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男孩喜歡冒險犯難,就算吃過苦頭也樂此不疲?】
很多頭胎是女孩、第二胎是男孩的媽媽曾經告訴我,帶孩子一直是周而復始的餵奶哄睡、牽牽小手、唱唱兒歌,規律而安穩,於是就繼續勇敢的製造第二胎,
沒想到,兒子出生後才真正體會到何謂心力交瘁,尤其打從男孩學爬、學走開始,驚悚劇情就開始輪番上演,翻箱倒櫃,挖插座、拔插頭、玩剪刀、玩電扇…,愈是禁區,他們愈有興趣。
媽媽們的視線絲毫不敢遠離,神經分秒都得緊繃,這才領教到帶孩子太傷神。
的確,生養三個男孩讓我確信,冒險的特質確實是深深烙印在典型男孩的基因裡,似乎生來就是他們的印記。
.
(((冒險傾向,是典型男性與典型女性的區別特徵)))
咱家三男孩一路以來的肢體發展模式如出一轍:
才學會走路,不穩的腳步就開始一路衝,顯示他們內心「跑比走更過癮」的強烈慾念;
真的會跑了,上下樓梯就不再一階一階乖乖走,「三階併兩階的彈跳」才是基本步伐;
一旦到遊樂場玩耍,溜滑梯上不多時就會看到千奇百怪的實驗姿勢---躺、俯、側、衝,三小子總是大膽展現驚人特技,非得找出世界上最新奇刺激的溜滑梯玩法不可。
這一路走來,我心知肚明,典型男孩天生對開發自己的身體潛能躍躍欲試,挑戰極限的細胞如千軍萬馬,難以阻擋!
我在一次又一次飽嚐驚嚇之後,確實已練就一顆比一般父母更強勁的心臟,對咱家三個男孩成長中的諸多行徑,早已見怪不怪,尺度不由得愈放愈寬。
.
我記得小子之一六歲時在中庭嬉戲,突然發覺從花圃的磚頭圍欄上跳下來非常刺激,於是就開始在社區裡大力搜尋各種高度的磚頭圍欄,
他愈爬愈高,愈挑戰愈過癮,一位媽媽路過,還沒看到我,就急得上前去阻止,沒想到一轉身就瞥見我,對於我的神態自若大表不可思議!
我記得我回答道:「你擋不了他的啦,他每次跳,每次就會想一想他自己的極限!而且真的要跳到摔痛了,他才會停手的!」
果真,到了一個令我不可思議的高度時,小子一跳下去就哀哀叫,然後,終於服輸,自動收手!
我判斷這等嘗試尚不具有嚴重的安全威脅,於是就任由小子自行接受苦果而學著自我收斂。
.
研究兩性差異的英國心理學家傑夫.特雷齊曾提出:「冒險傾向可以稱得上是典型男性與典型女性的區別特徵。」
他提出,在人類遠古的生活中,男人要負責打獵、覓食,往往需要勇敢無懼、主動出擊,長期演化的結果,「手腳快於大腦、敏捷動作先於審慎思考」的冒險本能,已深深烙印在男性的基因深處。
.
(((典型男孩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環境的風險)))
除了源自演化的結果,典型男性天性中有一股假想自己是英雄的趨向,因此很容易在自我幻象中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環境的風險,與典型女性趨向保守觀察、被動等待的天性大異其趣。
這使得典型男孩往往是自己莽撞行事的受害者。
咱家三小子自學步以來,大小災難頻仍,真是防不勝防:牙齒撞斷,額頭撞成大腫包,玩玻璃用品掛急診縫針,被生鏽鐵片劃破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
然而這些意外只是讓我血壓陡升的小插曲,三個蠻小子的膽大包天與衝動行事,還曾把我嚇到心跳快停止。
.
