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會下定決心要製作EP51,其實是因為吃了 #雞肉飯配越南河粉 的緣故? 🤣(以下宵夜文警告XD)
由於父母搬回老家嘉義海線定居,這幾年回台灣時,我在南部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也因此有更多機會享受在地美食。既然是回嘉義,雞肉飯當然是不可少的!相信大家都知道,在招牌上寫著「雞肉飯」的店家裡,雞肉飯其實只是拼圖的其中一塊,一定要配上滷白菜、油豆腐、桂竹筍等小菜,以及蚵仔湯、酸菜豬血湯等湯品,整個畫面才算完整。
然而,隨著台灣族群版圖的改變,雞肉飯的搭配似乎也出現了新的可能——
在我每次回去必吃的朴子第一市場永豐潤餅附近,近年就出現了一家兼賣傳統嘉義雞肉飯與越南河粉的小吃店,推測應該是嫁到台灣的新住民,在家族的事業版圖裡加入新的色彩。越南河粉和雞肉飯,雖然在店內不同的區塊料理,卻出現在同一張菜單上,而我也不止一次嘗試過「雞肉飯+越南河粉」這樣的組合,老實說還蠻搭的呢!
雖然這種複合經營的模式不多見,越南新住民正改變著台灣的飲食地景,卻是不爭的事實。當我騎著腳踏車在聚落之間穿梭,發現即使再怎麼小的鄉鎮村落,都有很高機率可以看到「越南小吃」甚至「越南咖啡」的招牌。我一方面著迷於這種文化交融的景色,另一方面卻也好奇:在資源相對缺乏、觀念相對傳統的這裡,新住民們會不會面臨比大都市裡更嚴峻的挑戰?
就在我想要探索這個議題的時候,正好看到了電視台前往麥寮高中「認識東南亞」課程的專訪,以及Lena在粉專上面的文章,腦袋中也就浮現了這集的「越南工作+旅遊+新住民現況」三合一企劃,也就是現在大家聽到的EP51。
相信大家也有感覺到,其實這集旅行的部分真的沒有講很多(如果有人是因為想聽旅行進來、覺得被騙的話真的抱歉了,我也希望未來有機會能把這塊補上😭 😭 ),畢竟我當初做這集的初心,就是想好好了解今天的越南與台灣如何連結。
而且我也相信,不能自由出國的此時,如果我們能先從身邊開始好好認識越南,等到國門再次敞開的那天,我們的越南旅行一定會因此更加豐富且深入!
至於來自越南的移工與新住民究竟有多少人?他們生活在哪些地方?不妨利用這幾張圖稍微瞭解一下吧!
移工人口數據來源:勞動部勞動資料查詢網——產業與社福移工人數
https://statdb.mol.gov.tw/evta/jspProxy.aspx?sys=100&kind=10&type=1&funid=wqrymenu2&cparm1=wq14&rdm=I4y9dcIi
新住民人口數據來源:內政部移民署——統計資料:外籍配偶
https://www.immigration.gov.tw/5382/5385/7344/7350/8887/
台灣總人口數據來源: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
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
(以上皆為2021年3月底之數據)
----
【EP51 前進越南,就從關心身邊的人開始!——從選修外語失敗的大學生,到縱橫27省的越南達人 ft. 說走就走去找越南女神 Lena】
🔈 收聽節目:
ltsoj.com/podcast-ep051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 本集重點:
(00:01:02) 為何會變成朋友口中的「越南女神」
(00:02:27) 開始學習越南語,其實完全就是誤打誤撞?學習的挑戰是什麼?
(00:06:33) 去越南之前,學習越南語為你帶來了什麼改變?
(00:08:04) 如何找到越南外派工作?決定前往越南時,身邊的人怎麼看?
(00:13:22) 越南人對與台灣的印象是?和其他國家的外派人士有什麼不同?
(00:15:08) 外派越南,最有挑戰的地方是?最有趣的地方又是?
(00:18:05) 什麼樣的人適合去越南工作?
(00:20:45) 下班後還有另一份事業,每個越南人都是斜槓大師?
(00:22:22) 在胡志明市勇闖民宿市場,失敗卻珍貴的經歷
(00:28:39) 意外的為台灣數位外交協會牽起台灣與越南青年之間的線?
(00:34:02) 開始在越南自助旅行,又是因為一個意外?
