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的互動,是情緒紛擾的主要來源。
問題在於我們總是喜歡不斷地去當判官,覺得別人這裡不好,那裡不對。我們總覺得人的模樣遠不如與我們內心中的理想。我們想要改變旁人。
這是不可能辦得到的,畢竟每個人生來都是不一樣的。結果就是我們會動不動就感到挫折,感到沮喪。與其如此,我們其實應該把別人當成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去看待,就像你不會去抱怨彗星與行星的運行軌道。
彗星與行星的存在,就是單純的存在。天體有大有小、有扁有圓,人也是一樣,而這也正是人生豐富而有趣的地方。面對不一樣的人,見招拆招就是了,別硬要排斥他們,或想要改變他們。把理解人的過程當成一場遊戲,就像你要設法破案一樣。
取自《人性18法則》
……………………………………………………………
各位朋友,晚安:
有朋友反映,這本書像教科書一樣,有點難。可是,我猜,多看幾遍,還是會有收穫。
以這一段摘文來說,我的收穫就很大。像「把人當成現實一樣接受」,這是以前某次演講我曾經提過的一個小小段落,但也沒有重複談過,我想,談得也不夠深入。
這本書我把它當成像寶典,我對於我能夠讓這本書被大眾看見,我感覺愉悅。我真心感覺,心理學能助人,至少我們能因此多一點理解自己。
祝願您,不只能理性,也能感性!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2571846303126785
……………………………………………………………
用計將理性從心中帶出
【文/ 羅伯‧葛林】
人內心固然有強烈的非理性在猖狂,但有兩項因素讓所有人都不需要感到絕望。這頭一樣,是人類古今中外都不斷有高度理性的人物繼起,帶動人類的發展向前邁進。作為我們所有人努力的目標,這群人一字排開有:伯里克利、有古印度的阿育王(A´soka)、古羅馬的馬可.奧理略皇帝(Marcus Aurelius)、中世紀法國的瑪歌王后(Marguerite deValois),達文西、達爾文、林肯、俄國文豪契訶夫、人類學者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股神華倫.巴菲特,而我這只是略舉數例而已。
這些夙昔的典範有若干共同的特質:他們都對自身的特質與弱點抱持切實的評價;他們都是真理與現實的信徒;他們都對人心存寬容;他們都有能力設定目標,然後說到做到。
第二項帶給我們希望的因素,是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曾在人生的某個點上體驗過何謂高度的理性。而這通常來自於我們姑且可稱為「創造者心境」(maker’s mindset)的東西。我們手上有在執行的計畫,而且通常得在期限內完成。我們唯一可以享有的情緒,是興奮與衝勁。其他情緒都只會讓我們無法專心。因為必須做出成果,所以我們會「期間限定」變得格外實際。一旦專注在工作上,我們的內心會變得冷靜,自我意識會暫停跳出來干預。要是有人想打斷我們,或者用情緒來感染我們,我們會感到極端排斥。這些時刻──長則數週,短僅數小時──顯示理性自我正等待著破繭而出。我們還差的只是一些自覺,跟一些練習。
…………
徹底認識自己
無知,是情緒自我的溫床。你早一分鐘知曉情緒自我的運作方式與它掌控你內心的方式,你就早一分鐘可以令其鬆手,並為你所馴服。由此你朝理性所踏出的第一步,永遠都是向內走而不是向外走。你想情緒自我束手就擒,就得「抓姦在床」。為了達成這個目的,你必須反省自身在壓力下的表現,想想自己在壓力下會顯露出什麼樣的弱點?或許你會因此變身為馬屁精、惡霸、控制狂,也或許你會開始疑神疑鬼?你必須看著自己的決定,特別是那些效果不太好的決定──想想你是不是能看出什麼模式,是不是能辨識出某種底層的不安全感在驅動著這些決定?檢視你自身的優點,想想你有什麼過人之處。這將能幫助你決定目標如何設定,才能一方面符合你長年的興趣,一方面讓你能發揮所長。知道你的特別之處,並給自己正確的評價,也能有助於你抗拒群體偏誤或群體效應的拉力。
…………
檢視你情緒的根源