有一年寒假,娘家辦了一次旅遊,一行二十多人一下火車,才走進渡假村,就看見一小子頭殼鮮血直噴,我立即被嚇得六神無主。
在人生地不熟的台東,一陣兵荒馬亂,立即飛車送小子至數十公里外的慈濟醫院急救,止血、縫針、照X光,我緊緊抱著小子,全身不自主地顫抖,眼淚奪眶而出。
才短短幾分鐘,小子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原來,走在我後頭的這一小子,一進渡假村,望見廣場上不遠處立著一座金光閃閃的戰車模型,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爬了上去。
萬萬沒想到戰車的粗大砲管是可以活動的,才爬上去,鋼製的大砲管就往前旋轉,朝小子的後腦勺重種打下來,等我們發現時,小子已嚎啕大哭,被自己的噴血嚇得臉色發白。
頓時全家人臉一陣青一陣白,所有的玩興都消失殆盡。
真是皮啊,這個模型擺在那裡好幾年,從來沒人想過要爬上去,也不會有客人連check in的手續都還沒辦妥,就開始四處探險啊!
我這個媽媽萬萬沒想到,一個已經能走能爬、能自己過馬路的八歲孩子,還需要我隨侍在側的緊迫盯人?
那場可怕的意外真正讓我感受到,男孩真是難以預測的不定時炸彈,總是想要劃破寧靜,在無風無浪之中衝撞出驚濤駭浪。
.
(((男孩遭受意外傷害的機率遠高於女孩)))
環境本身並不可怕,然而一旦結合男孩的冒險衝動,就變得危機重重。
由於典型的男孩普遍容易高估自己的實力,因此我的母親生涯始終沒辦法輕鬆平靜。
到了青春年少,男孩的理智也不會隨著日漸成熟的身軀而大幅進步。
每當看到驚悚的山難、水難事件,我就在心裡警覺起來,該如何面對三小子不斷向我苦苦逼求,准予放行他們參加各類暗藏危機的活動呢?
而無奈的放行之後,又該如何安撫自己揪結的腦神經細胞呢?
或許直到三小子長大成人,我都還得叨叨絮絮,要他們不要開快車,要他們不要喝酒上路,要他們不要熬夜放縱?
.
典型的男孩們不但容易假想自己是英雄,對勇於冒險的人物也莫名崇拜,重點不在於這些人物做的事情到底對或錯,而在於他們敢為人所不敢為!
因此典型的男孩們還有一個潛在的大危機,也就是當一堆男孩聚在一起時,稍稍受到帶頭英雄的鼓譟,很可能就集體做出更為驚悚大膽的蠢事,如:打群架、集體飆車、貿然闖禁區等。
以上原因造成男孩遭受意外傷害的機率遠高於女孩。
然而無論急診、外科手術、抑或造成終生遺憾等案例屢見不鮮,也不論統計數據有多嚇人,都很難遏止男孩大膽冒險。
.
家有冒險小子,採取全面圍堵的方法,絕對是下策,父母除了要有超強的心臟,還要適度相信他們對自己身體之控制能耐,且必須從小建立嚴明的規定,更要把握住各種機會教育,讓他們認識危險。
.
(((在安全合格的場地裡,讓男孩正確地冒險)))
全然禁止男孩嘗試有創意的冒險行為,顯然會造就一個無法滿足搞怪欲望、處處搧風點火、騷擾他人的皮蛋。
最好的方法就是帶他們到真正安全的場地、在合格教練的監督與教導下,帶領他們正確地冒險。
愛在地上玩滑水,不如讓孩子去上溜冰課,戴好護具、向教練學習正確的動作與防衛方式;
愛從高處往下跳,就帶孩子到有著各種安全體育器材的運動公園,讓他們盡情發洩、探索體能極限;
喜歡到溪邊玩跳水,就讓孩子到合格的游泳池,在大人監督下安心嘗試。
安全的場所、適當的器材、正確的技術訓練和妥善的防護,是從事危險活動時的必備條件。
.
