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工匠捕杀鲛人,造秦始皇陵长明灯!前苏联捕获小人鱼,会人语来自亚特兰蒂斯! 封面源自网络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2011年9月一名男性潜水者在澳洲昆士兰大堡礁海域拍摄到的画面,算是非常清楚了。作为一个从业十年的广告导演,从影像技术上来讲我看不出特效的痕迹,从身体...
外壳意思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外壳意思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每个人的命运不尽相同?
即使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不分彼此的同窗死党,踏上社会后都会活出不同的人生。 有的人扶摇直上九万里,有的人却跌落尘埃永无出头日,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何在? 有人说是命运,然而命运说不清、道不明。
鬼谷子认为,人各有命,是因为人各有志。
志不同,决定了选择的道路方向不一样,决定了行为方式不一样,而方向和行为决定了最终的结果。 人类所有的发明和创造,都源自一个想法,源自初心。
一粒种子是长成小草还是长成参天大树,是由最初播下的种子的基因决定的; 一个人是成龙还是成虫,是由他的志向决定的。
2
陈胜年少时,曾经同人一起被雇佣耕田。 有一天他干累了,停下劳作来到地头休息,突然说:「苟富贵,勿相忘! 」他的潜台词是有朝一日我富贵了,不会忘记你们的。 大家听到都嘲笑说:「你一个种地的,这辈子哪里会富贵呢! 」陈胜长叹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什麽意思? 就是说你们这些人就像小燕子、小麻雀,怎么能够知道我像天鹅、老鹰一样的远大志向呢!
如果你只是小燕子、小麻雀这样的志向,只配拥有眼前的苟且; 如果你是天鹅、雄鹰的志向,你将拥有诗与远方。 陈胜大泽乡起义,成为反秦第一人,一呼百应、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由此可见,志是方向,是你想去的地方。 只要知道自己去哪,才有前进的方向。 另外,志是意志力。 心神分散、意志消沉的人必将一事无成; 心力集中、意志坚定的人,就会披荆斩棘、无往而不胜。 所以,鬼谷子在本篇特别强调养志。 只有把志养好,我们才有成就大业的资本。
3
养志养什么? 培养志向,确立人生目标; 培养意志力。 一辈子与理想为伍,永不放弃。
鬼谷先生说:「养志法灵龟」。 在这里,先生倡导我们要向她学习。
第一,寿极长,阅历深、见识广。 她相信长寿动物,它见多识广、有智慧,中国民间一直有龟丞相的传说。
第二,灵龟的壳甲厚实坚固,一看就有坚实、厚重和稳健感。 龟踏实、稳重,而不是浅薄、浮躁,不像容易激动的驴子,一句话不对,立刻脸红脖子粗。 鬼谷子在此告诉我们,要想成就非凡事业,就要像长值一样具备踏实稳重的特质。
第三,灵龟喜静,耐得住寂寞。 一个人只有坐得住冷板凳,才能做得出好学问。 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坚持到最后。 几乎每个成功人士都有一段回想起来把自己感动落泪的经历,在那段时光里,会有人不解,会有人嘲讽,会有人劝他放弃,但他坚持下来了,于是才有今日成就。
4
孙悟空在五行山下被压500年,有一天唐僧来了。 孙悟空说:「师傅救我。 」唐僧问:「我如何救你? 」孙悟空说:「你把上面写有喻(ong)嘛(ma)呢(m)叭(bi)咪(mi)吽(hong)的咒语揭掉就行了。 」孙悟空并不是怕那座山,而是怕那咒语。 唐僧把咒语揭下后,孙悟空说:「师傅你走远些,再远些! 」唐僧捂住耳朵,只看见山崩地裂。 他走出来了。 当他坚定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在这一刻,他有了新的名字:行者。 他不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再在乎别人的评价。 他已经踏上一条让自己走向成功的大道,所以叫行者。
我们也是一样,做任何事都有人说你不行、你干不了、没前途,这些话就像咒语。 要知道,语言是有魔力的,可成人也可杀人。 《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造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当年,仓颉把文字创造出来的那一瞬间,天雨粟、鬼夜哭。 什么意思呢? 天雨粟,就是天上下粮食,说明语言能创造财富; 鬼夜哭,告诉我们舌头是杀人不见血的刀。
在追求人生突破的路上,你的最大阻碍者是谁? 往往是最亲近的人,因为他们爱你,怕你受伤害,所以才不想让你冒险。 鬼谷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立大志、成大业,必须像烏龜那樣沉靜、堅定、耐得住寂寞。 只要方向对,就不怕道路远,直坚持,终能到达; 否则活在纷乱的咒语下,你的梦想必将无法实现。
外壳意思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工匠捕杀鲛人,造秦始皇陵长明灯!前苏联捕获小人鱼,会人语来自亚特兰蒂斯!