好,你生氣。讓你的感覺從內部慢慢沉澱,然後進行思考。這股氣是源自某種看起來很無聊、很小家子氣的東西嗎?通常這就代表其背後有某件事或某個人才是真正令你發怒的理由。或許有某個更令人不快的情緒在背後作祟,比方說羨慕或被害妄想。你必須直視這些可能的情緒源,向下挖掘出可能的引爆點。為了達成這些目的,聰明的你可以善用日記來嚴酷並客觀地記錄你的自我評價。此處你最大的威脅來自於自我與自尊,乃至於自我與自尊讓你無意識為自己樹立起的幻象。這些幻象或可一時讓你覺得舒坦,但長此以往你只會養成自我辯護的習慣,而這種習慣會阻礙你的學習或進步。找出一個中性的位置來觀察自己的行為,最後帶著一絲超然、幾分幽默。很快地這麼做會變成你的反射行為,而後等情緒自我在某個場合中突然揚起頭來的時候,你將能退後一步,然後就定位來進行客觀的觀察。
…………
增加你的反應時間
這種力量來自於反覆的練習。遇到某個事件或某種互動需要反應的時候,你必須訓練自己退後一步。意思是指你得實際退到一個你可以獨處而沒有壓力得馬上回應的地點,也可以是你寫下一封憤怒的電郵但不馬上寄出。可以睡一兩晚再做出決定。
你得避免在情緒湧上來的時候打電話或進行溝通,邊生氣邊發言尤為大忌。如果你發現自己急著要去承諾事情、雇用職員,或是接受聘書,請你退後一步,給自己一天的思考時間,並讓情緒冷靜下來。你能拉開的時間愈久愈理想,因為時間能夠帶出空間,讓你能帶著縱深去眺望事件。你可以將之想成是一種重量訓練或肌力訓練──你愈是能撐住不要急著反應,你心智中能用以進行反思的空間就愈寬廣,你的心靈肌肉也會變得益發強韌。
…………
把人當成現實一樣接受
與人的互動,是情緒紛擾的主要來源,但我們並不是沒有別的出路。問題在於我們總是喜歡不斷地去當判官,覺得別人這裡不好,那裡不對。我們總覺得人的模樣遠不如與我們內心中的理想。我們想要改變旁人。我們希望其他人可以按照我們的理想去思考與行動,而這種理想也通常就是我們自身的思考與行動模式。但這是不可能辦得到的,畢竟每個人生來都是不一樣的。結果就是我們會動不動就感到挫折,感到沮喪。與其如此,我們其實應該把別人當成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去看待,就像你不會去抱怨彗星與行星的運行軌道。彗星與行星的存在,就是單純的存在。天體有大有小、有扁有圓,人也是一樣,而這也正是人生豐富而有趣的地方。面對不一樣的人,見招拆招就是了,別硬要排斥他們,或想要改變他們。把理解人的過程當成一場遊戲,就像你要設法破案一樣。種種個性所拼湊起來的,是一齣名為人類的喜劇。沒錯,人是不理性的,但你也是人,你也理性不到哪裡去。把你對人的接納程度,調到刻度上最高的地方,用你的肚量去包容他們的奇形怪狀。這有助你冷靜下來,並且用更不帶情緒的方式去觀察人,你對他們的理解將會更深刻。你會停止把自身的情緒投射到他們身上。總歸一句,你會因此出落地更加平衡、更加沉穩、更有心思去進行思考的過程。
當然,這話說得輕鬆。今天如果是跟會讓你做噩夢的那一類人狹路相逢,比方說自戀狂、罵人不帶髒字的酸民、還有其他各式各樣的人形引信,人要保持冷靜真的不是那麼容易。這些人之於你的理性,代表一種持續不斷的考驗。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嘗試效法契訶夫這名以極度理性聞名於世的俄國文豪。他出身一貧如洗的大家庭,父親酗酒,打起小孩一點都不留情,年幼的契訶夫也難逃毒手。契訶夫後來當上醫師,並開始把寫作當成副業。他把所受的醫療訓練套用在人類的動物性上,其目標是釐清我們何以會這麼不理性、這麼不快樂、這麼危險。在他親撰的故事與劇本裡,契訶夫發現若能潛入自己的角色,把最糟糕的典型都摸的一清二楚,會是一件極具療效的事情。透過這種做法,他發現世界上再沒有他不能原諒的人,包括他的父親。
契訶夫的做法是想像每一個人不論內心再扭曲,都不會莫名其妙變成現在的模樣。怪物的生成一定有其理由,一定有他們覺得說得通的邏輯在背後。以他們特有的方式,他們也在追尋著自我實現,只不過是這種自我實現是用一種不理性的方式在進行。藉由退後一步來想像角色的心路歷程,契訶夫祛除了粗暴者與攻擊者的神話;他讓這些「東西」回復成人形。他們從契訶夫內心勾出的不再是仇恨,而是憐憫。在接觸這些人的時候,不論他們多麼不堪,你都必須盡量以作家的心態去思考。
.