(((建立嚴明的行為守則,而且不輕易妥協)))
對不知天高地厚的冒險小子而言,「危險」這兩個字是不存在的!
當他們內心燃起尋求刺激的衝動時,興奮感必定會沖毀所有的理智。
因此,建立「不輕易妥協的規定」、「利用各種方式讓他們認識危險行為的後果」,是保障孩子安全的最重要法則。
兩歲時禁止碰插頭、插座、熱水瓶;
五歲時禁止單獨過馬路、一個人在公園遊玩;
七歲時禁止使用過於尖銳的刀具;
九歲時禁止下課後和同學在街上閒逛;
十二歲禁止和同學私約到溪河或海邊游泳;
十五歲不能沒有理由隨意外宿,或是從事未成年者被禁止的活動…………
這些要求雖然專制無情,但在孩子還不夠成熟,無法正確判斷環境安危的階段,為了保障他們脆弱的肉體、甚至心靈,以免造成不可彌補的遺憾,卻都是必要的規範手段。
典型男孩的心理成熟遠遠趕不上身體成長,明明身體已經強健有力,卻無法相對應的明辨事理,以約束自我,所以當然更需要明確的外力和他律,來幫助他們避開麻煩。
比如,孩子看到濕濕滑滑的地板還是要忍不住滑個幾下,就請他務必回家先戴好護具、頭盔;孩子放學之後隱瞞大人和同學四處遊蕩,就可能必須暫時取消幾天他下課後的自由時間;孩子老愛跑到窗口跳上跳下,就請他先坐在「隔離椅」上安靜休息幾分鐘。
.
(((給予足量的監督陪伴,挪去環境的危險因子)))
孩子的意外多半都是大人不在場時造成的,如果您家兒子每天都忍不住要把創意巧思用在冒險遊戲上,我們就只好認命地付出更多時間陪伴與監督,這也是為什麼教養男孩特別辛勞的緣故。
為了減輕負擔,父母也可以先為孩子盡可能挪去危險因子,像是在尖銳的桌角、椅角處做好防護;堅硬的牆面與地板要鋪上軟墊;用物品擋住或封住插頭、插座;
把刀子、三秒膠、打火機、尖銳錐子等危險物品隔絕在孩子的視線之外;把孩子常會靠近的窗戶鎖緊;把藥品擺在孩子拿不到的高處……等。
父母必須時時檢視環境,預想各種潛在的危險性,這樣就不至於總是要提心吊膽,也能放手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探索。
.
(((了解男孩控制肢體的能耐,避免無謂的擔心)))
給予仔細而足量的陪伴、多與孩子互動、投入他們的活動,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
我們可以很熟稔孩子控制自己身體的能耐與限度。
有些家長對於男孩的一舉一動都緊張過度,隨時喊著:「不准跑」、「不准跳下來」、「不准爬高」、「不准追逐」……這可能是因為爸媽對於孩子控制與運用身體的能力不夠熟悉所致。
如果我們常常陪在孩子身邊,觀察他們如何運用自己的身體來行動,比如在公園,他們是如何一點一滴建立起攀爬、跳躍、平衡的能力,
當我們眼見為憑,確信他們有能力控制好自己的肢體,那麼就有限度的成全男孩們吧!
讓身心狂野的他們不再被綁手綁腳,而能享受運用肢體的樂趣。
同時,沒有受過傷的孩子確實不懂得什麼叫做「害怕」,讓孩子親身經歷一些無傷大雅的小跌倒、小挫折,不啻是增強孩子評估安危的最有效方法。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鮮艾草洗淨用熱水汆燙去青、切碎,打入雞蛋拌均勻,平底鍋放入麻油預熱,放入蛋液加入少許鹽,煎至焦黃即可。 潮汕人清明時節愛吃的美食,美味又養生,時令防時病排濕、通經絡 陽春三月,艾葉飄香,此時的艾草鮮嫩又壯實,正是食「艾」最佳時機。艾葉入膳具有溫經止血、散寒調經、溫胃等功效,用鮮嫩的艾葉煎蛋飄香四溢...
