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1] 細說分鏡 Vol.18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252
🖍我認為,在欣賞任何一幅作品之前
🖍別被其表象,框住了你的思考
從何時開始拍照? 如果從拿相機開始亂拍,那到現在也有20 多年,但真正開始學習攝影基礎? 大概是 2003 年那時開始;那又何時開始從事攝影寫作? 從 2010 年 10 月第一篇文章起,也有 10 年了;那又何時開始教攝影? 再晚一點,2012 年 07 月開始至今,也有 9 年了,回想這過去這些重要時間點,照片對我的意義也好、用途也好,也會不斷的改變。
🟥接觸更多不同人
我曾經在資訊展、商場賣過相機,待在台北光華商場某個小角落一段時間,喜好是攝影,接觸到的自然是對「拍照、攝影」有需求、有興趣的消費者,而前來櫃位的消費者,從對攝影一無所知,開口就直問「我需要一台如何如何功能的相機」,到以攝影為攝業的「攝影師」,二者之間需求落差很大,消費金額從一台3-4 千元的相機,到一顆 5-6 萬元的鏡頭,直到一台將近 20 萬元的相機。
不同需求的客人,聊起攝影有完全不同的故事,完全不懂的客人,讓我了解他們對拍照的想法,為何會這麼簡單的也不懂? 口中說的、需要的、花錢買下去的完全不一樣,有些客人會接受我的意見,選擇我所推薦的,有些則是很確定的是「我就是要這台」,即使我心中覺得這台並不完全適合你,但有花錢、有消費,你就是客人。
另一種是以攝影為職業的攝影師,像是「婚禮攝影、新聞記者、攝影工作室」等等都有,談起攝影又是另一片天地,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前輩問我「你覺得,職業與專業,哪裡不一樣」? 一時間我也分不清楚這界限如何區分。
🔹「職業是拍出客戶滿意的作品讓他下單,專業是客戶買你拍得滿意的作品讓他下單」,二句話聽起來很像,卻完全不一樣的層級與境界,雖然我還不曾體會後者的心情是什麼,但前者的心情我卻很能體會。🔹
談起「器材」的看法,一般消費者與職業工作者則是不同的見解,特別是職業工作者如何訴說「高級相機、鏡頭」那規格表看不到的的實際體驗,那真的沒有實際用上是真的比較不出差別,由於這裡是「光華商場」不是「攝影研究社」,也無法具體的更深入的討論,但從這些職業攝影師心得交流分享,讓我能稍稍接觸更高攝影領域的境界。
🟥天哪,你能教嗎?
一開始寫攝影教學從沒想過「我可以開課」「我能教」,甚至直到今天是我每天工作內容之一,而一通陌生電話響起,聊了一下「你是誰?」,再聊聊「你能來教我們攝影嗎?」,一開始是拒絕的,連個課程大綱、講義都沒有,一點經驗也沒有,哪敢答應一個陌生電話另一頭的邀約,但對方熱情與堅持,於是帶著一點心虛的說「既然如此,我們就來試看看吧」,於是開啟了第一堂課。
一開始設計 6 門課,慢慢變成 8 堂、10 堂、12 堂,連同進階 18 堂課,講義也從 V1.0 到 V16 版不斷的改變,也能針對不同需求、上課形態設計不同的課程組合,再設計新課程,新的內容等等。
一開始會認真的去數開了幾個班,默默為這個班的學生做點記錄,比如說有多少人啦、第一堂何時開課啦,但經過數年下來,已經數不清開過少課、有多少學生上過我的課,東西南北跑過多少地方,如果當初那個記錄的習慣有維持下來的話,我想想這幾年開過的班,教過的學生,應該是非常可觀。
🔹我總是不斷的接觸「初學者」,課程也是為他們不斷的設計、改版,背後動機當然是希望自己越教越好,能讓他們接受到更簡單易懂的內容,「教學相長」這好段時間,我從初學者身上學到非常多、非常多,了解為何他們想學、困難在哪裡、需求在哪裡,雖然不同班的新生,彼此間對拍照的想法需求都大同小異,但每一次課程都能讓「再一次的重新學習、體會」,如果我是一位初學者,我會如何期待攝影能帶給我什麼收獲,攝影又可能是什麼樣子。🔹
「是得,我能教,我很會教」至少到了今天我總算能大聲說出這句話,但這背後無心插柳柳成陰的故事,少數讀者、朋友才知道的事情。
🟥旅行、攝影