封面源自网络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2011年9月一名男性潜水者在澳洲昆士兰大堡礁海域拍摄到的画面,算是非常清楚了。作为一个从业十年的广告导演,从影像技术上来讲我看不出特效的痕迹,从身体形态上我也不认为这是人的伪装,因为人腿的驱动无论怎样膝盖都会有角度,而这个人鱼的泳姿明显看得出是那种很顺滑的s形。这段视频当年也经过非常多的机构验证,之后作为素材发布在探索发现。
我们小时候听到看到关于美人鱼的故事,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西方。很模糊的印象就是有商船、海盗或者探险家,经过某个雾气蒙蒙的神秘岛礁,突然远处传来悠扬美妙的歌声再顺着方向寻找,发现某处礁石上一位人身鱼尾的姑娘或坐或卧。船员、水手迷醉于歌声、美人,眼前出现些许幻境。下船走到身后人鱼回眸相望、千娇百媚,俗话说又勾勾又丢丢,胸前还挂着两颗扇贝…船员色心一起上前掀开贝壳并深深的咽下一口口水!诶,故事从此分出两种不同的走向。美好的版本是美人鱼与年轻帅气的船员,在这个与世隔绝又充满生机的小岛上过起了没羞没臊的生活…暗黑的版本是人鱼突然变脸,一手刺穿男子胸膛扒开皮肉挖心掏肺分而食之。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故事的架构和逻辑跟咱们“狐妖”的传说何其相似、如出一辙。所以西方人更倾向海洋文明,中国人更倾向内陆文明。我们只要知道四海各有龙王即可,对于茫茫沧海之外不是特别关心,所以就比较少把人鱼的事件写成故事传说,只当作异闻,所以文献史料的记载一点都不少。秦始皇本纪第六: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就是说:秦王嬴政在刚刚即位之初,就挖空了郦山,并吞天下后又从全国征调70余万工匠修建皇陵,在内部挖了一个极深的大坑,再融化铜水浇铸牢固用于停放棺椁,棺椁之外延伸设置百官席位,整个皇陵堆满了各种奇珍异宝金银翡翠。又在各处廊道厅堂设置机械弓弩,有闯入者辄射之,就是乱箭贯穿。再用极为巧妙的机械装置将水银绘成百川江河大海,而且常年流动不息,百川之上对应的皇陵顶部是各种宝石镶嵌的日月星辰,再以人鱼膏制作灯烛可长明不灭,所以秦朝人应该为此有过对人鱼的大量捕杀造常明灯烛。
当然史记绝不是人鱼记载的孤立,它几乎是贯穿了华夏异文记载。山海经中有一个氐人国在建木以西,建木是什么?上古通天、通灵的神树,氐人国的形态就是人面而鱼身。晋代张华所著《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南朝祖冲之的《述异记》,北宋李昉组织编撰的《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等都有相关的记载。总结下来几点:古人称之为鲛人或者泉客,经常出没于东海、南海,居住在水下善于纺织,眼泪可以结晶。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皮肉白皙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最后几句很重要啊,性器官与男女无异,临近海边未能嫁娶或鳏寡孤独的渔民,捕获之后豢养在池塘里,两个人还经常一起相约“吃扇贝”。
那西方人对美人鱼的记载,更是数以万计。比方说几千年前古埃及的人鱼壁画、古希腊的人鱼钱币、拜占庭时期欧洲教堂里双尾人鱼雕塑、版画和双尾人鱼梅露辛的故事传说…也就是我们平时喝星巴克logo上那个形象。现代的事件也有很多,有以色列人海边拍到的视频,有美国的捕鲨船捕获鲨鱼后在船舱分切,开膛破腹肚子里面挖出来一个没消化完的。一开始以为是鲨鱼吃了一个人,尸体拉出来一看腰部以下是鱼尾。但是这所有事件中最有意思的,是来自于前苏联的“都市传说”其实是苏联列宁科学院的科学家维诺格雷德博士在1990年公开的一段回忆。这个揭秘在全世界很多报纸上都有报道,包括一些华文报纸,但是这个人鱼宝宝的形象是之后根据维诺格雷德的描述画的。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军在古巴外海击沉了一艘运输船,所以苏联又秘密委派捕捞船去搜寻这艘沉船的遗骸,为什么呢?因为那艘沉船里面有好几枚核弹头,所以军方带着数名军事专家、科学家、技术人员、水下搜寻队一起来到这一片海域作金属探测,收到信号确定位置之后就放水下摄影器材同传监测,主要人员就聚集在船舱看水下拍摄的画面,等摄影机快要接近沉船的时候镜头前突然晃过一张人脸,就赶紧让技术员回放,因为那个时候的技术,动态画面的定桢还是有一些模糊,所以不是很能确定。于是画面又赶紧切回到同传,那设备呢就发现了船只残骸开始靠近,摄影机就一面围绕着这艘沉船监测,一面派潜水员带着设备准备下水,拍到沉船残骸的某一扇窗的时候,又突然从窗里钻出来一个小孩,这一次特别清楚,因为他自己还好奇的凑近摄影机观察看是什么东西,这监控室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就赶紧命令潜水员和捕捞队布置一个网槽,里面放了一些食物顺着摄影机管线的位置下水猎捕。几十个工作人员在水下折腾了将近2个小时,这个小孩终于没经受住诱惑游进网槽,一番挣扎看到四周礁石后出来五六名潜水员。这个网槽就被几个潜水员护着一路调升,刚一出水面一声类似海豚的鸣叫,这群科研人员就迅速涌向船头,视线顺着吊钩移动的方向都不舍得离开,然后迅速更换牢笼将它带到了某个舱室。