外傷止血藥 在 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避免非必要的外出,哪些時候該儘速就醫呢?】
門診病人問:
『我應該要趁小感冒時趕快來看看、早點治療好,還是先在家觀察幾天、沒有比較好再來看醫生?』
歐醫師發現很多人因為疫情嚴峻,在家工作、線上採買,連看病都因為不敢出門「忍」下來了。
但有些緊急情形是醫學上的急症,必須就醫,而且是儘快就醫為上策:
😷 大量流血的外傷
直接加壓按住傷口,仍無法順利在10分鐘內止血的,可能需要縫合、打破傷風針、傷口清創等處置,必須就醫。
😷 意識不清/意識變化的病況
不管是腸病毒還是發燒感冒,只要有意識狀態的變化,都有可能是腦部遭受病菌攻擊的徵兆,必須儘早就醫。
🔹孩子的小病小痛,有時也會演變成大問題
😷 小於3個月的嬰兒發燒
嬰兒發燒有可能是嬰兒玫瑰疹、泌尿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感染等,這些都不難治療。
如果是3個月內的嫩嬰發燒了,卻有可能是大事,例如B型鏈球菌感染,一定要儘早就醫。
😷 高燒不退的感冒
孩子感冒伴隨發燒,在6歲以前很常見,甚至腺病毒感染(一種感冒)可以燒個5、6天都有可能。
但如果不是,有時候是其他嚴重的問題,例如川崎氏症、猩紅熱、肺炎、中耳炎、鼻竇炎等等。
高燒(超過39度)3天以上的狀況,請務必就醫。
😷 氣喘發作的感冒
有時候感冒沒有引起發燒,卻狂咳、夜咳,可能是氣喘被誘發了,沒有治療是不會自己好的,必須就醫。
😷 嘔吐不止的不只是腸胃炎
嬰兒噴射性嘔吐,通常是大問題,必須就醫。
兒童劇烈嘔吐,通常也是大問題,必須就醫。
青少女嘔吐不止,除了腸胃炎還有懷孕的可能,也是大問題,必須就醫。
😷 腹痛如絞
孩子肚子痛除了便秘,也有可能是腸套疊、闌尾炎、腸子打結缺血,這些都是大問題,必須就醫。
歐醫師甚至遇過孩子肚子痛,最後診斷是酮酸中毒的情形,入住加護病房。
😷 頭痛驚醒的夜晚
如果孩子生病時頭痛,這還蠻合理的,感冒頭痛不罕見。
如果孩子沒生病頭痛,還是半夜痛醒,那就不合常理,必須就醫。
😷 脫水的孩子不能等
兒童體積小,身體儲水量少,禁不起餓也無法承受太多體液流失,缺水的問題要儘早處理。
當孩子不吃不喝、食量小於平常的一半、尿布變輕/更換次數整天少於3次、嘴唇乾裂,都是脫水徵兆,必須就醫。
👩⚕️最後提醒大家👩⚕️
歐醫師門診發現,不少慢性病用藥的患者不敢回診拿藥,病情沒有穩定控制,反而造成急性發作、需要就醫的狀況。
如果您或孩子本身有以下狀況,務必按時回去追蹤,以免病發要掛急診😱
🌱氣喘、過敏性鼻炎
🌱三高疾病
🌱其他慢性病
#歡迎分享 #媒體朋友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防疫 #有必要出門的時刻
#可以保養的病況別拖到急性發作才就醫
照片:上週有個媽媽徵得歐醫師同意後拍照,她說這是孩子在家上課的功課之一,紀錄孩子來柚子小兒科看診。
外傷止血藥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無法理解的人性。
全副武裝的外科急診(頭盔、面罩、N95、隔離衣、長手套),每個人都沒有閒著,這時候住院醫師向我回報:「前檢區有個病人在大吵大鬧。」
(為了防堵疫情,急診門口設有一個「前檢站」,若是病患的接觸史、足跡與相關症狀有疑慮的,都必須在門外採檢後,才能視檢查結果決定動向。)
起因是病人兩天前撞到小腿,去過新北某家醫院,X光照完沒有骨折就回家了;這天因為腳有點腫,所以不放心又來我們醫院。但因為病患的居住史與足跡,照規定是必須採檢陰性才能進急診,病患因此在急診門口咆囂。
我直接走到急診門口評估病人,行走自如、功能正常、血液循環正常,我告訴病人腳有點腫是正常的,再觀察一下就可以。