除了身為他人眼中的老師,其實老師也該不斷進步,除了不斷追求更好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也試著在別的領域相結合,看看從「不同領域看攝影」,能否有想出新的見解。
我開始出國旅行,在有機會與能力下,多出去看看,2013、2014 年,我各別去歐洲自助旅行,這二次都各去一個月,當時的心情走馬看花 (現在想想哪一次不是),眼裡看到的盡是「新鮮貨」,連個路邊的垃圾桶都長的不一樣,順手拍個幾張。
在陌生的環境能產生一種「與環境陌生的隔閡」,除了眼裡看到的新鮮貨之外,心境也跟著看開了 – 原來世界好大,自己這麼渺小,應該在有心有餘且力充足下,多出去看看,雖稱不上打開什麼我們說的「攝影眼」,但至少讓我能期待自己能抱著相機,多看看更多地方,挑戰自己能走到多遠、多久。
當自己看得多了、玩得多了,就產生了另一個新的念頭「想讓我的學生、讀者看看我所看見的世界」,該如何最安全、有效率的達成這一點? 是的,我考上了外語領隊,跟著旅行社合作帶讀者、學生出國,這是最具體的方法。
🔹這讓我又用不同的心態來看待「攝影」,自己用相機、鏡頭體會這世界不足以讓我滿足,帶著其它人感動我曾經有過的感動,這是我另外的目標,我想這比多年前「入門攝影課程」相比,這更像是「進階的攝影課程」,只是這是屬於我自己的課程、我的團員反而是我的老師,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如何透過其它人的視野,來增見我所見到的世界。🔹
🟥攝影與錄影
確切的說是「靜態攝影與動態錄影」,除了在「完全不同的工作領域」外,我也在「不同的表達呈現」上嚐試,也就是「動態錄影」,雖然很多人會說,若你攝影基礎有了,那麼動態錄影入門也不會太難,我也這麼認為,但就「基礎入門」上確是如此,但實際上跳進來學習,才發現學會「從無到有製作出一隻影片」,跟「拍出一系列攝影作品」,這兩個根本就是「二件事」,共通點大概就是…,手上的相機既能攝影,也能錄影,少了器材進入的成本 (一部分啦)。
從 2018 年中,我開始自習「動態錄影」,從剪輯軟體的學習、到如何拍出一隻教學影片、VLOG 影片,嚐試不同器材,在這個領域,我也是初學者,每件事就像從頭來過,中間有些辛苦,但也十分新鮮,我偶爾會跟學生說:
🔹「好好體會你是初學者的身份,因你對任何事都感到好奇,而當你一切都熟練了,很容易將任何事情視為理所當然,你也就會慢慢麻痺,失去觀察力與好奇心」🔹
當我開始學習動態錄影過程,我也這樣子告訴自己,慢慢學習、不急,享受初學者的過程,來看看動態錄影裡頭的世界,逐漸找到與「靜態攝影」有哪些異同、彼此可以互相接替的部分,直到撰文的今天,我依舊還是個「初學者」,很多東西還是一知半解、仍然好奇。
🟥跳脫領域思考
🔹「通常在一個問題卡住,原地打轉不得其解,你在原有的領域想不出答案,而透過站在其它領域來看這待這個問題,通常都能獲得解答,或是不同的想法」🔹
我們都知道「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來想自己的事情」,但這何其困難? 如果你不是「真的站在別人的立場過」,你是無法用不同的角度、思維方法來看自己問題,但一但你有過類似的經驗,也許你也能認同上面我所說的 – 跳脫領域思考,能發現原有領域所想不出的答案,也或許答案依舊想不出來,但相信能產生更多新的想法,重回既有的領域再試圖尋找答案。
每每在教攝影過程,在課堂上講解任何觀念,教得好不好,學生有無吸收,從學生的眼中可以得到答案,對我來說難的不只是「教」這件事,難的是如何知道他們哪裡不懂? 為何不懂? 不懂為何不舉手? 還是連自己懂不懂都不清楚? 他們的眼神流露的,除了疲憊以外就是「呆滯」,這該怎麼解? 我除了試著換更多不同的例子,講講不同的比喻,笑話也一講再講,想辦法打通他們的關卡,雖有些進步改善,但我覺得問題依舊存在,不是今天,而是明天。
而直到我「真的跳脫了既有的領域」,再思考上面這些問題,部分問題我得到了答案,當我接觸到「旅行」,讓我對攝影有著更大的夢想之外,也讓我思考「為何我那麼辛苦拿著相機原因是什麼」,用這角度去想想學生辛苦下班,接著來教室上課,他們心情與期待是什麼?