(00:38:50) 跟著光鮮時髦的同事從胡志明市回老家,沒想到看到的竟然是⋯⋯
(00:43:38) 第一次去越南的旅行推薦——為什麼說南越最適合越南自助初心者?
(00:49:36) 因為疫情回台,但斜槓人生仍然沒有因此停滯!
(00:52:22) 前往雲林麥寮高中演講,發現偏鄉移工、新住民與新二代的現況
(00:59:04) 結語
(節目總長 1:00:42)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亞洲 #東南亞 #越南 #胡志明市 #外派 #海外工作 #自助旅行 #越南旅遊 #越戰 #語言學習 #越南語 #移工 #新住民 #新二代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萬的網紅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打敗一眾韓劇,蟬聯Netflix榜首的強檔好戲! 🔥當《穿著Prada的惡魔》遇上《慾望城市》:浪漫養眼時尚再加上職場眉角! 🔥艾蜜莉在巴黎的三大課題!外派的一廂情願?山不轉路轉?如何強化自身價值?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才剛上線沒多久,就拿下收視冠軍的《艾蜜莉在巴黎》,是由《真愛繞圈圈》與《魔鏡,...
外派人士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其實我真的不熟越南。
做這集節目之前,除了河內、胡志明市和下龍灣之外,對越南的了解大概是零;後來一邊製作節目、一邊對照著越南地圖,再加上錄節目前惡補的越南歷史地理,以及過去幾個月閱讀關於移工與新移民的一些資料,乾脆就做了這張不太專業的地理分區圖,上面的分區是越南政府官方制定的。
用「區域」的概念來了解一個地方有好有壞——好的當然是簡單易懂,而壞的則是容易讓人忽略一個區以內的差異性,以及不同區之間存在的連續漸變;不過,作為一位「越南麻瓜」,各位就暫且容許我用超級外行的視角,來稍微整理一下越南的地理吧!
我自己覺得比較有趣的是,好幾個區域都存在著各自與台灣的連結,例如:
- 東南區:胡志明市與平陽省是台商大本營
- 湄公河三角洲:台灣的越南新移民多來自於此
- 南中部:曾經存在的占婆國,跟台灣原住民一樣屬於南島語系
- 北中部:台塑在河靜省設有鋼鐵公司;台灣越南移工許多來自清化、義安和河靜
其他的基本資訊,就請直接參考圖上說明囉!也歡迎所有去過越南的強者們幫忙補充一下~
【EP51 前進越南,就從關心身邊的人開始!——從選修外語失敗的大學生,到縱橫27省的越南達人 ft. @cchahainvietnam 】
🔈 收聽節目:
ltsoj.com/podcast-ep051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 來賓簡介:
越南女神 Lena ,派駐越南的台商業務。就讀政治大學期間修習越南語及東南亞學程,ITI國際企業經營班畢業後開始越南的外派生活,擁有越南工作、自助旅行、經營民宿、協助台灣數位外交協會開拓據點等豐富的經歷。累積去過越南27個行政區,途中發生許多人生驚奇,卻都平安歸來,朋友戲稱宛如越南媽祖,而被稱為越南女神!目前仍在越南奮鬥中,並且努力讓更多故事主動發生。經營臉書專頁 @cchahainvietnam 。
✅ 本集重點:
(00:01:02) 為何會變成朋友口中的「越南女神」
(00:02:27) 開始學習越南語,其實完全就是誤打誤撞?學習的挑戰是什麼?
(00:06:33) 去越南之前,學習越南語為你帶來了什麼改變?
(00:08:04) 如何找到越南外派工作?決定前往越南時,身邊的人怎麼看?
(00:13:22) 越南人對與台灣的印象是?和其他國家的外派人士有什麼不同?
(00:15:08) 外派越南,最有挑戰的地方是?最有趣的地方又是?
(00:18:05) 什麼樣的人適合去越南工作?
(00:20:45) 下班後還有另一份事業,每個越南人都是斜槓大師?
(00:22:22) 在胡志明市勇闖民宿市場,失敗卻珍貴的經歷
(00:28:39) 意外的為台灣數位外交協會牽起台灣與越南青年之間的線?
(00:34:02) 開始在越南自助旅行,又是因為一個意外?
(00:38:50) 跟著光鮮時髦的同事從胡志明市回老家,沒想到看到的竟然是⋯⋯
(00:43:38) 第一次去越南的旅行推薦——為什麼說南越最適合越南自助初心者?