以上文字取自
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
★博客來 https://reurl.cc/EzZGkR
★誠品 https://reurl.cc/3L5Odj
★金石堂 https://reurl.cc/ld5v3A
★讀冊 https://reurl.cc/2goLMr
★momo書店 https://reurl.cc/Y6jell
李茲文化 Leeds Publishing
https://www.facebook.com/leedspublishing/
.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夙 怨 電影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治安相對良好,種族相對單純的台灣,有時候難免會因為生活瑣事跟鄰居不小心槓上。這種情況之下,傷了和氣不說,有時甚至還要付出更多成本對簿公堂。
如果衝突中夾雜了種族與國家多年來夙怨,到底會有多複雜?又該如何解?《你只欠我一個道歉》(The Insult)就是一部講述如此糾結情境的黎巴嫩電影。🧐
司法院終於下凡來到人間,與孢子囊電影院合作舉辦『視讀司法』電影巡迴放映講座活動,電影加上講座,幫助民眾更加瞭解法律。沒搶到電影票很可惜,但還可以聽聽節目中鄭昱仁法官怎麼說。🤓
一邊慶幸生活在台灣的同時,也需要關心世界其他地方發生的事,看電影學習法律常識與思維。
========================
首播 08/26(三)20:00-21:00
重播 08/30(日)15:00-16:00
#IC之音FM97.5
#首播之後隨時可聽
https://www.ic975.com/program/美學風格相對論/
#超羨慕台灣平行時空🥺
#你們繼續吃喝玩樂好了哼😤
夙 怨 電影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終於,頂著勇氣、帶著耳塞、坐最後一排,把傳說中超恐怖的《宿怨》Hereditary 看完了。結局果然好詭異好奇妙非常不可思議呀。> < 朋友問我有沒有看懂後面那個邪教儀式跟符號之類的,每個問過的我都這樣回:平常我又沒在注意邪教,誰會閒閒沒事追蹤地獄王呢。@@
不過,《宿怨》出現兩次哥哥上課時,老師剛好講到希臘神話,一次講的是《聖鹿之死》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 也出現過的阿嘉美農以女兒祭祀的故事,另一個則是索福克勒斯的悲劇理論。很妙,這兩個主題,也都跟《宿怨》的故事核心有關。有看過《聖鹿之死》的朋友,一看到《宿怨》裡的老師在上課,肯定也很想點頭吧。
這部電影的主題,跟前陣子的《噤界》A Quiet Place 一樣,都是「家庭中的罪惡感與原諒」。通常這種家庭劇,之所以會變成恐怖片,都是因為家人之間的罪惡感沒有消除,沒有彼此原諒,而產生潛意識裡的惡夢,惡夢一滋長,就成了悲劇的種子,沒有選擇空間的悲劇,就由此產生。
.
