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需要「知情討論」與「知情評論」!
——我對今天柯市長罵人白癡的一點評論。
健保醫材新制的爭議,其實是台灣整體社會針對醫療體制改革進行更深入的公共對話的開始。
專業問題,應當專業解決,但這項政策的利害相關人不只是專業界,更擴及所有人民,所以需要多元、開放、慎重地進行社會溝通。
公民社會中 #知情討論 是重要的。那什麼是 #知情 呢?
就是提供充分完整的資訊,在討論過程中分析不同的利益、優劣,以達到共善的最終結果。不管是實踐公民社會的理性辯論,或是落實審議民主的核心精神,知情討論都是不可或缺。
在醫病關係中, #知情 也是重要的。
近年來為保障病人的權益, #知情同意(或稱 #知情決定)不斷被強化其重要性。其目的就是為了調和醫生與病人間的知識與權力不對等,要求醫師主動表明在醫療執業中與病人可能產生的利益衝突,讓病人在充分資訊揭露下,對各項醫療介入的建議作為,做出自主的判斷與決定。
所以不管在「民主」或「醫療」的面向, #知情共商 都是重要的。
正因為如此,健保醫材訂定上限的政策開啟公共討論,可以同時實踐這兩項價值,不只是確保社會公民知的權利,更是保障病人「 #知的權利」及「 #選擇的權利」。
有位號稱白色力量的市長,同時具備了醫師與政治人物的角色,若是他願意,是可以扮演政策對話的正向角色。
可惜啊,從這位市長身上我們只看到自以為是的專業及權力傲慢,對政策的公共討論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讓人遺憾啊,公開透明、公民社會還是他當年振振有詞的政見,不知道他自己還記得嗎?
我這樣說是完全基於 #知情評論。
今天當媒體對於醫材爭議詢問這位醫師市長有無專業意見時,他非但沒有對政策良窳或內容提出實質建議,反而直接開批「現在陳時中要逆轉了吧」「不知道是哪個白痴給他(陳時中)建議的?」
醫材議題爭論多年,難道每個想從體制面進行改革的參與者都是白痴?
把嚴肅的專業問題進行廉價的政治操作,試問是把人民當白癡嗎?
身為執政黨立委的我當然有責任為政策辯護,協助社會知情對話溝通,所以我也花了相當時間進行政策的研究:
1.並非所有的自費醫材都訂上限,而是自費差額的八大類醫材才進行管制。
2.未來參酌醫療院所採購價、市價、國際價格,並考量成本與利潤,再制定合理上限價格,保障病患權益。
3.將此八類醫材價格上網,促進資訊公開透明,可以改善過去專業壟斷的弊病。
4.將建立與醫界、學會與臨床界定期討論合理價格,落實滾動檢討的機制。
政策惹議,衛福部同樣沒有逃避,陳時中部長親上火線說明政策、也火速召開醫界共識會議再溝通,「若無共識就繼續討論」。
蔡總統也懇切向國人宣示「歡迎各界提建議,把政策調整到最好再上路」,勇敢負責為政策踩了煞車。
沒有一百分的政策,我們有責任進行調整與改善。希望社會大眾看見執政團隊為弭平爭議所做的努力,我們將持續擴大知情對話,獲致共識後再進行政策決定,穩健上路。
政客與政治家是一線之隔,有人以為撿到槍、想藉機猛打;有人真切面對問題,扛起負責戮力解決。
想奉勸這位一心想拉別人下神壇的人, #多一點政策少一點政治吧,否則自己恐怕永遠回不了神壇。
《最新資訊》陳時中部長主持研商會議結論如下:
https://www.mohw.gov.tw/cp-16-54444-1.html
多一點政策少一點政治吧 在 吳思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社會需要「知情討論」與「知情評論」!
——我對今天柯市長罵人白癡的一點評論。
健保醫材新制的爭議,其實是台灣整體社會針對醫療體制改革進行更深入的公共對話的開始。
專業問題,應當專業解決,但這項政策的利害相關人不只是專業界,更擴及所有人民,所以需要多元、開放、慎重地進行社會溝通。
公民社會中 #知情討論 是重要的。那什麼是 #知情 呢?
就是提供充分完整的資訊,在討論過程中分析不同的利益、優劣,以達到共善的最終結果。不管是實踐公民社會的理性辯論,或是落實審議民主的核心精神,知情討論都是不可或缺。
在醫病關係中, #知情 也是重要的。
近年來為保障病人的權益, #知情同意(或稱 #知情決定)不斷被強化其重要性。其目的就是為了調和醫生與病人間的知識與權力不對等,要求醫師主動表明在醫療執業中與病人可能產生的利益衝突,讓病人在充分資訊揭露下,對各項醫療介入的建議作為,做出自主的判斷與決定。
所以不管在「民主」或「醫療」的面向, #知情共商 都是重要的。
正因為如此,健保醫材訂定上限的政策開啟公共討論,可以同時實踐這兩項價值,不只是確保社會公民知的權利,更是保障病人「 #知的權利」及「 #選擇的權利」。
有位號稱白色力量的市長,同時具備了醫師與政治人物的角色,若是他願意,是可以扮演政策對話的正向角色。
可惜啊,從這位市長身上我們只看到自以為是的專業及權力傲慢,對政策的公共討論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讓人遺憾啊,公開透明、公民社會還是他當年振振有詞的政見,不知道他自己還記得嗎?
我這樣說是完全基於 #知情評論。
今天當媒體對於醫材爭議詢問這位醫師市長有無專業意見時,他非但沒有對政策良窳或內容提出實質建議,反而直接開批「現在陳時中要逆轉了吧」「不知道是哪個白痴給他(陳時中)建議的?」
醫材議題爭論多年,難道每個想從體制面進行改革的參與者都是白痴?
把嚴肅的專業問題進行廉價的政治操作,試問是把人民當白癡嗎?
身為執政黨立委的我當然有責任為政策辯護,協助社會知情對話溝通,所以我也花了相當時間進行政策的研究:
1.並非所有的自費醫材都訂上限,而是自費差額的八大類醫材才進行管制。
2.未來參酌醫療院所採購價、市價、國際價格,並考量成本與利潤,再制定合理上限價格,保障病患權益。
3.將此八類醫材價格上網,促進資訊公開透明,可以改善過去專業壟斷的弊病。
4.將建立與醫界、學會與臨床界定期討論合理價格,落實滾動檢討的機制。
政策惹議,衛福部同樣沒有逃避,陳時中部長親上火線說明政策、也火速召開醫界共識會議再溝通,「若無共識就繼續討論」。
蔡總統也懇切向國人宣示「歡迎各界提建議,把政策調整到最好再上路」,勇敢負責為政策踩了煞車。
沒有一百分的政策,我們有責任進行調整與改善。希望社會大眾看見執政團隊為弭平爭議所做的努力,我們將持續擴大知情對話,獲致共識後再進行政策決定,穩健上路。
政客與政治家是一線之隔,有人以為撿到槍、想藉機猛打;有人真切面對問題,扛起負責戮力解決。
想奉勸這位一心想拉別人下神壇的人, #多一點政策少一點政治吧,否則自己恐怕永遠回不了神壇。
《最新資訊》陳時中部長主持研商會議結論如下:
https://www.mohw.gov.tw/cp-16-54444-1.html