(00:49:36) 因為疫情回台,但斜槓人生仍然沒有因此停滯!
(00:52:22) 前往雲林麥寮高中演講,發現偏鄉移工、新住民與新二代的現況
(00:59:04) 結語
(節目總長 1:00:42)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亞洲 #東南亞 #越南 #胡志明市 #外派 #海外工作 #自助旅行 #越南旅遊 #越戰 #語言學習 �#越南語 #移工 #新住民 #新二代
外派人士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EP51 前進越南,就從關心身邊的人開始!——從選修外語失敗的大學生,到縱橫27省的越南達人 ft. 說走就走去找越南女神 Lena 】
台灣人前進越南,近年來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本集主角Lena更堪稱其中佼佼者——早在大學時期就超前部署、選修越南語為第二外語,在當地以一位小小台商業務的身份應對政府官員、亂入各種同事聚會場合只為了更認識越南,後來甚至和朋友合開民宿、勇闖胡志明市旅遊市場!
然而,擁有如此精彩經歷的她,之所以會開啟這扇大門,竟然是因為選不到第二外語、徬徨失措時父親的一句話:「真正的國際觀,要從關心身邊的人開始」?
在這集節目裡,我們將環繞著「關心身邊的人」這個概念,跟著Lena一起回顧她前進越南的歷程。出身自一個「公務員科系」的她,如何成功說服越南台商,獲得外派業務的機會?和越南同事搏感情,如何使她能深入鄉間、認識這個國家不同的面貌?關心身邊的人,這個再簡單不過的概念,如何讓她成為台灣數位外交協會越南計畫的幕後功臣,還能以自己的經驗鼓勵台灣偏鄉的新二代?
旅行熱炒店史上最長的一小時超熱血+勵志訪談,適合所有人服用!不管你是想在越南自助旅行的背包客、有意前進越南的有為青年,或是關心台灣移工、新住民與新二代現況的平凡人,相信這集的內容都不會讓你失望!
*謹以本集向雲林麥寮高中社會科(以及其他為著移工/新住民/新二代默默努力的)老師們致上最高敬意!*
🎙️ 來賓簡介:
越南女神 Lena,派駐越南的台商業務。就讀政治大學期間修習越南語及東南亞學程,ITI國際企業經營班畢業後開始越南的外派生活,擁有越南工作、自助旅行、經營民宿、協助台灣數位外交協會開拓據點等豐富的經歷。累積去過越南27個行政區,途中發生許多人生驚奇,卻都平安歸來,朋友戲稱宛如越南媽祖,而被稱為越南女神!目前仍在越南奮鬥中,並且努力讓更多故事主動發生。經營臉書專頁「說走就走去找越南女神 」 。
🧑🤝🧑 本集提到的相關組織:
台灣數位外交協會 數位外交行動計畫 Digital Diplomacy
TaiwanDiary Taiwan Diary - Nhật ký du học sinh
推薦搭配「普通人的外交行動」ep.2一起服用!
🔈 收聽節目:
Spotify Apple Google SoundOn Firstory Baabao KKBox
Show note ltsoj.com/podcast-ep051
訂閱電子報 forms.gle/AbaseALd4BrxBLka9
節目單集心得、問題或建議 forms.gle/4v9Xc5PJz4geQp7K7
官網 ltsoj.com
✅ 本集重點:
(00:01:02) 為何會變成朋友口中的「越南女神」
(00:02:27) 開始學習越南語,其實完全就是誤打誤撞?學習的挑戰是什麼?
(00:06:33) 去越南之前,學習越南語為你帶來了什麼改變?
(00:08:04) 如何找到越南外派工作?決定前往越南時,身邊的人怎麼看?
(00:13:22) 越南人對與台灣的印象是?和其他國家的外派人士有什麼不同?
(00:15:08) 外派越南,最有挑戰的地方是?最有趣的地方又是?
(00:18:05) 什麼樣的人適合去越南工作?
(00:20:45) 下班後還有另一份事業,每個越南人都是斜槓大師?
(00:22:22) 在胡志明市勇闖民宿市場,失敗卻珍貴的經歷
(00:28:39) 意外的為台灣數位外交協會牽起台灣與越南青年之間的線?
(00:34:02) 開始在越南自助旅行,又是因為一個意外?
(00:38:50) 跟著光鮮時髦的同事從胡志明市回老家,沒想到看到的竟然是⋯⋯
(00:43:38) 第一次去越南的旅行推薦——為什麼說南越最適合越南自助初心者?