《宿怨》的演員沒幾位,但是每位都非常到位,女主角 Toni Collette 的精湛演出相當令人讚嘆,精神崩潰的模樣真讓人難忘(可是我好想忘記,才能好好睡覺啊 > <)。小女兒也是讓人難忘到想到就會怕。我心理一直惦記著,這小女孩演完這部電影,有沒有去心理輔導一下啊,那個剪鳥頭的鏡頭很恐怖,她真的自己剪下去嗎?
.
哥哥也是讓人難忘,我心理也是一直掛記著,這青少年,要如何忘記那些精神崩潰的演出,才不會在人生中留下陰影。至於所有演員中最無辜最倒楣又非常包容有愛的爸爸,也是可圈可點。
.
但是,所有演員中,最讓我驚嚇的是以下這位:Ann Dowd,飾演 Joan。看過《使女的故事》的朋友,有人認出 Ann Dowd 嗎?就是飾演穿著灰色道服拿著電棒電人的 Aunt Lydia。她演起「自以為理所當然又正義凜然的邪惡女人」,真是入木三分,一副她天生就是「邪惡的正氣姑婆」一樣。一想到她的臉,就讓人倒退三步的害怕。
.
其他細節,已經半夜十二點,就不多寫了,想太多會睡不著。至於地獄王與相關符號,明天再來查查,不見得找得到答案,但是會就已經知道的內容寫篇文章,介紹這類由罪惡感盤根錯節的家庭恐怖片——Every family tree hides a secret(電影海報的小字)。
.
下面的圖,就是 Ann Dowd,左邊是在《夙怨》的 Joan,右邊是在《使女的故事》的 Aunt Lydia。
.
.
。。。。。。
.
.
關於《聖鹿之死》,可以點下面:
「渺小的人類,你以為你是哪根蔥啊~~!」
https://sosreader.com/n/article/5a8ea3b2eceaedde8df7de12
.
關於《使女的故事》,點這篇:
「沒鬼也沒血的恐怖片,演出自由的稀有珍貴」
https://sosreader.com/n/article/5a121404eceaed97b402530f
.
.
夙 怨 電影 在 電影文學希米露- 終於,頂著勇氣、帶著耳塞、坐最後一排,把 ... 的推薦與評價
我心理一直惦記著,這小女孩演完這部電影,有沒有去心理輔導一下啊,那個剪 ... 下面的圖,就是Ann Dowd,左邊是在《夙怨》的Joan,右邊是在《使女的 ... ... <看更多>
夙 怨 電影 在 [新聞] 《亂世佳人》唯一在世演員也仙逝姊妹百年夙怨終畫下句點 的推薦與評價
[新聞] 《亂世佳人》唯一在世演員也仙逝姊妹百年夙怨終畫下句點 ... 獲奧斯卡影后,但她最膾炙人口的作品,其實還是史上票房第一的電影《亂世佳人》。 ... <看更多>
夙 怨 電影 在 [新聞] 《宿敵》編劇將創作費雯麗傳記電影-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新聞網址:https://goo.gl/RGnn9s
電視劇《夙怨》(Feud: Betty and Joan)的編劇邁克爾·扎姆(Michael Zam)和賈菲·科恩(Jaffe Cohen)即將為好萊塢巨星、《亂世佳人》主演“費雯·麗”(Vivien Leigh )創作一部傳記片,該片將根據雨果·維克特斯(Hugo Vickers)在1989年出版的《費雯麗傳》(Vivien Leigh: A Biography)改編。
雨果·維克特斯筆下的費雯·麗充滿傳奇,她本名維維安·瑪麗·哈特利(Vivian Mary Hartley),父親是一名在印度經商的蘇格蘭人,母親有愛爾蘭和印度血統。
費雯·麗1913年出生於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嶺,是家中獨女掌上明珠,6歲回英國讀書。費雯·麗很小時就立志要成為一個女演員,但是她的第一任丈夫霍爾曼是個比她大13歲的律師。太早結婚的兩人其實都並不真正了解對方(以及自我),這為他們後來的離婚埋下了伏筆。