这整艘船军方的最高长官只带着几位科学家想先观察一下,几个人进房靠近进牢笼蹲下来仔细观察,整个外形跟人类的婴儿极为相似,浑身布满鳞片,背后有一条鱼鳍,耳下两侧有腮。几个人看的聚精会神人鱼宝宝突然抬头对视,我来自亚特兰蒂斯城求求你们放了我,几个人吓一跟头。说:“你会讲俄语?它说:“我们会讲很多人类的语言,求求你们放了我。这几个科学家立即来了兴致,问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亚特兰蒂斯在哪里?是一个怎样的文明?物种数量、科技程度、种族区分、社会形态。但是回答只有一句话就是:请你们放我回去,其他一切都拒绝回答,就这样僵持了几天。水下捕捞核弹头的任务也基本完成,搜救船只开始返航…在此期间这群人就用各种方法威逼利诱,最后做出承诺说:只要你回答我们这些疑问,我们放了你…然后这个人鱼宝宝就一一回答提问,说亚特兰蒂斯城原本在陆地,之后由于地壳震动引发海啸沉入海底,一部分居民选择寻找新的陆地,一部分随城市一并沉入海底生活,也利用一部分科技手段使自己身体极速进化长出了鳞片和腮。我们一共有300万左右的居民,平均寿命也达到300岁。其实我们一直在秘密的观察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也会伪装假扮人类混迹在人群之中。那么这艘船回到苏联,并没有履行承诺。之后将它秘密关押在一个实验室里,到了苏联的土地上,人鱼就再也没有开口说话。为什么说它是一个都市传说呢,因为即使登在报纸,只要俄罗斯官方媒体没有正式发布消息回应,他都只能是个传说。
外壳意思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略懂股票的人都有听过IPO,那么IPO是什么东西?
IPO和一般股票有差别吗?
影片里我简单的和大家分享了IPO,
透过这影片希望大家能清楚明白股票的运作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怎样投资美国股票?我买了脸书股票赚了20%
https://youtu.be/y3Cn-yYimM8
eToro中文版申请链接
(全世界都可以用)
https://goo.gl/f78bcs
免责声明:
高波动性投资产品,您的交易存在风险。过往表现不能作为将来业绩指标。
视频中谈及的内容仅作为教学目的,而非是一种投资建议。
脸书eToro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9535...
【相关视频】
财富规划: 2018年财富大蓝图: https://youtu.be/avlfDXMmzxQ
怎样可以有钱又有闲? 富人的秘诀: https://youtu.be/psjOO-yASM8
怎么成为富人? 分配收入的秘诀: https://youtu.be/LUZlk3nGAeY
成为富人的秘诀? 《富爸爸 穷爸爸》: https://youtu.be/pu2QztCagb8
什么是股票?: https://youtu.be/x6fnlyEo4pY
什么是IPO?: https://youtu.be/YNJq_Zn7HFU
怎样买卖上市的股票?: https://youtu.be/kezQApKN1Lk
开始投资股票需要多少钱?: https://youtu.be/YXke8YWjOsU
投资股票到底怎么赚钱?: https://youtu.be/JTPpPksLiY4
.
⚡ Spark 的 Facebook 很熱閙
http://bit.ly/fbsparkliang
.
⚡Spark 的 YouTube 很多教學
http://bit.ly/youtubesparkliang
.
⚡Spark 的 Instagram 很多八卦
http://bit.ly/instagramsparkliang
⚡Facebook群组: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spark-group
⚡Facebook群组:eToro美股交易交流区
http://bit.ly/finspark-foreign-stocks
#投资教学 #IPO #IPO上市流程
外壳意思 在 外壳意思、外殼線上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外壳意思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manic7058463也提到閱讀筆記:思考外包的陷阱在「快答案」的世界,我們如何重建常識、擴充思維? ... <看更多>
外壳意思 在 小人纏身的朋友來說是非 的推薦與評價
... 阿百加外殼: 連防水外殼高僧: 阿贊速/ 阿贊初【五樂】(哈樂– 泰文譯音) 意思是第五個循環,泰國人以12歲為一個循環,【哈樂】澤度金意思是為紀念阿贊速師傅60大壽 ... ... <看更多>
外壳意思 在 外壳意思、外殼線上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外壳意思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manic7058463也提到閱讀筆記:思考外包的陷阱在「快答案」的世界,我們如何重建常識、擴充思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