(00:49:36) 因為疫情回台,但斜槓人生仍然沒有因此停滯!
(00:52:22) 前往雲林麥寮高中演講,發現偏鄉移工、新住民與新二代的現況
(00:59:04) 結語
(節目總長 1:00:42)
#podcast #travel #播客 #音頻 #自助旅行 #中文podcast #台灣podcast #亞洲 #東南亞 #越南 #胡志明市 #外派 #海外工作 #自助旅行 #越南旅遊 #越戰 #語言學習 #越南語 #移工 #新住民 #新二代
外派人士 在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Lessons from Movie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打敗一眾韓劇,蟬聯Netflix榜首的強檔好戲!
🔥當《穿著Prada的惡魔》遇上《慾望城市》:浪漫養眼時尚再加上職場眉角!
🔥艾蜜莉在巴黎的三大課題!外派的一廂情願?山不轉路轉?如何強化自身價值?新影片一次告訴你!
才剛上線沒多久,就拿下收視冠軍的《艾蜜莉在巴黎》,是由《真愛繞圈圈》與《魔鏡,魔鏡》的女主角Lily Collins領銜主演,飾演一個芝加哥專業人士被外派到巴黎工作一年的故事。這齣影集是由《慾望城市》系列作品的監製Darren Star所創作,不管是濃厚都會感、女性意識與幽默感、閨蜜情誼、甚至是亮麗髮妝與華美取景等等,都延續了許多《慾望城市》的風格與特色。目前釋出第一季共10集,每集半小時,是一齣適合下飯、輕鬆有趣的影集。
然而在迎來高討論度的同時,卻也有一些批判的聲音:不管是呈現巴黎的視角過於狹隘、帶有部分法國文化的刻板印象,或是過於簡化社群行銷等等硬傷,但整體來說我們覺得瑕不掩瑜,讓《艾蜜莉在巴黎》還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薦的清新小品⋯至少,在還有好長一段時間才能再出國觀光的情況下,能夠在電視上看看巴黎美景與美食,還是非常地令人心曠神怡啊!
所以今天我們想要藉由部分重點劇情,來分享艾蜜莉教我們的三件事。而水某也私心在影片最後放上了Gabriel的名場景,回饋給看完解析的觀眾們呦!在繼續看下去之前請先訂閱頻道並且按下小鈴鐺;也歡迎到各大Podcast平台上搜尋『那些電影教我的事』,聽我們聊更多《艾蜜莉在巴黎》喔!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 Podcast:https://apple.co/3fZIWpl
SoundOn:https://bit.ly/2CD0edl
Castbox:https://bit.ly/2CMjgy8
Google Podcast:https://bit.ly/2BeuhrA
Spotify:https://spoti.fi/2BGZ4Nx
SoundCloud:https://bit.ly/2BhmAkh
#艾蜜莉在巴黎
#那些電影教我的事
#EmilyInPari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M2LT9q3E2k/hqdefault.jpg)
外派人士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70806八大GTV 港商進駐大直豪宅 年租金近2百萬
影片網址→https://youtu.be/NgTUIXcUnSQ
一個又一個的豪宅出租廣告,主要提供給外籍人士短期居住,最近就出現香港籍的手遊程式設計專家,以一年將近200萬元的租金,入住大直水岸豪宅。
記者 李世宸、李文勝 採訪報導……↓
記者 李世宸 表示:「香港科技新貴來台工作會選擇住在大直的原因,第一個就是因為交通便利,第二個就是風景優美,像這間住宅面對水岸,而且生活機能也十分方便。」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外商的話他的租金補貼是公司直接貼給他的,所以說他並不是花他自己的錢,因為他的租金行情就可以拉高。」
學校、商圈,大直是樣樣不缺,過去豪宅客戶都是外商派駐的高階主管或是外交官,現在都往新商圈移動,像是機能完整,又靠近機場的信義計畫區,大直水岸豪宅,都逐漸成為外國客鎖定的棲身之地。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在早期是歐美跟日本為主,本身內湖科學園區這個地方都會有很多短期外派可能2~3年來台灣工作的一些外商主管。」