在得知我是主治醫師後,就向我抱怨:「你們醫院太不近人情了!天氣這麼熱,居然把病人放在外面。」
「不好意思,現在防疫期間狀況特殊,照規定就是要採檢。」
「採檢之後要等多久?」
「不一定,快的話幾個小時,有時候案件多就要等到明天。」(當時是下午五點多)
「等那麼久喔?那陰性就可以進去急診做檢查了嗎?」
「不會有檢查,我已經把你進急診之後會聽到的話,走出來跟你說了,不會有檢查、不用手術、不用住院,冰敷吃藥門診追蹤。」
「那我就不看了!我要去別家。」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同一天有另一個病人大爆走,在前一家醫院診斷骨折,但因為疫情的緣故,因此打了石膏出院,約好六月中再來開刀。
病人不想等那麼久,因此來本院問問能否早點開刀。
為了減少不必要的接觸與感染機會,院方大力推動降載政策,除非緊急危及生命之檢查與治療,否則都延後處理,我有不少原本排定住院手術的非急性病患,也因此都暫時改到七月。
道德勸說無效後,我們只好會診骨科醫師來說明,然後病人又跟骨科醫師大吵一架。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昨天接到外院要求轉診電話,一個被機器絞碎手指的工人,需要緊急手術。
我和外院醫師就病情交換意見後,也必須告知本院對於住院與手術病患,目前和防疫相關的規定。
「我知道,大家都很辛苦。」外院的醫師突然嘆了口氣,雖然我們彼此不認識,但也聊了幾句。
掛上電話前,他突然問我:「對了!有件事可能不歸你們外傷醫師,不過我順便問一下,貴院的假日有做胃鏡嗎?」
「常規檢查都是週一到週五,假日夜間只有緊急狀況,例如胃出血止血之類的。」
「我想也是,我這邊有個病人,因為常規的胃鏡目前都取消,所以跑來急診問,要求要馬上做檢查。我跟他說的和你說的一樣,他就一直鬧,我只好問問你們醫院..........」
無法理解的人性。
患難時期,人性的光輝固然是有,但仍有許多面目猙獰的黑暗。
外傷止血藥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鮮艾草洗淨用熱水汆燙去青、切碎,打入雞蛋拌均勻,平底鍋放入麻油預熱,放入蛋液加入少許鹽,煎至焦黃即可。
潮汕人清明時節愛吃的美食,美味又養生,時令防時病排濕、通經絡
陽春三月,艾葉飄香,此時的艾草鮮嫩又壯實,正是食「艾」最佳時機。艾葉入膳具有溫經止血、散寒調經、溫胃等功效,用鮮嫩的艾葉煎蛋飄香四溢,不僅益氣養血,還是女士的痛經良藥。
小叮嚀
1.艾葉要挑選嫩部分
2.艾葉雖好,但不宜過多
艾草的具體功效:
1、可以殺菌消毒,艾葉本身所含有的物質可以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所以,用乾枯後的艾葉煮水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很多人會用艾葉煮水來洗澡或者熏蒸,也有人用來泡腳,都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
2、可以驅寒止血,艾葉本身就是一種溫補之物,所以食用艾葉可以起到驅寒的作用。如果冬天受了風寒,可以喝點艾葉水,祛除體內的寒氣,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此外,艾葉的溫經止血的效果,對女孩子有很大的好處。
3、可以鎮靜安神,有些人會用艾葉煮水來泡腳,不僅可以使血脈活絡,而且還是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提高睡眠質量。
4、可以驅趕蚊蟲,艾葉裡面有一種特殊的香味,這是蚊蟲害怕的香味,所以夏天在皮膚抹點艾葉水,可以驅趕蚊蟲,避免蚊蟲的叮咬。
些人不適合使用艾草呢?