當我接觸到「動態錄影」,從動態錄影過程,我思考這問題「照片真的勝過千言萬語嗎?」一張照片帶給我們除了「視覺的記憶外」,好像留下來的東西也不多,那前面那問題「照片有無勝於有聲」這觀念是值得深思好一會。
🔹當把「動態錄影」帶到課上,才發現學生為何部分觀念依舊死記,是因為他們不在「現場」缺乏對於照片判斷的線索,他們看到照片只是「結果」,也只能參考,甚至死記,若能在一張照片之前帶點影片,較能讓他們「如臨現場」感受一些氛圍,要他們學習新的觀念,好像這問題似乎解決了。🔹
也同時能解決另一個我好奇的問題「為何一到外拍練習,學生就把課堂上學到的內容全還給我一樣」,因為外拍過程中,整個世界都是充滿線索的「大教室」,該如何依現場教他們如何判斷眼前的東西,結合所學,因為「氣氛環境」擁有太多變數需要講解,這些東西帶不進教室裡,這才是我們需要「外拍」的原因。
🟥持續重看「攝影」
教學、寫作十年的經驗,我也不斷的在改變我所擅長的領域之外,同時我也跨足不同的媒體、不同的專業,帶著初學者的心情去看看我所不懂的,這份好奇心讓我在其它領域事物上,學到了很多新點子,在「攝影」及「攝影教學」上,我有很多的改變。
🔹最重要的改變,是改變我對「照片、攝影」的看法,我不再堅持那套「照片無聲勝於有聲」「一張照片勝過千言萬語」這些過去我埾持的念頭,而是更加「超越、溶合」不同領域的專業、觀點來看待這些事情,讓我能確實的跳脫單純的靜態攝影的想法,有著更進一步的成功與成果。🔹
別誤會,我依舊喜歡「攝影」,而我仍舊在不同領域持續的學習,並且帶著這些學習接觸後的感想「帶回我所熱愛的攝影」,照片對我來說,已不再只是記錄、回憶、創作、證明等等念頭,更不只是視為自己獨享的小小世界,許許多多觀念仍在我心中發芽、成長,希望我能更加堅持下去,持續的進步,也更加認識自己「為何如此對攝影的熱情,仍持續不停」,我想這問題,也是許多人心中最大的疑問,對吧?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旭文日本語學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覺得開始學習日語或是其他語言很困難嗎? 此次我們很高興邀請到語言達人Steve Kaufmann先生 他會跟志方老師一起談談語言學習的訣竅以及推薦的學習方式 正在努力學習外語的你千萬不要錯過囉! Steve Kaufmann先生的YouTube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
外語 學習 困難 在 美國在台協會 AI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增進人與人的交流:不分年紀!從小開始
本周三,三位AIT外交官 Kyle Morgan, Brian Chen 與 Lynn Ruggles 特別到位於 #松山文創園區 的 #美國創新中心 協助指導九位來自臺北市信義區 #光復國民小學 的小朋友們。在這個「無圍牆博物館-松菸小小導覽員培訓計畫」中,這群小導覽員們使用英語介紹園區的歷史與古蹟建築, 並接受外交官們指導英語發音與練習導覽和說故事的技巧。小朋友的英語能力令人驚豔, 除了背誦導覽內容外, 還能唸出很多困難的發音! 我們鼓勵這群小導覽員們繼續學習,外語能力在地球村世代很重要! 而英語是最棒的世界工具! 美國創新中心內有許語言學習的相關館藏,歡迎你前來發掘體驗! #EnglishLearning
了解更多請參考American Innovation Center美國創新中心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SCCPTaipei/posts/4370550759657369
On September 15, AIT Officers Kyle Morgan, Brian Chen, and Lynn Ruggles coached nine Gongfu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t a workshop titled “Borderless Museum: Little Tour Guide” at the American Innovation Center (AIC). The sixth-grade students practiced being a tour guide at the historical Songsh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Park, where the AIC is located. The workshop is a part of the Taipei City Government’s efforts to introduce the park’s history and its buildings, while raising the English proficiency of students.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nd each group was paired with an AIT officer as their English coach for a specific tour route within the park. Congratulations to the little tour guides for doing a fantastic job memorizing the script and pronouncing difficult words!