費雯·麗與勞倫斯·奧利弗的愛情故事,是她人生中最被人津津樂道的一段。勞倫斯·奧利弗是英國戲劇舞台上最偉大的莎劇王子,費雯·麗一生都在崇拜他,兩人在合作《英格蘭大火記》時墜入愛河,當時兩人都已有家室,但他們彼此都感到對方才是自己的知音。
1938年,好萊塢著名製片人大衛·塞爾茲尼克正在籌備把瑪格麗特·米切爾的暢銷書《飄/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搬上大銀幕,為了找到心中的“郝思嘉”(Scarlett O'Hara),他花了兩年半時間和五萬美金、試鏡了1400名知名或不知名的女演員,但沒有一個能完全令他滿意。
此時身在大洋彼岸的費雯·麗也在為《飄》痴迷,認為自己是扮演“郝思嘉”的不二人選。她通過在好萊塢拍攝《呼嘯山莊》的奧利佛認識了大衛·塞爾茲尼克的哥哥麥倫(Myron Selznick),麥倫成為了他們倆在美國的戲劇經紀人。但是大衛·塞爾茲尼克覺得費雯·麗“太英國”,並不適合演郝思嘉。
為了說服大衛·塞爾茲尼克,費雯·麗親自來到洛杉磯。當時《亂世佳人》已經在沒有女主角的情況下開拍亞特蘭大全城大火的戲,導演大衛·塞爾茲尼克喊Cut後,聽到背後有人喊他,回頭一看,只見一個身材嬌小、一身黑衣的年輕女子沖他露出柴郡貓般的笑容,一對綠眼睛在火光的映襯下閃閃發亮。麥倫適時把費雯·麗引見給他弟弟,說:“嘿,天才,見見你的郝思嘉。”
費雯·麗身上有著大衛·塞爾茲尼克尋求已久的、只有郝思嘉才會有的一些特質,比如她的美貌和激情、野心與野性、倔強及堅強。因此在經過試鏡後她成為黑馬,擊敗了當時的頭號人選寶蓮·高黛(Paulette Goddard),成功得到飾演“郝思嘉”的機會。影史上的一代經典就此誕生。
《亂世佳人》讓費雯·麗成為美國人民的“寵兒”,奧斯卡也把那一屆最佳女主角獎頒發給了這個26歲的女演員。費雯·麗是如此適合“郝思嘉”這個角色,以至於現在換任何人來演,都令人覺得難以接受。
雖然獲得巨大成功,但費雯·麗也因為拍攝《亂世佳人》付出了巨大代價:拍攝影片所需要的紅色塵土令她染上了肺結核。
1940年,費雯·麗和勞倫斯·奧利佛終於各自與原配離婚,如願結合在一起,但費雯·麗和前夫霍爾曼仍是很好的朋友,她藝名的姓氏“Leigh”就是霍爾曼的姓。後來費雯·麗最不幸的時刻,霍爾曼也都儘自己所能安慰和幫助她,還經常來陪伴她,直到她離開人世。
和奧利佛結婚的那幾年,是費雯·麗最快樂的日子,夫妻倆在事業和生活上齊頭並進,猶如一對神仙眷侶。但是二戰給她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傷害,費雯·麗患上了“躁鬱症”,兩次流產令她的情況雪上加霜。那時費雯·麗常會對奧利弗辱罵和動手,直到自己倒在地上哭泣,事後又十分後悔。
另外,夫妻倆從事同樣的事業,雖有共同語言,但也造成兩人的競爭。奧利佛越來越無法忍受她,和比自己小22歲的女演員瓊·普洛萊特(Joan Plowright)走到了一起。 1960年,兩人20多年的愛情長跑,隨著奧利弗的一封分手長信,走到了盡頭。
1967年7月7日,53歲的費雯·麗香消玉殞。但是她在銀幕上、舞台上里塑造的那些角色永遠的留了下來。
---
各位覺得誰能來演費雯麗、馬龍和勞倫斯這幾個傳奇呢?根本都是大挑戰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82.210.8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08393501.A.3E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