1、身上長有濕疹的人,說明體內有風熱,不適用,如果使用,反而會加重病情。
2、像孕婦、身體有外傷的人,也不提倡使用艾草。
3、外傷者的傷口本來就不宜使用艾草入體,否則容易感染。
如何用艾葉泡腳的正確方法:艾葉泡腳要掌握方法,如果方法不當,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會適得其反。用艾葉泡腳的方法為取艾葉一小把,煮水後泡腳,或者取些許新鮮的艾葉,撕碎後放入泡腳捅里,用滾開的水沖泡一會兒,等艾葉泡開後再兌一些溫水,泡腳的時候,泡到全身微微出汗,然後再多喝一些溫水,注意不要吃梨、西瓜、冰淇淋等寒涼的食物,泡完以後注意要休息好,一般連泡2-3天後就可以達成治病的目的了。
艾葉泡腳的方法如下:1、準備鮮艾葉50克,如果是曬乾的艾草則30克就可以了;2、然後加水1500毫升煮開;3、滾15分鐘左右,撈去艾葉;4、把水倒出就可以了。
外傷止血藥 在 詹珞瑤 物理治療師 Veronica Rehab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物理治療:http://physicaltherapyclass.com/
運動傷害:https://sites.google.com/s/1cieisPHB2Xkrn1em8vthbJgglWmCOZH4/p/1knFDZuDHNtQIb04gBSTm2fGkexK1QwX4/edit
什麼是物理治療?
什麼是物理治療?簡單的說,就是利用光、電、水、冷、熱、力等物理因子和運動治療,來評估並治療病患的問題。舉例來說,微波是一種電磁波,利用微波造成水分子的震盪可以來加熱食物。在物理治療中,就利用微波的此一特性,可震盪人體組織內的水分子,提高深部組織的溫度,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患部的癒合速度,也有減輕疼痛的效果。因此利用微波來治療,就是一種物理治療。
歸納起來,物理治療的方法如下:
(一)光療--紫外線、低能量雷射
(二)電療--低頻電刺激、中頻干擾波
(三)水療--溫水療、冷水療、熱水療、冰水療、冷熱水交替治療、水中運動治療
(四)冷療--冷敷、冰敷、冰按摩、冷氣治療
(五)熱療--濕熱療、乾熱療、超音波、短波、微波、蠟療、紅外線及熱敷包
(六)力療--操作治療、牽拉運動、牽引、按摩
(七)運動治療(Movement)--有伸展運動、主動運動、阻力運動、耐力運動、呼吸運動、平衡及協調運動、功能性運動、神經肌肉誘發技巧、姿勢矯正療法等。徒手治療(Manual):有關節鬆動術、按摩、筋膜鬆弛術、被動運動、其他特殊技巧。
§低能量雷射:
雷射是一種激發光子束,與一般光線不同的是,它具有單一頻率、單一色調、單一相位及集中光束的特性。一般醫用雷射,主要分為兩大類:
第一類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高能量雷射,又稱為熱雷射或硬雷射,其能量通常為數十至數百瓦特,外科醫師常利用其高熱能以達到凝固止血及切割組織的作用。
另一類是低能量雷射,又叫冷雷射或軟雷射,其能量通常是數毫瓦特至數十毫瓦特。當這類雷射照射人體後,經由其電磁效應或光化學作用,會影響體內種種生理及代謝反應,例如血管擴張、去氧核糖核酸( DNA )合成增加、膠原組織增生及免疫功能的增進等。