To learn more about the American Innovation Center or explore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options, visit: https://www.ait.org.tw/aic
#AmericanInnovationCenter #EnglishLearning
外語 學習 困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什麼樣的學習內容,對你來說是做白工?
先來看看這句例句:
The staff couldn’t have been more helpful.
理解的過程,是否有小小卡關
今天來談談「有效學習」
你選的內容和方法,真的是適合你的嗎?
一起往下讀
以下原文節自 Min 老師粉專
Yes Min:當英文家教/書籍譯者是一件很迷人的事
-
#學習如何有效的學習:1. 內容
#課本沒教的實用事
🐨
學外語想累積到一定的程度之上
不外乎就是一個 #有效學習公式🎯
【有效內容+有效方式+持之以恆 = 持續進步】
如果學習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停滯不前
回過頭去審視這條公式
找出這三個要素是哪一項出了問題
(當然也有可能不只是一項)
就可以脫離白工協會
重新繼續累積
這一篇先聊聊什麼是「有效內容」
以英文學習為例
我們可以把接觸的內容概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給學習者看的
如學校課本、文法書、英語教學雜誌
以下稱為 #學習者內容
第二類是給母語者看的
如電影、影集、原文小說、原文新聞、社群媒體發文
以下稱為 #母語者內容
這邊不妨先暫停一下,想一想,我們從小到大
學英文時用的所有教材
有多少比例是學習者內容?
又有多少是屬於母語者內容?
🐨
如果一個人接觸到的內容
都只是來自學習者內容
那麼從小到大,他遇到的困難可能會有:
1. 覺得英文無趣,「我不喜歡英文」
2. 認定英文很難,「我跟英文無緣」
3. 學校考試過得去,但參加多益、雅思、托福等檢定考時,想拿到理想的成績會頗為吃力
4. 檢定考過關,但一旦脫離考試,在生活、職場、留學時,才發現自己原來無法理解母語者真實在用的英文
這是因為學習者內容是另外製作的
經過了刻意的設計、增刪或改寫
最大的問題是會過於簡化,或不夠自然
而且經常較為單調
無法讓學習者體會到
學一個新語言的樂趣或迷人之處在哪
🐨
很多人習慣只用學習者內容
也沒有意識到它會帶來的瓶頸
這類內容並非毫無是處
但問題是不能長期只依賴它
把學習者內容,當成學英文的唯一來源
會有什麼問題?
以 helpful 在 Oxford 字典的例句為例:
The staff couldn’t have been more helpful.
每個字都音節很短,拼法單純
沒有什麼難字
很少接觸母語者內容的人
卻通常無法理解它的意思,因為:
一、對這句的 #時態 很陌生
大家幾乎都知道 could(雖然可能一知半解)
不過很多人看到「 could have +過去分詞」就 😵💫 了
這個用法是指過去的事,表示「之前」
二、對這句的 #邏輯 很陌生
其實,The staff couldn’t have been more helpful.
跟下面大家比較熟悉的句子是同樣的邏輯:
I can't agree with you more.
都是用「否定+more」這種「不能再怎樣更多了」的形容
來凸顯「非常」、「相當」的程度
只接觸學習者內容的人
都會覺得這個句子長得好奇怪
但在英文裡這是很自然的表達邏輯
熟悉母語者內容的人就會看得很習慣
🐨
如果想真正懂母語者在用的英文
勢必要多接觸母語者內容
避免只是在學習者內容打轉
#挑選有效的內容有多重要?
相同的時數學英文
一個只靠學習者內容
一個混搭或專攻母語者內容
成效將會大不同
選對學習的內容,才是真正所謂的贏在起跑點
因此,不論是自學或使用老師挑的教材
學習者都應該要留意自己接觸的內容:
目前主要落在哪一類?
如何增加真正有效的那一類?
-
有效學習=贏在英文起跑點
你選的「教材」和「方法」是對的嗎?
同為台灣土生土長的英語學習者
我對 Min 老師提出的這個討論,也非常有感
一定要和你分享討論
歡迎大家留言你的學習歷程
是否都有「忍痛放棄全英影集」的經驗😢?
#不管怎樣都要脫離白工協會
#學習者內容 vs #母語者內容
#怎麼分配?
外語 學習 困難 在 旭文日本語學院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覺得開始學習日語或是其他語言很困難嗎?
此次我們很高興邀請到語言達人Steve Kaufmann先生
他會跟志方老師一起談談語言學習的訣竅以及推薦的學習方式
正在努力學習外語的你千萬不要錯過囉!