預計亞洲各大城市將會產生租賃豪宅比價效應,帶動台北市行情也水漲船高,未來幾年恐怕豪宅租賃市場也會供不應求。
部落格網址→http://taiyuanchen1223.blogspot.tw/2017/08/170806gtv-2.html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gTUIXcUnSQ/hqdefault.jpg)
外派人士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煤氣路燈位於中環都爹利街南端的花崗石石階,其確實建築年份已不可考。但從舊日的香港地圖所見,石階於一八七五至一八八九年間已經存在。根據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的記錄,石階兩端的四盞煤氣路燈,自一九六七年起已成為本港僅存仍然提供街道照明服務的煤氣路燈。都爹利街煤氣路燈由塞斯公司製造,屬羅徹斯特雙燈型號,燈柱較短,以便於安裝在石階的護欄上。路燈原先用人手點亮,現已改為自動操作。2017中央裁判司署(Central Magistracy)是香港昔日一所裁判司署,位於香港島中環亞畢諾道,屬於中區警署建築群之一, 現為香港法定古蹟。
蘭桂坊(英語:Lan Kwai Fong)狹義而言指位於香港中環區的一條呈L型的上坡小徑,名叫「蘭桂坊」(取其蘭桂騰芳之意)。廣義而言是指與德己立街、威靈頓街、雲咸街、和安里及榮華里構成的一個聚集大小酒吧、俱樂部、餐廳與零售商鋪的中高檔消費區,深受中產階級、外籍人士及遊客的歡迎,是香港的特色旅遊景點之一。它更獲得由中國大陸十大主流媒體合辦的「網友最喜愛的香港品牌評選」之「我最喜愛的香港蒲點」三甲。蘭桂坊協會為區內非牟利商會,由超過100間位處區內各行各業商戶所組成,是為與政府的主要溝通橋樑,並旨在向本地及全世界推廣蘭桂坊獨有文化魅力。18世紀俗稱「爛鬼坊」,以其洋人集散而得名。後因不雅而易名今日之「蘭桂坊」;另一說法為廣東九江鄉里於香港發展時借用九江煙橋村蘭桂坊之名稱命名。原來居住了許多以「媒人」作職業的女士,所以被稱為「媒人巷」或「紅娘巷」。「Disco Disco」於1978年在德己立街開張後,更加速了蘭桂坊的發展,同時使它成為一個國際聞名的娛樂場所,受不少名人、娛樂圈藝人及外籍人士歡迎。在1980年代,有蘭桂坊之父之稱,原籍加拿大的猶太商人盛智文獨具慧眼,有感在香港生活的外國人,欠缺社交場所,因此投資3200萬港幣購入整幢大廈,並將它翻新,變成西式餐館等的多元化商廈。每年萬聖夜,市民和遊客都會盛裝打扮成不同的角色人物,來到蘭桂坊慶祝萬聖夜。這是全港唯一的免費戶外派對場地,天空掛滿特色的節日裝飾,齊集不同的猛鬼元素,打造獨一無二的「猛鬼街」。當日亦有模特兒化身恐怖厲鬼,與遊人拍照。區內餐廳酒吧亦舉行萬聖夜派對,推出特色萬聖夜套餐及特飲。蘭桂坊區內大肆粉飾,配合華麗的裝飾布置及悅目燈飾,把蘭桂坊改造成全港最大的戶外派對場地。區內各食肆酒吧推出節日派對活動及應節聖誕及新年套餐應市。聖誕節當天及除夕夜,街道上亦安排了聖誕女郎與遊人合照,留下美好回憶。蘭桂坊至今仍然是不少中產階級、夜貓族、外國人消遣和夜蒲的熱門之處。除了酒吧、舞場、卡拉OK等娛樂場所之外,近年該區亦開設不少售賣非酒精類飲品的咖啡店、茶餐廳及快餐店。2001年11月16日起,蘭桂坊與附近的德己立街及和安里,逢星期五至星期日和公眾假期,在下午5時至翌日凌晨4時劃為行人專用區。2002年5月,每天由下午8時至早上6時禁止車輛駛入;逢星期五至星期日和公眾假期,改為下午7時至凌晨4時實施行人專用區。運輸署並於2003年更新蘭桂坊的地磚,配合周邊道路的悠閒式街道設計。2012年10月推行臨時的士站試驗計劃,站逢星期五、六及公眾假期,於威靈頓街(米蘭站對出位置)設立臨時的士站,並將行人專用區時間延長,由晚上7時至早上5時禁止車輛進入,方便市民午夜消遣。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ajjMZn8EEY/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W_Td14nO8jJUeSm2PSx6DcG2A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