居然很正經地跟夫人說,趕快去訂菜看她想吃什麼。
他也曾希望延攬我到台聯,我坦誠的告訴他,我雖關心政治但不會參加政黨,更對組黨沒興趣。
李總統您一生對台灣民主的貢獻,是有目共睹且將世代傳頌,永別了阿輝伯。
壽終正寢福氣 在 李懂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壽終正寢 》
由八十幾歲董建華牽頭嘅「香港再出發大聯盟」正式出土,引嚟世界各地紛紛成立「再出發大聯盟」...
林鄭月娥話壽終正寢,可能唔記得解釋畀董爺爺聽,一個人有番咁上下年紀,最好係四平八穩瞓喺床度等歸天,咁就叫做有福氣。
如果最尾嗰幾年仲要奔波勞碌,慷慨激昂揮拳演講,講講下回唔返條氣瓜柴,就唔叫壽終正寢。
咁叫做衰收尾。
李懂媽
壽終正寢福氣 在 社民連612滿月到特首辦為林鄭「贈興」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社民連612滿月到特首辦為林鄭「贈興」: 壽終正寢 是有德行有 福氣 的人才能享有林鄭是死有餘辜死不足惜.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 <看更多>
壽終正寢福氣 在 昕素食滷味小棧9月份公休日,農曆7月是孝親月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送奶奶最後的人生旅程,這一世奶奶辛苦了,這一生奶奶也幸福了~子孫滿堂、四代同堂、壽比南山、壽終正寢,最後奶奶安祥的離去,無痛無苦,90幾歲的高齡是福氣,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