Steve Kaufmann先生的YouTube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z-2shYlHQY3LfILBuDYqQ
若您有任何想法及建議,歡迎至影片下方留言喔!!
喜歡我們的影片嗎?歡迎分享按讚及訂閱頻道,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Study Cube線上教學平台
➜➜➜https://academy.shuwoon.com.tw/bookshelf 旭文日本語學院官網➜➜➜https://www.shuwoon.com.tw/
#Steve Kaufmann #語言學習 #外語學習 #學習技巧 #語言達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0jMZQbqCiE/hqdefault.jpg)
外語 學習 困難 在 Susie Woo 戴舒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天來分享為什麼我想學中文,以及告訴大家一些我的學習語言的小技巧!🧐
(抱歉,鳥巢頭的部分,這其實是我自然的頭髮 🐔)
發現我「詞」的聲調不正確,還在學習~!
1:07 結合興趣與學習
1:53 輸入比輸出還重要
3:30 我為什麼想要學中文?
4:20 連接到現實生活
5:29 學習中文最困難的部分
7:55 適時的放鬆
* 2:40 「延伸閱讀」當你學習語言的時候,大腦正在發生甚麼變化?
https://www.theguardian.com/education/2014/sep/04/what-happens-to-the-brain-language-learnin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報名我的小組課程(4人為限)請聯繫
➡ susiewooenglish@gmail.com
https://www.susiewoo.com
更多課程資訊
➡ http://ow.ly/eG3f50Cp2h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支持我製作更好的內容】
https://www.patreon.com/susiewoo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susiewooenglish
Clubhouse
► @susiewoo
每月的英文時事通訊:
► https://mailchi.mp/e8d0fba7fd85/christmas-is-coming
Bilibili
► https://space.bilibili.com/696608344
Twitter
►https://twitter.com/susiewoo19
#學中文 #語言 #學習 #亞洲文化 #英語 #中文 #英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aGhXQYM5Pk/hqdefault.jpg)
外語 學習 困難 在 阿滴英文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阿滴家教班EP6 #及物不及物動詞
因材施教的阿滴老師這堂課要介紹的是日本人最有障礙的文法:及物和不及物動詞,家教班最優秀的外籍學生Tommy挑戰用中文學英文!
在Tommy的頻道也有影片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YM78sexhx8
最適合你的外語老師就在 AmazingTalker!
領取10美金課程優惠 ► https://bit.ly/2z4ULL6
0:00-1:45 課前閒聊
1:45-2:21 課程前言
2:21-4:28 及物動詞定義
4:28-7:01 不及物動詞定義
7:01-7:57 隨堂小考
7:57-9:27 及物不及物兼具動詞
9:27-11:17 及物不及物學習困難
11:17-12:42 及物不及物學習觀念
12:42-13:41 課後閒聊
阿滴家教班播放清單:https://bit.ly/2yP5Mzr
每週一晚上六點更新,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上一部影片 去科技公司上班英文要多好? 阿滴滴妹突擊台灣半導體產業! https://youtu.be/P7Q_PA5b_uE
下一部影片 不要再講sorry了! 五句讓人馬上原諒你的英文說法! https://youtu.be/SYAf6YS_Uq0
阿滴英文的人氣影片:
■ 英式英文挑戰! 你聽得懂電影中的英國用語嗎? https://youtu.be/x9qlyy86LxE
■ 去外商公司工作英文要多好? 阿滴突襲Google台灣辦公室! https://youtu.be/ES73LXd4LGg
■ 三點就放學! 回家都在玩? 芬蘭學生怎麼看台灣的教育制度? https://youtu.be/VHnyCM6iG7o
■ 連阿滴都唸錯的常見英文!? 學會用『回音法』練習發音! https://youtu.be/16kkr2eGSdE
■ 阿滴跟大謙的公開! ...英文自我介紹教學 😂 https://youtu.be/WIMq3aIExyU
■ 阿滴英文砸招牌! 同步翻譯議會質詢超崩潰!? https://youtu.be/jpmu6u24MNo
■ 超失控成語翻譯! 重量級來賓嚇到滴妹『花容失色』 https://youtu.be/BRniFD91j6E
其他連結:
http://facebook.com/rayduenglish
http://instagram.com/rayduenglish
http://pressplay.cc/rayduenglish
合作邀約:rayduenglish@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4DsMPJ2TDU/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