由於低能量雷射具有上述生物刺激的特性,因此它可用來治療疼痛,並可增進傷口及組織復原。此種治療的副作用極低,少數病人會覺得治療部位有針刺感,其他副作用還包括噁心、頭暈、局部紅斑或皮膚色素增加等。由於雷射對眼睛有害,因此不可直接照射眼睛,治療時也要帶上墨鏡以保護眼睛。一個部位治療時間為數秒至數分鐘,治療的效果通常在三至五次內會顯現出來。目前在醫院中常用的有氦氖雷射及鎵?紅外線雷射等。
在風濕病的復健方面,低能量雷射可用來治療各種軟組織疾病,如肌腱炎、肌肉肌膜疼痛症候群等,其成效約為 75 ~ 80% 。
§電療:
根據史書記載,最早使用電刺激來治療骨關節疾病可追溯到西元前四世紀。當時的希臘人和羅馬人發現一種魚可產生一百至一百五十伏特的電流。他們就利用這種魚產生的電流來治療足部關節炎。
電刺激治療風濕關節炎最重要的目的是止痛,此外,電刺激也可以用來增強肌力,延緩或避免肌肉萎縮,減輕肌肉痙攣和增進血液循環。
電刺激的種類很多,其中與骨關節疾病之治療有關的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低頻波(一般稱為經皮神經電刺激),另一則是中頻波(一般稱為中頻干擾波)。低頻波是指頻率在 1000 以下的電波,一般多採用 0 ~ 100; 中頻波的頻率是 1000 ~ 1000000 (一百萬)之間,但頻率超過 10000 (壹萬)以上的電波會產生熱,所以臨床上中頻波頻率均在 1000 至 10000 之間。經皮神經電刺激就是把電流通過黏在皮膚上的電極,以達刺激神經而得止痛的效果,成效不錯且無副作用,病人甚至可以買回家自行使用。
中頻干擾波一般是採用兩組電極(一組兩個),其頻率相差為 0 ~ 100 之間,如 4100 及 4000 ,通電後兩組電極會以中頻波穿透皮膚,而在深部組織發生電流干擾,產生一個 0 ~ 100 的低頻波。
採用中頻波的原因是穿透皮膚較容易,對皮膚的刺激也小,電流強度可以調得較大。
臨床研究顯示,電刺激對於下背痛、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韌帶扭傷、肌腱炎(如網球肘)、肌肉及肌膜疼痛症候群等均有顯著的成效。
很多慢性關節炎病人因為長期藥物治療而導致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可以考慮合併使用電刺激,以減少藥物的使用。
此外,雷諾氏症候群病人或是交感神經失營養症者,也可用電流刺激局部患處或相關的交感神經節,以增進血液循環。
而當風濕關節炎病人發生週邊神經病變時,也可用電刺激來減輕疼痛或是延緩肌肉萎縮。
§水療:
水療通常使用熱水,所以也算是淺層熱療的一種。除了利用水的熱度來降低肌肉痙攣,減輕關節疼痛之外,水還具有浮力及黏稠度。此特性使水療能提供患者同時做各種運動而不致傷害關節。此外,大多數醫院的水療槽內裝有馬達,可將空氣與水混合打入水療槽,造成渦流,具有按摩的效果。
水療的種類很多, 簡單的如家庭用的浴缸、公共浴室。一般醫院則依其規模大小而裝設各種上肢、下肢及全身水療槽、八字型水療槽或治療池等。此外,溫泉療法、泥漿療法亦可說是水療的一種。有人說溫泉或泥漿中的礦物質會改善關節炎,但亦有人反對此說法。
§冷療:
冷療的基本生理作用是使血管收縮,降低局部新陳代謝,壓抑神經的興奮及降低神經傳導速度。對於風濕關節炎而言,冷療可降低肌肉痙攣,減輕關節疼痛。
與熱療不同的是,冷療可止血、消腫,故適用於急性關節炎或骨關節急性外傷。有些病人在運動治療後會有疼痛、腫脹的現象,也可以用冷療來消除。
冷療的種類有很多,如浸泡法、冷(冰)敷法、冰塊按摩法及噴霧法等。
浸泡法就是把要治療的肢體浸入 0 至 10 ℃的冷水中。
冷敷法有很多種,常用的是家庭用的冰敷袋,只要把冰水放入橡皮袋或塑膠袋即可。亦可使用含有矽膠的冰敷袋,使用前先放入冰箱上層,使用時再取出即可。必要時可將冰敷袋充氣後壓迫患處,以止血消腫。其他還有即冷式的化學冰敷袋,使用時將袋子一壓,其內容物會產生化學作用而迅即變冷。
冰塊按摩法是用冰塊按摩患處。為了方便起見,使用前可先把冰塊作成杯形或圓柱形,以便於局部按摩。
噴霧法是將甲基氟( methylfluoride )等化學物質裝入容器中,使用時可噴出冷凍氣體,常用來治療肌肉疼痛或急性運動傷害。在國外風濕病醫師做關節穿刺前也常用來減輕病人的痛苦。國內有些醫院也裝設大型的噴霧式冷療機。
冷療的治療時間為五至二十分鐘。冷療初期會覺得冰冷,接著會感覺燒燒的,最後會有點酸痛、麻木。當皮膚變白發青時,應立即中止治療,以免凍傷。罹患周邊血管病變、雷諾氏症候群(手指遇冷會發白發紅)或是對於冷療過敏的人,都不適合做冷療。
§熱療:
熱療最重要的功效有五:
(1) 減輕疼痛,
(2) 降低肌肉痙攣,
(3) 減輕關節的僵直感,
(4) 增進膠原組織的延展性,以增進關節活動度,
(5) 增進血液循環。
根據穿透人體組織的深淺,可將熱療分為淺層及深層熱療。淺層熱療透熱深度小於一公分,包括熱敷包、熱水袋、烤燈、紅外線、電毯、蠟療、微粒療法( fluidotherapy )等。深層熱療又稱為透熱療( diathermy ),其熱量可深入三到六公分,包括短波、微波及超音波等。
熱敷是常見的一種熱療方式,在家裡可以用水煮、化學生熱、微波爐加熱等方式的熱敷包包上毛巾,敷在患部 20 到 30 分鐘即可。電毯,也是很方便的一種熱敷方式,一般電毯是乾熱式的,目前市面上也有溼熱式電毯,即利用吸收空氣中水分或直接可包潮布,其效果比乾熱式者為佳。熱水袋是種便宜簡單的熱敷方法,只要將熱水注入熱水袋內封緊,外包乾或微濕毛巾即可。
熱敷用品不一定愈貴愈好,只要個人使用方便有效即可,在購買市面上各式各樣的熱敷用品應事先了解使用與保存的方法。使用熱療最主要是避免燙傷,熱敷不是愈熱愈好,也不是愈久愈好,所以使用電毯最好能夠定時,避免睡覺時用,感覺遲鈍或喪失者應多包一層毛巾或溫度不要太高,使用時間 20 至 30 分鐘就夠了,超過 30 分鐘效果差不多,且就算溫度不高時間夠長也會造成燙傷的。在此吾人不建議用熱毛巾作熱敷,因為熱毛巾保溫效果較差且容易燙傷。
其他熱療方式如紅外線燈屬乾熱式熱療,有時會因太乾燥而皮膚不適。
在物理治療部門除使用熱敷包外,也會使用所謂深部熱療或透熱療法,一般是利用高頻的電磁波例如短波、微波、或者用超音波等,深部熱療可穿透到組織的深部,但有其適應症與禁忌症,必須由專業的物理治療人員施行,否則容易發生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